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及养护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023-11-21 10:22李慎平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22期
关键词:噪声污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

李慎平

(山西省公路局晋中分局,山西晋中 030600)

0 引言

“绿色施工”理念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目标。然而,近年来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的综合效益,需要施工单位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产生的主要环境扰动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整改。

1 工程概述

某省道H 段为互通路段,全长16.895km,沿线分布水源、森林等多个环境敏感点。由于在建设初期与历次养护作业期间未能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导致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且,由于该路段交通流量密集,车辆尾气排放量较高,进一步加剧了公路运营期间的环境污染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当地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决定开展面向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的专项环境保护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临时排水沟建设、弃(取)土场建设、路基边坡绿化等,以缓解该省道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

2 公路建设及历次养护施工存在的环境问题

2.1 大气环境污染

经现场调查统计发现,H 段公路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由施工扬尘、沥青烟气、车辆尾气等导致。其中施工扬尘污染源自开挖施工、材料堆放、运输材料等施工活动,不仅导致公路沿线的空气颗粒物含量大幅度增加,也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沥青烟气主要源自沥青铺设施工活动,沥青烟气中含有THC、TSP 等污染物质,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植被群落、土壤环境等均有很大影响;车辆尾气主要为重型运输车辆及压路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设备运行时排放的尾气,其中含有CO、THC、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也是引发酸雨及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些污染物质还会通过雨水进入公路沿线的水源、土地中,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总体上来看,该公路建设及历次养护施工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等标污染负荷Pmax<10%,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的有关规定,将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等级评定为三级。

2.2 水环境污染

H 段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的排放。

生活废水指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各种污水,通常情况下每位施工人员的日均用水量约为60L,按每次工程施工人员平均人数为300 人、污水排放系数为0.8 计算,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4t/d。另外,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包括BOD5、COD、SS、氨氮等,具体浓度见表1。

表1 施工现场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表

生产废水主要指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养护、工艺用水等方面产生的废水总量较小,通常情况下每处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排放量在0.8t/d 左右,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在3000~5000mg/L 之间。

综上所述,由于H 段公路周边无河流经过,且地下水水位较低,因此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排放后,对水环境的污染相对较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中的有关规定,其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等级评定为一级。

2.3 固体废物污染

在H 段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阶段,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分为施工废料、生活垃圾、工程弃渣弃土三种,若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在教育体系当中,我们所说的管理只是针对于整体上来说,他在本质上与我们现如今对小区物业的要求是一样的,即“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教育不是管理,而是服务。在幼儿园当中,幼儿是我们服务的主体,由于此时的幼儿本身年龄尚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等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意识,因此便需要我们以人性化的教育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从而促使幼儿在有规可依的人性化教育与管理之下,逐渐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学习。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废铺路修桥材料、废模板、下脚料、碎砂石、混凝土、报废机具设备等,施工结束后通常会进行统一回收出售或作为路基填料,施工现场留存量相对较少。

生活垃圾主要指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垃圾(如包装袋、废纸、塑料瓶等),按每次工程施工人员平均人数为300 人、每人日均排放生活垃圾1kg 计算,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日均排放量可达300kg,若垃圾丢弃较为随意,对周边生态环境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工程弃渣弃土为施工中多余的土方,除公路建设施工时用于填筑路基外,历次公路养护施工现场的留存量相对较多,对周边生态环境同样造成了较大破坏。

2.4 噪声污染

H 段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是现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持续运行导致,施工机械设备属于非稳态噪声源,各类施工机械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可参考表2。从总体上来看,该段公路距离周边居民区较远,因此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污染对居民的影响不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的有关规定,噪声环境影响等级评定为一级。

表2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用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2.5 生态环境破坏

H 段公路全长16.895km,永久占地面积为1903.6亩,在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施工期间,受道路永久占地、取(弃)土场挖方、填方施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周边区域出现了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且使沿线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生物量减少幅度与物种多样性减少幅度均在30%左右。该路段全长为16.895km,理论最大生态环境影响长度小于30km,生物量减少幅度与物种多样性减少幅度均低于50%,且周边区域的水和土地理化性质未发生太大变化,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的有关规定,将生态环境影响等级评定为三级。

3 公路建设及养护施工中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1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

3.1.1 粉尘污染控制

由于公路施工期间涉及大量土石方作业,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为此,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尽可能选择湿式钻孔法等粉尘产生量较小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设备,并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防护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以降低粉尘对其身体健康的危害。同时,针对容易产生粉尘的各项施工活动,制订详细、明确的防粉尘施工制度,提醒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时注意控制粉尘污染。例如,进行施工临时场地与道路硬化时,应经常向地面洒水,以有效减少粉尘;装卸水泥、粗细集料等带有粉尘的材料时,需要尽量在仓库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或是先对材料进行洒水湿润(以不影响材料质量为前提),之后再进行装卸施工[1]。

