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情境实践

2023-11-26 00:55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河校区许文明
新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道德与法治民族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河校区 许文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巩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时期是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善于借助教育情境,引领学生在真实性、生活性、实践性、美感性的学习感知中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全方位、多维度的情境体验、实践深化中感悟民族团结的意义内涵,强化民族团结的价值认同。

一、铸牢课堂阵地,创设情境体验感知

1.课堂引领,感悟民族团结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7 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例,该课时由“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个板块内容组成,各个板块相互融合、层层递进。在课前,教师通过课前问题设计“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分别分布在哪些地方?”“请调查一下我国的民族比例,用简短的语言总结我国的民族概况”“请了解一下我国总人口、我国汉族人口、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大概数据”,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进行深入探究,在第一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你贴我说”的磁铁游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拼贴不同民族的游戏,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情境游戏中加深对各个民族的认识,教师还通过生动讲述少数民族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感受图尔扈决心东归、马本斋英勇抗敌等少数民族英雄英勇抗敌的故事,引领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和理解。随后,教师通过出示学生在课前调查到的人口数据,鼓励学生在数据事实中逐渐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然后教师再通过视频资源的导入,鼓励学生深刻体验到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新型民族关系。

2.学科融合,铸牢团结意识

“民族团结”从来不只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研究的话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课堂主渠道的价值作用,形成“人人都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认识,通过学科多元融合的形式将“民族团结”这一意识有效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去,充分注重多元学科的积极渗透,使得学生在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中加深对“民族团结”内涵的深入理解,从而将民族团结意识融入社会生活中。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礼仪礼节等,并且通过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诗词中感悟各民族之间鱼水交融的情谊;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学生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民族团结大联唱》的歌曲共唱中感受各民族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真正内涵;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各异的民族服饰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诗意的民族风土人情;教师充分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课,积极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渠道,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

3.校本课程,涵养道德品质

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积极贯穿于学校德育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引领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体验中涵养道德品格,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我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观念,在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例如,学校充分依托校本课程微平台,在实践课程中精心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民族常识”以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在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的课程准备和实施中让民族团结的观念意识和互融共通的人文品格厚植在学生的心中。教师通过教学生画民族团结画、唱民族团结歌、剪民族团结剪纸、跳民族团结舞、讲民族团结故事、做各式民族美食,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和丰厚的情感熏陶中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充分以校本课程实践为坚实矩阵,促进各族学生在课程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共同奋进,学习各民族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贡献,让全体学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依托环境熏陶,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1.环境建设,内化情感熏陶

学校可以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例如设立一个介绍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长廊,鼓励学生在积极的德育熏陶中了解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差异,培养求同存异的观念意识;教师也可以利用“装扮最美教室”这一特色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发挥创造想象,布置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室,促使学生在设计主题小报、体验民族工艺品制作等过程中更深层地了解到更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铸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2.阳光体育,体验多元运动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材料、正面说教等显性教育因素,还应侧重环境引导、行为引导和心理引导的隐性教育因素,从而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教师除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种类丰富的民族特色体育运动,还应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的体育课程、阳光体育运动有机结合,通过引领学生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课间操、课间活动体验中感受到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花队训练、腰鼓队训练、舞龙舞狮、踩高跷、射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体验中丰富了生活经验认知,促进了道德品格内化,充分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

三、实现合作共育,强化民族团结认同

1.家校合力,涵养民族品格

教师应积极鼓励家长在平时通过亲子阅读、影视欣赏、实践体验等形式学习、继承并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引领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知识、本土文化的思想熏陶中启智润心,涵养品格,鼓励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仁义敦厚的性情,自立自强、知恩图报的人格以及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宽阔胸襟。

2.社会平台,厚植价值认同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拓宽社会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悟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的真正内涵。教师可以联合少数民族小学开展“手拉手 心连心”交流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给少数民族的学生写信、赠书等活动传递民族团结的情谊,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交流等平台,鼓励学生在通过合唱、表演、诵读等种类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架起了民族和民族之间友好沟通的桥梁,充分使得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当地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当地民族风情,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优化活动形式,厚植家国价值体验

1.民族游园会,丰富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校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月”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次民族游园会,鼓励学生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深层激发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民族,在操场的指定区域设计了精美的文化体验区,每个班通过精心布置,在各个民族文化体验区设置了民族美食区、民族技艺区、民族趣味游戏区等,引领学生穿着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制作、购买、品尝民族美食和踩高跷、竹铃球、跷旱船等特色运动项目体验中感受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在小小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还在各展台专门设计了民族印章,鼓励学生在打卡中兑换特色纪念品,促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多样风貌展示中获得深刻的感悟。

2.环创设计营,感知民族服饰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服饰制作”社团,引领学生在设计与制作中了解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和各具民族风情的工艺品展示,通过鼓励学生从民族服饰的材质、色彩、图案、装饰等角度研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鼓励学生在服饰设计的过程中关注丝绸之路的历史由来和各民族交往的价值内涵。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研究苗族服饰,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苗族的刺绣,在苗族服饰创意设计中就地取材,通过协调颜色、设计服饰形态等感知民族服饰,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性的手工制作,让学生可听、可看、可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在民族服饰的拍照打卡、民族服饰的时装秀活动培育民族团结的观念认识。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与展示中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只有将国家团结统一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

3.美食分享节,体悟民族风情

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和进步的精神基因。只有让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将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余,还应精心组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开展“美食打擂台”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在尝试做各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中习得基础的劳动技能,在动脑流汗中体验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和快乐,在美食的体验分享中理解民族团结的价值内涵,将民族团结的情感内化与心、外化于行。学生通过良性竞争和美好的民族美食体验过程中感受到了和谐的社会氛围,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友好互助的价值意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积极采用情境学习体验的形式,创新优化教学活动形式,融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活动实践,充分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化探究学习和真实活动实践为价值载体,凸出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民族概况的基础上,感知不同民族文明之间交流互通、借鉴共生的重要性,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作用下形成平等、包容的文化观,促进学生多元文化观念和深厚家国情怀的形成,让红色基因和民族和谐共生的意识代代相传,使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道德与法治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