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端盖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加工方法研究

2023-11-27 11:59罗云丽罗颖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33期
关键词:输送线生产线电机

罗云丽,罗颖飞,林 松

(1.梧州职业学院,广西梧州 543000;2.广州市广数职业培训学院,广州 510700)

在当前技术背景下,制造业正在逐渐向着自动化生产方向靠拢,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制造,自动化生产能够显著提升零件的制造效率与制造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成本。电机零部件生产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成本、管理成本均相对较高,使其向自动化加工、生产方向转型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在西方发达国家,电机零部件生产基本已经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自动化,但是需要依靠西门子系统数控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其综合配置成本相对较高。本文在国内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拟从加工装备、总控系统2 个方面提出电机端盖生产流程自动化加工的具体设计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电机端盖加工工艺进行综合分析。

1 电机端盖加工工艺分析

1.1 电机端盖加工工艺要求

电机端盖自动化加工整体上需要满足基准统一、参数设定准确、布局格式合理的基本原则。

从细节角度讲,电机端盖加工工艺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输送系统设计要求。电机端盖成品属于典型的圆盘状零件设备,其形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输送系统应当能够满足盘类零件的输送需求,线速度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整体运行平稳。图1 为电机端盖的结构框架图。②机器人设计要求。抓取机器人应当能够满足盘类零件的夹持功能,动作灵活,原则上应当采用夹持力度较强的气爪夹持,在气爪上应当安装感应开关,对手爪夹持物料情况进行全面检测。③定位系统设计要求。该自动化系统应当具有较强的定位准确性,即抓取准确、输送准确,这是保证自动化系统效果能够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④储料系统设计要求。应当能够适合盘类零件存储,同时便于机器人抓取。⑤系统应当具有缓冲装置,防止端盖设备受到冲击与破坏[1]。

图1 电机端盖的结构框架图

1.2 电机端盖加工工艺流程

本文为了提升设计质量与实用性,在传统工厂生产的基础上,遵循“ECRS 四个基本原则”,利用IE 方法对其加工工艺进行改进。

在当前端盖生产过程中,其加工工艺如下:①双面车削。通过一台车床来实现端盖前端面、后端面的车削作业。②多向钻孔。通过一台摇臂钻床实现钻端盖凸台孔。③攻丝。通过一台摇臂钻床实现攻丝。④中心孔滚压。通过一台摇臂钻床,将钻头替换成滚压头,完成端盖中心孔滚压作业[2]。

在原加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为了使其更加适合自动化生产加工作业需求,本文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与调整:①双面车削。在传统技术背景下,需要逐步完成前端面车削、更换夹具、后端面车削,其整体耗时相对较长。为了提升加工效率,本文决定增加1 个机床,同时进行端盖前端面、后端面的加工,相较于传统加工技术,该操作思路能够减少夹具更换操作,为自动化生产提供流程基础。②多项钻孔、攻丝。在传统技术背景下,这2 种操作分别由2 台摇臂机床来实现,其整体工作效率相对较低。通过分析可知,这2 道工序均较为简单,为了提升加工效率,可以将其合并成一道工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加工效率。③中心孔滚压。在传统技术背景下,中心孔滚压需要利用一台将钻头替换成滚压头的摇臂钻床,其工作难度相对较低。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决定引进1 台专业滚压机,并将端盖夹具、滚压机工作台进行合并设计,滚压机只需要保留Z轴上下移动、滚压头自转2 个自由度即可实现较好的滚压作业质量,整体设计难度相对较小,同时制造成本也能够达到较低的水平[3]。

2 电机端盖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自动化生产线构建

端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进行设计,即将每个工序分解为独立的控制单元,其具体结构包括自动化机加工工作站、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系统、输送系统、端盖换面系统、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和自动生产线总控台。

