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人类更美好明天之路

2023-11-24 21:47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雅万高峰论坛印尼

姜浩峰

2023年10月18日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从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到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整整10年光阴。

十年来,国际局势、地缘政治格局有着巨大变化。在地球的许多地方,和平被打破,发展被停滞。2017年5月、2019年4月,中国连续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后,因为疫情等关系,第三届论坛在2023年金秋举行。

第三届论坛尚未开幕时,即有一些外媒做这样那样的比较。比如比较9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时,美国鼓捣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之事,认为这是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人想方设法拉小圈子用以抗衡中国。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遇到麻烦云云。

不妨用数据说话。

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一数据比之2019年又有不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369项务实合作项目、89项多边合作成果文件、972亿美元项目合作协议——达成合作远超上届。

如今,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于此有各种具体体现。

正如连续三届都参加论坛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所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数十亿民众带来希望和进步。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所在。

当地时间10月17日15时35分,印尼雅加达哈利姆高鐵站,雅万高铁首发G1137次旅客列车的驾驶室内,来自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高铁司机宋毅发动动车组,首发车平稳启动,向着万隆方向疾驰而去。这意味着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行走在车厢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雅万高铁德卡鲁尔服务站站长李晓亮介绍道,雅万高铁动车组堪称中国“复兴号”动车组的“孪生兄弟”,适应印尼当地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融合印尼本土文化,进行了一些适应性改进,“比如适应海洋环境提升了列车耐盐雾、耐紫外线老化能力,适应大坡道要求设置了列车‘高加速模式’等等”。

对于印尼旅客来说,他们在本国首次接触到的高铁,确实比中国朋友首次在国内接触到的高铁要更先进。毕竟,在21世纪最初的10年,中国发展高铁,依靠的是汲取此前一些高铁先发国家诸如日本、德国等的优势,单以当时的“和谐号”动车组来说,就有多种型号,其性能各有千秋。而如今,中国高铁首次成功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使得印尼的朋友在国内坐高铁,可以体验到如同在中国乘坐高铁一模一样的舒适度。当然,对于印尼旅客来说,他们更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是旅程的大大压缩。“以前我们开汽车到万隆,需要3个多小时,而高铁列车只需要40多分钟,真是太棒了!”雅加达市民哈妮与姐姐一起带着各自的孩子前来乘坐雅万高铁的首发列车,感觉这次打卡超级赞。

10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一座天桥上,雅万高铁建设单位之一中铁电气化局的中国和印尼籍员工挥舞着中国和印尼两国国旗,向远处驶来的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欢呼。

回首雅万高铁的诞生,要从2014年11月刚刚当选印尼总统的佐科·维多多之访华说起。当时,佐科在华体验了京津城际铁路,明确印尼也需要这样的高速铁路。2015年3月,佐科再访中国,与中方签署相关备忘录,自此,雅万高铁从印尼人民的梦想走向了现实。特别是当年9月,中国击败日本在2011年提交的雅万高速铁路可行性方案日本版,成功竞标雅万高速铁路项目。这标志着中国正式与印尼合作雅万高铁项目。此后,中国与印尼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通电话等等,保持沟通。雅万高铁的建设,也见证了中国、印尼的关系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到就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

在到访中国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佐科在10月17日下午与习近平主席会谈,之后双方发表《关于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由此不难看出两国关系行稳致远的可能。

同在10月17日的论坛期间,中国中车旗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长客车”)与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正式签署了塞尔维亚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务合同,这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中国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成涛披露,此次签约的高速动车组是基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技术平台,根据欧洲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和欧洲技术标准,以及匈塞铁路具体需求,为匈塞铁路量身打造的电动车组,具有更智能、更绿色、更舒适等特点,符合欧洲行业标准。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汽车行业自2022 年起全部取消对外资准入的限制。

