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笔记(散文)

2023-12-11 12:14郑立坚
椰城 2023年10期
关键词:椰城鸡鸭老大爷

◎郑立坚

椰城不仅有南渡江、美舍河怀抱,还有湿地公园、火山口地质公园、骑楼、五公祠、琼台书院、海瑞故居、古牌坊、荷塘、椰林、水稻点缀,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勤劳、善良、热情,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构成一座滨海旅游城市,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我想记录的当然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只能从一个侧面记录椰城人。

在椰城办了一件最满意的事

那年,我决定把孙子户口迁入海口。为了这件事,我一直在琢磨:有人说,把户口迁入一线城市要花多少钱,迁入二线城市要花多少钱。那么,把户口迁入省城可能要碰到很多困难,花费好长时间,是一件伤脑筋的事。不过,我在思想上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管走多少回路,也要想办法办成,这是关系到孙子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大事啊!

那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家乡来到椰城,踏入海口市公安局美兰分局办证中心办理孙子户口迁移的事时,已是下午3点半了,我拎着资料排队,看到每一个窗口都是长龙队伍,心里纳闷起来,暗忖:今天怕是办不好了。

我时而东张西望,时而踮起脚尖看看前面的人办事,只想向前移动快一点。在焦急的等待中,轮到我办手续了。那位女民警翻看我提供的资料,又抬头瞧了我一眼,然后敲击电脑键盘,很快便办完了第一道手续,我舒了一口气。我马上又去排队办第二道手续,看到一些办事人焦急的表情,让我顾虑重重,况且我是从乡下来的,在陌生的地方办陌生的事,心中没数,也许会悻悻而归。这时,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站出来,对我说:“大伯,我与你交换一下位置。”我愕然,听口音她是海口人,便问:“为何让我先办?”她笑出一个酒窝,说:“你是远路来的,看着挺焦急的,先办吧,我办不完明天再来。”

我道一声“谢谢!”便去站她的位置。不久,我又办完第二道手续。我的心轻松了许多,又赶紧去排队办其他的手续。

我站在队伍后面,拿出手机看时间,距离下班时间不多了,心里又焦急起来,嘀咕:“可能还要再跑一趟路喽!”

此刻,有两个青年离开了,很快轮到我办手续。按规定,我要把一些资料打印出来,才能办下一道手续。又跑到一个窗口排队打资料,不久又办了一道手续。我问办事人员:“还需要办什么手续?”她答道:“盖章就好了。”

我急忙跑到一个窗口,一看手机已超过下班时间12分钟,那个女民警正在收拾资料准备下班。我将资料交给她,她瞟了一眼,那眼珠黑白十分鲜明,像秋水一般清澈。她重新打开抽屜拿出公章盖好,将户口簿交给我。我怀着无比激动之情喊了一声“谢谢”。她抬起头认真地瞧着我,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这一笑,让我终生难忘。

我不好意思地问她:“刚才我排队时有两个青年退出队伍不办事了,咋回事?”她说:“他们想让你办快一点。”

“哦!我明白了。”我准备打“持久战”的计划不堪一击。

少见的一位好医生

亲人住入海口市人民医院,又是我在陌生的地方遇到陌生的事。

我询问了在海口工作的同学,住医院要注意哪些事。他说,当下不是流行“潜规则”吗?动动脑子吧!

早上8时许,医学专家们来检查病人,我恭恭敬敬地配合他们的询问与答复,一心想唤起他们的关注,争取他们用心看病,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

我注意观察到负责我家人治疗的周医生。白天,她上班一直在忙,好像有干不完的活。她上夜班也是如此,从未停下来休息一刻,脸上总是挂着疲惫的神情,添了不少皱纹,脸上的皮肤也有点粗糙了,身体削弱了。我心里产生了怜悯之情,真想劝她休息一会,但是,我毕竟是陪护人员,劝她是不好意思的。

几天后,那位同学又打电话询问治疗情况,他说,“潜规则”你领会了吗?我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太深奥了,不好理解,不好操作嘞。”

一天深夜,我看见周医生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忙着,便走近她,轻声说:“周医生,夜深了,应休息一下,不要累坏了。”

“没关系,有事吗?”她瞧着我问。

“我恳请你多关照我家人,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你放心,我会尽力的。”周医生应了一下。

“谢谢周医生!”我说着,走出她的办公室。这时,同住一间病房的患者儿子走进周医生的办公室,他和周医生唠嗑几句也出来了。我问:“你找周医生了解什么?”

