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症状、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2023-11-22 07:18张苗苗王文强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血清型犊牛母牛

张苗苗 王文强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养牛业也逐渐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这种发展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牛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这些牛病中,犊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其中冬春季节更为多发。犊牛大肠杆菌病通常发生在小于2 周龄的犊牛身上,特别是小于1 周龄时最易发病。临床特征为败血症和剧烈腹泻。这种疾病往往会对犊牛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它们的生命,所以注重加强疾病的针对性防控,对保障养殖安全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的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一、流行特点

1、病原学特征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埃希菌科的肠杆菌属。大肠杆菌呈杆状,单株长约2-3μm,直径约0.5-1.0μm,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不含芽胞和酸性染色颗粒。从培养特征来看大肠杆菌能够在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较为丰富的营养基上生长,如LB、TB、M9 等。大肠杆菌对温度的适应区间较广,一般在20-40℃之间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大肠杆菌为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代谢活动,但也可在较低含氧量的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从代谢规律来分析大肠杆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代谢活动,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糊精等。同时能够利用多种氮源进行代谢活动,如氨基酸、硝酸盐等。从遗传特征来看大肠杆菌为单倍体有性繁殖菌,其基因组由一条大小约为4.6 兆碱基对的环形染色体组成。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获得外源性DNA,实现基因水平转移。从血清分类来分析主要划分成O 型抗原、H 型抗原和K 抗原。可以根据大肠杆菌表面唾液酸和O 抗原的不同组合,可以将大肠杆菌分为多个血清型。根据O 抗原的不同,大肠杆菌可分为数百个血清型。O 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上,是细菌外膜中的多糖,是区分不同大肠杆菌的主要抗原。H 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菌鞭毛以及鞭毛附属物上,是大肠杆菌的另一个重要抗原。H 抗原约有60种不同的抗原型,根据不同的抗原型可以将大肠杆菌进行分类。K 抗原是一种组成细菌粘附因子的多糖分子,主要存在于大肠杆菌的胶囊中,主要起到保护菌体免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作用。K 抗原目前已经确定了80 多种,根据抗原的不同,可以将大肠杆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2、致病机理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犊牛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其致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毒素相关性。犊牛大肠杆菌通过分泌毒素来引起感染。其中,细胞外毒素和细胞内毒素是最为重要的毒素。细胞外毒素主要有肠毒素、水样肠毒素和赖氨酸肠毒素。这些毒素可导致生物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其次,黏附膜形成能力。犊牛大肠杆菌病菌株具有良好的黏附膜形成能力,能够黏附在宿主肠道上皮细胞表面,促进其在宿主肠道内的定植和生长,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细胞壁成分。犊牛大肠杆菌菌体表面的LPS(内毒素)受到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激活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水肿、黏液分泌增加等症状。

3、流行规律

从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季节来看该种疾病在春季和秋季发病率较高,夏季和冬季发病率相对较低。这与季节气候变化、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从易感群体来分析该种疾病会存在一定的年龄相关性。犊牛大肠杆菌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 个月至6 个月的犊牛上,其中以3 个月至4 个月的犊牛最易感染。这是因为犊牛出生后的免疫力尚不完全,且饲养方式和环境条件容易导致感染。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病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例如,过度喂食、饮水不洁、环境脏乱等都容易导致犊牛感染大肠杆菌。犊牛大肠杆菌病由不同血清型的犊牛大肠杆菌引起,不同血清型在不同地区和年份的流行情况各有不同。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口、鼻、粪便等途径传播。犊牛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都容易导致病原菌传播,因此饲养条件相对密集的场所容易出现疫情。

