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静县红柳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3-11-22 03:40赵琳雁张旗庞军刚王峰
西北地质 2023年6期
关键词:糜棱岩闪长岩矿化

赵琳雁 ,张旗 ,庞军刚 ,王峰

(1.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5;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黄金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稀缺矿种之一(汪在聪等,2021),新疆西南天山金矿点众多,具成带分布特点,找矿潜力巨大(杨富全等,1999;林乐等,2018),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成为中国重要的金和有色金属矿产远景区,掀起了该地的“找金热”(杜亚龙等,2016)。

新疆和静县红柳沟金矿即处于世界上最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的中亚西南天山金-锑-锡-汞成矿带中的萨恨托亥-大山口金矿成矿亚带内(杨富全等,1999,杨富全等,2007)。近年来,前人已在该带取得较大找矿成果,如大山口金矿(鲍庆中等,2003;董新丰等,2011)、萨恨托亥金矿(王宏等,2002)、乌兰赛尔金矿(刘铭峰等,2011;吴兴城等,2020),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此次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通过1∶50 000化探异常查证新发现了西天山的红柳沟金矿。红柳沟金矿矿区共施工了槽探4 140.43 m3,钻探3 318.2 m,资源潜力较大。目前,已有少量文献介绍化探应用效果(丁兆举等,2008)。笔者结合本次研究,系统论述该矿床地质特征,总结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1 成矿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

矿区在区域上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北缘构造活动带接触碰撞部位,属西天山造山带东段哈尔克-萨阿尔明晚古生代沟弧带,处在萨恨托亥-大山口脆韧性剪切变形带中(图1)。

图1 新疆西天山一带大地构造简图Fig. 1 Schematic map of geotectonic structure in the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of Xinjiang

成矿带内金矿多赋存在大山口组浊积岩系内,主要金矿有大山口金矿、萨恨托亥金矿等。矿化发生在韧性剪切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体状、似层状,产状与剪切带一致。

1.2 矿区地层

勘查区处于天山-兴安岭地层区西段的南天山地层分区中的萨阿尔明地层小区内,区域上地层发育齐全。从元古宇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志留系(S)、泥盆系(D)和石炭系(C)广泛分布(沙德铭等,2003)。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大山口组浅变质细碎屑岩系为区内重要的含Au地层(孟祥金等,2000a,2000b)(图2)。

图2 新疆西天山一带区域地质矿产图Fig. 2 Regional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map of the West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

矿区主要出露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大山口组(S3~D1d),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岩层呈NWW向带状分布于区域中部。岩性主要为灰-浅灰黑色砂质板岩、砂质板岩组成的互层状岩石。为含矿层位。矿化带岩石为变形强烈的砂质板岩,蚀变特征明显,石英碳酸盐细脉明显增多,矿区内出露岩性简单,且相互交替出现(图3)。

图3 新疆和静县红柳沟金矿区综合地质简图Fig. 3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map of Hongliugou Gold mining area, Hejing County, Xinjiang

依据变形强度和蚀变强度,将矿区砂质板岩分为6类,其产状与区内韧性剪切带、矿化带一致(表1)。

表1 红柳沟金矿砂质板岩含矿性一览表Tab. 1 Ore-bearing properties of sandy slate in Hongliugou gold deposit

1.3 矿区构造

区域构造线总体为NW向,褶皱构造主要为萨阿尔明复背斜和霍拉山复向斜。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有哈尔克断裂(乌瓦门-包尔图断裂)、那拉提断裂,萨恨托亥断裂、可肯达坂断裂、大山口断裂、霍拉山断裂等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矿区位于大山口断裂和可肯达坂断裂夹持之间,属萨阿尔明复背斜中大山口倒转向斜,并在向斜北翼出现韧性剪切带。它们对区内金矿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矿区内发现F1(大山口断裂)、F2、F3等3条断层。

F1(大山口断裂)为继承性活动逆断裂,产状为20°~35°∠55°~60°,区域上长度大于40 km,是大山口组与中泥盆统及第三系的边界断裂。局部可见大山口组沿此断裂逆冲在第三系之上。分布于矿区南部,在矿区内长约为1.8 km,为大山口组与第三系的边界断层。

