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如何培育学生好奇心

2023-12-09 22:30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李文送
师道(教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命现象生物学探究

文/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李文送

一、学生好奇心始于“爱上观察”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大约有8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取的。好奇心是学生对于新鲜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他们积极观察世界的内部动因。学生好奇心的激发,需要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教学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观察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之“爱上观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生物园,或到学校周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等地方或场所开展实地活体观察;也可以借助显微镜、录像机、望远镜、延时摄影等设备和技术,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和时空去观察、去发现生命世界中各种奇特的生命现象,从而以奇引奇。在教学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时,笔者就借助延时摄影技术拍摄的视频,让学生非常直观且短时间地观察到一粒向日葵种子从播种到开花结果和形成种子的全过程,同时也观察了根的发育全过程。每当这时,学生无不被神奇的生命成长之力量所吸引和震撼。

当然,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追问,去再发现各种生命现象背后所蕴藏的学科原理和生命规律。当学生有此经历和具身体验,那么就有利于促进其观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其好奇心就能更容易被唤醒、被点燃,乃至爱上观察,爱上生物学的学习与探索。

二、学生好奇心成于“善于思维”

思维不仅是思考发生的基础,而且是思路生发的前提,还是思想形成的条件。学生好奇心的形成,实质上是其思维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好奇心之鲜花是盛开在善于思维的大脑之沃壤。当代教育名家顾明远先生说:“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场所。”教师要深深扎根于生物学课堂,以真实的情境为引子,启迪学生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并教会他们懂得如何去思维,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其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形成更大的学习动力和毅力。

当学生学会了假说、推理、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思维方法,那么他们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就能解析有关生物学现象及原理,从而在看似辛苦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发现与成长的喜悦,进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学生通过分类和归纳等认识胎生是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后,当学习到卵生的鸭嘴兽也是哺乳动物时或了解到红树林也存在“胎生”现象时,他们的脑海就会涌现一个个“为什么”。因为这些现象和学生的前认知是相冲突的。即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助力学生去思考、去追问、去破解心中的“为什么”。

三、学生好奇心臻于“乐于探究”

什么样的人好奇心强?一是四岁前的儿童,通常对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神奇。也正是这种好奇,使其既好知又好问,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知世界和身边的事物。二是“乐于探究”的人,因为探究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发现常人所未能发现的新事物,从而使他们找到源源不断求真与探寻的动力。

教师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乐于探究”的品格?常用的有效做法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光对鼠妇影响的探究实验”“一滴水的生命世界”“葱花怒放”“迷你生态瓶”等创意微实验,让学生在“探中究”“究中做”“做中学”“学中研”“研中探”。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形成了“乐于探究”的品格,他们就能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自然界中各种各样自己感兴趣的生命现象。有的学生还在家里种了植物,养了动物,写了观察日记,甚至撰写研究报告;有的还参加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且获得了不少奖项;还有的参与生物学社会性议题的研讨,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四、结语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检验新课标是否落地开花的评价指标,是反映生物学教学质量是否提高的关键因素。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涵育与提升,重在让学生拥有一双爱观察、会观察的眼睛,一颗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形成一种乐于探究、求真问道的品格。

猜你喜欢
生命现象生物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生物实验对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浅议“法天则地”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