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内容如下:①自动化机加工工作站。执行双面车削、多向钻孔、攻丝和中心孔滚压等全部的机械零件设备加工作业,其内部的机械设备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滚压机和气动自动开关门装置。②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系统。通过机器人手爪完成上下料作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配置2 套不同夹紧方式的端盖夹具。③输送系统。输送系统是工序之间的纽带,需要将各个机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串联,调节整个系统的生产节拍。④端盖换面系统。在实践中,需要同时加工端盖正反两面,端盖换面系统的功能是辅助换面,主要结构包括端面放置位、端盖到位检测系统。⑤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大量传感器设备及控制系统,能够收集工艺流程的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自动检测与控制。例如,在端盖进入输送线之后,需要借助传感器系统判断下一道加工工序提供的端盖零件是否在线,如果不在线则没有输送到位,如果在线,则需要判断下一道工序机床是否加工完成,如没有加工完成则需要继续等待,加工完成则直接进入抓取、加工工序。⑥自动生产线总控台。负责所有生产信号的汇总及生产指令发出,具体功能包括急停及预停功能、过程控制功能、报警功能、启动功能、停止功能、暂停功能、复位功能、短路保护功能、电压保护功能和超节拍保护功能[4]。

此外,在当前机械加工行业中,自动化生产线类型主要包括直线型自动化加工生产线、“L”型自动化加工生产线、“U”型自动化加工生产线3 个主要类型,其基本结构原理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生产空间特点进行确定[5]。

2.2 控制系统构建

控制系统需要实现整条电机端盖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有效控制,电机端盖自动化生产系统共包括4 道工序,因此,可以将控制系统分为开关量控制、网络通信控制2 个主要部分,其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在开关量控制方面。该部分系统需要承担端盖换面检测控制、输送线系统启/停控制、工业机器人上下料控制的基本功能。以端盖换面为例,其工作流程如下,首先,凹槽中布置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端盖信号,并将感应到的信号传送到PLC 中,经由有效处理之后发出反馈信号,凹槽收缩夹紧端盖,机器人旋转到端盖背面将其夹紧。其次,机器人将夹紧信号传送到PLC 中,经由有效处理之后发出反馈信号,气缸电磁阀失电、凹槽放开端盖、机器人取出端盖,整个流程到此结束[6]。

在网络通信控制方面。该部分系统承担机器人控制器、数控系统等设备实时数据的采集工作。本文决定选用GPC1000 为主控核心,采用GSK-Link 控制总线实时控制伺服单元、I/O 单元,结合自动化机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输送线组成一体化的主从网络通信控制系统架构。

3 电机端盖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具体设计

3.1 输送线系统设计

输送线系统属于整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任务为使工件按照一定生产节拍实现工件在机床之间的输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决定将输送装置设计成直线型,加工设备布置在输送线一侧,同时设定定位装置保证工件输送作业的稳定运行。输送系统的基本参数为:输送线1 传送长度为1 m,输送线2 传送长度为11.5 m,输送线3 传送长度为1 m,传递过程中的额定功率为0.8 kW[7]。

3.1.1 传动系统设计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传动类型主要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4 种基本类型,其中,链传动整体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且具有输出平稳、传动效率高等重要优势。综合实际情况,本文最终选定链传动作为传动系统的技术类型。

输送线1 为主传动设备,其链传动设计思路如下:①传动运行功率计算。计算公式为Pc=KA·P,其中,KA表示工况系数,数值为1;P表示额定功率,数值为0.8 kW。②电机功率计算。计算公式为,其中,KZ表示主动链轮齿数系数;KP表示单排链系数,数值为1。③链条型号与节距确定。结合功率、转速等数据,本文选择10A 链条,节距为15.875 mm。④链节数计算。计算公式为,式中,p表示链节距;z1表示主动链轮齿数,具体数值为17;z2表示从动链轮齿数,具体数值为43;a0表示中心距,数值为635 mm。⑤中心距计算。按照链节距计算中心距。⑥运行速度计算。计算公式为其中,z1表示主动链轮转速,具体数值为70 r/min。⑦输送装置拉力计算。计算公式为F=1 000×P/V。⑧压轴力计算。计算公式为FQ=KQ·F,其中,KQ表示压轴力系数,具体数值为1.15。⑨低速链传动静强度计算。计算公式为S=FQ·m/KA·Ft≥4~8,其中,FQ表示单排链条极限拉伸荷载;m表示链条排数;Ft表示输送机工作拉力。⑩润滑方式选择。人工润滑。11○电机选择。选择型号为180SJM-M060GH 的伺服电机,其具体数值为额定功率1.26 kW、额定转矩60 N·m。