7月10日,“东方比雷埃夫斯”号大型集装箱船抵达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

其实,早在2022年3月,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的贝尔格莱德到诺维萨德段已经率先开通运营。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塞尔维亚还不是欧盟国家,而匈牙利是欧盟国家。当匈塞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之际,中国高速动车组即将随着“一带一路”项目驶入欧盟国家境内。10月18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北京出席论坛期间致辞:“西方拥有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结束,互联互通将给欧洲提供机会,有助于恢复欧洲的竞争力。当前欧洲正面临难题,所谓的‘去风险’并非指的是真正的风险。匈牙利支持互联互通,拒绝集团化政策。”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欧尔班作为唯一一位欧盟成员国的政府首脑,不仅大谈匈塞铁路未来全线贯通后,对便捷匈牙利、塞尔维亚的交通带来的好处,更谈到这条铁路将成为希腊港口和西欧之间最快捷的运输通道。欧尔班还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当前,希望在欧洲发展,具备最先进、最良好技术的东西方企业的投资商选择和匈牙利合作。匈牙利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的首选国家。”在欧尔班看来,目前中国企业与匈牙利越多签约越有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

其实,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也已出口欧盟。比如早在2018年6月20日,中车株机公司与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就签订了20台新型混合动力“火车头”框架协议及首批4台机车订单。早在2020年,国内机械设备出口就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其中有部分机械设备是出口德国的。中德虽未签署“一带一路”协议,但德国前副议长汉斯·弗里德里希等政界人士对“一带一路”高度评价。

2023年,有极大概率中国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集体“出海”,在欧洲掀起一股中国汽车热。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今后在中国将无所作为、在世界被中资打压。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一则重磅消息传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中国智造”西非首条电气化轻轨、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上的一列轻轨列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对此解读道:“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意味着将来中国制造业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中,外资进入已无障碍。”

如果熟悉过去这些年中国各地的自贸区实践,就能发现,在各自贸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早已成为现实。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曾公开披露,“从2017年到2021年,连续5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分别由93项、122项减少至31项、27项”。今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今年8月14日,工信部规划司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指出,“目前,中国一般制造业领域已实现全面开放,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全面清零,汽车行业自2022年起全部取消对外资准入的限制”。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最近对外解释称,“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一开始是在自贸试验区内放开,如今放开的范围扩大到全国,从自贸试验区向全国推广复制,从试点到推广这个过程已经完成了,水到渠成”。

在白明看来,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不仅体现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姿态与实际能力,更是制造业发展自身的需要。“越是放开,合作机会越多。”白明说,“因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利用更多优质的国际要素,全面放开才能够进行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在中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阶段,更应该强调开放带来的机会。”

毫无疑问,中国全面开放装备制造业领域,是在主动带动全球化进程,也是在紧密全球产业链的关系。这与前段时间一些国家所鼓吹的“脱钩断链”绝然不同。当然,美国拜登政府今年6月份以来,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之访华,亦能看出,美国也在争取调整对华关系。比如耶伦在访华之后,就以“多元化”来替代“脱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则每每以“去风险”来替代“脱钩”。其无非是又想遏制中国,又无法忽视中国,特别是中国几乎全产业链的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今年于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国鼓捣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其实就是想要弱化“一带一路”的作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谢超对此认为——无论印度媒体一再高调声张这是“香料之路”的当代复兴,美国对此大加鼓劲,还是需要看到,“与美国和印度的高姿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东和欧洲国家的反应相对冷静,印欧经济走廊更像是一场事先张扬的美印合谋”。

6月13日,在坦桑尼亚姆万扎省米松圭,中国与非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民生工程坦桑尼亚姆万扎卫星城供水项目通水。

随着巴以冲突再度尖锐,接下来,中东国家与力挺以色列的美国之间到底会有怎样的关系转圜?在谢超看来,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前景并不明朗。而即便是印度国内的媒体,也似乎不再特别看好这一经济走廊的建设。《环球时报》转引印度《经济时报》10月11日的报道称,“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火将破坏西亚地区稳定,也将使拜登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改善的努力化为泡影,其中一个重要成果是达成一项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协议——印欧经济走廊”。

