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弘扬古城文化的对策研究
——以古都安阳为例

2023-12-02 01:40孙慧颖
大众文艺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古都安阳古城

孙慧颖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广东广州 510320]

乡村是具有生态文明、文化特色的集自然、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区域空间,它与该区域的城镇共生共存,乡村发展则城市发展,乡村兴盛则国家兴盛。然而现实状况下我国乡村与城镇发展差距仍有悬殊,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与城镇存在差距。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各地各部门都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优秀乡村文化能提升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文化自信,提供文化根基,但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各区域部门在倡导乡村文化振兴时,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通过文化振兴能带动经济振兴,再反哺文化弘扬,如文旅融合。因此,对于古城安阳来说,以融合性视角分析对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能更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一、现实图景

1.发展驱动力:政策支持

为解决现实困境,党把乡村建设作为重心,在党的十九大,国家提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即乡村振兴战略[1],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18年安阳有4个村庄被认定为乡村旅游特色村。在2020年第二批次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上,其中,河南省上榜的四个村庄里,安阳占据50%。截至2020年,安阳共拥有6个全省特色旅游村、2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①,政策支持为安阳提供了发展驱动力。

2.古城的细胞活性: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和独特性、传承性和开放性的文化因素。安阳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作为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安阳作为早期华夏文明中心之一,其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出土的大量龟甲和兽骨,是文字历史长廊上浓墨重彩的开篇。坐落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有着甲骨文、简牍、帛书以及中国汉字发展史等多个方面的文明,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也保留了殷商宫廷风韵,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我们解读汉字源流,追溯文字演变,体会中华文明进步的脉络。周易的发源地—安阳羑里城,亦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典故就源自羑里城。以及安阳袁林——袁世凯陵墓、曹操高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飞庙等文物保护地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安阳是一座低调的小城,也是座精神高地。20世纪60年代时,安阳林县人从太行山腰修建,用血汗铸成了“水利奇迹”——红旗渠。红旗渠诞生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在其修建过程中孕育了老一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和巍巍八百里太行山在这里屹立,自然与精神文化的碰撞为古都安阳加冕。

3.媒介的活血功能:流量带动

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报纸、电视、微博、客户端平台等多传播矩阵的媒介生态为文化传播提供着多条流量渠道。安阳的媒介平台多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微博裂变传播为主,抖音平台上的主流账号有安阳日报、安阳新闻、安阳融媒和安阳网。其中安阳融媒作为本地的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在抖音和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和流量都是最大的,2023年6月统计,其抖音账号粉丝量有56万,微博平台粉丝高达92万。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闭幕后对河南安阳的考察,其对乡村振兴的强调和对古都安阳文化魅力的赞扬,让安阳市各部门抓准方向定位,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打造古城传统文化的弘扬,安阳融媒的微信公众号自2022年11月以来有关文物保护和以文旅结合的文化弘扬的推文日益增加,相关宣传部门选择通过媒体传播平台的流量作用让大众了解殷商文明和古城里的传统优秀文化。

作为具有归属感的古城一分子,笔者以更贴切的视角看见了在2023年春节,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的短视频通过媒体平台的宣传,以当地人为核心展开了裂变式传播,通过不同社交平台的转发吸引了诸多周边游客。殷墟考古小镇也是在2022年11月才实现“换装”。其原型是纱厂,原豫北棉纺织厂,在时代的浪潮中曾其一度萧条,在时代机遇和文化振兴下以殷墟大遗址公园配套服务设施为基点,改造之后变成了有内涵、有温度的古城文化路标②。以国家考古遗址为依托,融入城市夜间休闲模式,既助力了夜间经济发展,也成为古都安阳的又一热门打卡地。

二、传承壁垒:弘扬古城文化的困境归因

古城传统优秀文化在弘扬和继承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壁垒和难关,包括古城文化品牌塑造带来的弱影响力、文化凝聚力的低效应上。

1.品牌外对塑造力弱

品牌是具有携带意义的符号表达,在中世纪的欧洲,其售卖的商品上印着代表商户的独特符号,使消费者能够辨认商品归属。安阳作为一个孕育世界文化遗产和建筑了国家级博物馆的古都城市,品牌标识的打造无疑是成功的,但其品牌对外塑造的影响力尚有待论。究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于政策先行实施在后,安阳在弘扬古城文化的实践即对传承红旗渠精神、打造“中华字都”、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还在初行阶段,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博物馆于2023年4月29日才实现首日开放,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以及广益佰年考古文旅小镇正式营业都是于2022年11月份才完成,红旗渠景区的周边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其乡村旅游也还未形成规模,仍处于较为粗放、各自为政的状态。综而诉之,古都安阳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建设阶段建立的品牌识别能力还弱,品牌识别是对外建立巩固品牌权益与品牌形象的重要工作,后期更需要通过传播和媒体造势建立差别化优势,在完善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景点规模性商业模式建设后,重点是要提高古都安阳的文化品牌识别,塑造高影响力。

