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应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2023-11-23 12:28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3年21期
关键词:社工数字化数字

宁波市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围绕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结合本地基层治理现状,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联动协同、主动服务和精准治理转变。

一、基层社会治理之“难”

(一)基层治理目的“浅层化”

治理目的是基层治理的方向与航标,当前目的“浅层化”已成为掣肘基层治理的重要原因。治理目的浅层化主要表现为基层治理目的的单一性、偏窄性。许多基层在实践中“就治理而治理”,未能将基层治理置于更宏大视角、更高战略层次进行谋划布局,忽略了基层治理与共同富裕、数字中国、城乡融合等国家战略的联动性、融通性。但事实上,国家战略实施的落脚点在基层,各项战略最终会传递到基层并成为基层治理主要内容。单一化治理目的会导致部分基层工作重复开展,加大基层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导致治理效能低下。

(二)基层治理事项“宽泛化”

基层治理业务范围广,涉及事项内容多且琐碎,如政务服务、社区治理、网格治理、综治维稳等都属于基层治理范畴。与此同时,数字时代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新从业态势、新经济模式等涌现使得基层治理事项边界呈现出持续拓展、过度泛化的趋势,在传统基层治理范畴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诸如防电信诈骗、网络安全等新的基层工作。基层政府规模虽小,但在其治理范围内却要处理近乎全面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宜。宽泛化的业务内容导致基层治理业务边界趋于模糊化,这也是基层政府及工作人员长期负担重、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三)基层事项管理“碎片化”

多层级政府部门职能“条块化”特征导致基层政府经常陷入功能分割、碎片化管理的困境,基层管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数字化手段在赋能基层治理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新的治理难题,就基层事项管理“碎片化”问题而言,“碎片化”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导致“旧病未除添新疾”,系统割裂化、数据散落化等问题使得基层治理线上“碎片化”问题加剧。行政职能的分割独立使得基层政府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协同度、数据共享度低,而系统与数据的割裂会进一步加剧基层管理的碎片化程度。以宁波市鄞州区福明街道日常信息填报统计为例,社工的常用系统多达12 个部门的21 个系统,同一内容多头报、重复报,填报效率低、耗时长,报表填报工作平均占据社工工作量1/4 以上。

(四)基层数字治理供需“偏差化”

基层治理数字化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低。从需求端来看,基层治理数字化需求主要聚焦于复杂繁琐、需反复统计事务的替代性,如村社基层工作者日常报表多头填报、多次走访统计等。宁波市在基层治理调查中发现,多个街区社工主要以走访、手抄等方式获取数据,采用Excel 表或手工记录形式进行数据留底、人工核算,社工平均耗时10 天/人月;从供给端来看,多地将统一化、规模化基层治理平台搭建作为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重点,更侧重于基层治理功能的集成,造成治理平台功能复杂冗余,忽略了基层工作适老化、流动化等需求的特殊性。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基层数字化供给与现实需求明显脱节,既难以有效满足基层工作者业务诉求,也导致大量基层数字化资源被闲置浪费,加剧了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难度。

二、宁波数字治理之“策”

数字浪潮下基层治理数字化程度既突显数字化改革之难,也彰显数字赋能发展之效。2022 年以来,宁波市聚焦基层治理领域复杂、多跨、高频的顽瘴痼疾,通过引入治理“新”理念、打造治理“数”基座、实施治理“统”管理、开展治理“智”手段,以数字赋能基层减负增效,促进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创新,助力最小共富单元建设。

(一)引入治理“新”理念,提升治理目的有效性

村社基层集共富与社治两个“最小单元”于一体,基层稳则全局稳。宁波市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创新引入“多目标”理念,以“共富+治理”双目标为引领,加快加大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力度,形成“以数字治理谋共同富裕、以共同富裕促数字治理”的叠加共振效应。2022 年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两年大变样”之年,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将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纳入至数字化改革体系,推动数字化改革架构由“1512”升级为“1612”。这一数字化改革架构的变化,为宁波基层治理由传统的“治理”单一维度向“共富+治理”多维目标转变提供了战略性方向。如江北区以农村集体资产数字治理为突破口,摸清农村资产家底,理顺最小单元共富资产逻辑。通过构建农村集体资产“智管家”应用,实现“低效闲置资源激活、集体三资预警分析、集体产权交易流转、农村集体物业招租、集体物业金融创新”等多跨场景“一件事”处置,已入库50 余万项农村集体三资数据。宁海县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依托数字手段着力推动“艺术振兴乡村”多跨场景应用,结合乡村文化特色发展,走出一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学尽其能、民尽其主的艺术振兴乡村新路径。

