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问题

2023-11-22 07:18李小荣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乡镇农产品互联网+

李小荣

现代社会中,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互联网技术有着紧密联系,乡镇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若在发展过程中无法跟上时代发展速度,必然会影响其发展效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所有人、所有产业充分调动并融合在一起,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乡镇农业经济就必须重视前端与终端的联动发展,加强对农业电子商务的开拓,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影响。在在这一时期下,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改革,只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改变传统农业经济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但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发展速度。对此,政府需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在乡镇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探索,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推动乡镇农业经发展速度。

一、“互联网+”时代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在“互联网+”时代下,对社会环境、生产方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其中,乡镇经济的发展模式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平台,不仅能够提高乡镇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还能有效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理念,扩大乡镇经济发展范围,使乡镇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朝着集约化、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从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来看,乡镇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在“互联网+”时代下,使得农业产业结构与互联网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信息技术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使得乡镇地区能够更好的对资源进行整合,拓宽农业发展范围,从而提高乡镇农业经济。

第二,转变农业技术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传统农业逐渐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电子商务化发展,大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使乡镇经济发展速度得以提升。

第三,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对于农产品进行宣传,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得以增加,并且在电子商务化的发展下,对农业经济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改善了农村生活水平,进而带动乡镇农业经济的稳定化发展。

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农业经济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引进与利用,不仅可以加强对现代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也能够使乡镇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实现跨行业融合,打造多条产业链,在信息共享技术的支持下,拓宽其销售渠道,提高服务水平。这样一来,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乡镇农产品的优势与特点,打造特色化农业产品。除此之外,借助信息技术,还能使乡镇农业产业向企业化、模块化方向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互联网+”时代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乡镇农业经济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1、物流困难,成本较大

唐山市有很多地区都位于山区,这就导致对于这部分山区而言,只有在农产品销售时,才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进行农产品销售与推广,但在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摘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山区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大大影响了其交通发展速度,甚至极个别地区的农产品需用人工进行运送,这样一来,不仅运输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使得一些山区的农业产品出现滞销或低价销售的情况,这不利于促进山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2、农产品生产模式变革缓慢

农业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乡镇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农产品生产模式的变革就是其中一种。在现代社会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滞缓的趋势,由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产品生产模式的变革问题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受社会变革的影响,人们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这就导致消费者在对农产品进行消费时,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在此情况下,若是运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必然会影响其生产速度,以至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对此,唐山市在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了机械化生产的探索与构建,但在变革过程中,其整体农业生产模式仍以传统模式为主,这就导致其生产模式变革速度过于缓慢,无法与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3、“粗放”生产无法标准控制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这就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自身会存在一定的标准,然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导致其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农产品质量品质发生变化,导致在最终的消费市场上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尤其是现阶段,仍有很多乡镇地区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较为“粗放”的生产模式,使得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统一,进而影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

4、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乡镇地区缺乏高素质人才,也是制约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更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去,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但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率越来越高,但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互联网高素质人才却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乡镇地区的互联网基础建设不够完善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人年龄相对较大,在进行互联网知识学习时速度较慢,从而导致无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制约乡镇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5、农产品网上销售信任危机

虽然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并且积极号召各大电商平台与乡镇地区的农业经济进行结合,但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农产品的标准机制不健全,各种网络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农产品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农产品品牌无法建立。近年来虽然各大网络电商平台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因不同平台之间具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及其在鉴别农产品方面消费者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网络媒体上频繁出现假货事件,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还是存在信任危机生,进而影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乡镇地区的农产品在网络销售、运输等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从而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效果。这就导致在“互联网+”时代下,不仅无法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反而会产生一定的约束性,影响其发展效果。

三、“互联网+”时代乡镇农业经济优化发展建议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要想在新时期下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相关部门就必须从多角度对当前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发展建议,以提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向新的方向迈步。

1、政府整体设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下,全然依靠村民自己完成互联网农业发展建设是不可能的,因此当地政府须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上予以一定的支持。首先,政府部门须在乡镇地区设立完善的互联网硬件设施,搭建相应的网络销售渠道。其次,政府部门还可以购建相应的农产品收购站点,降低农户的物流运输成本,同时政府还可以为农户提供相应的农产品集散地,以便于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储存与运输。最后,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后,还需尽快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因此良好的交通环境尤为重要。对此,政府需加强对交通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对山区而言,更应做好道路交通建设工作。

2、依托互联网平台转变传统生产模式

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发展。因此,乡镇地区应积极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构建相应网络平台,以加强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使农业生产模式向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促进相应的农业经济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农企合作“的方式,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农产品企业与乡镇地区合作力度。在此过程中,根据该地区生产环境、自然因素选择恰当的农产品进行种植,以增加乡镇地区农产品的多样化,同时也能借助企业提高农户的风险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借助企业先进的技术,促进乡镇地区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转变,为其构建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的现代化生产模式。

3、提升乡镇农户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一些山村地区,其农产品还存在运输难、价格低、卖不掉等问题。虽然山村地区有部分农产品质量品质较高,但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其农产品销售效果,从而抑制农民的经济收入。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够使山区的农产品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效果。在以往的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信息不畅、运输难等问题,使得一些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无法及时被运输出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户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及时性、交互性,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高质量的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于此同时,农户也可以在网络上了解到当前的市场消费需求,进而从种植方式、种植品种等方面进行改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下,乡镇政府通过对各项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提高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效果。

4、培育高素质互联网人才队伍

在“互联网+”模式下,促进乡镇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就必须培育高素质的互联网络人才,并以此为基础,扩大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人才队伍的构建十分重要。对此,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去。在此过程中,政府需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并提高相应的福利待遇,确保在将人才吸引过来后,能够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该地区政府还可以通过人才培训的方式,强化其信息技术能力、互联网销售能力等。在培训过程中,需根据该地区的农业特色以及现有人才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训练,确保其能够有效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结合,带动乡镇地区的农业发展。如此,在技术与人才的双重支持下,才能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进而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

5、强化市场监督完善信任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由于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乡镇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对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稳定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优势,相关部门需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予以指导,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行业规范的宣传力度,对农业市场的发展、运作情况进行实施监管,针对农产品质量品质展开专项调查工作,对农产品商务化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对当前农产品市场进行整改与规划,从而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农产品市场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与服务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的统一农产品质量,减少因农产品质量而产生的纠纷问题,然后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认可度,解决农产品网上销售危机,进而建立良好的农产品品牌形象,从而确保乡镇农业经济能够稳定发展,提高乡镇农业经济水平。

6、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任何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都需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对于农业而言,由于其起点相比于第二、第三产业而言较低,因此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大。但由于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缺乏大块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进而提高自身的农业技巧,再加上线下培训所耗费的精力、人力、物力也相对较大,从而阻碍了农民农业技术的提升。对此,为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当地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互通性,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在当前社会中,互联网技术已十分普及,智能手机成为每个人必备的社交工具,政府部门可以借助网络利用一些软件平台或小程序对农民进行线上技术培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省农民线下教学的场地和时间,同时也能在网上录制一些视频资料,以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进行查询与学习,让农民对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利用,在不耽误其对先进农业技术的学习同时,也不影响农民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工作。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经济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目前,“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如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互联网技术优势,促进乡镇经济发展进程,是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对此,乡镇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市场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方式,使乡镇农业经济向着现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乡镇农产品互联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