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美术馆真美

2023-12-06 14:42
智族GQ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美术馆博物馆艺术

未来博物馆外观

迪拜未来博物馆 容纳还未到来之物

它的外观是一个狭长的椭圆形空心圆环,像只眼睛,立于城市的绿地之上,圆环上的阿拉伯语是一首阿联酋艺术家 Mattar bin Lahej以未来为题所书写的诗,这些行书似的字样由3D技术打印在建筑表层的银色不锈钢板材上,兼作窗户的功能。

绿地象征地球,圆代表人类的力量,圆中间的空环代表着未来的未知。

种种意向都指向博物馆的主题:展示最前沿的、最伟大的创造。

以未来为题

镂空的阿拉伯书法、机械海豚、机械水母和鳐鱼悬浮于一派白色之中。

在这种兼具未来主义和圣洁感的主题中,几台形如太空舱的椭圆形小舱连接起建筑内的7层空间,它们是观光电梯,让攀升的过程变得如同在与空间站进行对接。

在不同的楼层间,分布着“希望之地”“治愈研究所”“绿洲”“明日与今日”“未来英雄”五个主题展区,分别处于不同楼层,将游客从自我的王国,带入探索人与宇宙的联系中。自上而下,电梯会率先抵达“希望之地”,这里有个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计的空间站,屏幕四合模拟窗外的宇宙景观,动作捕捉技术模拟观众身穿航天服的虚拟画面。

随之而来的是“治愈研究所”。这里展示着地球的生态系统,一个储存着2400多个物种基因的基因图书馆,一个数字化的亚马逊丛林,一切都笼罩在赛博朋克式的光影之中。

“绿洲”展区是个植物主题的延伸。声光影的设计共同创造出与雨林截然不同的宁静祥和感。

Events Floor活动楼层

“明日与今日”的展品则更加直白,这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发明创造与科技应用,从虚拟现实到太空空间。 面积最大的一层留给了“未来英雄”。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互动、装置、挑战……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探究数理化的学科魅力。

作为建筑奇迹

即使在迪拜这样迅速且大量地建设的城市中,未来博物馆仍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的建筑项目之一。

漫步在这个高达七层的博物馆里,某个瞬间你会发现,在这占地3万平方米、高77米的建筑里,没有一根柱子。于是你开始审视这座建筑本身。整个建筑框架由2400个对角相交的钢构件组成,这种支撑结构为建筑内部创造了免于立柱支撑的开阔空间。

在安装外墙的玻璃和不锈钢饰面前,首先要设计和制造1024块不锈钢板材中的每一块。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1024是个常见而重要的数字,它代表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这些板材大小不一,最大的高达9米,每一块都必须单独成型和制造,因为书法形状的切口和弧形曲度,每块面板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造型,仅是设计结构和试验方案,就花了一年多时间,而当开始正式制作的时候,一天最多只能生产6块。

为了找到进入博物馆的自然光、太阳热量、空调负荷和美学之间的最佳平衡,需要解决四五个同时出现的方程……诚如其名,博物馆本身就是关于建筑未来的展品。

OSS Hope人類太空家园

Al Waha自我探索空间

大埃及博物馆的迁徙

霍华德·卡特说:“图坦卡蒙一生最出色的贡献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很好地埋葬。”那满是宝藏的陵墓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佐证,而如今,大埃及博物馆里满载着他的所有珍宝。

每块石头、每件作品

沿着开罗郊外尘土飞扬的道路,博物馆的雄伟外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与它一旁沉默的金字塔形成鲜明对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纳入了埃及历史上最稀有和最重要的文物,共计超过100,000件,其中约20,000件文物是首次展出。

这些重要的馆藏中,包括图坦卡蒙法老的所有珍宝:生前的黄金宝座,死后的黄金面具,以及承载着他永生希望的棺椁——古埃及的棺椁一般有两套,一套装内脏,一套装躯体。而图坦卡蒙装躯体的棺椁达到了8层,每一层若非金银造就,就是嵌满珠宝。