4、发病原因

近年来通过对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来看,能够得知导致犊牛发病的原因,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饲养管理不当。过度喂食、饮水不洁、饲养环境脏乱等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犊牛大肠杆菌病流行的重要原因。这些不良饲养条件容易导致犊牛体弱,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病原菌。其次,病原菌污染。受到病原菌污染的饮用水、饲料、环境也是犊牛大肠杆菌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如果饮水、饲料、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菌,犊牛就容易感染该病。再次,气候影响。气温和湿度等气候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中,大肠杆菌会更容易存活和繁殖,从而增加了犊牛感染的风险。最后,病原菌血清型变化。犊牛大肠杆菌的病原菌血清型是会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新的血清型的出现也可能引起该病的流行。

二、临床症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体温异常、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精神状态改变等多方面的症状。犊牛大肠杆菌病最明显的症状是腹泻,常伴有便血、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可导致犊牛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能发生脱水和中毒。部分犊牛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特别是在病情严重时。犊牛大肠杆菌病引起的疾病症状还可能包括发热或低体温等体温异常症状。在重症患病牛群体当中由于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心跳不齐等心血管系统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病牛精神状态改变、食欲不振、萎靡不振等症状。

三、病理学变化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和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变、细胞坏死、肝和肾损伤以及免疫系统刺激等多方面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对病死牛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胃和小肠内引起黏膜和组织损伤,使它们失去对食物的吸收能力。由于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不平衡,导致电解质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等。病人还会导致瘤胃和小肠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形成溃疡,这会进一步加重犊牛的消化系统问题。同时病死牛的肝脏和肾脏受损,因为这些器官需要清除从消化系统中大量释放出来的毒素和废物。此外大肠杆菌会激发免疫系统的反应,包括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白细胞增多,但这通常不足以控制感染。

四、实验室诊断

从病死牛的粪便、血液、尿液或其他感染组织中采集样品,放入消毒过的样品容器中。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以降低菌落数量,减少混合物中其他细菌的干扰作用。然后进行图片染色镜检,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中等大小的杆菌不存在芽孢两端钝圆。将病料接种到培养基当中常见的包括了MacConkey 琼脂平板、Eosin Methylene Blue 琼脂平板。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下进行培养,通常是在37℃、24 小时的条件下。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独立的病原菌菌落形成。一般在MacConkey 琼脂平板上生长出露珠状的致病菌菌落,Eosin Methylene Blue 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粉红色的致病菌,菌落如此,能够判定病原为大肠杆菌。在确定病原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生化鉴定处理。大肠杆菌的生化鉴定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生化反应来判断它的代谢特征和生理特性,从而确定是否为大肠杆菌。氧化-发酵试验能够检测到细菌对于葡萄糖的氧化或发酵代谢能力,大肠杆菌通常是发酵产酸菌。芳香族酸代谢试验能够检测到菌株是否具有对芳香族酸的代谢能力,大肠杆菌通常不能代谢芳香族酸。溶血素试验能够检测到菌株是否分泌溶血素,大肠杆菌通常是不分泌溶血素的。亚甲蓝试验能够检测到菌株是否具有产生亚甲蓝色素的能力,大肠杆菌通常是产生甲烷蓝色素阳性的。通过将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制作成悬浊液,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并设置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一般实验组小白鼠在注射18 小时之内就会死亡,表现出严重的肝周炎,由此可以判定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在明确病原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药敏实验,鉴定出敏感抗生素,为科学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五、治疗方案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犊牛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感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食欲减退和腹痛等。犊牛大肠杆菌病会导致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以恢复水、电解质的平衡。例如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20%的安钠咖注射液10mL,维生素C 注射液10mL 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三天,同时口服补液盐,每头牛每次使用150-200mL,连续使用三天。犊牛大肠杆菌病对症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但是需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避免对幼犊产生不良影响。推荐使用卡那霉素和乳酸环丙沙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上述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分别为15mg/kg 体重和0.1mL/kg 体重分两次,肌肉注射每天用药两次,连续使用三天为一个疗程。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使用纤维素酶进行治疗。纤维酶可以有效清除小肠黏膜上的细菌,并帮助修复受损的黏膜,有助于缩短犊牛的康复时间。一般每头牛每次服用纤维素酶5-10g,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三天。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使用中药进行配合治疗。中药处方包括了金银花100g,黄柏150g,马齿苋150g,地榆150g,凤尾草150g,翻白草150g,辣蓼150g 黄连400g,神曲400g,仙鹤草25g,山楂25g,陈皮25g,水煎煮两次,剩余药液1500mL,每次给换掉,犊牛灌服50-100mL,每天服用1-2 次,连续使用3-4 天,上述中药具有很好的协同坚持,效果对提高治疗成效有着很大的帮助。

