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12-02 22:31夏少立
成才之路 2023年3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夏少立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所面临挑战日益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全新要求。怎样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应在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因素、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基础之上,从多方面推进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1-0029-04

意识形态是联系社会经济、政治的一种观念,涉及政治、道德、宗教、文艺、法律、哲学等形式。为了更好地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局面,高校相关人员应提高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保护好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培养的重要阵地。

1.思想政治教育“教与学”矛盾

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未能全面领会到课程教学方法及遵循原则,存在教育体系系统性不够、定位目标不清晰以及评价机制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有的高校没有有机统一系统教学、德育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等,仅向大学生传授意识形态安全知识,以理论说教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没有足够的实践环节,难以让大学生产生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探究热情。另外,部分高校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不合理、不完善,在实践时未能有效统一定量与定性、结果与过程、整体与要素,无法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这一良性循环目标。

2.经济转型中的部分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经济增速的换挡期,有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暂时性问题及矛盾。而这些问题及矛盾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受市场经济、物化逻辑影响。中国市场经济的体制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有时仍无法避免出现某些负面效应。通过交换获得最大化利益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很多事物均可还原为一定量的物质利益,即物化逻辑。倘若这一逻辑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且成为其看待事物、处理事情的标准,则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其次,不一致的社会现象及社会本质。对大学生而言,其尚无法从理性辩证角度理解社会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一旦社会现象、社会本质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则更倾向于批判社会现象,这时则会质疑自己的理想信念[1]。

3.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

社会思潮指的是一定时期反映某一阶层利益及需求,获得广泛传播且影响社会生活的一种思想潮流或者思想趋势。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西方社会思潮所包含的不良价值取向有时也会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使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冲击。对高校而言,尤为需要注意下述两方面:部分教师对不良社会思潮警惕性不足;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及塑造期,会因真伪难辨而作为新奇东西接受。

4.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

首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存在滞后性。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对潜在威胁进行甄别、对风险等级进行量化以及对风险影响进行测评。但相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高校显然存在一定滞后性,特别是防范体系缺乏足够可行性,在建立体系时没有以量化指标、主客体等关键要素作为基础。其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模式创新性不够。现阶段,有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仍以传统做法为主,内容太过陈旧、繁杂,且没有明显的重心,未有机结合理论教育、德育实践。最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护意识不强。作为教育的客体、意识的主体,有的大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自觉树立抵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意识[2]。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第一,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为政治性,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明确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育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政治性这一特征。

第二,思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中,思想性是以理性认识作为引导方式,是塑造大学生意识、观念及行为的重要方式。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辨,以观念、思想作为涵载,体现的是价值主导,而不是价值中立,所承载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呼吁、价值判断和伦理追求等。

第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随社会进步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科学理论正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深入,这要求高校教育者跟紧时代的步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四,向心性。高校要意识到为党育才即为社会主义育才,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并坚持“四个自信”[3]。

第五,传播性。先进理论宣传、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思想传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一,所宣传、弘扬及传播的内容均具有科学性和正能量。

第六,广泛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涉及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其教育对象不受民族、地域、专业影响。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课堂授课、社会实践、参观学习、专家讲座以及讨论研究等方式,有着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等,因此其广泛性很强。

第七,前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服务当代社会的发展外,更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种理想和抱负并非由一代人实现,而是要靠幾代甚至几十代方可成就,因此前瞻性很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正确预见未来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

第八,针对性。高校不可避免会出现观念偏差、思想消极以及认识落后的大学生。针对此类大学生,需要结合其特点、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选择对应的教育内容、方法等。具体来说可以转化其思想观念为出发点,通过鲜活实例、集体力量、正确三观达到感染人、凝聚人、引导人的目的。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的机遇。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全新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给其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将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结合起来,通过QQ、微博、微信等平台,能够提高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同时,这些社交性平台除了有音频、视频、文字及图片等多种形式外,还可以通过直播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化创造有利条件[4]。

