在自然生活里厚植“家国情、人文美”

2023-11-20 09:15潘云霞张涵江苏省丹阳市丹北实验幼儿园
幼儿100 2023年40期
关键词:爱祖国爱家乡节气

文/潘云霞 张涵 江苏省丹阳市丹北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注重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作为幼教人,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厚植于每个幼儿幼小的心灵之中。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也是课程生长的原点。江苏省丹阳市丹北实验幼儿园重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用“过日子”的方式,通过“寻常的一天”和“特别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探寻家乡之美、祖国之美,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一张表引发家国话题

在开展“爱家乡”活动的初始,我们和家长、幼儿一起开展征集活动,搜集、整理周边资源,重点围绕“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物质资源及其他资源”四个方面,与“爱家乡”活动内容紧密结合,进行资源重整和有效利用,突出“本土化”“乡土化”特点,形成园本特色的“丹北实验幼儿园爱家乡教育”资源表。(见右表)

在这张资源表中,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其他资源,很多景点、区域、场馆都是幼儿熟悉的。他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幼儿对这里的一切有天然的亲近感。

同时,这张表也引发幼儿的讨论。“假期去哪里旅游?老家在哪里?最远的亲戚家在哪里?”……从而展开关于祖国各地的话题讨论,包括景点、美食、历史故事、交通工具等。这是幼儿从家到国的情感萌发,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一日生活渗透“家国”教育

从时间到空间,从材料到活动内容,“家国”的教育元素隐含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幼儿能够自然、真实地体验、感受。

(一)寻常一天,探寻家乡时序之美

一年四季,时光流转,大多数时候是由寻常的日子叠加而成的。幼儿在园的每一天也在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山坡、沙水、泥池对话,他们从室内到户外、从入园到离园、从春生到冬藏、从教师到同伴,每一天都感受着寻常日子里的家乡之美。春天,繁花灿烂、柳叶吐芽、百鸟鸣唱;秋天,落叶翻飞、芦花摇曳、硕果累累。走出幼儿园,周边的农庄、社区、公园,口口相传的动人传说、民间故事,流传久远的传统美食、故土风情、节庆活动、节气物候等,每一种景致、每一种声音、每一种气息、每一种味道,都能给幼儿带来美的感官体验。我们就在这寻常的一天里和幼儿共同探寻家乡之美。

1.在时间里感受。

在金九银十的“自然物语月”,我们喜迎中秋节、国庆节,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幼儿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强烈情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节日、感受节日、走进节日。一张小小的四季桌上,幼儿看到了月的阴晴圆缺,看到了象征祖国的一抹鲜艳的红;一场升旗仪式中,幼儿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和荣耀;一座用积木堆砌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又把祖国的雄伟壮观展露出来,这些都是幼儿根植于心的自豪感。

再例如,在专属的“新年祝福月”里,我们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幼儿一起感受新年的美好。晨圈时间,我们和幼儿共同讨论新年里的风俗,了解“年”的故事,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游戏时间,我们和幼儿一起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写贺卡,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感受新年的氛围;户外时间,我们体验传统的民间游戏:踩高跷、放风筝、滚铁环、舞龙灯……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是新年与未来的交融。

2.在游戏中体验。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如何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区域游戏,让其成为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建构区中,幼儿会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小学,表达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也会关注到幼儿园隔壁新建初中每天的变化,是主楼变高了,或是墙体刷新色了,一砖一瓦都在他们的眼中;雄伟壮观的长城、天安门,内敛含蓄的江南园林,都会在幼儿的手中完美地呈现。美工区中,幼儿会创造不同的作品,有春天里采集的花花草草制作的石膏拓印画,有种植园里自己细心呵护的向日葵写生,有母亲节亲手制作的串珠项链,还有用自然物拼摆的季节里的景色。生活中的点滴变化都在幼儿的眼里,这些都是他们平凡日子里每天接触的区域游戏,却也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契机。

3.在舌尖上品尝。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的差异,形成了各个地方的饮食差异。因此,也让各地美食百花齐放。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各地家乡美食的收集工作,制作“家乡美食”宣传单,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美食的资料,收集与家乡美食相关的故事......这些都促进了幼儿与家乡的情感连接。

进入中班,我们每个班级的区域里都会有“生活区”,里面投放了真实的烤箱、电饼铛、电磁炉及各类食材,在每周的“劳动日”,幼儿会亲手制作不同的美味和同伴分享。我们会利用远足活动和幼儿共同寻找野菜、认识野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怕远、不怕累,能够近距离地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他们在班级生活区中研究野菜的食用方式,在自由自主的形式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激发了爱家乡、爱家乡美食的情感。

4.在晨圈时交流。

晨圈活动是每天最宝贵的交流时间,教师和幼儿互相打招呼,开启美妙的一天,同时我们也共同关注今天的天气、温度,关心身边没有来的同伴。教师根据节日节气或者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确定每天的交流主题。一年中的每一个节气是我们一定会交流的话题,每一个节气的来临,幼儿都能感受到自然中的微妙变化,教师引导幼儿去了解节气的含义、风俗,让传统的民俗文化浸润幼儿的心灵。我们也会在晨圈时间共同关注身边的大事:我国举办重要的体育赛事时,我们一起统计我国的运动员在哪些项目中获得了金牌,让幼儿在每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感受到爱祖国的情感;我们也会共同策划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幼儿共同商量时间、场地、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同伴间的合作。从自己到幼儿园到家乡到国家,我们都会引导幼儿去关注、去了解,让幼儿通过当下去学习。“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在幼儿的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二)特别日子,发现家乡人文之美