如此丰满厚重的馆藏,让你可以在三次猜测之内猜到大埃及博物馆建造的原因:文物太多,老馆放不下。

博物馆内,一切都在诉说着古埃及王朝的辉煌,譬如庄严屹立于博物馆的大厅中,那重83吨、高20余米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雕像。它是展馆中最大的文物。

30多个世纪前,这座展现统治者威严的雕像,高立于阿斯旺的采石场,他是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任法老,统治了长达66年的时间,直至公元前1213年去世。他是位成就颇丰的统治者,新王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古埃及强盛的代名词。他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份国际和平条约,如今以建筑和军事的伟业留名。

立于博物馆大厅中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雕像

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石棺底部浮雕

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

两百多年前,一位意大利埃及学家在靠近孟菲斯的大神庙里发现了这座雕像,当时它已经裂成了6个巨大的碎砾,修复后,它于一百多年后的1955年,首次从其原始位置迁移到了被称为拉美西斯广场的Bab El Hadid广场,成为了那里的“灯塔”。2006年,埃及文物部将它移至吉萨进行保管,直到2018年,它被安置于此,装饰着“第四座金字塔”的中庭。

古埃及人在几千年前就面对着如何运输和安置巨型石雕的挑战,而现代人类在迁移这些古老而巨大的文物时,依然需要面对许多技术和物流上的挑战:特制的设备来保证在移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缓冲系统来吸收震动和冲击,路面条件、桥梁承重限制和其他基础设施……

如何迁移一座巨大的雕塑,或许是埃及永恒的命题。而试想,每件文物的历史和迁移经历都独一无二。

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正如一座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雕像的迁徙,大量珍贵文物的迁移和安置是一个极为复杂和耗时的过程,需要精细的规划和特制的设备。

大埃及博物馆的前身是位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The Egyptian Museum),也被称为开罗博物馆(Cairo Museum)或图拉尼博物馆(Museum of Tahrir)。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自1902年开放以来,一直是埃及最重要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埃及文物。它占地仅1万平米,藏品数量最初是3.5万件,后来渐渐发展,达到30万件的规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2002年,时值埃及博物馆建成一百周年,埃及政府决定新建一座史无前例的超大博物馆,取代拥挤不堪的埃及博物馆。何等荣誉,何等挑战,来自83个国家的设计师提交了超过1557个方案,使它成为史上第二大建筑招标竞赛。

如今的博物馆,依地形而发展,利用落差,如同悬崖般建在了沙漠高处的边缘,隐入沙漠的自然景观,体量下压,以避免遮挡看向金字塔的视线。三条轴线呈放射状,延伸至三座金字塔。而这里也被美誉为金字塔中的后来者。它是金字塔的金字塔,是史诗承载者的承载者,成为生与死、旧与新的分割点。

当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前往地球另一端的埃及时,只为瞻仰这个古老的国度及其创造的辉煌文明,而这与大埃及博物馆的设计师们的初衷不谋而合。它在展示着其精美、神秘、灿烂文明的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金字塔的景观线。

日落日出时分,阳光透过一览金字塔景观的大窗,洒入这巨大的宫殿,落在拉美西斯二世身后的巨大台阶上。数十尊法老雕像和埃及诸神端立于这60米的通道,在一派光辉中,观众得以一窥那浩瀚遥远的金色时代。

Istanbul Modern建于博斯布魯斯海峡和金角湾交汇处

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水中跃出

今年5月刚刚落成的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Istanbul Modern)是土耳其第一座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它位于卡拉科伊海滨博物馆原址,这里是伊斯坦布尔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交汇处,用建筑师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的话来讲——它像是刚刚从博斯普鲁斯海峡中跃出的海洋生物。

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占地10500平方米,为各种动态展览、教育项目、电影放映和丰富的藏品提供空间,展示了1945年至今土耳其现当代艺术最重要代表人物以及国际知名艺术家的280多件作品,如:Yüksel Arslan、Mark Bradford、Tony Cragg、OlafurEliasson、Gülsün Karamustafa、Anselm Kiefer等等。

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博斯普鲁斯海峡波光粼粼的海水,呼应了该地千年以来被用作港口的历史,透明的底层可欣赏到海滨长廊和立面的景色,3D成型的铝板可适应不断变化的阳光。建筑顶部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观景露台,悬停在覆盖屋顶的浅倒影池上方,提供海峡和城市的360度景观。