第二,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现存在的问题。高校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发现、了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落后。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形式,且内容乏味、方式单一,不具备足够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既与大数据时代需求不相符,也无法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极为不利。其次,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不足。虽然互联网快速发展提高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但这些快餐式、碎片化信息不具备育人价值,甚至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不利影响。再次,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临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想要利用大数据准确掌握大学生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等,就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以保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大数据技术包括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数据等多种功能。利用此技术,高校能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情况,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强化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实时监测、全面分析大學生思想动态、行为模式的难度比较大,且处理数据时极易发生数据失真的情况。如果高校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则会发生误判大学生思想及动态的情况,不利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5]。

1.意识形态安全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意识形态为反思人、现实社会的结果,是人从自发心理向自觉意识形态转变的过程,保证意识形态安全,能促进人树立更为坚定的信念及信仰等。牢牢把握住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迈出更坚定步伐提供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任务,起着旗帜、方向、保证的作用。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方向,才能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引领,进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3.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体现了教育进步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均以人作为核心,作为二者前沿性阵地,高校在党的理论成果教育、宣传等方面有着专业人才队伍及主管部门,能紧跟时代,传播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让大学生从启蒙式接受教育向全方位接受教育转变,为大学生今后学习、工作提供指导。

1.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高校可设立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机构,将相关的咨询服务及指导服务提供给大学生,在帮助大学生及时缓解内心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同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与多学科、多领域密不可分,因此要想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就要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将大数据时代各项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6]。

2.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

大数据时代,高校要在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科学性、健康化网络信息的同时,着力提高大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网络观。首先,在日常教学中,高校应加大大学生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及教育力度,通过采集、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其不良行为习惯,同时采取对应措施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掌握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工作人员素养提升

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保证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高校就要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和管理力度。首先,高校应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中纳入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其次,高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学习活动、业务培训等,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4.加大大数据应用力度,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模式

高校只有加大大数据技术应用力度并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行为模式等,从而保证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7]。首先,高校可在校园网的建设中融入大数据技术。在建设校园网时,高校可通过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记录学生的非常行为及学习情况等,并对校园网行为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及处理。其次,高校可在大数据技术下构建网络化平台,并搭建交流渠道,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及互动。最后,高校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校园网上行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解决。

5.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加大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力度,以大学生作为主体,在结合其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及活动类型。首先,高校可组织学生进入红色基地展开实地参观及学习,并在参观中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大学生在了解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增强对国家、对党的认同感,促进其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其次,高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类型的公益性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运用自身知识帮助他人,促进责任感的增强。

6.發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将不同学科的思政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抓住高校教师队伍这一主力军、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以及课程建设这一主战场,“守好渠,种好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可孤立进行,应挖掘其深度、广度,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表现及集中表达中挖掘其育人功能,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心性和同向性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其次,各学科教师应发挥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学科知识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等内容,探索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教育的新途径,并对不同学科的教育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在找寻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德育功能[8]。

7.完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首先,政治理论引领为意识形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的前提。高校应坚持理论优化、机制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意识形态安全知识,构建起高校牵头师生参与的风险预警体系,在让大学生认清可能风险的同时促进其防范意识提升。其次,师生协同预警为意识形态安全预警体系良性循环的基础。高校应促进预警主体范围拓宽,促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角色向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主体角色转化。意识形态安全预警机制要具备及时性、协同性和全员性,风险点更多来自大学生成长中的思想矛盾点,因此需要在防控体系中纳入大学生,打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通道,在及时阻断风险点转化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提升。

总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能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提供保障。大数据时代下,在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时,应对大数据发展方向、价值等进行积极探索,以相关技术强化大学生管理及跟踪,在分析大学生行为特征及学习特征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教育及引导,以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率双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卫,左徽生.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1):92-96.

[2]王燕茹.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32-35.

[3]王永刚,聂海荣,黄晓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2):88-92.

[4]程刘畅.制度建设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与应对[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36(03):93-98+128.

[5]徐梦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认同的关系研究[J].文教资料,2023(06):59-61.

[6]王诗琪,王永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性化的现实路径探究———基于感性意识形态的视角[J].江苏高教,2023,(01):86-92.

[7]邹庆华,马黛丹.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机制探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1):72-79.

[8]刘英杰,王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刍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2):69-75.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Xia Shaoli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angsu Province,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is facing increasing challe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lso facing new requirements. How to leverage the role of big data and ensure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multiple aspects.

Key words: bigdata;universities; ideologicalsecurity;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