F2断层走向为NNE-SSW向,长约为500 m,推断为右型逆冲断层,断距约为20 m。平面上将矿体错断,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F3断层走向为NNE-SSW向,长约为100 m,推断为右型逆冲断层,断距约为20 m。平面上将矿体错断,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矿区内见有南、北2条韧性剪切带,具有明显的强变形域与弱变形域之分,北带长约为2 600 m,宽为300~530 m,南带长约为4 300 m,宽为280~370 m。

矿区内金矿化体主要位于南带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岩石有明显的糜棱岩化特征,岩石组成主要分为长英质糜棱岩与花岗质糜棱岩两大类,岩石包含糜棱岩化蚀变砂质板岩、糜棱岩化蚀变闪长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长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等。

韧性剪切带内的宏观构造为金成矿提供了空间。剪切裂隙、剪切褶皱虚脱部位与脆性断裂构造均成为金矿体的就位空间,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强烈的片理化和大量的剪切裂隙及揉皱有利于成矿流体的运移,糜棱岩的易渗透性使得流体与其流经的围岩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引起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导致金的沉积。糜棱岩本身也因含金流体的渗透交代而成为金矿体.韧性剪切带内金矿体形态产状因其赋矿的构造形态、空间展布特征不同而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鞍状等,空间上表现为平行、斜列、尖灭再现、尖灭侧现等特点。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决定了金矿的产状。

1.4 侵入岩

华力西期岩浆岩在区域内广泛出露,主要有华力西中期的花岗岩(γ42)和闪长岩(δ42)分布最为广泛,其总体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孟祥金等,2000a,2000b)。

矿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有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其中闪长岩与矿区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呈NWW-SEE向细长脉状平行排列,出露宽度为10~110 m,出露长度为200~800 m,岩石主要呈中细粒-中粗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普遍具强弱不等的硅化、片理化、褐铁矿化,局部见少量的立方体黄铁矿。该岩体(脉)与区内矿化密切相关;其中韧性剪切变形强烈的糜棱岩化蚀变闪长岩与Au矿化关系密切,该闪长岩与围岩界线相对清楚经韧性剪切变形改造后变形严重(图4、图5)。

图4 闪长岩与砂质板岩宏观接触关系图Fig. 4 Macroscopic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diorite and sandy slate

图5 砂质板岩中不对称剪切褶皱构造图Fig. 5 Asymmetric shear fold structure in sandy slate

1.5 化探异常

(1)矿床元素组合特征

确定矿体元素组合的标准是以各元素的衬值(矿体中元素含量/围岩背景含量)大于1,即能形成异常,可作为具有指示意义的成矿元素组合。据此得出矿体元素组合。

①含Au地质体0.1×10—6≤Au≤0.5×10—6元素组合:Au、Zn、Ni、Cr。②矿化体0.5×10—6≤Au≤1.0×10—6元素组合:Au、Hg、Cu、Pb、Zn、W、Mo。③矿体1.0×10—6≤Au≤3.0×10—6元素组合:Au、Ag、Hg、As、Cu、Pb、W、Mn。④矿体3.0×10—6≤Au≤5.0×10—6元素组合:Au、Ag、Hg、Cu、Pb、W、Sn、Mn。⑤矿体≥5.0×10—6元素组合:Au、Ag、Hg、As、Sb、Co、Ni、W、Cr、Sn;红柳沟金矿床元素组合差别较大,含Au地质体0.1×10—6≤Au≤0.5×10—6成矿元素组合较少,矿化体0.5×10—6≤Au≤1.0×10—6成矿元素组合增多,矿体(1.0×10—6≤Au≤3.0×10—6)、矿体(3.0×10—6≤Au≤5.0×10—6)与矿体(≥5.0×10—6)成矿元素组合大致相同,个别元素不一样(表2)。

表2 不同品位矿(化)体的均值及衬值表Tab. 2 Mean value and contrast value of different grade ore (mineralized) bodies

红柳沟金矿床元素组合特征与Au含量密切相关,Au含量越高,成矿元素组合越趋于稳定。这与热液同化混染围岩相关,混染越强,围岩成分带入越多,成矿元素组合特征越不稳定,越不具有代表性。