2.文化凝聚效应低

凝聚力是团体动力学理论中的经典概念[2],起初凝聚力被学界认为是一种合力,包括成员对其所属团体的向心力,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内各成员相互之间的亲和力[3]。在笔者看来,文化凝聚效应就是各文化产物之间的互通性和关联性产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价值的影响程度,换言之要弘扬一个古城的传统文化使其达到一个峰值就需要不断提高各文物文化及精神文明的凝聚和关联,以一方文物带动另一方文明。

安阳是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齐聚的城市,诸多文化遗产包括殷墟遗址、羑里城遗址、红旗渠等;太行大峡谷、作为“画家村”的高家台旅游村庄等自然景观特色,这些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都是相生相息,相辅相成的。参观殷墟遗址了解到甲骨文出土于此地时更要近距离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了解文字演变与起源;致敬红旗渠精神要体会赋予这种精神背后的鲜活生命力,走进大行山下的乡村里感受民风民俗和本土文化。但实际情况下这些资源的凝聚和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古都安阳的自然景观中实际上都携带着文化因素,而这些文化资源之间尚未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游客的意识里大多还是来殷墟遗址看的是殷商文明,去中国文字博物馆是要了解汉字文化。一个区域的文化凝聚是相互输血流通而后滋养地方建设的关键力量,很明显古都安阳在文化凝聚的效应打造上尚有不足。

三、对策:以“母体文化”为核实行协同化

基于古都安阳在弘扬和传承古都优秀传统文化中仍存在的品牌对外塑造力弱、文化凝聚效应低的问题,再结合当前融合性发展趋向,笔者提出了四个对策:资源发掘、赋值、整合和“文化-流量传播-经济”融合转化,以此来助力弘扬古城文化带动古城建设,从而去滋哺乡村振兴。

1.资源发掘:文化的可触摸性和动态化表达

文化在本质上作为一种精神内容,将其“无形资产”以有形方式作表达才能更好地让人们感受古城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博物馆、文化遗址的中华文明标识工程的建筑让中华文明根脉驻扎,古都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遗址就是范例。在笔者看来,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还有两个更有力的方式,一种是传统文明下的著书立传,另一个即是智能时代的数字化赋能。

著书立传是将古都安阳的故事和其古城文化以可触摸、可阅读、可自我珍藏的方式实现记录式传播,一如叶曙明先生创作的《广州传》,让我们通过文字了解这座城市的生命厚度,古都安阳亦需要此方式来弘扬其古城文化,任何一座城市都需要有它独特的文字表达为后世传唱。2023年3月安阳日报发布了本报记者李婧瑜采访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和市管专家——安民先生。安民作为从事城建档案工作多年的文化学者,对古都安阳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和城市记忆都有深刻的认知和了解,守护古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于他而言是光荣使命[4]。他通过本地和外地报刊发表文章弘扬安阳古城文化,编撰了《城脉安阳》,而一部《城脉安阳》只是起点,薪火相传的作品编撰与问世才是为文化弘扬与传承带来价值。作为“中华字都”的安阳,也应用“字”去传承其文化,记录甲骨文汉字演变、殷商文明兴衰发展等一切具有浓厚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的内容,发挥纸质文明带来的文化传承价值。另一动态性表达方式即充分利用5G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并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采集和云端存储技术,搭建线上平台。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为鉴,国家文字博物馆可以推动数字博物馆厅的建设以及建设殷墟遗址、曹操古墓遗址区元宇宙空间世界,从而实现殷商文化的动态视觉体验,以及中国文字的立体化馆藏体验等,这些创新性的动态表达让传统文化实现时代价值,也更有利于宣传城市文化形象,助力文化振兴。

2.资源增值:文化价值附加开发

文化是传统长期发展的智慧结晶,作为无形的精神财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产品和服务中[5]。随着人们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在向受众传递文化的自身意蕴之外,融入创意使得因文化产生更高含金量,这即是文化的附加值。笔者认为文化价值附加围绕三个关键展开:品牌、IP、名牌。品牌可以通过产品本身特性成为一种符号进行传播[6]。要实现文化增值,品牌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是基础设计,它代表着一个区域独特的内涵和底蕴;IP作为实现手段,通过融入创意进行文化IP开发从而实现文化品牌建设;名牌是实现文化增值的最终呈现效果,从品牌到IP利用和开发再打造成名牌才是更高程度上的增值。