博物馆主席Oya Eczacibasi认为这座博物馆难得地体现了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城市价值,他强调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新时代的开始:“我们对艺术界和游客的责任随之增加,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在这座新建筑中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女性艺术家的产量和知名度,扩大我们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艺术教育项目的空间和内容,并努力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土耳其的艺术。”

“我们想要建造一座能够抵抗重力并悬浮在地面之上的建筑,创造出透明度,一侧可以看到大海,另一侧可以看到公园和中世纪的加拉塔区。”伦佐·皮亚诺表示:“建造一个没有任何東西阻挡视线的悬浮中心,就会获得多平面的空间。底层的柱子给人一种纵深感,就像森林里的树干,然后往上走,你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层。向南,你有无限的、光明的平面,而向北,你能看到公园和城市,人们的目光不会停止,而是将一个平面叠加到另一个平面上。这就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复杂性,建筑物、街道和空间的顺序,彼此相连,创造出多个平面的全景。”

Floating Islands展览

Istanbul Modern占地10500平方米,为各种动态展览、教育项目、电影放映和丰富的藏品提供空间。

氧气场博物馆 探访绿色工厂

O2 MUSEUM氧气场博物馆距离西湖约6公里,弥漫着属于杭州的活力与浪漫,不仅在物理层面丰富了杭州的城市肌理,也在无形层面拓展了关于这座城的想象和感受空间。它由城市博物馆和艺术科学类博物馆双博物馆共同组成,在共享建筑体的同时,会输出具有国际化标准的艺术大展,并以国际视野讲述杭州本土故事以及全球艺术文化,为社区与公众带来思考。

O2 MUSEUM氧气场博物馆的启动项目之一是一场以绿色为主题和形式的MVRDV建筑艺术展“绿色工厂”,它将以杭州这座21世纪中国的代表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与文明的关系、城市的发展规律、人类生活状态、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研究,并以图像、文字、装置、影像、交互等艺术手段进行多元化、创造性的诠释与演绎,讲述一座城市在生态可持续性议题下,如何在历史中吸纳能量,并在未来迸发力量的传奇。这场绿色沉浸式展览是一个由森林和植物覆盖并构筑的城市聚落,它会呈现以全球建筑规划事务所MVRDV近年来的创作为主线的一系列主题作品。

未来的城市发展何去何从?未来的人居状态又会如何?这是当今活跃于全球的顶级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展览及其所产生的思想背景无疑正处于文明与未来,自然与科技,和谐与发展等诸多议题所重叠的焦点之上。

没顶美术馆的常设展《登陆 1.0》吸引了很多人去参观,它由艺术家徐震创作,徐震把十几个雕塑空投到了这里。

没顶美术馆艺术对话现场

没顶美术馆是一个有意思的艺术探索样本,它位于上海市崇明岛西部的绿华镇,毗邻西沙湿地公园,南与西紧邻长江南北支,是长江分水岭所在地。没顶美术馆前身为绿华养鸡场鸡舍,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没顶美术馆是一个以推动和展示当代艺术为主,并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的艺术机构。当创造和实现新时代的艺术想象时,美术馆除了提供丰富的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也在实践着充分的当代艺术探索。

没顶的常设展《登陆1.0》吸引了很多人去参观,它由艺术家徐震创作,他把十几个雕塑空投到了这里。它们掀开屋顶,扒开草丛,直扑到位,把这里当成月球一样登陆,想要接过围垦的接力棒,发明自己的风景。人们置身其中,开始这场由人工物、生态、集体记忆、神话等对象叠加,、搅拌、不断加入和生长的现场艺术。

从左至右: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新馆阶梯露台外景,以草间弥生的“Flowers thatbloom in the Cosmos”为特色;美术馆由 SANAA事务所设计新馆内景,村上隆创作的“JapanSupernatural: Vertiginous AfterStaring at the Empty WorldToo Intensely, I Found MyselfTrapped in the Realm of LurkingGhosts and Monsters”极为醒目;新馆鸟瞰图。

