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化活动的教学路径

2023-12-09 16:0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孙绍兰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教材信息技术素养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 孙绍兰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阶段的校内课程注入了更多创新元素,尤其是在国家提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应新课改的方向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构造更加多元、智能、高效的课程教学样态,成为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一个议题。与“项目式教学法”和“学习任务群”等教学思路一脉相通,主题化活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主题创新课程学习情境,打通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壁垒,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实现个体意义的建构,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利用各类学科知识来开阔视野、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主题化活动的形式对小学生来说上手较快、难度适中、较为新颖,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着力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新课标的总体要求,有效地构建学习活动主题,同时探索层次化、合作化和跨学科等多种具有优势特色的主题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主题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学科教材

许多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化的问题,活动安排混乱、目标指向不明、内容过于繁杂,这是由于活动没有参考教材单元和综合活动设计。因此,要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主题化活动,首先,教师必须紧紧依托教材知识,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活动主题生发的一条主线;其次,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作为活动目标的重要参考,通过多种主题活动的推进突出课程“素养为先、科技并重、突出创新、学科融合”的特色。

(二)突出学生主体

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课上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利用各类信息化的设备与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主题化活动形式更是如此。教师要深入把握建构主义理论与生本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在主题化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责,在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前期的设计阶段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指向,在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始终确保学生的学习主题,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工作则在于引导、激励和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产生切实的教育成效。

(三)重视提质增效

主题化活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契合学生学习认知的客观规律,教师要注重打造高品质、特色化的活动,一方面要创新主题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既能够凸显学科学习的新意,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又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丰富主题化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学习主题,融入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和线上线下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推动进步”的重要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促进活动最终实现提质增效。

二、开展主题化活动的重要前提:明确学习活动主题

教师要组织主题化活动,首先要确定合适的学习活动主题,合理科学的选题不仅能够保证活动的总体方向不走偏,还可以让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活动主题的选择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尤其注意找好学生的学习认知起点、教材设计的重难点以及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锚点,让活动主题具有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彰显信息技术课程的特色,以此让主题化活动能够有效推进。

第一,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来设计和凝练单元化的学习活动主题。为了响应“发展全民数字素养,提高大众数字技能”的数字时代信息科技课程新要求,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对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价值与定位进行了明确规定,尤其重视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内容。以闽教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例,教材单元内容设置和教学目标与“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中的主要体现,抓住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确定单元学习活动主题。

第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还要做好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解构,将主要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整合为活动主题,在已有的教材综合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活动维度,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与学习知识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课外拓展学习的知识内容等方面入手,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教材安排的重点任务,解决原本课程学习中的挑战性问题。

三、开展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化活动的教学实践方法

(一)打造层次化主题活动,引导深入学习

参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基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还需要通过形象化的经验作为逻辑思维的支撑;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遵守各类规则,同时具有非常显著的思维可逆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思维可逆性”特征对儿童学习成长的效果,帮助学生从现有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将具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教师应该在确定特色主题的基础上打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基于现有的知识积累来发散思维,建立现实生活与抽象知识概念之间的连接,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参与体验的过程、实现深度学习效果。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是计算机小画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文明交通之旅”学习主题,开展层次化的主题活动;在“文明交通之旅”这一主题下,教师要设计好能够契合单元与各个课时学习目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保证各项任务能够紧密衔接、具备合适的学习梯度,使处于不同思维认知、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任务中。“文明交通之旅”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利用各种画图软件在平面中创作出类似三维立体的“交通地图”,即从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要“画出蓝图”,利用笔刷工具、参考教师展示出的地区行政图来尝试涂鸦,创作出基本的地图路线。第二,学生在前期任务的成果下,要“画好地图背景”,使用渐变色彩画好天空和天气、再利用填充模式建构图片设置为背景;使用曲线绘画各类花草和行道树,并通过框选复制在“道路”两侧规律排布。第三,学生要完成“画好主干道”任务,主要使用直线和线段画出道路和交通标志,利用形状工具中的各类规则图形画出车辆和建筑;在这里学生容易遇到“规则图形拼接缺乏创意”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地展示各类现代和古代建筑物的图片,帮助学生有效激发创意。第四,学生要“完善地图”,利用橡皮擦功能修改各处细节,增加一些创意的美术元素,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作品;教师进行展示并让学生担任“路线导游”,一是介绍路线上的各类标志性建筑物,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二是结合自己生活中上学、放学的经历,讲述自己遵守交通规则的做法。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在本单元零散的学习知识点就被有效整合到了一起,在联系生活、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熟练使用各类画图工具,而且养成了文明出行的习惯意识,培养了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二)设计合作型主题活动,凝聚集体智慧

