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2023-12-08 22:00周秋菊李俊吴伯乐
新中医 2023年22期
关键词:苯磺酸黄斑视网膜

周秋菊,李俊,吴伯乐

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正常生活[1]。临床根据疾病的发展进程,将DR 分为增殖期和非增殖期。在非增殖期对DR 进行早期诊治能够有效延缓或阻止病情向增殖期DR 发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3]。西医临床多用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DR,以改善微血管壁的活性,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临床症状。但DR 患者多需长期服药,可引起胃部不适、烧灼感、恶心和厌食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会复发。DR 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目病、消渴内障及暴盲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兼夹血瘀,由于消渴日久,津亏液少,不能上承目络,致目睛失养,表现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复方血栓通胶囊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本研究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DR 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眼底病理性改变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确诊为2 型糖尿病,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管理临床指南》[4]中非增殖期DR 的诊断标准。临床分级:1 级是视网膜有微动脉瘤形成和一些小的出血点,散瞳眼底检查未见异常;2 级为视网膜有轻度非增殖性病变,散瞳眼底检查见微动脉瘤;3 级为视网膜有中度非增殖性病变,散瞳眼底检查见微动脉瘤,程度高于2 级;4 级为视网膜有重度非增殖性病变,散瞳眼底检查发现明显的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且大于1 个象限,静脉串珠样改变大于2 个象限。

1.2 辨证标准参照《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5]中的辨证标准辨为气阴两虚夹瘀证。主症:目睛干涩,视物昏花;次症:面色晦暗,肢体麻木,肌肤甲错,五心烦热,小便黄赤,自汗,神疲乏力,夜尿频多,口渴喜饮;舌脉象:舌绛、苔少,脉涩或细数无力。

1.3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均为单眼受累;临床资料齐全;认知能力良好;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者;有精神疾病或癫痫病史者。

1.5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12 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 例非增殖期DR 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44~76 岁,平均(50.36±10.64)岁;糖尿病病程3~13 年,平均(6.97±1.15)年;视网膜病变病程1~3 年,平均(1.39±0.51)年;非增殖期DR 分级:1 级5 例,2 级17 例,3 级20 例,4 级18 例。对照组男37 例,女23 例;年龄41~79 岁,平均(51.25±11.38)岁;糖尿病病程2~15 年,平均(7.23±1.28)年;视网膜病变病程1~4 年,平均(1.41±0.65)年;非增殖期DR 分级:1 级5 例,2 级19 例,3 级19 例,4 级17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丽水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LLW-FO-403)。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Klocke Pharma Service,国药准字H20140641,规格:0.5 g/粒)口服治疗,每次0.5 g,每天3 次。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17,规格:0.5 g/粒)口服治疗,每次1.5 g,每天3 次。

2 组均治疗3 个月,随访1 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视力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1 个月、治疗3 个月,采用E 字母视力表检查远视力,检查时,嘱患者距离视力表5 m,在视力表上从上而下依次读出视标,直到看不清楚为止,能正确认清的那行的标志数字代表患者的视力读数。②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借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视盘为中心,取1.73 mm 为半径进行环形扫描,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视乳头颞侧、上方、鼻侧、下方4 个象限的RNFL 厚度。③黄斑厚度。记录治疗前、治疗1 个月、治疗3 个月黄斑厚度,以OCT 检查结果为准,黄斑厚度145~180 μm为正常[6]。④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及随访1 周的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2 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见表1。治疗前,2 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对照组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对照组视力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表1 2 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4.2 2 组治疗前后RNFL 厚度比较见表2。治疗前,2 组视乳头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 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2 组视乳头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 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视乳头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 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 组治疗前后RNFL 厚度比较() μm

表2 2 组治疗前后RNFL 厚度比较() μm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4.3 2 组治疗前后黄斑厚度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3 个月,2 组黄斑厚度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黄斑厚度均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黄斑厚度比较() μm

表3 2 组治疗前后黄斑厚度比较() μm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4.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及随访1 周,对照组有4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烧灼感、恶心或厌食等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6.67%(4/60),观察组有3 例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5.00%(3/60)。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9,P=0.193>0.05)。

5 讨论

DR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上主要的致盲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习惯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7]。由于糖尿病本身是累及全身的代谢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因此DR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认为,可能原因为长时间高血糖引起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内皮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引起视网膜血屏障异常,形成新生血管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DR 同长期高血糖状态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后视网膜神经细胞产生病变及各种炎性反应有密切的联系[8]。西医多采用改善微循环、促进吸收的药物治疗非增殖期DR,如羟苯磺酸钙等,以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障碍,延缓疾病进展,但用药周期较长,影响治疗依从性。

DR 归属于中医学暴盲、消渴目病、消渴内障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消渴多见气阴两虚证。人至中老年,气血渐衰,肾中精气亏虚,阴液不足,脏腑功能衰竭,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兼夹血瘀。对于气阴两虚夹瘀者,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复方血栓通胶囊由玄参、黄芪、丹参和三七配伍而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丹参活血化瘀;三七散瘀、活血、止血;玄参滋肾养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前房积血、黄斑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干眼症等。药理学研究表明,玄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控制血糖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非增殖期DR 局部炎性渗出[9]。黄芪中的糖苷类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进而降低眼压[10]。丹参中的甾醇类物质可有效改善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视网膜局部血流障碍[11]。三七中包含的三七皂苷具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降低视网膜局部血液黏稠度,改善局部微循环[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视力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提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非增殖期DR 视力效果更好。RNFL 厚度变薄是由视神经压迫症状导致的眼压升高引起,有持续恶化的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直接。治疗3 个月,观察组视乳头颞侧、上方、鼻侧、下方RNFL 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在改善RNFL厚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非增殖期DR 的症状表现主要为渗出和水肿,通常情况下患者的黄斑水肿程度较轻。治疗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黄斑厚度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表明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可有效改善黄斑水肿。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研究所用疗法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DR 气阴两虚夹瘀证,可有效改善RNFL 厚度、黄斑厚度,提高患者的视力,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苯磺酸黄斑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裂孔在黄斑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