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产能分析及趋势展望

2023-12-08 07:04王华杰刘铁全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3年11期
关键词:游乐设施设备

王华杰 赵 伟 刘铁全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100029)

大型游乐设施是文旅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给游客带来刺激的体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办发〔2009〕41 号)将旅游业定义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景区、主题乐园等使用单位提供了高速发展机遇,配套的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15年9月28日六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把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并指出“加快推动我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我国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的发展再次提速[1]。

文旅行业通过依靠“旅游+地产”的模式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近些年,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叠加三年疫情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型游乐设施市场需求疲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行业急需通过高质量发展道路,走向优化、升级。

1 行业产能介绍

1.1 行业背景

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的众多资本进入文旅产业以来,大量文旅项目快速上马,极大地促进了制造单位的发展,2013—2017年大型游乐设施保有量的增长速度都在6.3%以上,如图1所示。此时的中国乐园质量整体有大幅提升,相比传统游乐场,此时兴建的游乐园更重视包装和游客体验,但与迪士尼、环球影城这些世界著名的主题乐园[2]相比,缺乏具有广泛群众的IP,这个在短期很难赶上[3]。大多数文旅项目本身盈利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数量、规模的扩张,过度依靠金融杠杆支持,这带来了极大的金融风险。

图1 全国大型游乐设施设备保有量及增长率

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4]。2016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任务,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压实责任,降杠杆、去负债,维持经济平稳运行。作为主题乐园投资重要力量的房产企业开始进行资产剥离,兴建大型主题乐园的热潮被遏制。

2018—2022年,大型游乐设施保有量维持在2.5万台左右。新增的设备数量基本与报废拆除的设备数量持平,其中A 级大型游乐设施是中、大型主题公园的标配,图2 为近些年A 级大型游乐设施的占比,从中也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后其占比稳定在9%~10%,从2 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型游乐设施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

图2 A 级大型游乐设施保有量及占比

2019年后,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的某上市企业利润缩水,见表1。疫情加大了行业的盈利难度,但除疫情影响外,更多的原因是当前市场进入存量市场,行业竞争加剧,利润减薄。

表1 行业内某上市公司盈利表

1.2 行业产能现状

大型游乐设施的制造实行制造许可,截至2021年底,共有120 家[5]企业拥有大型游乐设施制造资质。从2015—2022年A 级设备交付数量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见表2。

表2 A 级大型游乐设施交付数量与行业集中度

由表2 可知,2022年行业前4 家龙头企业设备交付数约占全国交付总数的43%,行业前8 家企业占55%左右,并且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行业集中度下滑的原因是在低迷市场下,顾客倾向于购买价格更为经济的无动力游乐设施。尤其是无动力游乐设施中的滑索、蹦极2 类,这2 类大型游乐设施生产条件要求不高,单价、技术含量较低,设备回本周期短。行业前4 家龙头企业并不生产,前8 家企业也只有少量生产。低价产品在A 级大型游乐设施中的占比逐年扩大,导致CR4、CR8 下降。去除蹦极、滑索这2 类设备后,市场内前4 家龙头企业,在2015—2022年A 级设备交付数量占市场总量稳定在50%左右。

从表2 中可以看出,大型游乐设施制造行业前4家企业在2022年交付数量92 台,占2016年最高峰时的46.5%。前8 家企业在2022年交付数量116 台,占2016年最高峰时的44.6%。大型游乐设施行业内总体交付量占2016年的50.6%。这表明制造单位,相比2016年的高峰期,理论上都有一半的产能闲置。

表3 为去除滑索、蹦极等无动力设备后,国内Top4 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因为国内Top4 企业及国外企业几乎不生产无动力类设备,这样更能直观地反映两得销量的差别。

表3 去除滑索、蹦极后国内Top4 和国外设备销量及占比

近年来进口的国外设备都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工艺水平的过山车、飞行塔等。但是进口数量逐年降低,见表3,2022年交付16 台设备,占高峰期2015年的34%。其中原因除了设备及配件采购成本高、时间周期长以及疫情期间国际间人员往来不便,还有国内设备技术水平的提升,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

2 产能分析及未来展望

2.1 行业产能分析

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产能在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的影响下受到了波及,近几年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企业面临较大的困境。本文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前期大规模的投资透支未来需求

2012—2020年期间,万达、融创、方特、恒大以及富力等集团的文旅项目扎堆投资,提前预支了大型游乐设施的未来需求。乐园规模快速扩大,但质量的提升却有限。目前已投资建设的连锁以及地方性主题乐园,因为缺少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IP,导致营业收入过分依赖门票收入,购物以及衍生品收入尚未能有效开发。这使得大多数乐园生意不达预期[6],导致后续项目建设乏力,抑制了对大型游乐设施的持续需求。

●2.1.2 游客满意度阈值提高,加强了对乐园的品质要求

一方面,欧美及周边亚洲国家为振兴本国旅游业,大力开发中国游客,中国因私出境游人数快速攀升,从1994年的160 多万人快速提高到2019年的1.62 亿人[7],出境的中国游客眼界得到迅速开阔;另一方面,迪士尼、环球影城这类国际顶级文旅项目的引进,让中国旅游业界与国际接轨速度加快,也快速提高了境内游客审美水平。这两方面原因使得国内乐园发展的节奏感、方向性变差,加速了国内乐园淘汰进程,也消减了对大型游乐设施的采购[8]。