(2)综合异常特征

1∶10 000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在矿区内圈定出以Au为主,伴有As、Sb、Mo异常的综合异常7个。Au综合异常构成了北西向展布的2条异常带。北异常带包括HLAu4、HLAu5、HLAu6异常,伴有As、Sb、Mo异常,异常带分布较为连续,规模较大;南异常带包括HLAu1、HLAu2、HLAu3、HLAu7异常,伴有As、Sb异常,Au7异常还伴随有Mo异常。这2个异常带所处位置与矿区南北2条韧性剪切带在空间上较吻合(图3,表3)。

表3 化探综合异常含矿性一览表Tab. 3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anomaly list

所有的矿化体与化探异常对应较好,且矿化体规模、品位与化探异常范围、异常值为正相关关系。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规模、 形态、 产状

矿区初步将23勘查线以东定为东矿段、以西定为西矿段。东矿段圈定Ⅰ号、Ⅱ号、Ⅲ号共3条矿化带,西矿段圈定2条石英复脉带(图3)。

2.1.1 东矿段

(1) Ⅰ号矿化带:位于矿区北部,出露长约为600 m,宽为30 m,总体走向为100°,主要岩性组合为石英脉碎块,泥钙质板岩夹薄层辉长岩岩细脉,圈定2条金矿体Au1、Au2。

(2) Ⅱ号矿化带:位于矿区中部,长约为1.6 km,宽为30~60 m,主要岩性组合为闪长岩、泥钙质板岩、少量含碳质石英千枚岩,共圈定4条金矿体(Au6-1、Au6-2、Au7-2、Au16),3条金矿化体(Au7-1、Au7-3、Au8),均为蚀变岩型金矿体。

(3) Ⅲ号矿化带:位于矿区南部,长约为1.8 km,宽为100~200 m,为闪长岩夹砂质板岩破碎带。带内圈定金矿体18条(Au3-1、Au3-2、Au4-1、Au4-2、Au4-3、Au4-4、Au5-2、Au5-3、Au5-4、Au10-2、Au10-3、Au11、Au12-2、Au13、Au14、Au15、Au16、Au17),其中Au13、Au14、Au15为3条隐伏矿体,北距Au7-2矿体约为60~70 m。金矿化体9条(Au4-5、Au4-6、Au5-1、Au5-5、Au5-6、Au5-7、Au10-1、Au10-4、Au12-1)。

2.1.2 西矿段

西矿段圈定南北2条石英复脉带。南带宽为20~140 m,整体走向约为100°,沿走向长为1 750 m,圈定1条石英脉型金矿化体Au9,该带空间上与Ⅲ号矿化带对应;北带宽为15~120 m,整体走向约为110°,沿走向长为1 250 m,该带空间上与Ⅱ号矿化带对应。

矿区共圈定22条金矿体,其中隐伏矿体3条,19条金矿化体,金矿(化)体分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其中蚀变岩型金矿为主要类型。控制矿体斜深为35~577 m,矿体一般长为35~370 m,厚度为0.30~3.49 m,平均品位为1.34×10—6~4.91×10—6。其中Au3-2、Au4-1、Au4-2、Au5-2、Au7-2为主要金矿体(表4)。

表4 红柳沟金矿床矿体特征一览表Tab. 4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of Hongliugou gold deposit

(1)Au3-2矿体,位于Ⅲ号矿化带中部,矿体与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呈似层状产出,地表出露长度为220 m,向西为矿化体,长约为80 m。矿体单工程平均厚度为0.7~2.07 m,主要为0.5~1.50 m,平均厚度为1.30 m,变化系数为40.31%,矿体厚度变化稳定。矿体由6个槽探、1个剥土工程控制,深部由4个钻孔控制,沿倾向控制斜深为508 m。矿体产状为20~30°∠78°~88°(图6)。

图6 红柳沟金矿2勘查线剖面图Fig. 6 Profile of Hongliugou Gold Deposit 2 exploration line

(2) Au4-1矿体,位于Ⅲ号矿化带西段中部,矿体与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有分支现象,地表出露长度为430 m,东侧被推测断层截断。矿体单工程平均厚度一般为2.00~5.41 m,平均厚度为3.22 m,在15W线呈现厚大部位,厚度为5.41 m,变化系数为58.89%,厚度变化稳定。矿体地表由4个槽探工程控制,深部由1个钻孔控制,深部未见矿,控制斜深为114 m,深部Au品位为0.1×10—6~0.4×10—6。矿体产状为208~28°∠78°~90°。