要想有效发挥信息技术课程中主题化活动的育人作用,教师要着重设计各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主题活动,充分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围绕活动任务来进行密切互动,一方面使各类学习难度较高、操作较为复杂的活动能够更高效地由不同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由此提高活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凝聚多方智慧,使课程学习渐入佳境。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润色图像添光彩”一课教学中,如何整合之前几课关于“整理素材”“修补图片”等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式活动,以“展现班级风采——班级大事记”为主题,在学生的电脑上预下载一份包含各类班级活动照片(未编辑修改的原图)的图片文件,然后指导学生随意选择一张图片,教授学生通过“光影魔术手”软件来学习调节照片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彩。

之后,教师可以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照“艺术节”“运动会”等不同班级活动主题来筛选照片,同时有效地润色和修改照片;同一小组内的组员需要根据任务要求来进行讨论,选择用于润色的照片,一人负责一部分照片,按照“图片排序和整理”“裁剪和调整图片以突出活动主题”“调整图片的亮度、对比度、色彩”等步骤进行操作,再互相点评,共同制作成“活动相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预设好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如何使用RGB色调控制面板来调整照片的色彩,使照片的色调更合适”就是很多小组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操作、提供知名摄影师的作品作为学习支架,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通过调色来有效契合照片主题或意境。

(三)创新跨学科主题活动,丰富知识积累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逐渐深入渗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特征也愈发凸显;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内容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要跳脱出过度依赖教材的桎梏,创新性地打造各类跨学科主题活动,使语文、艺术、数学等其他学科元素能够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其学习视野。

例如,信息技术课可以与语文学科通过主题化活动联结在一起。在三年级打字技术单元教学中,教师参考综合活动“输入故事同分享”的框架,设置“传统文化一起说”的主题活动,包括本单元多个学习要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够提高打字撰文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学习到各类语文学科内容,还可以培育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字母按键”“功能按键”“数字按键”等常规键位布局,尤其是组织“我说你打”游戏复习“字母按键”的布局,让学生聆听三年级语文教材已学的字词,熟练地切换输入法,采取正确的打字方法来打出字词,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前期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做好过渡。

完成前置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传统文化一起说”的各项二级活动:一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互相交流,从“成语故事”“民间神话故事”“传统美德故事”中选取一个主题来确定故事内容,如“拔苗助长”“夸父追日”等,故事既可以来自语文书本,也可以来自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只要符合故事主题即可。二是组织打字比赛活动。学生使用电脑,打开文档编辑软件,选择合适的输入法,将自己想到的故事录入进去,设置好标题、字体、字号和首段文字缩进,看谁用时最短、错别字最少、作品最美观、故事最完整,以评选出“最佳故事作品”。三是完善故事、共同分享。教师可以引入最新的“讯飞语音输入法”,为学生介绍“语音转文字”的主要功能、技术方法和操作要点,而学生则需要尝试使用“语音输入”的方法修改自己的故事中有误的地方,并将文档以合适的名称保存,发送给教师。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各类传统文化故事,既可以帮助学生吸收各类文化知识、建立文化自信、提升品德修养、培育爱国意识,又能够促进其巩固知识技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

当然,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不仅能够与语文学科相融合,还可以融入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元素,比如五年级的“三维模型我来建”内容就可以与数学学科的“立体几何”知识点相结合,教师要敏锐地找到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切入点,增进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阔学习视野,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主题化学习活动是信息技术课程推进教学优化的一项有益尝试,通过层次化活动、合作型活动以及跨学科活动,能够将教材中原本零散的学习任务有序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有效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重视发挥主题化学习活动的重要价值,做好各项指导工作,让学生在探究问题、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教材信息技术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