●2.1.3 网红游乐产品跨界瓜分市场

近年来,以玻璃水滑道、玻璃桥、玻璃栈道、VR体验设备为代表的新兴网红游乐产品以及非监管的小型游乐设施、大型玩具逐渐兴起。根据特种设备目录,它们不属于大型游乐设施,但却有同样的游乐属性。与传统大型游乐设施相比,设备单价低、运营成本低、危险性小、维护保养简单,盈利能力却不差,所以成为市场新宠。部分使用单位从多方因素考虑,在大型游乐设施到期后,更换为网红游乐产品,导致大型游乐设施市场的跨界流失。

●2.1.4 设备使用时间延长

随着大型游乐设施制造单位产品质量以及使用单位维护保养能力的提升,一部分设备到达使用年限后状态良好,还有较大使用价值,如果强制报废将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使用单位的成本。近年来通过状态评价等方法,排除安全隐患的设备得以继续使用,这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新设备的需求。

2.2 未来产能发展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发展新时期,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9],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0]。2023年我国GDP 增速目标已经由8%降为5%,现存主题乐园的盈利状况会随着人均GDP 的提高而提高。但因为以上4 种原因,对大型游乐设施的新需求,却很难再现过去十多年那种高速发展时期的水平,这会造成制造业暂时的经营困难。但经济有升降是正常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是发展速度快就比速度慢好[10]。

我国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同样经历了阵痛期,2012年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 号,下文称《指导意见》)中指出,我国钢铁、水泥、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和75%,明显低于国际水平,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指导意见》中指出,“对产能过剩行业,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多部门配合建立长效机制。”并指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

通过《指导意见》,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走出困境,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生产企业与行业管理部门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落实工业转型升级和行业发展规划,修订行业准入条件,同时加大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支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压缩过剩产能,鼓励企业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参考以上行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产能有以下几个发展变化,而且趋势已有显现。

●2.2.1 行业内践行供给侧改革,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

供给侧改革重点是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11]。相比2016年的市场高峰期,目前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竞争近乎白热化。2023年,已有5 家企业生产许可证到期之后并未续期。近几年,个别行业前8 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生产蹦极、滑索这种利润较低的无动力游乐设施,与专注生产无动力设备的小微型企业竞争。部分企业,取得生产资质后,仅生产过1 台设备,后续未再取得生产订单,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企业也无法形成技术积累。

参考钢铁、船舶、水泥行业相关经验,其重要内涵是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这样既有利于降低行业内竞争烈度,又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安全性、降低事故率。2015—2021年国内大型游乐设施事故(港澳台除外)共34 起,而行业头部企业0 起[5]。

●2.2.2 产能整合集群化,行业分工细化

截至2021年底,位于广东、河北、江苏、浙江、河南五省的游乐设备制造单位共120 家,占总数的66%[5]。依托地理便利,在区域龙头企业引领下,设计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地区资源互补和市场共享。截至2021年12月,如广东省中山市,以广东金马游乐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游乐设施设计制造厂家有19 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游乐设施产业链;广东省广州市,以海山为代表的水上游乐设施设计制造厂家有8 家;广东省深圳市,以华强为代表的动感影院设计制造厂家有4 家;河北省衡水市以实宝来为首的制造单位有4 家[5]。通过资源共享各企业提升了研发能力。

天津某企业找准市场空缺,致力于为全国各类游乐场、主题公园等使用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包括维护保养、修理、年度自检拆装、扭力维护、钢结构涂装翻新、玻璃钢装饰翻新、无损探伤检验等,帮助客户保障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运营。北京某企业由离开制造企业的工程师创建,为填补国内高质量行走轮供给空白,专注于新材料及游乐设备配件的研发和生产,与西北橡胶研究院等知名材料厂家联合,开发了高速、重载、耐高温聚氨酯行走轮其已在多家主流乐园和游乐设备厂家实验和应用。

●2.2.3 产品逐渐进入高端市场

广州某企业使用“LSM 电磁弹射技术”的弹射过山车于2021年研发成功,并交付使用。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可实现对国外电磁弹射过山车的国产替代。浙江某企业抛弃小而全的经营理念,聚焦高附加值的摩天轮,克服高耸钢结构载荷复杂的难题,实现了产业升级,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国家的一流企业进行竞争。

迪士尼、环球影城等高端乐园,对游乐设施的安全性和创意性有极高的要求。国产大型游乐设施2016年有2 台进入迪士尼,2021年有3 台进入环球影城。除迪士尼、环球影城外,国际著名的默林娱乐集团也计划将来在国内建设多个乐高乐园[12],同时国内主题乐园的质量也在快速与国际接轨,将来市场上对高质量游乐设施将会有较大需求。

3 结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型游乐设施行业进入了存量市场。同时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内也出现了产能闲置,利润减薄,经营困难。其中主要原因有:1)前期大规模的投资透支未来一段时期的需求;2)游客满意度阈值提高过快,加强了对乐园等游乐场所的品质要求;3)网红游乐产品跨界瓜分市场;4)设备使用期限延长。

对大型游乐设施制造业的未来产能进行展望,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1)行业内践行供给侧改革,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2)行业资源重组,分工更加细致化、专业化,部分企业向上下游拓展业务;3)产品逐渐进入高端市场。在这一轮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后,国内游乐设施制造业必将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游乐设施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冬奥游乐会
民生设施非“摆设”
动物游乐汇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景观文化展示森林公园游乐魅力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音乐游戏玩起来
——新春游乐汇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