(3) Au4-2矿体,位于Ⅲ号矿化带中段中部,矿体与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呈似层状产出,7线附近部稍有扭曲,厚度变厚,地表出露长度为220 m。矿体厚度为0.5~1.50 m,地表单工程厚度一般为0.44~4.02 m,钻孔单工程厚度为0.48~2.77 m,平均厚度为1.93 m,变化系数为87.30%,厚度变化较稳定。矿体由探槽5个槽探工程控制,深部由4个钻孔控制,控制斜深为236 m。矿体产状为20~30°∠70°~85°。

(4) Au5-2矿体,位于Ⅲ号矿化带中东段南部,地表出露长度为45 m,矿体与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呈似层状产出,地表局部变厚,向西延伸被断层F1截断。矿体单工程厚度为0.39~3.86 m,平均厚度为1.58 m,主要为0.5~1.0 m,其次为3.5~4.0 m,变化系数为83.23%,厚度变化较稳定。矿体地表由6个槽探工程控制;深部由2个钻孔控制,控制斜深为为535 m。矿体产状为20°~30°∠80°~88°。

(5)Au7-2矿体,位于Ⅱ号矿化带中东段北部,矿体与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呈似层状产出,地表出露长度为370 m。矿体单工程厚度为0.69~1.91 m,平均厚度为1.12 m,主要为0.5~1.0 m,其次为1.5~2.0 m,变化系数50.00%,厚度变化稳定。地表由5个探槽工程控制;深部由1个钻孔控制,控制斜深为138 m。矿体产状为20~30°∠80°~90°。

2.2 矿石组构

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变晶结构、交代残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浸染状构造。石英脉型高品位矿石主要以块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构造主要存在于蚀变岩型金矿中,浸染状构造主要存在于蚀变岩型金矿中。

2.3 矿石成分

Au为主要元素,有害元素As含量很低。

Au3-2矿体:矿体单样品位为0.50×10—6~22.89×10—6,主要介于0.5×10—6~1.5×10—6,其次为3.5×10—6~4.0×10—6与1.5×10—6~2.0×10—6,矿体单工程Au品位为1.07×10—6~10.94×10—6,主要为1×10—6~1.5×10—6,平均品位为2.20×10—6,变化系数为100.04%,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Au4-1矿体:矿体单样品位为0.29×10—6~11.12×10—6,主要介于0.0×10—6~1.5×10—6,其次为5.5×10—6~6.0×10—6,矿体单工程Au品位为1.23×10—6~10.02×10—6,平均品位为3.93×10—6,变化系数为103.81%,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Au4-2矿体:矿体单样品位为0.63×10—6~5.93×10—6,主要介于1.0×10—6~1.5×10—6,其次为0.5×10—6~3.5×10—6之间分布较为均匀,矿体单工程Au品位为1.06×10—6~5.56×10—6,平均品位为2.20×10—6,变化系数为72.87%,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Au5-2矿体:矿体单样品位为0.39×10—6~6.48×10—6,主要介于1.0×10—6~1.5×10—6,其次为0.5×10—6~3.5×10—6分布较为均匀,矿体单工程Au品位为1.01×10—6~4.95×10—6,平均品位为1.84×10—6,变化系数为86.42%,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Au7-2矿体:矿体单样品位为0.61×10—6~4.11×10—6,主要介于0.5×10—6~3.0×10—6,矿体单工程Au品位变化在1.26×10—6~11.73×10—6,以1.5×10—6~2.0×10—6之间矿体占主体,平均品位为2.74×10—6,变化系数为56.58%,有用组份分布均匀。

2.4 围岩蚀变

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糜棱岩化闪长岩、蚀变闪长质糜棱岩、蚀变糜棱岩化砂质板岩、方解绢云石英千枚岩以及黄钾铁钒化小构造破碎带,围岩与矿体岩性大致相同,韧性构造变形程度略有差异。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变形较弱,矿石具明显的强蚀变及强韧性构造变形特征。

石英脉型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围岩为闪长岩、砂质板岩、黄钾铁钒化小构造破碎带与矿体界线清晰。围岩蚀变强多较破碎,多为晚期的石英网脉或大脉,多具绢云母化、黄铁矿化。

