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创新研究

2023-11-22 07:18焦贝妮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整地技术推广农作物

焦贝妮

农业技术推广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将用于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林果业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全过程,包括两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农产品保鲜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等相关技术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安徽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每年粮食的产量稳定在400 亿kg,2022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率83%,农业机械推广远远领先全国其他省份。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类技术总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可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式,实现科学灌溉、合理施肥、精细化管理、农机安全管理、农业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与进程。

一、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农机技术的推广效果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产生、采集、交换、存储、传输、识别、提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农业信息系统,可以为农业部门、农民、农业企业等提供全面、高效、精准、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智能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农机管理和农机决策提供依据,全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APP 等方式,可以将最新的农机技术、使用技巧、维护方法等信息进行发布和传播,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最新的农机技术,提高农机技术的推广效果。

2、增强农机技术的可操作性

安徽太和县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率98%,农业机械设备数量不断增长,农机逐渐向大马力、复式作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农机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农机手大部分都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程度低,知识结构老化,学习能力比较弱,对一些智能化农机工作原理不了解,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引发农机安全事故。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机技术推广环节,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方式,模拟农机操作步骤和要点,让农民可以身临其境的学习农机操作规范和要点,增强农机技术的可操作性。在农机作业前,组织广大农户进行作业培训,让广大了解农机作业技术规程和流程,提高广大农户的农机生产安全管理意识,可以减少农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广大农户的生产财产安全。

3、提高农机操作安全性

农业机械大多数在露天、潮湿、多尘等环境中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农业机械设备的硬件结构与土壤、农作物秸秆、牲畜毛发等产生摩擦,一些农机设备还可能土壤中的石块、树根等冲击,从而造成农机设备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农机安全事故。通过传感技术、监测系统对农机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问题,提高农机技术的可维护性,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和风险,有助于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将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传感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机技术推广环节,可以帮助农民民更好地掌握土壤湿度、温度等参数,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市场需求等信息,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措施。以滴灌为例,滴灌可以直接将溶于水的肥料融入到灌溉水中,通过支管、毛细管道、滴头直接滴入到农根据作物的根部,不会造成肥料和水资源的浪费,这种灌溉方式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50%的水资源,20-30%的肥料,极大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价值

1、精准种植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水文条件、土壤结构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环节,通过农业信息系统,掌握地方一定时期内的气候环境变化,根据气候环境确定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播种量,农作物播种之间间距,避免农作物个体与群体争夺养分、水分,让农作物获得充足的光照、养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种植环节,水稻播种机、小麦播种机等大型播种机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作物精准种植,改变过去人工种植的随意性。在农业生产环节,根据农业信息系统监测到当地的主要气候灾害、农作物的主要灾害和发生规律,可以选择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2、精确整地

耕作整地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每一种农作物的农艺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整地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水稻是根系比较短,适合浅耕,玉米根系比较发达,适合深耕,在整地的时候,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进行深耕整地,确保耕地符合农作物生长要求,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整地的时候,采用深耕整地的方式,利用拖拉机、牵引深松设备,疏松土壤,打破传统的农具压实土体造成的坚硬犁底层,形成上松下实、虚实相间的土体结构。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增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以安徽太和县为例,太和县位于安徽阜阳市,处于黄淮平原,境内的土壤0-40m深度上部为青黄色亚粘土,颜色比较杂乱,质地坚硬,含有铁锰质结核,灰黑色、灰紫色粘土,土壤质地比较坚硬,土壤颗粒比较细腻,含有较多的腐植质。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机整地环节,在耕地前进行测土,了解当地的土质、土壤肥力、土壤成分等参数,在结合农作物生长要点,可以适当对土壤进行改良。如果土壤比较贫瘠,在耕地的时候,可以添加有机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其次,信息技术根据历史时间内当地农作物发生的主要病虫害规律、程度等信息,对未来农作物生长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预测,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可以提前做出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农耕深耕整地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等大功率机械设备作为动力,牵引深松机具,或通过深部部件的联合整地机,在不改变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深层松动土壤,打破传统旋耕、犁耙底层坚硬的现象,深耕整地作业技术要求深度必须达到25cm 以上,深耕整地作业的地块必须达到深浅一致,田面平整。通过深耕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类型,促进农作物根系的发展,增加耕作层的厚度,提供水分渗透在土体的速度和数量,将农作物秸秆、杂草等翻入到耕作层,农作物秸秆、杂草中的有机质缓慢能释放出来,增加土体的有机质含量,成为下一茬农作物生长的养分。

