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科创板IPO失败的案例研究

2023-12-09 19:41李桂莹山东工商学院
支点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创板供应商资金

李桂莹(山东工商学院)

一、云知声IPO背景

随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相继出现,科技创新市场初具规模,国内现有的主板市场无法满足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市场的需求,科创板应运而生。2018年11月5日,中国的科创板正式建立,开启了科创企业IPO的浪潮。2019年7月,国家提出“将科创板作为注册制审核的试验田”。至此,我国证券市场全部进入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重大改革时期的过渡阶段[1]。

2021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时间正式达到两年,其市值从零开始,如今已突破了5万亿元,IPO的融资额已超过3800亿元,占A股市场同时期融资额多于40%。两年来,很多高新科技企业成功挂牌交易,但也有很多申请IPO的企业被挡在门外。为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和良性发展,证券市场对企业IPO申请的审核也愈发严格。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智能语音处理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2020年11月3日,云知声递交招股说明书,冲关科创板。2020年12月1日,公司进入问询阶段。2021年2月18日,云知声却主动宣告终止了IPO。次日上交所公告,云知声发行人撤回上市申请或保荐机构撤回保荐。

二、云知声IPO失败原因分析

(一)资金筹集与使用管控不完善

云知声在官网中公开了此次IPO筹资项目的用途,并介绍了每个项目的投资预算,但未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精细安排。此次IPO筹资对于未来项目筹资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却仍未说明资金筹集的管理方式和使用模式,可见公司资金筹集的管控和使用方面存在缺陷。

近年来,公司资产现金回收率均为负值,说明公司没有回收资金甚至达到亏损状态。此次IPO可获大额融资,有助于填补公司资金不足,但对于资金管控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公司无法充分利用筹集资金,造成恶性循环,加大经营风险。

(二)研发投入高昂,盈利持续走低

近四年来,云知声净利润均为负值,研发费用率投入高出同行均值近10倍,而毛利率却仅为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的一半。云知声以超过总收入金额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甚至不惜以向外募集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高研发投入,但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所需研发投入大,其行业特点难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变现和回笼,从而造成资金缺口和恶性循环[2]。

(三)上游供应商单一,过度依赖下游客户

对云知声上游供应链分析可知,其来源方式单一且缺乏有效的认证和激励机制。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智能技术服务属于新兴领域,依赖于购进硬件进行产品生产,上游供应商的数量较少且来源单一,故公司面临供应商抬高价格的风险。与此同时,云知声并未建立稳定的合作供应商群及相应的激励政策,与供应商有关的数据记录不足,没有合理的供应商准入及优惠付款政策,基于数据库的分级激励机制并不完善。

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云知声对下游客户依赖性较强,导致公司业务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在2020年1-6月的智慧物联业务收入中,世茂集团及其子公司共占比56%。如若终止与世茂集团的业务来往,将使公司收入与利润受到影响。

(四)业务结构变化,存货积压严重

云知声的三大主营业务依次在不同阶段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17年占营业收入的96.93%,2020年已跌至28.15%;相反,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业务收入比重逐年上升,从2018年的8.53%升至2020年67.17%。

对此,云知声解释道:“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公司需要依托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产品服务的业务转型以调整公司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云知声收入结构的变化,与其不断追逐行业热点从而导致其业务模式发生改变有关。如果公司无法精准预测产品销量和市场喜好,则存在产品库存增加、原本市场空间遭到挤压的风险。若通过降价等促销手段来调整库存,则面临存货跌价准备风险,从而使经营业绩受损。

(五)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压缩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增幅较大,2015年市场规模为9.4亿元,而2019年已达到14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0%。2018-2019年,一些互联网科技巨头(如小米、百度等)加入人工智能语音行业,利用公司规模优势,在智能硬件方面的投入远超于同行业中小型企业,利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直至2020年,阿里、百度、小米三家公司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高达95%。

同时,一些互联网科技巨头(如百度等)开始免费推行智能语音技术,导致更多语音模组方案供应商进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单价下跌,毛利率也随之减少。而云知声大部分下游客户为小规模厂商,与大规模厂商相比不占优势,因此只能采取降价的措施,甚至退出市场,最终使云知声失去重要客户资源。