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艺术、建筑与景观的城市花园

如果你最近来悉尼旅行,会看到这个已经超现代化的都市正在进行着诸多城市改造,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的扩建正是“大兴土木”中的重要一环。这个C位美术馆的扩建包括新馆建设和对现有园区的改造,几乎耗资3.44亿澳元,很多艺术爱好者们觉得它有可能取代悉尼歌剧院,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城市地标。

新馆建筑与原有美术馆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形成对比,通过一个公共艺术花园相连,总展览空间会增加将近一倍,从9000平方米增加到1.6万平方米,为新的艺术形式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空间。

新馆由SANAA建筑事务所(妹岛和世、西泽立卫)担当设计,由Architectus担任执行建筑师,拥有通往公园和海港环境的多个视线,它是澳大利亚第一家获得6星级绿色之星(Green Star)评级的公共艺术美术馆。

“这是一组互相交叠错落的亭阁式设计,向下延伸至海港,顺应着独特的自然地形。”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馆长Michael Brand博士向《智族GQ》分享了很多美术馆改造背后的细节:“新建筑容纳了比以往更大规模的艺术品和展览。我们很高兴这个新空间为艺术家们提供机会,以新的方式创作,与这个俯瞰悉尼港的独特空间产生互动。”新扩建从2019年至2022年历时3年,包括两层250米长的夯土墙(材料均来自当地)以及3400平方米的无障碍艺术露台和庭院。新的艺术空间包括一个1200平方米的无柱当代艺术展厅、一个时基艺术(Time-based art)展厅,以及由二战时期海军燃料仓改造而来的一个2200平方米的壮观的艺术空间,被称作坦克展厅(the Tank)。

上:“Making Worlds”展览现场;下:Jitish Kallat创作的“Public Notice 2”;

很多人会常关注各机构每年热衷评选的全球宜居城市榜单,悉尼总会榜上有名,而艺术与社区的互动必然是现代化都市所具备的强竞争力。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拥有超过3.5万件丰富多样的藏品,覆盖历史和当代、澳大利亚及海外。它的亮点包括澳大利亚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艺术、亚洲艺术、太平洋艺术和摄影。“除了特别国际借展,我们很荣幸能全年提供丰富多彩的免费展览和活动,如参观、讲座、表演、电影、教育项目和家庭活动,这一切都是希望通过艺术来丰富人们的生活。”Michael Brand谈到艺术与公众的互动时说道:“艺术为社区的文化和经济注入了活力,而高质量的公共开放空间至关重要。

Francis Upritchard创作的“Here Comes Everybody”

我们的扩建项目为悉尼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全天候向公众开放,包括一个广场和艺术花园,以及在原有建筑前扩建的前院,其中有两个由Kathryn Gustafson设计的大型景观池。”

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目前正在开放悉尼国际艺术系列展览——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合作的展览,康定斯基(Kandinsky,2023年11月4日至2024年3月10日);以及与纽约的伊斯顿基金会合作的展览,路易丝·布尔乔亚:白昼侵袭黑夜还是黑夜侵袭白昼?(LouiseBourgeois: Has the Day Invaded the Night or Has the NightInvaded the Day? 2023年11月25日至2024年4月28日) 。

作為悉尼现代项目(Sydney Modern Project)的一部分,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几乎建造了一个新的公共艺术花园,其中包括由原住民威拉德朱里和卡米拉罗伊族(Wiradyuri and Kamilaroi)、艺术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创作的大型艺术作品。这个名为bíal gwiyúo(火焰尚未点燃)的艺术品将新建筑和原有建筑连接在一起,并与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盖迪该尔部族(Gadigal)历史遥相呼应,于今年年底向公众开放。

“Outlaw”展览现场。

新馆优雅地建于两座旧火车站建筑后,新旧交相辉映出一幅毫无违和的美学画面;

挪威国家博物馆一束北欧之光

在奥斯陆,一座新落成不久的博物馆成为了北欧最大的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中心——挪威国家博物馆,它几乎把挪威的国际艺术地位提升了一个层次。