3、科学施肥

肥料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自从上个世纪50 年代,化肥大规模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到30%。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于依赖化肥,大量施肥,造成土地板结硬化,保水保肥性能下降。与此同时,我国肥料的利用率仅在20-30%,肥料利用率低,大量未吸收的肥料溶于土壤或、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将信息技术利用在农机技术推广环节,可以为农作物的施肥提供技支持。农民通过传感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测试土壤的肥力,实时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改变过去过于依赖农民自身的经验,这样可以实现精准施肥,减少肥料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4、合理灌溉

灌溉是农业生产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如果农作物缺水,不仅影响到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而且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如果农作物浇水过多,容易滋生病虫害。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依靠人工操作,灌溉量无法有效控制,容易造成灌溉量过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者没有水灌溉不及时,无法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比如滴灌,通过水泵、施肥灌溉、过滤器、干管、支管、毛管、调节设备、滴头等设备,直接将水灌溉到农作物根部。滴灌系统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通过预先计算机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系统采集的农作物需水的参数,根据采集的农作物水的信息,如果发现土壤比较干燥,则滴灌系统可以自动开启/关闭开关对农作物进行定量、定时均匀的灌溉,可以实时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为农作物生产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灌溉环节,通过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灌溉。

5、农机管理

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机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包括耕地机械、动力机械、土壤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农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种植机械、灌溉机械、施肥机械、畜牧业机械等,农机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农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缺乏科学的保养,则可能造成泥土、农作物秸秆、泥浆等进入到液压系统,增加设备的磨损。农机设备损坏或老化后需要及时更换,但是一些农户不愿意淘汰旧设备,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了农机安全隐患。一些农机尚未办理登记使用证明则上路使用,增加了农机使用安全隐患。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机管理环节,遥感技术、传感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控制技术、GPS 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机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全县农机设备的位置、性能等信息,并结合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农机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降低设备安全隐患。通过农机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了解全省、全县农机的生产信息、使用信息,并对农机进行预警,发现超过服务周期的农机设备,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农机监理站工作人员立即找到相关责任将农机设备进行报废,最大限度降低农机安全隐患。

6、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关键,通过温度传感技术、湿度传感技术、光照传感技术、pH 值传感器、氧气监测器等设备,检测周围的相对温度、湿度、pH 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氧气浓度等大气环境,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人员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根据农作物的长势、湿度、温度等信息,及时给农作物浇水施肥,从而达到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安徽省启动水稻、小麦物大田物联网试验区,建立大田农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对农作物的墒情、病情、害情、灾情等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托信息采集感知数据,建立农业生产管理模型,为农业管理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实现农作业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管理。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农机设备进行联动,建立农机作业质量监控和调度系统,对一定区域范围的农机设备进行管理,实现农机资源调度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基于农业物联网,构建农业生产信息服务平台,系统集成了农业信息资源、专业服务系统等信息,为农情监测、生产决策、农机安全管理、农机调度、市场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持。

三、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健全农机推广体系

县农机推广部门要完善农机推广体系,将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独立乡镇,由县级农机推广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改变当前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在岗不在编的现象,让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专职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其次,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主体,将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第三方机构纳入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主体的力量,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率。同时改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给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一定的补贴,吸引更多年轻的农业技术人员加入到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站注入新鲜血液,让基层留住更多的农业机械设备技术推广人才,解决当前农机技术推广队伍老化问题,提升农机推广工作成效。

2、强化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

县农机安全监理中心要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机销售网点、服务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农机销售网点的质量证书、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书等是否齐全,如果达不到要求,则立即要求进行整改。其次,农机安全建立单位组织全县的农机手、农户等进行农机安全生产培训,认识到农机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农机操作的方法和要点,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做好农机的保养。

3、加大农机推广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公益性质,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每年投入到农机技术推广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求。因此,地方政府每年根据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适当增加农机技术推广的经费。其次,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税收、财政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加强农业机械设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尤其特色经济作物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提高我国农机自主研发水平。其次,政府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参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满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将其融入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公开性、广泛性等优势,可以实现农业精准种植、精准播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农机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农机可操作性、安全性,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效果,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推广中的投入比较少,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农机领域的投入。

猜你喜欢
整地技术推广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