3 矿床成因

3.1 成矿要素分析

(1)金物质来源分析

已有306组地层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泥盆系地层中金的丰度为19.72×10—9,为地壳丰度值3.5×10—9(黎彤,1976)的5.63倍,略高于地壳金元素丰度,可作为Au的初步矿源层。

已有136件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闪长岩中金的丰度为53.94×10—9,为地壳丰度值3.5×10—9(黎彤,1976)的15.41倍,Au丰度相对较高,可认为Au主要来自热液。

已有12组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辉长岩中金的丰度为15.26×10—9,为地壳丰度值3.5×10—9(黎彤,1976)的4.36倍,Au丰度相对较低,难以作为主要物质来源。

已有34组石英脉及构造破碎带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石英脉及破碎带中金的丰度为24.02×10—9,为地壳丰度值3.5×10—9的6.86倍(黎彤,1976)。总体而言后期构造热液Au丰度低,难以作为Au主要物质来源。

综合分析认为红柳沟金矿区金矿的主要Au物质来源为闪长岩,辉长岩与后期构造热液含有一定的Au,相对较低,作为主要物质来源的可能性较小(表5)。

表5 各岩性单元含Au量分析表Tab. 5 Analysis of Au content in each lithologic unit

(2)围岩蚀变过程分析

只有岩石中的Au以易活化态存在时,才能被热液(流体)萃取出来,形成含Au流体,随后在适当的条件下以某种成矿方式成矿。

矿体的主要围岩为深灰色砂质板岩,受蚀变强弱从颜色上看表现为褪色,蚀变由弱→强,岩石褪色为深灰色→灰色至浅灰色,蚀变类型主要是钠长石化、硅化、方解石化和含铁白云石化等。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随有物质成分的重新调整和再分配,宏观表现为矿物组合的变化,微观体现为矿物组分和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或离散。对大山口和红柳沟两地剪切带内变形岩石进行岩石组分分析(表6),两地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SiO2、Al2O3、FeO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分析认为与大山口金矿后期热液影响有关。从韧性剪切带围岩到强变形的糜棱岩,物质组分变化明显且复杂。利用质量平衡法对剪切带岩石主要组分迁移情况进行判别(张雪亭,1996),从围岩到糜棱岩总体上有FeO、MgO、SiO2、Fe2O3、SO2、CaO迁出的特点。含矿糜棱岩SiO2、SO2、Fe2O3等为强迁入组分。

表6 红柳沟-大山口一带韧性剪切带岩石化学成分表(%)Tab. 6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ocks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Hongliugou-Dashankou area (%)

区域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产生大量的流体以及深部热液,发生了流体的运移,使得强变形地段矿物组合简单化,形成石英-绢云母-铁白云石-方解石组合。同时产生铁白云石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FeO、SiO2、Fe2O3、SO2等物质的迁入得以形成富石英含黄铁矿的糜棱岩从而在变形较强地段形成大量的烟灰色石英微细条带。CaO迁出导致碳酸盐化(铁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发育,并在适当条件下沉淀为碳酸盐脉和石英细脉以及大脉。这个过程形成的富硅流体吸纳大量的成矿元素如Cu、As、Sb、Au、Bi、Ag等而成为成矿流体的一部分,同时大山口组内岩石C质为Au提供了活化剂,有利于Au的溶出与迁出,加入到活动流体中运移,大山口组中的S质进入溶液成为Au的良好载体,这些金属矿物以及S质、C质成岩过程中与含矿物质一起沉淀。因此,矿化部位多在糜棱岩带、剪切裂隙带和脆性构造中,形成相应的糜棱岩化矿体和石英脉型矿体。

(3)韧性剪切带控制作用。

①金矿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大山口组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粉砂板岩、薄层泥岩等一套沉积岩建造中,经后期的韧性剪切变形,为金矿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运移通道。②矿体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特征明显,与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Bonnemaison et al.,1990;汪劲草,2020)。矿体呈似层状、条带状、透镜状呈NWW—近EW走向基本与主构造线一致,矿石宏观上具有明显的褶劈理构造、局部见不明显的拉伸线理构造,微观上矿物具有拉长扭曲变形,与围岩具有较明显蚀变强弱和构造发育程度不同之分。③矿石矿物基础成份与围岩矿物成份基本一致,同属构造蚀变变质矿物特征。④矿体及其附近围岩具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发生构造变形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带和劈理化带,同时有较多的硫化物相伴产出,显示后期阶段有热液交代、接触变质作用。