六、预防措施

1、妊娠母牛管理

做好妊娠母牛管理是提高犊牛身体抵抗力的关键。通过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运动管理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保障母牛和胎儿健康稳定,同时也确保了犊牛健康快速地成长。妊娠母牛需要营养充足,饲料应该均衡,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钙、磷、铁等。同时,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提高母牛的抵抗力。在妊娠期间,母牛易感染病菌,因此必须加强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乳房炎、肺炎等常见疾病的发生。妊娠母牛运动不足,容易导致肌肉松弛,血液循环不良,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适当增加母牛的运动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妊娠母牛需要进行定期体检,了解母牛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强化环境调控

对于犊牛的健康成长,加强犊牛舍的消毒、通风和换气非常重要。这可以有效切断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的传播渠道,提高犊牛的抵抗力和生产效益。首先,要做到定期消毒。定期对犊牛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避免污物和细菌滋生。消毒剂可以选用0.1%环氧乙烷、2%来苏尔溶液,0.1%过氧乙酸溶液,2-5%氢氧化钠溶液等,并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达到标准。其次,保持通风。犊牛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以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气流方向,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犊牛,导致感染。再次,控制湿度。犊牛舍的湿度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度潮湿或干燥,影响犊牛的健康。可以使用除湿机或喷水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一般情况下在犊牛阶段牛舍的湿度控制在65-70%。第四,饮用水管理。犊牛舍的饮用水要保持干净卫生,经常更换并加入适量消毒剂,防止病原体的传播。最后。垃圾处理。及时清理垃圾和粪便,避免积存引起细菌滋生,并做好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3、免疫接种

通过加强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免疫接种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犊牛感染。此外,加强犊牛饮食和管理,保持犊牛环境干净、整洁,也可以降低犊牛感染率,提高犊牛的免疫力。一般在犊牛出生后的第三周到第六周进行第一次接种,之后每隔3 至4 周接着进行2 次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疫苗的选择可根据当地的疫情和情况选择合适的犊牛大肠杆菌病疫苗。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疫苗有福斯特多价疫苗、泰保灵多价疫苗等。总之要选择正规厂家,质量有保证的疫苗。在购买过程中要认真查看疫苗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批号等信息,并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遵循冷链管理规定。在免疫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和程序进行操作。疫苗应该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注射,且使用消毒针头和针管。注射后观察犊牛24 小时以内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4、科学选择和搭配饲料

通过规范选择和搭配犊牛饲料,可以有效保障犊牛的生长和健康。此外,在饲料的存储和供应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质量和卫生,避免饲料受到污染。同时,要注意饲喂时间、次数和饲喂量的适宜性,确保犊牛吃得健康、长得快。在饲料配置过程中要认识到不同阶段的犊牛需要不同的饲料,所以在选择和搭配犊牛饲料时,要根据犊牛的年龄来确定。犊牛对饲料的口感很敏感,因此要选用颗粒大小均匀、不硬不软、易咀嚼易吞咽的饲料。可以通过腌制饲料、添加调味剂等方法来提高饲料的口感。搭配犊牛饲料时,要根据犊牛的年龄和目标体重等因素,合理配比不同的饲料。同时,还要注意根据犊牛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避免饲料有过多的残留量。

总之,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犊牛大肠杆菌病,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因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因为只有通过对病情的深入了解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同时,我们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良好的卫生条件、及时的疫苗接种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保障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血清型犊牛母牛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犊牛泻痢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