新馆优雅地位于两座旧火车站建筑后面,其中一栋现在是诺贝尔和平中心所在地。长而低,除了从空中看,很难看到这座建筑的真实规模——北欧国家最大的博物馆,比国家博物馆的楼面空间更大。

国家博物馆是由挪威四个主要艺术和设计机构合并而成的,其中Thegrande dame是一家建于1842年的古老美术馆,收藏了诸多的挪威绘画,最著名的是爱德华·蒙克的《尖叫》,而另外则是几家专注当代艺术、建筑与手工艺的艺术机构。

传统和当下的融合让新馆更能从历史到现代的叙事结构中传递艺术的恢弘。

传统和当下的融合让新馆更加能从历史到现代的叙事结构中传递艺术的恢弘,在近100个房间里,你可以看到从古董雕塑和明朝花瓶到最新当代艺术的若干面孔。而拥有一座全新的建筑,要重新思考博物馆的“藏品的自由”,也带来了挑战,博物馆最终决定以相对传统的时间顺序模型展示收藏品。一楼有设计、艺术和手工艺品展示,你可以欣赏包括挪威国宝画家Harald Sohlberg的《山中冬夜》(1914年),该作品曾被选为挪威人最喜欢的画作。馆中穿插着对挪威艺术产生特殊影响的艺术家作品——塞尚、毕加索、梵高……

当你在这个建筑中踱步,会肉眼可见地发现改造成本的高昂——约5亿英镑虽然颇受争议,但外观覆盖的挪威石板,藤蔓开始生长,地板是橡木的,装饰物是青铜的,灯光大厅用大理石围墙……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在社交平台出片的地标。考虑到可持续性问题,博物馆使用峡湾的水进行供暖和制冷,石头和地板选择了既坚固同时会“优雅老化”的材质。在石油中致富的挪威要面临一个没有化石燃料的未来,所以新馆也承载着吸引游客的重要责任。

如果你来此打卡,《智族GQ》给你的四个关键词是灯光大厅、弗雷德里克森家庭收藏室、沙龙和蒙克房间。灯光大厅是博物馆标志性的空间,位于大楼顶部,墙壁由薄薄的半透明大理石层在玻璃之间制成,晚上,它将发出9000个节能LED的光,相当漂亮。在当代收藏品的一系列展品背后,有一个专门展示弗雷德里克森家族收藏品的特殊房间,这是国际艺术品的重要补充。位于二楼的沙龙会提供奥斯陆港口的“宽屏视野”,餐厅、酒吧、咖啡,这里是你深度探馆的精致补给站。蒙克房间则可谓是国宝精华,它有18幅画作,包括《桥上的女孩》(1901年)、《香烟自画像》(1895年),以及镇馆之宝《尖叫》。

如果说这里是北欧艺术的一束光,一点也不为过,它为公众照亮了一条从历史到当下的叙事线索和建筑美学之路。

香港M+博物馆亚洲的泰特还是世界的M+?

2021年11月,香港M+博物馆开幕。随之,围绕着西九龙40公顷的填海地——西九文化区正式成为香港文化的新窗口。大片的海滨绿地围绕着这栋占地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倒T形新建筑,巨大的幕墻“如同一个俯瞰大海的灯塔”,有别于过去香港街景上眼花缭乱的霓虹灯牌(近年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在规范管理城市灯牌),M+在怡和大厦、中银大厦的背景下,强势地融入了香港的天际线。

西九龙是一片1991年填海造出的土地,如今成为内地高铁的抵达站。海关,高铁,地铁,商业中心和衔接着的凌空步道立体地聚在一起,尽显这座城市的玲珑。

M+希克藏品:别传 M+ Sigg_Another Story。

3年过去,M+已然成为香港新型文化景观的代表。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操刀设计的建筑开阔、大气、粗犷。地底沿着铁路隧道的轮廓挖掘,成为大型而宽敞的潜空间,建筑师以斜形的天井打通地下楼层和地面,艺术家草间弥生创作的巨大触角和沉浸式的镜面波点装置占据了这里。想到香港不断向天空发起冲击的高楼,M+拥有近乎奢侈的水平空间,博物馆抛弃了繁复的修饰,裸露的混凝土墙面与基础设施般的空间都让位给了即将成为主角的艺术。在M+中游览,空间在视觉上制造了一处处框景,冷峻的工业立面和香港四季茂盛的植被形成对比,可以在艺术作品的身后看到绵延的维港高楼,也可以在透光的栏栅里看到隔壁的建筑工人爬上脚手架。

