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2023-12-01 08:15刘展鸣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2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锂电池新能源

刘展鸣

浏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湖南 浏阳 410300

引言

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效较为明显,市场的开发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也越来越完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的汽车销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稳定上升,产业的发展规模正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越来越完善,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中也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我国对大规律快速充电汽车能量补给形式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我国动力电池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发展提供可靠支持。而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良好,有利于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发展。

1 产业融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

1.1 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

在产业改革和创新发展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汽车的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逐渐转变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良好,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和创新,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汽车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等比例的不断变化下,汽车产业也逐渐从硬件驱动朝着“智能化+服务型+参数型”的趋势转变,其软件驱动的发展形势良好。软件驱动逐渐成为汽车市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各产业之间的融合速度,以此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需求。对互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展开不断的开发和利用,促使其服务的延伸能力得到强化,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以此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发展,促使现有的技术逐渐朝着多元化的和趋势转变和发展[1]。比如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将电子控制单元形成有效的整合,促使其实现功能与产能之间的多元化发展,将现有的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设备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对各种增值业务、服务进行开发,将以太网的作用体现出来,保证新能源汽车与云平台之间的高效融合,为数据的妥善处理提供保证。

1.2 有利于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

在目前产业融合的发展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模式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圈也会不断拓展[2]。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带动商业模式的发展,同时人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出行服务理念,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做出了改变,对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发展、服务效果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图1所示。

图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3 有利于实现智能化与共享化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相继迎来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对各类新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开发新业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动能的发展速度。现如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对现有数据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对数字虚拟技术、仿真技术等合理利用,有利于在海量数据信息中获取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在新能源产品设计、生产以及服务等各环节中都可以实现合理利用[3]。对现有的产业链进行完善和优化,促使整个产业的生命周期管理效果得到提升,为决策方案的编制和利用提供依据,对现有的产业结构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优化效果,促使产业的转型升级速度得到提升。

2 产业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2022年9月份公布的数据中,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月度产销也创历史新高,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了27.1%。据统计,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75.5万辆和70.8万辆,环比增长分别为9.3%和6.2%,同比增长1.1倍,93.9%。对现有数据汇总之后得出,2022年1-9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471.7万辆、456.7万辆,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了23.5%。

2.1 智能化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高效、智慧的理念不断提出,可以实现技术与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全面融合的智能化车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为基础,可以对汽车智能化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汇集,提高车辆出行的高效化需求,保证车辆即使处于复杂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具备良好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同时还可以实现能源的互动[4]。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整体消耗量,而且还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为出行的效果提供保证,有利于实现节能降耗的根本目的。在目前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动力电池技术或者是空调技术等方面都可以实现突破,满足全气候出行条件,并不会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制约影响。

2.2 网联化

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可以推动其逐渐朝着网联化的方向转变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联网,为车辆的出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5]。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现有数据信息的共享,保证人员、车辆以及道路等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连接,通过对网络系统、能源网络系统等合理利用,可以及时的交换数据信息,妥善处理有关交通、环境以及能源的各类问题。

2.3 能源补给多元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业融合背景下,其未来的发展会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能源补给趋势转变,比如可以利用慢充、快充或者是换电等方式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出行需求。慢充方式在应用时,其主要是在固定的车位数量方面存在限制,充电的时间较长,很难在公共区域使用,所以可以将慢充的方式作为家庭充电主要方式。快充方式在应用时,虽然可以时间短时间补充电能的根本目的,但是由于功率比较大,所以电网在运行时的稳定性较低,成本也会有所增加。换电模式主要是指在短时间范围内,对补给能量的电池进行更换,但是在规模化推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所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无线电充电模式目前成为新能源汽车在能源补给时的重点,特别是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无线电充电应当得到重视。该类型充电方式在应用时,不仅有利于保证能源补给的高效性,而且还可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够统一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其会着重使用无线电充电能量补给方式。

2.4 绿色化

新能源汽车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会逐渐朝着绿色化的方向转变和发展,无论是从生产或者是使用的角度来看,都必须要达到目前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在使用5G先进通信技术时,可以对信息数据高速传输通道进行合理的构建,同时对工艺大数据平台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对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等进行引入和利用,以此来打造出具有智能化、精细化特征的制造系统。以此为基础,有利于对智能化工程平台等进行合理的创建,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对整体生产流程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避免出现能源过度损耗等问题。在生产以及制造过程中,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实现对污染问题的防治,同时还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以此来实现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2.5 安全化

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发展中,必须要加强对安全性的重视,其主要体现在锂电池的应用方面。在目前产业融合的发展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会逐渐朝着更加高效的形势运行,同时要保证其安全性运行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缩减生产成本。对锂电池的产业链进行完善和优化,将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作为出发点展开创新研究,对各类材料进行改革和创新时,也可以实现对现有结构设计体系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锂电池的能量指标性能等进行完善和优化。在锂电池的未来发展中,通过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研究出更加高端的技术和工艺,促使智能化装备的使用效果得到强化,不仅可以保证锂电池的使用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除此之外,锂电池未来还会朝着全固态的方向发展,对新型锂电池以及电池体系等展开深入研究,适当的拓宽电池技术的边界,以此来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为实现锂电池的高效利用,结合目前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对电池测试技术现有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同时还要落实技术评价体系,对电池的性能展开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和分析,促使锂电池的节能化以及环保性得到提升。

锂电池的安全发展形势对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安全使用性能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热冲的问题,此时无法对充电或者放电进行管理,很有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管理力度,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设置自动化的热管理系统以及故障预警系统等,对电池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为解决电池问题,积极引入电池新材料,保证电池使用安全的同时,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结合长沙地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储能材料产业正努力打造从上游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电池组装,再到终端应用及电池回收利用的完整纵向链条。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能够解决电池的问题,而且还能推动新材料产业在地区的良性发展。

3 结束语

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各种先进技术进行研发和利用,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促使其朝着智能化、网联化以及绿色化等趋势转变,以此来实现新能源汽车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锂电池新能源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基于SVM的锂电池SOC估算
一种多采样率EKF的锂电池SOC估计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4.6.1—20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