(二)打造治理“数”基座,提升数字治理支撑力

一是打造基层智治大脑,推进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建设。为对全市村社基层实现“智了解”,开展“智治理”,2022 年宁波市统筹全市各区推进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建设,打造基层智治大脑。截至2023 年6 月底,基层智治大脑共接入各区采录感知网传感设备212651 个、视频设备268462 个。依托基层智治大脑,跨部门归集数据涉及139 项,近两月归集基层治理事件1253048 件。初步支撑包括疫情防控、社工减负、除险保安、文明城市、平安现场检查专项应用、基层治理一件事支撑应用、社会治理工作绩效评价应用等100 多个典型场景应用。

二是建立村社基础数据库,夯实数据资源支撑。以管理端、政策端、服务端“三端协同”优化基层数据采集,形成面向基层治理的数据资源库。在管理端搭建社工管理库。镇海区围绕社工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目标,归集共享涵盖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岗位等级、年度考核、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等数据,对社工招聘、薪酬、培养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政策端构建格式化政策库。镇海区将分布于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社会工作、社会救助、智慧养老、福利彩票、慈善事业、区划地名、水库移民等各个业务管理系统、各个条线的政策进行格式化、数字化,政策数据进行整合,确保各条线系统间政策数据相互流通,实现一端录入、多方共享;在服务端探索建立居民画像库。对社区服务对象进行数据建模,与前端负责归集、梳理数据的市级数据仓和中端负责数据交换的全省数据共享平台构成数据“供应链”,镇海区归集民政帮扶、医疗卫生、基层治理等37 个领域的省市关联数据、区级部门业务数据、村社自有数据共计59 类。鄞州区筛选形成基本信息、居住信息、工作信息等11 个领域205 个数据字段,实现个人数据多源融合、全面校准,构建有无子女、低保低边等35 个人户标签。

(三)实施治理“统”管理,提升事项管理协同性

一是推出基层治理“一件事”应用,实现治理难题一键解决。宁波市聚焦基层治理领域复杂、多跨、高频等传统治理面临的顽瘴痼疾,谋划开发基层治理“一件事”应用,强化支撑、赋能基层、重塑流程,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截至2023 年6 月底,“一件事”应用共上线海曙区群租房安全隐患整治、江北区消防车通道堵塞治理、江北文教经营性合用场所安全管理、镇海区僵尸车管理、镇海区车棚车库综合管理、宁海县小广告监管处置、鄞州区餐饮油烟管控、瓶装燃气监管、建筑垃圾倾倒整治、秸杆焚烧整治、宗教场所全流程管理等11 个具体应用场景。

二是创建“基层一表通”应用,有效推进基层减负增效。为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数据同一内容多头报、重复报问题,鄞州区通过整合省市区共计71张数据报表、16 个部门数据及沉积在基层的部分业务数据,实现基层数据“统归统管”。基于整合后的数据为基层定制建设“基层一表通”应用,通过对全域管控对象(人、房、企)各维度数据的标签化梳理形成基层治理一张表,融通条线数据、重塑业务流程、支持场景多跨、助力基层减负,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创新,进一步增强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该应用现已在鄞州区全域22 个镇、街道全面推广使用,为全区两千余名社工提供了强大数字力量。

三是建立“统一准入”机制,实现基层数字化应用“智准入”。为解决基层应用系统繁多给基层政府带来的“数字负担”,宁波市制定实施《宁波市基层智治数字化应用准入机制》,出台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审核办法,建立申报、联审、技术贯通等基层应用管控流程,实行清单化管理、常态化监测、动态化调整,构建形成全市域统筹、全链条协调、全周期管理的工作闭环。镇海区梳理形成103 项城市社区职责事项清单、121 项农村社区职责事项清单,对新进入社区的事项依托平台过筛准入,大幅缩短紧急事项准入时间。

