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孩子”,跨代接力守边防

2023-11-23 10:07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守边巡边孤儿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他们在牧民抚养下成长,成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这些孤儿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很多“国家的孩子”长大后扎根草原,其中一些人还成为了护边员。在他们老去后,他们的儿孙接过接力棒,守边的职责代代相传。

67岁的额尔敦其木格虽然已从牧区搬到城里居住17年了,但还是会常回草原,看看自己曾经为国守边的地方。她的大儿子张金山,从十五六岁时就和母亲一起骑马巡边。2016年,张金山也成为一名护边员。今年2月,他配合洪格尔边境派出所开展缉枪治爆工作,劝说多名牧民上缴50多发子弹。

苏尼特右旗的达日玛也是“国家的孩子”。她的养父曾在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任边境联防员,深受影响的她13岁就加入民兵队伍,参与巡边工作。达日玛的儿子乌尼孟和家距边境线5公里,他在自家草场安装了监控终端,时刻对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监控。几年来,他上报各种情况达2000多次,堵截边境周边非法偷猎和盗挖野生药材人员80余人次。

“我姥爷是退伍军人、妈妈是‘国家的孩子,他们都是护边员。现在我也成为护边员,继续守在他们曾经守护过的草原上。”乌尼孟和動情地说,这是一种传承,他要用现在所做的事教育自己的3个孩子,将来也把守边的接力棒传给他们。(摘自《半月谈》2023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守边巡边孤儿
西藏爱国守边精神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重要意义
踏云巡边
宋代巡边述略
60岁的他 已为国巡边55年
论新时代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三重逻辑
当好守边人·布茹玛汗
足球巡边旗
魏德友:半世纪的坚守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