“特别日子”是幼儿园开展重要的节日节气或者重大活动的一天,跨越家、园、社,形成文化节气日、家园联动日、主题仪式日、自然远足日四大板块内容,教师为幼儿提供多元探究的项目、百种感受的机会。在这些日子里贯穿“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在有仪式感的活动中感受人物风情、民俗习惯、乡音乡情,从幼儿情感出发,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关注幼儿人格完整,让“特别日子”呈现别样精彩和别有韵味的“家乡情、人文美”。

1.文化节气日:传承文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内涵丰富的民俗系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节气日”就是以节气为信,开展游戏和项目探索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在“惊蛰”这一天,全幼儿园的小朋友会穿上汉服穿梭在树林里、花草间,对着一株小花、一棵小树说出“春天的祝福”。同时,幼儿园会在操场上摆上各种关于“惊蛰”的民俗游戏材料,让幼儿开展“品梨、击鼓、话春”等活动,在游戏中感受民俗文化。

“春分”时节,幼儿园开展“花朝节”活动,小、中、大班分别以“花朵收藏家”“春日花田绘”“花朵放大镜”为主题,通过印、压、炮制、绘画、雕塑、剪纸等方式将草地上掉落的花瓣进行留痕,做成花朵标本,开展对花草树木的颜色、大小、气味、名字、花纹等的观察、探究。把中国文化探索融进活动,作为幼儿园文化节气日的重要课程内容,这是幼儿在用独特的学习方式向中华文明致敬。

2.家园联动日:浸润乡情。

“家园联动日”是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主体,以观察者、陪伴者、参与者的身份来园和幼儿共同开展活动。这一天,幼儿园会组织家长和幼儿开展亲子运动、戏剧表演、亲子游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适时引导幼儿通过活动内容感受独特的“家乡味、故土情”。例如“农家乐趣味亲子运动会”,家长们提供了各种运粮食的小推车、板车、独轮车、簸箩、簸箕、挑篮、扁担等田间地头的劳动工具,开展了一场你争我夺的趣味赛。在“乡音童谣”的表演中,一位妈妈和女儿用丹阳话念出了一首首儿歌,有趣的发音和稚嫩的方言,让人耳目一新,赢得阵阵掌声。

家园联动,不仅仅是年轻父母的参与,还有祖辈的倾情加入。他们和幼儿开展生活小厨房活动,指导幼儿做极富家乡特色的“丹阳烧饼”“吕蒙烤饼”“猪油团子”“丹阳大麦粥”等。传统特色美食是舌尖上的乡情,带给幼儿香味缭绕、滋味独到的童年记忆。

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从聆听乡音,到品尝乡味,再到玩转地方乡土游戏,这是一场有仪式感的传承,幼儿在不断参与中看见、听见,闻到、尝到和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民俗的丰富多彩。

3.主题仪式日:亲历庄严。

我们会选择一些重大的节日作为主题仪式日,开展特别庄严和隆重的活动。例如每一个国庆节前夕,幼儿园会组织全园幼儿在国旗下隆重集会,邀请仪仗队或者大班小朋友担任升旗手,一起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幼儿在蓝天白云下感受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和铿锵有力的国歌声带来的崇高精神指引与庄严感,理解国歌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激发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样的庄严时刻还表现在幼儿园“艺术节开幕式”这一天,幼儿和教师都穿上鲜艳明亮的民族服装,穿过红毯和花形拱门步入会场。会场里播放着民族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载歌载舞,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和舞蹈风格,让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在每一个幼儿的心中萌芽。

4.自然远足日:行走乡野。

幼儿园将“春游”“秋游”“毕业游学”的日子定为“自然远足日”。这一特别的日子,从小班到大班的幼儿,都要背上书包,带上工具,循着1公里、3公里、5公里的资源图,开展“行走中的乡野”自然远足活动。

幼儿在行走中,穿过青石板的古街道,走过状元石牌坊,亲手触摸村落古井上的绳索痕、青苔印。他们爬上山坡,远眺蜿蜒的高速公路,在山林里听风吹树梢的声音。他们欣赏千亩油菜花田、连绵成片的薰衣草园,用尺子丈量大树,记录下树桩的年轮,聆听鸟语虫鸣。他们探访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数过小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在现代工业的厂区,他们好奇地探寻那些精密制造背后劳动者的辛苦工作……

从一砖一瓦的岁月沧桑到现代化工业制造,从自然景观到现代小区,他们穿梭在家乡的过去和未来,感受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沧海桑田,“家乡”“祖国”原本模糊的轮廓和概念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依恋的情感也在看见、听到和感知中逐步加深。

三、一种对话铭刻“家国”记忆

对话、交流是一种感受的表达,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幼儿园的家国教育中强调对话,就是强化和加深“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1.古今对话,观赏聆听。

古今对话是故事里的古今,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我们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人和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走进幼儿园,或组织中、大班幼儿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走进社区参观。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一个个精彩绝伦的非遗表演,为幼儿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给幼小的心灵带来种种震撼。在古今对话的交织中,幼儿感念革命精神、感悟时空力量、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

2.师幼对话,表征记录。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感受、一百种思考。”当幼儿对家国情怀有了深刻的感受与认知,教师与幼儿开展积极的对话,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利用小组和集体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幼儿用绘画、讲述等方式把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感想记录下来,教师通过一对一倾听的方式写下幼儿的真实感受与发现,让每一名幼儿的体验与学习看得见,让每一名幼儿的情感表达脉络看得见。通过对话表征,持续加深“爱家乡、爱祖国”的情结。

对幼儿教育来说,“家国”情怀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一种春风化雨润无声的厚植与渗透,厚植在一种“过日子”似的细水长流中,渗透在每一天的自然生活里,在生活中引导,在生活中感受。

猜你喜欢
爱祖国爱家乡节气
我爱家乡秋色美
我爱家乡
我爱家乡
我们爱祖国
我爱祖国这个家
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
我爱家乡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