(四)引入治理“智”手段,提升数字供需匹配度

一是以智能化手段推进政策精准兑现,提升基层服务效能。通过强化政策“智计算、智筛选”,实现政策“智匹配、智服务”。镇海区基于格式化政策库,通过政策解构相关算法畅通主动发现兜底和惠民政策渠道,开展政策查重查错计算、政策匹配计算、政策文本解构等创新应用,为辖区居民、企业等服务对象自动匹配可享受的政策,实现“一键”精准匹配,并以系统定时“自动通知”取代“人工通知”。以养老服务高龄补贴为例,自动抓取户籍、社保、年龄等信息,筛选形成可享受或是即将可享受老人名单进入补贴列表,并通过反馈机制,定期进行碰撞比对,启动多重逻辑判断,剔除政策重复多头享受情况,实现“政策找人”。

二是以智能化手段推进基层社工减负。为破解基层报表多头填表、人工填表、重复填表等难题,推进社区业务报表“智查询”“智填报”。鄞州区以智能模块为支撑,依托标签化数据信息库,构建单个查询、批量查询、场景查询“三大功能”,社工可根据业务需求快速自定义查询人员信息,实现基层数据“一表通查”。镇海区整合已有成熟算法和模型,完成“固定报表+自定义报表+AI 填报”功能集成,实现“街道死亡人员登记表”等8 张制式报表自主填报,12 张非制式报表辅助填报。

三、宁波数字治理之“效”

(一)基层底数变清,变“模糊治理”为“精准治理”

在“基层一表通”等应用的数字赋能下,以往社工通过多部门线下采集数据、纸质汇总数据的工作状况现在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23 年6 月底,宁波在鄞州区试点开展建设,实现了多跨数据“一键查、一键算”。依托“基层一表通”中的人员基本信息、户籍信息、居住地信息、计生管理信息等数据标签,使得基层底数更加透明精准。基层工作人员在村社治理中可实时查找调用“一表通”数据,通过对实时鲜活治理数据的分析,精准掌握基层治理动态,以数据精准度提升治理精准化。

(二)社工负担变少,变“复杂繁琐”为“简洁高效”

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释压”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基本诉求与关键体现,通过增强数字化应用在基层治理中的嵌入度和智能化工具手段的应用度以破解基层工作中复杂繁琐、易反复回潮事务管理难题,使报表填表、调查走访、矛盾调解等重复处置由繁化简。如鄞州区通过“固定报表+自定义报表+AI 填报”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报表填报机制,压缩47%的制表填报时间,协助社工节省了85%以上的填报工作量。入伍征兵招募工作原本需要耗时3 天,通过数据共享主动计算仅需5 分钟即可生成适龄青年名单,实现基层信息采集零次跑。与此同时,社工在走访时可通过应用动态采集、更新、核验数据,实现“最多录一次”。

(三)群众服务变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得益于村社治理数据库的完善,数字治理供给与基层治理需求匹配度显著提升,村社治理精准度大幅改善。以往社区一般通过“人工排摸+主动申报”模式确定具体服务对象,现在通过构建多维居民画像,可以完成住户基本信息、户籍及居住信息、婚姻、子女、就业、民政救助、综治管控、志愿活动、家庭信息、教育信息等11 个领域共计205 个信息属性字段的精准治理,实现35 个人户标签的自动计算功能,自动计算人员属性更新情况、政策匹配人员情况,确保惠民服务落地更主动、更精准、更智能,提升群众服务获得感、体验感。

(四)治理效能变高,变“各自为政”为“联动协同”

基于市级层面统一构建的基层智治大脑、村社基础数据库和基层智治数字化应用统一准入机制的共同作用,宁波市加大基层公安、民政、人社等跨部门数据的治理汇聚,并将治理后的数据反哺给其他业务系统,推进基层多跨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宁海县依托多源政务数据构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 条智慧运行系统,实现“村—镇—县三级贯通,纪委、组织部、农业、民政等多部门横向联动”的有机载体,倒逼村级事务管理从粗放向精准、从碎片向系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以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为例,依托智慧运行系统,实现县域居住出租房精密智控,火情量同比下降67%。

猜你喜欢
社工数字化数字
青春社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社工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