综合分析认为,含Au的中酸性热液在侵位过程中形成了Au含量较高的闪长岩岩体或脉体,在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后期构造热液在沿构造薄弱面(闪长岩与砂质板岩接触面)上升时活化了闪长岩的含矿物质,并在通道周边迁移过程中聚集,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压的降低而富集成矿(图7)。

图7 红柳沟金矿成矿模式图Fig. 7 Metallogenic model of Hongliugou gold deposit

⑷ 成矿时代

根据大山口金矿中石英40Ar-39Ar 同位素分析所得到的坪年龄(207.16±0.85)~(212.59±0.68) Ma、最小视年龄(205.54±6.56)~(210.78±6.79) Ma 和等时线年龄(205.67±1.68)~(212.43±2.42) Ma 均十分接近,也与西南天山区域内一些典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时间(如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的40Ar/39Ar坪年龄(210.59±0.99)Ma)以及区域岩浆活动形成的一期辉绿岩脉发生的时间(K-Ar 年龄为(207.5±4.2)~(187±18)Ma)基本吻合,代表了大山口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即该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红柳沟金矿处在大山口金矿成矿带上,且紧邻大山口金矿。因此,可以认为红柳沟金矿形成于印支晚期(刘家军,2004)。

综上所述,红柳沟金矿区金矿的形成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大山口组富金地层为金矿化形成提供主要物质来源,闪长岩为其提供了热液活化与运移,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了矿区内金矿化的空间分布,在韧性剪切带内的强变形带内形成金矿化,红柳沟金矿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金矿床。

3.2 成矿过程解释

推断成矿过程如下:剪切带最初的韧性变形发生于中深构造层次,在变形过程中可能以渗滤交代方式形成少量含金蚀变糜棱岩。随后剪切带随地壳抬升发生引张,中酸性岩脉侵入岩、并携带了大量深源流体和成矿物质。在中浅构造层次剪切带发生脆-韧性变形叠加在早期韧性变形之上,形成以剪切裂隙为主要形式的扩容空间,成矿流体以充填方式形成含金石英脉和石英网脉,同时成矿流体使早期形成的含金蚀变糜棱岩进一步富集。晚期的脆性变形可形成次生富集(王义天等,2004)。

4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志留系大山口组浅变质碎屑岩(砂板岩)为区内地层中主要的含矿地层,发育密集的铁白云石条带。

(2)岩浆岩标志:强糜棱岩化闪长岩为区内主要的岩浆岩找矿标志,发育密集石英条带、铁白云石条带。

(3)构造标志:强韧性变形带为最主要最直接构造找矿标志,发育强烈的强直性糜棱面理,拔丝状石英条带。后期具有褐铁矿化和黄铜矿化的石英细脉、网脉带是也是寻找石英脉型金矿化体的最直接标志。

(4)蚀变特征: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少量黄铜矿化、黄钾铁钒化等与金矿关系密切。

(5)地球化学标志:金异常是最直接化探找矿标志,地表分析大于50×10—9,深部分析大于100×10—9Au的地球化学异常指示金矿化的存在。

综上所述,闪长岩与板岩接触部位+强韧性剪切变形标志是寻找金矿的最有利部位。Au异常是比较有效的化探找矿标志。

5 结论

(1)红柳沟金矿在区域上位于伊利地块南缘活动陆缘带与塔里木板块北缘构造活动带接触碰撞部位,区域构造线总体为NW向,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层位为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大山口组。

(2)红柳沟金矿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金矿床,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主要产于中酸性花岗岩外带韧性剪切带内。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为岩浆上升、岩脉侵位、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3)找矿时可遵循闪长岩与板岩接触部位+强韧性剪切变形标志是寻找金矿的最有利部位。铁白云石化、钠化、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与金矿关系密切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指示金矿化的存在。

猜你喜欢
糜棱岩闪长岩矿化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粤西河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简析
粤西河台金矿田糜棱岩XRD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泰国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意义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糜棱岩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闪长岩在双层碎石封层中的应用
探讨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