3.1.2 沥青烟气控制

3.1.3 尾气污染控制

公路正式投入运营之后,日常交通流量巨大,需要解决行驶车辆的尾气排放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绿化方案,如在公路两侧补种树苗与草皮等,以净化公路沿线空气质量,同时在靠近公路两侧的位置移栽高大树木,其不仅能够吸收有害气体,还可以阻挡车流带起的路面扬尘,从而有效减少尾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尽快恢复原有生态环境的目的。

3.2 水环境污染控制

3.2.1 生活污水排放处理

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主要源于厨房、洗手池、卫生间、食堂、浴室等,应建设化粪池、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卫生间污水需要先排入化粪池,经沉淀等一系列处理后排入排污管道,其他生活污水则可以直接排入排污管道,之后经管道输送排放至附近的河流或农田中[2]。

3.2.2 施工废水排放处理

施工废水主要为清洗机械后产生的废水,为实现对此类废水的有效处理,应选择合适位置(多为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立洗车池,建设难度较低的平流式沉淀池,对清洗运输车辆、机械设备(或其他施工活动)等产生的废水进行全面收集,并通过排水管道排放至沉淀池内,通过添加明矾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待废水重污染物质指标符合排放标准,再将之排入外排水设施,选择循环利用或直接排放。

3.3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3.3.1 生活垃圾处理

在以往的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中,施工现场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生活垃圾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问题较为普遍,垃圾收集与集中处理难度较大。为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并配合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与生活行为,要求其在指定地点丢弃生活垃圾,同时根据生活区、办公区的分布特点与实际规模,设置对应数量的垃圾桶,每天安排清洁工专门负责(垃圾桶内)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并将其运送至指定区域集中堆放,最后由专人定期将垃圾运输至垃圾处理厂[3]。

3.3.2 施工废料处理

施工废料中含有大量不可降解成分,且其中通常携带一定的化学物质,极易对沿线水源、土体造成难以修复的污染。针对这一情况,管理人员可在施工现场设置多个固体废弃物回收点,对各类施工废料进行分类回收,并根据施工废料的特性,将其合理应用于不同区域。例如,废水泥、混凝土、废钢筋等无毒害或毒性轻微的废料可作为填充材料,用于充填场地、建设临时便道等施工活动,而对于一些有毒害的施工废料,则需要选择单独区域集中存放,并定期将其运送至专门的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3.3.3 工程弃土弃渣处理

对于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中生成的工程弃土、弃渣,应遵循以综合利用为主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将其用于其他施工活动,以有效减少工程弃土、弃渣的排放总量,若实在无法应用于其他施工活动,则可以设置专门的弃土场作为存放地,集中存放工程弃土、弃渣。另外,弃土弃渣场的位置选择应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地质条件,同时尽量避开水源地、地表水体以及荒山、荒地等区域,以有效减少工程弃土弃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4 噪声污染控制

针对以往H 段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问题,该次施工采取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噪声控制、施工人员防护及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等措施,进行噪声污染控制。

第一,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尽可能减少车辆夜间出入,夜间尽量避免运行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以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第二,噪声污染控制。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的相关规定,通过安装降噪装置、设置隔音墙等方式,严格控制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噪声,降低噪声影响。第三,施工人员防护。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耳塞等防护装备,以降低施工现场噪声污染对其身体尤其是听力的损害。第四,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机械设备维修(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噪声)、要求车辆运输时尽量避免鸣笛等,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噪声污染的影响[4]。

3.5 生态破坏控制

3.5.1 恢复地力

在弃土场建设过程中,应提前清除地表种植土,并将其堆放至一侧妥善集中管理,待施工结束、弃土运走后,再对弃土场进行平整处理,重新铺回地表种植土,以达到恢复原有土地肥力的目的[5]。

3.5.2 水土流失控制

在路基边坡坡度过大且存在被冲刷可能的情况下,为避免因边坡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事故而导致区域水土流失,可选择在路基边坡上方设置截水沟,以有效避免雨水及边坡上方积水对边坡的冲刷,从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H 段公路在以往的建设与养护施工中虽然存在不少的环境问题,但从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污染(环境破坏)控制措施后,各类环境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噪声污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警惕噪声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噪声污染侵权责任中“噪声污染”的界定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居住区内10kV变配电站的噪声污染及治理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