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肿瘤标志物、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3-12-08 22:00刘学艳裴俊文王芳
新中医 2023年22期
关键词:标志物证候胃癌

刘学艳,裴俊文,王芳

1.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2.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1]。现代医学临床治疗胃癌多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但其副反应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疗效欠佳[2]。中医学认为,胃癌术后化疗存在脾胃虚寒、胃失和降、余毒不清的病机,治宜以健脾养胃、益气养阴、清解余邪为主。笔者应用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临床肿瘤内科手册》[3]中胃癌相关标准,且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等检查证实,并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中医诊断符合《现代中医辨病治疗学》[4]中关于胃脘痛的相关标准;预估生存期>3 个月;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排除标准肿瘤发生远处转移者;术前3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有严重内分泌疾病、脏器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者;参与其他试验者;临床资料不齐全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2 月—2022 年3 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4 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30 例;年龄40~72 岁,平均(53.22±5.01)岁;病程0.42~3 年,平均(2.15±0.30)年;肿瘤分期[5]:Ⅰ期20 例,Ⅱ期32 例,Ⅲ期10 例;病灶部位:胃底贲门部10 例,胃体19 例,胃窦33 例。试验组男34 例,女28 例;年龄42~76 岁,平均(53.31±5.05)岁;病程0.58~3 年,平均(2.22±0.36)年;肿瘤分期:Ⅰ期22 例,Ⅱ期31 例,Ⅲ期9 例;病灶部位:胃底贲门部11 例,胃体22 例,胃窦29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取注射用奥沙利铂(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94)130 mg/m2溶于葡萄糖溶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每次约2 h,每天1 次;给予卡培他滨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44)口服,每次1 250 mg/m2,每天2 次。连续治疗1 个月。

2.2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处方:白花蛇舌草、黄芪各30 g,生薏苡仁、半枝莲各20 g,厚朴、麸炒枳实、黄芩各15 g,法半夏、当归、川芎、生地黄、生晒参、白术各12 g,干姜、黄连、甘草各10 g。随症加减:食欲不佳者加山楂、神曲、藿香各6 g;胃部胀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香附各6 g。上药加水1 000 mL 进行煎煮,共取药汁300 mL,分早晚温服,每次150 mL,连续治疗1 个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胃肠功能。治疗后统计2 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③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相关标准,评估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包括上腹痛、腹胀、乏力、食少等,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4 分,得分越高说明证候越严重。④肿瘤标志物。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10 mL,取8 mL 全血以3 000 r/min,半径8 cm,离心15 min 后分离血清备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细胞角蛋白19 血清片段21-1(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199)、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⑤免疫炎症因子。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试剂盒均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取2 mL 全血,采用BeamCyte-1013M 流式细胞仪(常州必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

3.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当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7]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相关内容拟定。完全缓解:病灶消失,且持续时间>1 个月;部分缓解:病灶面积缩小>50%,且持续时间>1 个月;稳定:病灶面积缩小26%~50%;进展:病灶面积缩小≤25%。总有效率=稳定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66.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 组胃肠功能比较见表2。治疗后,试验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 组胃肠功能比较() d

表2 2 组胃肠功能比较() d

?

4.4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前,2 组上腹痛、腹胀、乏力、食少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表3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5 2 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见表4。治疗前,2 组血清CYFRA21-1、CA199、TPS、HE4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4 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2 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4 2 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6 2 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5。治疗前,2 组血清IL-6、IL-10、CD8+、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L-6、IL-10、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IL-6、IL-10、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2 组治疗前后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5 2 组治疗前后免疫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5 讨论

胃癌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9-10]。胃癌治疗首选手术,但部分患者术后易复发,因此术后用药尤为关键,其中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化疗可抑制肿瘤活性,控制疾病发展,但多数患者经该方案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大,预后较差[11]。

中医学多将胃癌归属于积聚、胃脘痛、反胃等范畴,认为该病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正不御邪、内外之邪合病,气滞痰凝,癌毒结聚而发病。而化疗药物属于热毒药物,化疗后患者正气进一步损伤,气阴不足,余毒不清,病情迁延。胃癌术后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益气养血、补中健脾为主[12]。本研究所用益气扶正解毒汤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瘀;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排脓;生薏苡仁、厚朴健脾化湿,前者可除痹,后者可消食;麸炒枳实、法半夏宽中消痞、化痰散结;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当归、川芎可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生地黄滋阴养血;生晒参补气生血;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中回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消痰、扶正解毒之功效。此外,对于食欲不佳者加山楂、神曲、藿香以化湿消食;胃部胀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香附以理气止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经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后疗效进一步提高,中医证候、胃肠功能均显著改善。

当机体细胞发生癌变,又经手术治疗,可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平衡被打破,进而导致肿瘤标志物及免疫炎症因子出现异常表达。CYFRA21-1 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一种间丝状物质,当细胞发生癌变时,其呈异常高表达状态;CA199 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升高提示胃癌患者病情进展;TPS 是细胞角蛋白的M 3 抗原决定簇,其在正常组织细胞中水平较低,但当机体细胞发生癌变时,其呈过度表达状态;HE4 为新发现的胃癌肿瘤标志物,其属于半胱氨酸多肽蛋白,高水平的HE4 可刺激癌细胞增殖、转移,进而加重患者病情;IL-6、IL-10 作为常见的免疫炎症因子,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受损;CD8+、CD4+、CD4+/CD8+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常见指标,高水平的CD8+及低水平的CD4+、CD4+/CD8+提示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1 个月后的血清CYFRA21-1、CA199、TPS、HE 4、IL-6、IL-10 及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可明显降低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其免疫功能,有效阻止疾病发展。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益气扶正解毒汤中的生地黄有抑制肿瘤发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白术具有降低血糖、刺激胃肠蠕动、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等作用;生晒参可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并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16-17]。

综上,益气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中医证候,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标志物证候胃癌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