古都安阳作为孕育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铸造红旗渠精神的古都城市,现如今的文化品牌塑造的影响力虽有欠缺,但其品牌标识却是成功的。一个优质IP能够多元跨界,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续存与发展,它的属性除外在形式表现,更应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7]。文化IP开发对于古都安阳而言实乃重中之重,其实现途经可以通过文旅融合,在景区打造IP形象,借鉴我国奥运会“冰墩墩”“雪融融”卡通形象设计,古都安阳以红旗渠景区联名打造“渠安安”玩偶形象,推出文化有形物,为原传统文化附值。除此以外,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藏品开发、“文旅IP+影视”下融入殷商文化故事等都是实现文化价值附加与增值的渠道。文化IP开发是量变的过程,多形态多渠道的方式促进了文化传播,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质变达到名牌效应,让古都安阳“走出去”,把古城文化“弘扬出去”。

3.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化

文化资源产业化是指对优秀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和提炼,并用创意使文化资源和商业有机连接,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空间和产业链,促成文化资源平台化、文化运营专业化的文化产业模式[8]。笔者将产业化概括为文脉、业态和产业三个核心词,即以“文脉”为圆点,做文旅“业态”布局,从而形成“产业”运作模式和文化产业矩阵,从而打造高端古城,弘扬古城特色优秀文化。

首先要抓住市场的风向标,打造产业互动,文化资源与旅游项目的结合是主力,周边开发也是必要之举。古都安阳文旅融合的打造模式可以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建设精神文化景区社交矩阵,带动太行大峡谷景点打卡和太行山下高家台村、黄华镇庙荒村等乡村重点旅游村景点建设,其中乡村旅游发展应深入挖掘其区域内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设计特色内容与项目。同时,还能融入经典项目——美食、手工艺术的驻扎等,为古都创造经济价值,做到以文旅业带动古都安阳美丽经济,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2023年春节上映的《满江红》的热播,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安阳市汤阴县境内的岳飞庙走红,但单一的文物特色对于整个古都安阳文化的直接带动性仍有欠缺,因此能以项目合作的产业模式,依托殷商文明,以“甲骨文”为主线,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岳飞庙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延续城市文脉,即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产业链补充是弘扬古城文化的高程度适宜方案。其具体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实践方式可以通过形成一批非遗与文创、研学、旅游、美术、影视、科技相结合的成果,并推动文化资源的生产性保护。

产业化的运作模式的关键和前提是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化体系,换言之在推进古城文化弘扬与传承视角上,要注重人才协同、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经济和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业态,从本质上整合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运营。

4.文化-流量传播-经济的创造性转化

随着媒介矩阵传播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媒体平台的矩阵特色也创造出了源源不断的流量,2021年河南春晚上《唐宫夜宴》的出世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出圈爆火,其“炸圈”的背后是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矩阵带来的高速度、高互动和开放性,《唐宫夜宴》以植根传统文化,创新表现手法的方式,引得中央和官方媒体报道,其间一些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也贡献了平台传播作用,为其提供流量价值。《唐宫夜宴》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一大批游客打卡河南博物院及其周边旅游景点,带动了河南区域的经济发展,让河南成功搭建起了自己的文化商业版图,即实现了文化-流量传播-经济的创造性转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古都安阳对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视工作,带动了一些安阳老街——县前街、仓巷街的文化特色开发,以及小城特色美食的入驻,都在为这座小城注入经济活力,尤其是对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从2022年12月至今,安阳广电媒体中心开始重视媒体平台文化传播作用,充分利用安阳融媒、安阳日报等官方账号进行宣传,拍摄宣传视频、推出文化栏目,以多种方式宣传和制造流量吸引潜在人群。可见在当今文化-流量传播-经济连接日益密切的今天,通过技术创新手段能够很好地实现创造性融合与转化,流量背后是信息和文化资源,以平台为媒进行要素生产产生流量,再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运作进行挖掘处理,实现流量传播创造经济价值。然古都安阳的“文化植入+制造流量+带动经济”模式虽已生成,但其仍处于初级成长期,古都安阳的相关部门仍要在方向上发力。以文化生产做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作用,制造流量带动古都安阳区域经济发展,再以经济支撑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创造,实现经济反哺文化。

总结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发挥该区域乡村发展优势来激发乡村活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分析古都安阳文化发展现状和文化弘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做出四个对策构建,其目的是希望让一座有文化的古都在时代的长河中被发现,带动区域文化振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振兴是我国目前首要的中长期目标,文化振兴作为精神基础,对城市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是弘扬一个城市乃至国家传统优秀文化的关键。与此同时,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带来经济活力,也会拉动该区域的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以文化、经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对策,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建立可持续的文化与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释:

①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通知,2020.8.26.

②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安阳运营中心审核.2023-04-10.

猜你喜欢
古都安阳古城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安阳之旅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阳有个“花木兰”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寻根探源访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