当然,在中国政府的立场,并没有明确唱衰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

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于9月19日在“欧盟动态”主办的“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上如此说:“如果这些倡议纯粹以推动发展为目的,中方就不会从制衡角度看待它们。无论何种倡议,如果其真正目的是促进地区发展,中方不会有任何异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亦曾表示:“中方认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各类相关倡议不存在相互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问题”。汪文斌还早有所言:“世界需要的是搭桥,而不是拆桥;是互联互通,而不是脱钩筑墙;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封闭排他。中方欢迎一切有助于汇聚合力,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任何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的算计都不受欢迎,也不会得逞。”

《新民周刊》记者也曾采访过一些业界人士。一些西方企业人士感慨称,如今放眼环球,就制造业领域来说,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般的优势。诚然,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工人的普遍收入已经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要高些,但对比受教育水平、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而中国的基础建设优势、国内交通优势等等也已经凸显出来。这样的情况下,跨国企业投资中国,是能够得到长久稳定收益的。

以上海临港为例——当特斯拉在临港设厂,二期投资也已经推进的时候,临港周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也渐渐趋于成熟。记者近日在启东调研采访时,甚至发现当地的新能源储能设备制造企业也是在配套上海相关企业而建设。而因为启东与上海的交通紧密度之大大提升,长江不再是天堑。“我们并不惧怕外资的进入。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资本会在全球选择适合投资之地。”业界人士如此回答。

白明认为,全面放开后确实会对国内制造企业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压力之下优胜劣汰,竞争力强的企业在压力面前能够顶住,甚至发展空间会更大。因为越是有作为的企业,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越愿意与其合作,这样可以优势互补,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到别人的长处,这会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加新的动力。

其实,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最初国内许多产业也面临着进口货到来构成的压力——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汽车。然而,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合作,国内车企不仅在国内立住了脚,还收购了多家外资品牌。最近,有身在瑞典的中国投资车企工作人员来华。这位土生土长的瑞典朋友告诉我,无论是在瑞典还是在中国,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在油车时代名不见经传而如今在欧洲火得一塌糊涂的某中国车企品牌。“中国全面开放制造业,我觉得无论对中国品牌还是非中国品牌,都是好机会。毕竟,我们面临的是更大的市场,以及更充分的竞争。竞争不仅能让消费者得利,也能让企业不断创新,研發生产更好的产品,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好。”瑞典朋友如此说。

如今放眼环球,就制造业领域来说,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般的优势。

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论坛新闻中心举行中外记者会,介绍高峰论坛重要成果并答问。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回顾10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习近平主席还同与会的所有外方领导人举行或即将举行会见会谈,达成一系列重要合作共识。

王毅称,本次高峰论坛成果丰硕,取得圆满成功。各方一致认为,本次高峰论坛是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巩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这是一次共赢的大会,丰富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这也是一次发展的大会,拓展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光明前景。

一些美西方媒体报道“一带一路”峰会时,也点评道“高峰论坛出乎预料”“展示了中国不容小觑的国际影响力”。但他们又称,中国是通过“一带一路”在展示与美国竞争的“自信”与“底气”。然而,这样的评论未免偏狭。按照王毅的话说,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最宏伟愿景是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应有权利。“一带一路”打造了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论坛期间,企业家大会共达成972亿美元商业合同,有助于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长。无论是《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还是绿色发展投融资伙伴计划、《“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等等——各方共形成了458项成果,数量远远超过第二届高峰论坛。还有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绿色发展培训、将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等具体目标。如此等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

猜你喜欢
雅万高峰论坛印尼
印尼出手
中国研发制造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道岔实现系统集成化出口
2021年乡村振兴高峰论坛
2018年海峡两岸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厦门举办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印尼的承诺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先进镁合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Подписано соглашение франшизы по проекту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й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и в Индонезии
高峰论坛及人才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