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修建文物”中的中国智慧

2023-11-23 10:07吴越鲁杰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吴哥刘杰古迹

吴越 鲁杰

“大管家”让遗址恢复健康状态

目前,柬埔寨吴哥窟核心古迹之一王宫遗址,由我国开展修复工作,修复时间长达11年。吴哥古迹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是较早参与保护吴哥古迹修复的国家之一。

正在修复的王宫遗址,曾经的吴哥王朝延续使用400多年,居于整个大吴哥城的核心位置。不久前刚从柬埔寨修复现场回来的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杰说:“柬埔寨主要诉求是祛除遗址病害,散落的石构件能恢复到原有形态,最大程度展现吴哥文明灿烂文化。”

在刘杰看来,管理团队犹如修复项目“大管家”,需要监管吴哥古迹王宫遗址的修复细节,最终目标是要使王宫遗址回到健康的状态。

“影像师”数字化记录修复技艺

尼泊尔地标建筑九层神庙古迹是当地最古老的王宫,2015年在8.1级地震里粉碎坍塌。随后,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九层神庙古迹长达5年的文物抢救期间,修复专家也参与其中,用文物数字化技术记录了珍贵的修复技艺。

两次赶赴尼泊尔、在修复项目组待了60多天的古建筑专家,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教授回忆起这段亲历,至今还很激动。李志荣教授说,为了九层神庙的修复工作,我国文物修复“国家队”派出最顶尖的文物专家,还聘请一大批尼泊尔优秀工匠。整个修复工作考验着工匠的精湛技艺,同时也为尼泊尔今后文物修复提供借鉴。为此,李志荣教授团队综合集成航拍、三维场景扫描、近景测量等数字信息记录技术,保存下了修复过程。

“文物数字化融合照相机、工程测量等,能记录下文物的空间、色彩和现状信息等。通过数字化记录,大众能了解到大型古迹震后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及传统工艺、工匠在修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李志荣说。

“援外修建文物不单是个建筑复原项目,其实还是学术研究。”李志荣介绍,文物数字化技术类似升级版照相技术,如今文物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中国智慧”認可度提高

浙江古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黄滋,是我国较多参与文物修复援外项目的专业人员。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文物古迹的修复中,黄滋参与了相关工作。

最近10年里,黄滋去了尼泊尔九层神庙、乌兹别克斯坦西瓦古城、柬埔寨吴哥古迹检查文物修复工作。让黄滋印象最深的还是吴哥古迹的修复,从组织顶尖古建专家评审验收茶胶寺修复项目,再到监管吴哥核心古迹王宫遗址修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黄滋表示,文物修复是一项复杂工程,要求技术适宜、材料适配,这样才能保证文物古迹永续长存。

作为吴哥窟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刘杰认为,长达11年的修复过程时间跨度长、修复任务重,修复需要精细化、系统性管理。这些管理理念也正是从多年文物修复实践中积累、总结的宝贵经验。文物修复工作既是一项工程,也是学术研究和文化的碰撞、交流。通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物古迹保护,我们把文物修复技术、文物保护管理理念带出去。

(摘自《钱江晚报》 吴越 鲁杰/文)

猜你喜欢
吴哥刘杰古迹
Effects of irradiation on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small-grained MgB2 thin films
古迹“开发”之忧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京都古迹
张辉版画作品
李梅梅、刘杰作品
DIGITIZING THE OROQEN
探秘吴哥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