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和诊断

2023-11-30 08:21沈志浩朱新文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布鲁布病布鲁氏菌

沈志浩,朱新文

(1.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清252600;2.东阿县农业农村局)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叫马尔他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已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报道,多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它的大范围流行常和野生动物的活动密切相关,在我国常见于西北牧区,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因为管理不善,存栏量增加,饲养密度加大,环境恶劣等原因也常受此病困扰。

1 布鲁氏菌病原学特点

布鲁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无鞭毛,无质粒,不编码荚膜也不产生内毒素,依靠胞内寄生,是一种兼性耗氧菌。在陆生动物猪、牛、羊、犬种属中,以羊属的布鲁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和侵袭力最强。

2 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

布鲁氏杆菌在体外可以存活数月之久,可以通过接触的方式感染动物和污染环境,母畜的流产物和未经灭菌的奶制品等常成为重要的传染媒介。另外,因为布鲁氏杆菌可在动物的皮毛中存活,迁徙的候鸟也可为布病的传播提供便利。

3 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

人和多种动物都对布鲁氏杆菌易感,家畜中主要有牛、羊、猪、犬,从事相关工作的饲养员、牧民、兽医和实验室工作者是该病的易感人群。

4 布鲁氏菌病诊断

4.1 临床诊断

布病患畜通常体温变化较大,表现为持续多日发热,乏力多汗、其他症状有食欲减退、关节、肌肉酸痛,并伴有淋巴结、脾、肝、睾丸肿大。根据细菌寄生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也是多变的,如:脑炎、脊髓炎、脊椎炎、关节炎、心内膜炎、睾丸炎和前列腺炎。母畜感染布鲁氏菌后最典型的症状有子宫炎、流产、早产、死胎、弱胎,产奶量降低。公畜易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关节炎等。

4.2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较高,潜伏期可达数月甚至1年以上,且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牲畜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的猪、牛、羊。布鲁氏杆菌可通过牲畜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受损的皮肤、黏膜传播,雌性牲畜的发病率一般高于雄性。病畜的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和吸血的昆虫都可成为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4.3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

布病因为潜伏期较长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使得诊断变得困难,因此布病的确诊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

4.3.1 微生物学诊断 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通过采集病理样本,分离培养细菌,染色镜检确定病原。布鲁氏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可以观察到红色球状的杆菌,但因为分离菌种培养,实验周期长,风险大,极易造成人员感染和环境污染。

4.3.2 分子生物学诊断 采用的方法有: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常有非特异性扩增和形成引物二聚体等问题;核酸探针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实验成本高昂无法大范围推广。检测样本可以选择血液、内脏、淋巴结,在阳性的检测样本中以淋巴结的检出率较高。

4.3.3 免疫学诊断 常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如:孟加拉玫红试验 ( RBT )、试管凝集试验 ( SAT )、补体结合试验 ( CF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 )。RBT检测方法有成本低廉、便捷、高效的优点,但该方法需要考虑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可能存在和布鲁氏杆菌相似的O侧链结构而引起假阳性反应。SAT检测方法常用在样品初筛后,有研究表明样品经过金属离子螯合剂的处理可增加实验特异性。CFT检测方法操作繁琐且不适用于猪布病诊断,已逐渐被替代。另外,在布病免疫区,ELISA检测方法尚无法区分阳性的抗体反应是家畜接种疫苗导致的,还是感染布鲁氏杆菌后的结果,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常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5 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分析

据统计国内2019年至2021年9月份畜间布病流行状况发现,各地病畜数量持续增加。国内疫情呈现零星分布,个别地区集中爆发的态势,通过分析各地发病情况,发现以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畜间布病发病数较多,疫情整体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方向传播的趋势(见表1)。

表1 国内畜间布病发病情况

6 布鲁氏菌病防制

6.1 消毒灭源

布鲁氏杆菌在体外的生存能力较强,但是不耐受湿热的环境,对光热比较敏感,加热至60 ℃或在日光照射下30 min可以被灭活,圈舍消毒可以用漂白粉、福尔马林、生石灰、氯化汞、来苏尔等。

6.2 切断传播途径

养殖户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对于引进的牲畜要严格落实检疫工作,厂区内要设置围栏,避免牲畜与其他野生动物的接触,定期消毒,杀灭蚊虫鼠蚁。

6.3 加强免疫

为提高牲畜对布鲁氏杆菌的抵抗力,养殖场户应对畜群进行集中免疫。在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布病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其中A19疫苗适用于牛,S2疫苗适用于羊,M5疫苗适用于猪。布病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恢复和引起畜禽感染等不足,但是在诱导免疫应答方面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增加疫苗接种频次可以提高布鲁氏杆菌抗体转阳率,延长免疫持续周期,所以畜群在初次免疫后,还应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6.4 疫病净化

养殖企业要坚持规范管理、科学免疫、全群检测的原则,不盲目引进畜禽,稳步推进净化工作,将“检疫”和“扑杀”紧密结合,对于可疑的阳性畜隔离检测,确诊阳性的病畜隔离后扑杀。多年来,全国范围内布病检测工作任务量多,监测、检疫、扑杀耗资巨大,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5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

因为布鲁氏杆菌寄生在细胞内,且无特效对症药物,给患畜康复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分离培养布鲁氏杆菌进行体外耐药性分析,发现布鲁氏杆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链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药物均表现敏感。为防止疾病复发或病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一般推荐选择联合用药。

7 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

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养殖企业存栏量增加,但因为养殖户检疫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出现了多起人感染布病的病例,布病防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要加强布病防控,不仅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完善的技术措施,健全的防疫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普及防控知识,充分调动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定期做好检疫和消毒工作。

猜你喜欢
布鲁布病布鲁氏菌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鲁笑了
影子布鲁
布鲁氏杆菌病研究概述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