三、云知声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明确资金预算

首先,云知声应当实施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预算控制制度,在预算报告初期做好各项经营活动的预算目标,并依据预算目标高效统筹公司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这有助于公司明确每笔资金的利用方向,及时调整不同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此外,相关部门在使用资金时应当做好相应的资金使用明细,如实记录资金使用金额及用途。随后将其与最初的资金使用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过度使用资金或使用不当的情况,及时调整并规范相关问题。

(二)找准趋势谨慎研发,内外监管规避风险

谨慎选择新技术的研发,对于在智能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格外重要。首先,需专业人员进行行业调查和市场调研后拟定产品和市场战略。其次,选定细分市场,根据市场选择最适合的产品。最后,企业管理层对新技术新产品及市场进行商讨并全局把控,最终决定是否进行新技术的研发。目前,国内巨头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消费者的偏好,在行业中已占据优势地位,因此谨慎地研发新产品,对云知声本身的经营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都有较好的效果。

在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云知声要内外同步监管来做好风险控制,对外分析和思考现行的市场监督体系,对内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分散规避,转移规避进行风险调整。如此可有利于云知声摆脱目前主营单一的情况,使其可以在主营领域多元化经营和全方位发展,摆脱行业巨头的压制以及潜在竞争者逆袭的风险[3]。

(三)优化上游供应链管理,保证下游产品销售

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是上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选择供应商之前,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设置考察监督机制,选取最适合公司生产研发的供应商购买原材料,避免主观因素造成供应商选择不当。

云知声目前采用的销售模式为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其下游销货商过于集中的局面,可以在下游拓宽销售渠道,分散由于主要供应商回款延期致使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应以更加合理的标准重新评估客户的回款信用期,缩紧下游客户的回款政策,以缓解下游回款周期过长压力。

(四)重视下游销售环节,完善售后服务措施

在注重研发的同时,云知声应保持产品和市场预测,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保障产品的售后服务,跟踪回访已售出产品,紧抓消费者心理和市场的动态趋向,不断优化产品技术,增加产品迭代效率。

在销售体系建立方面,目前云知声将大量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都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而整个产业链下游的销售环节并未引起重视,致使新产品市场开拓缓慢、旧产品囤货滞销,导致公司存货周转率大、应收账款周转率大、资金流的断裂。公司可以结合7Ps模型对产品进行全方位销售包装,并运用KPI等绩效考评体系对公司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形成激励机制。

四、AI行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启示

(一)正确把握政策方向,选择合适标准上市

企业在上市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判断其是否具有科技属性并获得突破性进展,确保满足科创板上市要求。发行人应充分了解科创板上市标准,把公司实际情况与上市标准进行对标,选择合适的标准申请上市。2020年底国家又收紧了科创板上市政策,想在科创板上市AI类企业发行人需关注政策变化,根据政策变化调整公司制度,适时选择最恰当的上市标准[4]。

(二)重视现金流的管理,保障公司正常运营

科创板上市标准第三条规定中称,申请上市的公司预计市值不低于2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近三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得低于15%。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公司客户实行奖惩制度,对于一次性付清的客户给予一定商业折扣,把恶意拖欠账款、不讲信用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存货周转率会直接影响现金周转率,因此应对市场进行预判,制定适当的预算管理,科学控制存货周转天数。

(三)全面完整披露信息,注重信息的可使用性

AI类企业普遍存在重研发轻生产、重未来轻当下的现象,因此往往存在估值泡沫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保障信息披露质量,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AI行业的信息监管,辅助保荐机构顺利完成对AI企业的审核流程。

同时,申请材料中相关描述还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公司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重要合作伙伴等,应给予详细的定性描述,使投资者全方位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对于营业收入、销售毛利率、研发费用率等行业关键指标,应采用定量描述,用精准的数据辅助投资者决策判断,便于投资者进行行业内的比较[5]。

(四)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首先,AI行业科创公司应当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综合分析市场趋势和企业优势,精准定位企业真正需要的核心人才,加大对人才资源引进的投资力度。同时拓宽人才引进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也要把目标投向国外科技领域,从国内外高科技领域定向引进行业顶尖人才。

其次,AI行业公司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AI行业可以与国内外科技高校院所合作,或者形成自己的纵向人才培养体系,使企业拥有持续不断的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
创板供应商资金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