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3-11-24 21:47徐慧明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自信课程思政

收稿日期:2023-04-19

作者简介:徐慧明(1970-),女,内蒙古赤峰市人,硕士,赤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法治素养、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马克思主义‘五观: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石”(ZSZX21069)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代表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笔者经问卷、调研,分析了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直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短板,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五观”为思想基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课程思政的强辐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效能、校内各部门的协同作用,从而进一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五观”;课程思政;五个认同;四个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0-0007-0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凝聚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的力量,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1]。

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目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敌对势力不断利用民族、人权等问题打压中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者,在高等教育阶段不断铸牢大學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抵御住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二)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身份认同,自觉将自身命运同中国命运、中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身份认同,也就是使其明确,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才能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度,对中国的认同度,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并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自觉行动[2]。

(三)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寻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过程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共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勃勃生机。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做到与中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社会共进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3]。

二、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调查分析

为准确掌握赤峰地区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笔者选取赤峰地区的两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回收率99.2%;还随机进行了个别访谈。

(一)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意义的认识情况

关于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有428人选择意义重大,占被调查学生的86.29%;有68人选择有一定意义,占被调查学生的13.71%。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有492人选择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占被调查学生的99.19%;有483人选择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占被调查学生的97.38%;有484人选择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占被调查学生97.58%;有464人选择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占被调查学生的93.55%。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其具体方面,有足够充分的认识,这有利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工作的继续深入开展。对已经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应予充分肯定。

(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理论掌握情况

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是否理解,有124人选择完全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25%;有341人选择比较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68.75%。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含义是否清楚,其中有160人选择完全清楚,占被调查学生的32.26%;其中有332人选择比较清楚,占被调查学生的66.94%。

对马克思主义“五观”的具体内容了解情况,其中有96人选择完全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19.35%;其中有284人选择比较了解,占调查学生的57.26%;有112人选择不太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22.58%。

对“五个认同”的具体内容了解情况,有132人选择完全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26.61%;有312人选择比较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62.9%。

对“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了解情况,有216人选择完全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43.55%;有252人选择比较理解,占被调查学生的50.81%。

对马克思主义“五观”与“五个认同”“四个自信”的关系,认同度较高,但有1.61%的学生不清楚马克思主义“五观”与“五个认同”的关系,有2.42%学生不清楚马克思主义“五观”与“四个自信”的关系。

这说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进一步夯实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四个自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认知。

(三)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堂教学情况

关于课堂教学方面不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素情况(可多选),有376人选择课堂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理论性太强,占被调查学生的75.81%;有380人选择部分教师教学形式单一,过于死板,占被调查学生的76.61%;有240人选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比较陈旧,占被调查学生的48.39%;有228人选择课堂上缺乏实际的案例,占被调查学生的45.97%;有60人选择其他,占被调查学生的12.1%。

对专业课程中是否有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有468人选择有,占调查学生的94.35%。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课堂教育是对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方式,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但是思想政治课的具体内容未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方式方法单一,缺乏鲜活生动的案例教学。同时,专业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薄弱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关于学校组织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现状,其中有280人选择经常组织,占被调查学生的56.45%;其中有176人选择偶尔组织,占被调查学生的35.48%。

关于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效果,有212人选择效果非常好,占被调查学生的42.74%;有240人选择效果比较好,占被调查学生的48.39%;有33人选择效果一般,占被调查学生的6.65%。

关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有316人选择效果非常好,占被调查学生的63.71%;有160人选择效果比较好,占被调查学生的32.26%。

由此可见,学生对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开展数量、方式、效果基本认可;推广国家通用言语文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也基本认可。但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开展相关活动较少,学生喜欢参与的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活动较少。高校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的效果尚不理想。

三、以马克思主义“五观”为思想基石,积极探索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五观”为思想基石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学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之一。

马克思主义“五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石,对自己的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文化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认知,大学生才能不断深化“五个认同”。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吃透理论、讲透理论,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理论清醒和理论认知,要通过各种形式准确把握国家民族工作政策及法律法规,不断夯实基础理论,提升理论素养。

精准传授理论,着力提升学生理论认知水平。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具体授课内容,讲清“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更要讲清“为什么”。澄清学生模糊认识,纠正学生错误认识。思政课教师要勇于直面各种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例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语言通则心灵通,心灵通才能互相理解,形成认同[4]。要讲清楚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明确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结合历史和现实,讲明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认同本民族文化,和认同中华文化、欣赏其他民族文化是并行不悖的[5]。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勇于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强辐射作用

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从学校层面看,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动机制。从专业课教师层面看,专业课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避免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

其次,要注重专业课程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

专业课教师要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学体系建设、课件制作等各方面下足功夫。立足专业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找准专业课程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凝练课程的核心价值观,适时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切勿生拉硬拽,牵强附会。在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知识传播中注意价值观引领。

再次,要巧妙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春风化雨般融入专业课程。

坚持“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提升育人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要做到内容科学,方法科学,不硬讲,不空讲。比如,各学科在讲授学科发展历史过程中,通过纵向对比,展示国家在科学技术、艺术人文方面的巨大成就,进而强调这些成果都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效能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7]。”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强调,要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作为推进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要树立大思政课堂理念,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理论课与社会实践课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效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比如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竞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等,都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二课堂。要通过实践课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知识,内化到心灵深处,并落实到行动。

其次,要加强社会实践现场教学,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讲解,帮助大学生认识研究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五观”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可以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利用好当地资源,就近参观考察,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体会各族人民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凝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经验,感受民族地区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大好形势。

(五)充分发挥校内相关部门的协同作用

高校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发挥各部门的合力,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

学校党委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长效机制,避免搞一阵风运动式教育。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二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按一定标准,对学校各部门及个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果予以考核、评价;三是建立激励、奖励办法,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要积极鼓励相关部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可以拨付专项资金,由宣传部门牵头,与统战部门、学生处、团委等共同开展专题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等融入网上教育平台,将国家关于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最新政策与鲜活案例等内容,适时精准推送到平台,及时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民族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伪科学、敌对思想、民族分裂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8]。比如,赤峰学院党委统战部,抓住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的有利时机,邀请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的教师们,在石榴籽·民族团结课堂上推出了民族团结版块、中华文化版块、乡村振兴版块、卫生健康版块等,宣传民族政策,讲述中华文化。课堂内容广泛,有形有感,信息量大,短小精致。是师生们可以全方位了解党的民族理论,中华文化的有效平台,为师生树立共同体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可以将石榴籽课程常态化,不但教师主讲,也可以尝试让学生主讲,邀请民族团结先进人物主讲,力争课堂内容设计用心,师生学习用心,达到师生团结齐心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9 27/t20190927_524796973.shtml,2019-09-27/2022-9-23.

〔2〕白云萍.西藏高校鑄牢大学生中环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机制研究[D].咸阳:西藏民族大学,2021.

〔3〕王启龙,阴海燕.坚定马克思主义“五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4-08(05).

〔4〕王敏.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N].人民日报,2021-05-10(17).

〔5〕国家民委研究室编.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问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

〔6〕国家民委研究室编.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问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李恒.新媒体背景下宁夏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银川:北方民族大学,2021.  (责任编辑 王大奎)

A Study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Zhuzhou Prison

XU Hui-ming

(School of Law and Business,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cast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firmly. College students, who represent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olidify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building a solid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faces the shortcoming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building a solid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five views" of Marxism as the ideological cornerstone.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strong radiation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n the school, so as to further solidify th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Keywords: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Five Views of Marxis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ive Identities; Four Confidence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自信课程思政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