起初,人们对M+的评价是“一所亚洲的泰特美术馆”,广阔的展厅和那些知名艺术家们巨大的装置很容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然而,自创立之初,M+的定位就是一所“全球性视觉文化博物馆”。这一名号在其尚未建成的十年来引发诸多争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 M+曾花费1.17亿港币从乌利·希克手中购得47件藏品,被质疑其藏品并未反哺城市,反而与市场高度相关的当代艺术交媾。乌利·希克(Uli Sigg),這位瑞士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北京的使馆区里收藏了艺术界那些终将闪耀的名字,在M+,他捐赠的藏品接近1500件,他的捐赠构了这家博物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M+开馆后,其世界级的展览水平让这些争议烟消云散。开幕展览“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在2023年香港巴塞尔期间备受好评,全世界观众得以在其庞大的收藏里一窥神秘竹帘后的理想年代。这批藏品将会分三次展览落地M+,目前展出的“M+希克藏品:别传”就是M+希克藏品的延续,关注中国上世纪90年代急速转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艺术家对文化身分的思考及对新时代的困惑。在“物件 · 空间 · 互动” 的展览里,全世界的设计被收录其中,你看到小野洋子的作品、丹麦的家具、横尾忠则设计的海报和《飞跃舞台》唱片封套上的梅艳芳,体现其“全球性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定位。

而开幕展览“ 香港:此地彼方”像是一种在地的回应,聚焦的是香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视觉文化。在展览结尾,一个组成90度角的双面影像,一面展示着周星驰电影《回魂夜》里众人飞翔在香港楼宇间的画面,另一面则是《攻壳机动队》里飞机低空掠过住宅楼,展示着这座城市不仅是复古未来主义城市的绝佳样本,更是流转在全世界流行文化中的动人盛宴。

当下正在M+展出的展览“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聚焦的是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精英文化圈中的传奇人物宋怀桂(1937–2006)。冷战时代的中国长期几近与世隔绝,宋怀桂与丈夫、来自保加利亚的壁挂艺术家万曼(1932–1989)一起,担当起联结东西方的桥梁。20世纪初入中国的服装、时尚、社交场和生活方式成为展览的视觉中心,老式的电视机里,播放的是崔健登台表演的录像;档案和资料中,上演的是北京马克西姆餐厅里的莺莺燕燕。

M+希克藏品:别传 M+ Sigg_Another Story ;

“在香港创建一个文化区”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随后,建设西九文化区的概念在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中出现。而直到20多年后,筹备15年的M+曲折落地,这一畅想才算得以实现。

也难怪,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M+的开幕式上感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似乎终于有了一座匹配其城市和艺术品交易地位的“大”机构。

而与艺术市场和新机构的“大”对比,香港的艺术创作在形式、尺寸、规模和表达上,则以“小”为上。这个趋向在城市中是如此地鲜明,那些狭小的生活和工作空间的限制,让这里的艺术微妙、间接、短暂、个人以及感性, 有论者视之为各种能量的新形式。

而从M+地面的窗外望出去,咸淡水震荡的入海口上是太平洋风涌云起的云层,旺角陈旧的小巷、尖沙咀的深夜、林立错综的霓虹灯、街边的蒸啫排档、双层公交和迷宫般的后院,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美。

日光下,海水每时每刻变幻着色彩,而当夜幕降临,它便映出岛上的景色,被往来的天星小轮刻下道道纹路。在M+,似乎一切都是新的,但那些藏品和城市浸润又明确地告诉你,时间和空间叠在这里已经形成了层层褶皱,离这里很远的北京可以是一种新,而这座城市值得回味的旧也可以是一种未来。

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展览装置;M+希克藏品:别传- 98.8.25。

猜你喜欢
美术馆博物馆艺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博物馆
去美术馆游荡
纸的艺术
美术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露天博物馆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