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优化

2023-11-29 15:23魏振达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1期
关键词:高质量区域优化

■魏振达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实现了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的经济积累与资源投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从注重增长速度转向注重增长质量,所以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构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完善区域政策与空间布局的主要措施,所以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对其发展布局进行全面优化与创新。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与规律,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经济持续增长探索可行的路径。进一步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举措,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导向,将区域经济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要素配置,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价值最大化。首先,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区域经济之间的互联互通,确保区域之间的优势能够实现互补,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为此需要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区域、处于经济增长阶段的东部地区以及处于起步阶段的西北地区,都需要具有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全局性的思维,不断提升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通过政策吸引等方式引进优势资源、高素质人才以及资金等,确保区域的对外联动水平能够提高。其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愈发凸显,且在数字经济产业化建设的影响下,区域经济结构中数字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增长动力,当前许多传统产业都在向数字化方向转型,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产业经济发展质量,打破了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许多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得以重塑,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得以全面优化,对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布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全面增长,但是结合整体布局形势与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推动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确保不同区域之间能够形成完善的联动体系,从而发挥出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的目标。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体量较大,且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与资金优势,而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体量较小,缺乏对人才与投资的吸引力,南北方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一定差异,虽然近期国家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与举措,以期能够逐步缩小南北方地区的经济差异,确保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见效甚微。南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不仅体现在区域GDP 总量方面,同时体现在人才、技术以及投资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步扩大,所以需要在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布局优化措施。

2.区域产业资源分布不协调

为了加快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资源对于区域产业的供给水平,强化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协调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重要的经济产业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只有少数分布在中部区域,西北区域更少,但是电力、矿产、石油等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从资源调配运输的角度来看,东南沿海区域与中部区域的产业发展需要承担较高的能源供给成本。造成区域经济产业与资源分布不够协调的原因,不仅有客观因素,如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等,同时也有区域发展对于产业的政策性推动,如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区域,该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产业和能源的分布不够协调,所以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为区域经济协调化发展提供支持,确保能够将资源与产业等不同优势充分发挥。

3.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碎片化特征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从整体性发展转向碎片化发展,如我国许多省都以地级市为中心,呈现多极化增长,以地级市带动与辐射周围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的布局碎片化符合经济增长规律,各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制定了多项政策,将更多资源投入具有良好发展潜力与基础的地级市中,从而形成城市区域优势,以此方式将资源进行整合与集中,带动全省经济增长。但是区域发展布局的碎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能够以优势资源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提升收入水平,但是需要对人力资源、资金等进行集中投入,没有考虑到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其他区域受到该措施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落后状况,这种布局方式不利于全局发展,甚至会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

4.偏远区域发展质量不足

坚持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发展政策,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各项制度较为完善,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与资源,但是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区域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与完善,缺乏对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吸引力,获得的支持总体较少,所以当前我国偏远区域的发展水平与资源投入还有待提升,且在推动偏远区域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资源投入的多元化,考虑到当地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提升偏远区域的基础建设水平,确保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从而能够提升偏远区域的吸引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三、高质量发展下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有效优化措施分析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确,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区域经济都在向着高质量目标前进,但是受到客观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各区域之间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问题,所以需要对其布局进行优化。因此,本文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总结以下多项科学有效的布局优化措施。

1.推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发展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过程中,需要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优化,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落实与执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及制度等,推动区域发展水平提高,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得以优化,提升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首先,需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确保南北区域经济互联互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如北方地区,需要积极学习南方地区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优势,将南方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行整合与调整,使其能够符合自身区域的需求;积极与南方区域建立经济协调发展合作关系,吸引南方产业向北方区域转移,如创业创新型企业等,从而能够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等全面发挥。其次,南方区域需要加强对北方、西北等区域的技术帮扶、资金扶持以及人才支持,构建完善的协同发展机制,增加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区域的支持力度,为北方、西北等区域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与保障,确保不同区域之间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最后,需要做好北方区域的经济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建设,加大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传统经济产业与企业转型发展。

2.促进产业资源基础协调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为了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需要以高质量为基本方向,对产业资源基础布局进行优化。首先,需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公共服务水平,减少经济产业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整体投入,从而能够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其次,需要坚持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通过构建产业园经济生态等方式,以产业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形成优势互补的效应,从而能够降低产业链运行成本。再次,需要优化产业发展与资源共享的协调性水平,按照产业发展的设计需求,将对资源依赖性较高的企业向西北地区逐步转移,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带动西北区域的经济增长,如将以能源为主导的企业向西北地区转移,能够降低能源运输成本,同时促进西北地区发展。最后,需要促进传统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存在高污染、高消耗以及低产出问题的企业,以绿色环保为基本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等方式,全面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性,实现传统高能耗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优化措施。

3.强化经济政策制度优势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通过政策引领、制度规范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方向与保障,使得制度优势能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从而能够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全局性思维,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按照区域建设实际情况,将各项战略与措施具体化、细节化,使其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此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其次,需要落实积极的政策制度导向,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激励措施,加大对区域的资源支持力度,并给予一定的资源投入倾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其能够与其他区域紧密连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活力提升。最后,需要从具体措施方面加强落实,从政策到制度、从制度到措施以及从措施到落实,构成完善的闭环,提升政策制度落实力度,如对于部分区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通过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活力提升,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政策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

4.构建全面的区域振兴扶持措施

当前我国部分偏远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与高质量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需要加强对偏远区域的经济扶持,构建完善的振兴扶持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的人才吸引、投资吸引力度,通过政府的引领,构建完善的经济生态体系,确保偏远区域的经济能够得以振兴。首先,需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加强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建设支持力度,优先发展偏远区域的教育、医疗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帮助其构建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体系,使其能够与其他区域连通,进而能够促进偏远区域的经济增长。其次,需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偏远区域的资源,发挥出区域资源优势,对偏远区域的企业发展给予帮扶,形成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增长,逐步扩大当地的资源优势,并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社,使农产品附加价值得以提升。此外,需要给予偏远地区产业发展相应的扶持,帮助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开发出更多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产业模式,如农产品深加工等,解决传统产业结构中经济效益较低的问题,从而能够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有效促进偏远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推动其区域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5.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于社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数字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推动力,从我国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结合相关数据可以明确,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 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达38.6%。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增加我国已有的经济增量的基础上,还催生了许多新的生产方式,对我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需要对企业经营战略进行不断调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感知消费者的需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引导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以及生产制造环节中,使得消费者能够直观地参与企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消费者提供现代化服务。针对数字企业的发展,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企业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创新以及经营模式创新等提供了动力,通过对市场经营以及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阐述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并对当前区域发展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多项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布局优化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各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高质量区域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