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视角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防控研究

2023-12-09 19:41陈萍青岛市市北区财源建设中心
支点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投资决策思路股权

陈萍(青岛市市北区财源建设中心)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调控社会经济的重担,同时也需要持续努力经营获得经济效益。股权投资是国有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产增值和保值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在竞争激烈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政府审计能够发现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以及违法违规等问题,具有发现风险和指导国企防控风险的重要作用。因此,从政府审计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防控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帮助国有企业进一步规范股权投资工作,降低股权投资风险。

一、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及风险审计思路

国企股权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国企在购买或持有其他公司股权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2]。具体而言,国企在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操作风险、委托代理风险以及退出风险[3]。

(一)市场风险及审计思路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国企在股权投资过程中由于股价和汇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其中,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国企在对外股权投资中可能会由于外汇汇率变动而导致投资标的价值发生下降的可能性。汇率风险贯穿国企的整个股权投资过程,对于涉外投资的国企而言应该重点关注。股价风险主要是指国企在股权投资中由于股价波动或者错误评估股价的风险。股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国企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以正确评估股权价格,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市场风险方面,政府审计的思路主要是:第一,检查国企的汇率风险防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前期调查和尽职调查,投资决策流程是否合规;第二,检查国企的所适用的汇率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国企的股权价格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和真实;第三,采用风险度量模型对汇率风险和股价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估。

(二)法律风险及审计思路

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国企股权投资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4]。在股权投资过程中,国企需要签订合同,而合同条款是否严谨,被投资企业是否故意隐瞒是国企产生法律政策风险的主要来源。另外,如果投资对象信息披露程度较低,而国企的法律尽职调查不够充分,也可能会产生法律政策风险。在法律风险方面,政府审计的思路主要是:第一,审查国企是否有法律职能部门,该部门是否能够提供专业的投资业务法律服务;第二,审查国企是否进行了全面和专业的法律尽职调查;第三,审查股权转让合同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第四,审查股权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上报审批和备案等。

(三)投资决策风险及审计思路

投资决策风险主要是指国企在股权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不足、投资决策机制不科学、政府部门干预等不确定因素作出了错误决策,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5]。在投资决策风险方面,政府审计的思路主要是:第一,审查国企投资决策之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第二,审查国企投资决策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投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政策和制度规定,是否做了完整的记录;第三,审查投资决策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第四,审查投资决策中的权责分配是否合理。

(四)操作风险及审计思路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国企的投资管理工作人员在股权投资过程中,由于对操作风险认知偏差、缺乏风险防控经验以及专业能力不足等因素,而导致国企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操作风险方面,政府审计的思路主要是:第一,审查国企对于投资操作权限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是否能够做到各岗位人员能够相互牵制;第二,审查国企的投资操作人员是否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指令进行正确的操作,是否对投资操作人员实施了AB制;第三,审查国企是否设置了专业的人员监管具体的操作情况;第四,审查国企是否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动态的跟踪监督,是否对投资项目进行了记录和报告;第五,审查国企在退出投资以后是否制作了完整的档案并对档案进行了妥善的管理。

(五)委托代理风险及审计思路

在股权投资以后,国企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委托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委托代理风险。在委托代理风险方面,政府审计的思路主要是:第一,审查国企是否参与被投资企业公司章程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第二,审查国企是否委派人员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三,审查被投资企业发生重大事项时是否进行上报;第四,审查被投资企业是否履行年度报告披露等义务;第四,审查被投资企业发生纠纷、诉讼等事项时是否及时上报国企;第五,审查国企是否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定期审查和稽核等。

(六)退出风险及审计思路

退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股权投资退出过程中,由于退出时机和方式不当或不能退出等原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退出风险方面,政府审计的思路主要是:第一,审查国企在股权投资之前是否制定了投资退出方案以及退出方式并且审查是否进行了持续的改建和修订等;第二,审查国企在转让股权时是否严格履行相关的手续,是否严格遵守了相关的制度规定;第三,审查国企在退出时是否经过了集体决策,退出流程是否合理,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是否合理恰当,是否作出了错误的退出决策等。

二、政府审计视角下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根据上文对国企股权投资风险类型的分析以及政府审计的具体思路,本文基于政府审计视角,从国有企业层面提出防控股权投资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专业的风险防控部门,培养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

随着国有企业股权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国企所面临的股权投资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对国企的风险防控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比如,需要投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具备丰富的证券投资和汇率等方面的金融专业知识,来防控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股价风险等,同时还需要投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来防控法律风险和委托代理风险等。此外,需要组建专业的风险防控部门,来规范和优化投资决策流程,以有效控制投资决策风险和退出风险等。

一方面,国企需要选择专业的综合能力较高的工作人员组建风险防控部门,专门负责企业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和防控工作,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国企还需要优化人才引进和招聘机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机制,吸引私募以及投资方面专业人才的加入,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才库。同时,国企还需要加大对投资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投资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和掌握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能够对具体的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投资分析;需加大对投资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使投资管理人员能够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确保投资项目和投资行为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需加大对投资管理人员沟通交流以及语言表达方面的培训,使投资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撰写各种投资分析报告,能够自觉落实各项投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降低国企投资风险。

(二)构建良好的投资文化,严格落实岗位工作职责

一方面,国企需要将股权投资风险防控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提高对股权投资风险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方式来宣传股权投资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构建良好的投资文化,使全体员工都能树立股权投资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等。

另一方面,国企首先需要严格划分管理层级,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权力,并严格落实分级授权制度,确保企业的股权投资决策流程科学合理,降低企业投资决策风险。然后,国企需要明确划分投资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并严格落实岗位分离制度,使各个层级的操作人员都能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自觉落实各项投资指令,降低操作风险。最后,国企还需要建立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监督,追究操作失误人员的责任,提高操作人员的认真性和谨慎性,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使用先进风险管理工具

国企在股权投资过程中面临着汇率和股价变动等市场风险,这些风险也是政府审计的重点,需要政府审计部门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为了提前监测和规避汇率风险和股价风险等股权投资风险,国企应抓住时代发展趋势,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应用到股权投资风险防控中,构建风险预测、识别、评估、监测和预警模型,提高股权投资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使股权投资风险管控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而降低企业股权投资风险。比如,国企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面收集与股权投资项目相关的法律、政策、汇率以及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数据信息,为股权投资决策人员提供充分的数据信息,便于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等。同时,国企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操作风险预警模型,实时动态监督操作人员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某个投资工作流程出现问题,便于投资风险防控人员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等。

结语

综上所述,股权投资是国有企业实现资产增值保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防控股权投资风险,国企可以从政府审计的角度自查或纠正风险防控体系中的缺陷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股权投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股权投资风险防控能力。

猜你喜欢
投资决策思路股权
不同思路解答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探究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当前形势下光伏发电行业投资决策方法探讨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