最终确定数据为:①链条节距为25.4 mm;②链节数为102 个;③链条长度为2 590.8 mm;④中心距为1 028.7 mm;⑤速度为0.25 m/s;⑥润滑方式为定期人工润滑。

3.1.2 轴设计

3.1.3 定位设计

输送系统定位控制的定位设计思路如下。本文选择闭环系统,由伺服驱动,交流伺服电机闭环位置控制具有位置、速度、电流三环测量及比较反馈控制环节。从系统整体运行逻辑来看,只有端盖摆放、朝向确定,工业机器人的抓取才能保证足够的准确性,因此,本文需要设计2 个位置定位,其中之一是端盖在输送线上的位置定位,由机械设计定位完成,另外一个是端盖输送到位的定位,通过传感器检测来实现[8]。

3.2 集成控制系统设计

3.2.1 生产线集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生产线集成控制系统硬件主要指的是可编程控制器(PLC)、触控板等。

在本文中,PLC 的主控核心选择广州数控GPC1000。广州数控GPC1000 的硬件接口主要包括运行状态指示灯、GSKLink 总线接口、GSKLink 连接状态指示灯、以太网接口、RS232、编码器接口、电源指示灯、24 V 输入电源、接地柱、4 位拨码开关、输出位状态指示灯、输出端子、输出位状态指示灯和输入端子。同时,该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GPC1000 是在成熟的数控技术平台基础上研发的,其性价比与可靠性均较为优越。②能够并行4 通道16 个伺服轴运动控制程序。③指令集丰富、功能较多。④存在2 种控制方式,能够适应多种使用场景[9]。

触控板型号选择MT5520,其性能较为优越,技术参数内容见表1。

表1 MT5520 触控板技术参数

传感器同样也是重要的硬件系统。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在本次研究中,机器人手爪抓取端盖时,手爪顶部、端盖表面缝隙较小,因此可选择电感式E2E-X10MY1 接近开关,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检测目的。

3.2.2 生产线集成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生产线集成控制系统软件选择GPCCFG 来实现,该软件具有数据共通化、操作性强、调试功能丰富等优势。

输送程序设计流程为:第一阶段,机器人1 从上料转盘夹持毛坯件到机床1 的装夹处;取出加工完成后的端盖;旋转手爪将另一待加工的端盖放入其中进行加工;将已加工的工件送至输送线1 的换面位进行装夹;机器人1 将换面完成的工件放入输送线系统;返回上料转盘循环工作。第二阶段,机器人2 运动到输送线1 的取料位;机器人2 夹持端盖送入机床2 加工;机器人2 利用另一手爪取下加工完成的端盖;旋转手爪将另一待加工的端盖放入其中进行加工;将已加工的工件送至输送线2 的换面位进行装夹;返回上料转盘循环工作。第三阶段,机器人3 配合加工中心、输送线3、机器人4 配合滚压机完成相应工作,直到最终加工完成。

4 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电机端盖自动化加工的工艺流程,将硬件、软件的基本实现思路进行了剖析,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发现该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机端盖制造质量,值得相关学者对其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输送线生产线电机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关于电机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
16000t锻造压力机生产线将交付
瞻望电机的更新换代
欢迎订阅2022年《电机与控制应用》
缸体铸件清理打磨自动化输送线设计
生长在生产线上
电机隐忧
工业无线网络在自行葫芦输送线的应用
轮胎厂成品检测区输送线上轮胎自动分流系统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