他挠挠头发,叹了一声:“我给她一个红包,她不收,我更担心了。”

“我也有同感,她不收红包,就怕她不用心看病,我急死了。”

几天来,我一直注意观察她看病的情况,不管白天与深夜,只要找她,她马上放下手中的活,匆匆忙忙赶到病房检查病人情况,总是叮嘱家属要注意的事项。我瞧着她虔诚的态度和疲惫不堪的神色,打消了一切顾虑。

为了答谢她,我请她吃饭。她笑着说,请相信我,作为医生,我知道怎么做,你不必多虑,谢谢你的好意。

哦,我的心舒坦了,这是我在椰城碰到最好的一位医生。

此时此刻,我想起一件事。那年腊月,我带着礼品到一个领导家里找他办事,原以为我和他是老朋友了,他会帮忙的。可是他板着面孔,没有搭理我。我很尴尬,硬着头皮说:“陈局,帮我把那件事办了,我会感谢你的。”他没有回答。我觉得不对劲,溜走了。后来我打电话问一位知心朋友,他笑着说:“‘潜规则’别忽视,该送就送。”

嗯!我懵逼了。两个人的境界差距太大了,谁能理解呢!

摆摊的老大爷

每天,天刚蒙亮。在坡博农贸市场的一个角落,一位瘦削的老大爷蹲在那里摆卖光鸡和光鸭。我看见他的光鸡光鸭皮色金黄,不肥不瘦。便问:“大爷,你的鸡鸭用什么饲料养的?”

“用谷子、玉米、米糠和番薯养的。”

“哎呀,难怪这鸡鸭这么好看。”我便买了一只鸡和一只鸭。

老大爷笑了,忙用塑料袋将鸡鸭装起来,说:“光鸡一只55元,光鸭一只60元。”

我付完款,问:“老大爷,是你养的鸡鸭吗?”

“是我孩子养的。我帮他卖,卖一只得2块钱。”

我觉得有点好笑,当下父亲为孩子打工已不是新鲜事了,但卖一只鸡得2块钱太少了。我和他唠嗑:“这样也好,闲着没事干无聊,打点工,赚点钱养活自己,不增加儿女们的负担,也是一件好事。”他点点头,吆喝:“自家养的鸡鸭喽,不喂精饲料,便宜卖啰!”

我回家后,对老伴说:“将这两只鸡鸭煮了,一会有四个朋友来访。”老伴立即动手做饭。

餐桌上,我们一边喝一边聊,一个朋友说:“这鸡肉又软又肥又香,好吃极了。”

“这鸡肉一看就垂涎三尺,十分诱人,哪里买的?”又一个朋友赞不绝口。

“如果喜欢,晨曦初露的时候,你们到坡博市场转转,一个老大爷卖的。”

“太早,懒得起床。”又一个朋友嘀咕道。

“到了早上7点半就没有了。”我说,“跟大爷买鸡似抢的。”

“唉哟,好东西总是在暗处。”一个朋友唠叨着。

一天早晨,我又去找老大爷买光鸡,他说:“想吃就多买,下个月可能买不到了。”

“一家酒店与我儿子签订了合同,每天供应鸡与鸭各30只。”

“哦,你要和儿子讲清楚啦,保证每天供应市场鸡鸭各20只,老百姓才高兴呢。”我恳求道。

“我的儿子有计划的,每年春节保证有300只阉鸡供应市场。”

“为何不用市场上卖的精饲料养鸡鸭呢?这样成本低一点,赚钱多一点。”

“我们是海口人,我总是劝孩子们,钱要赚,但要为海口市民着想,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加工饲料,也要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食材,这是一个老海口人的责任。”

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有一种情感似潮水般在心底里涌动,一个还没有真正富裕的家庭,为何他们境界这么高?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着。

后来,我和老大爷接触多了,了解到他的父亲是琼崖纵队一名战士,在解放海口时,为了保护这座城市而英勇牺牲了。

他说,他从小在这座城市里长大,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既感恩又怀恋。那年秋天,18岁的他就报名下乡到国营南林农场落户,种植橡胶,支援国防工业建设,一直干到退休,才回海口居住。他还热心慈善事业,捐款扶持特困大学生读书。

我被感动了,之后只要上市场买菜,总会去看老大爷,跟他买一只鸡,和他唠唠嗑,内心十分舒畅。我自然感受得到他对椰城的热爱,这是来自对这座城市人文的感悟,是骨肉相连,是灵魂相融。正因为有爱家乡的椰城人的心血滋润,椰城才突显活灵活现的时代魅力。

此时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在我没在椰城居住之前,正是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时我每年都出差来椰城住上半年时间,有时到海边走走,呼吸一通带鲜味的海风,品味一下这座城市的湿润,有时到大英山飞机场旁的椰子树下小坐,看看飞机起飞与降落,欣赏璀璨斑斓的晚霞,翌日又乘车赶回一百多公里外我的家乡。现在我来椰城居住,一是享受省会城市的惬意生活;二是寻找海瑞、丘濬、白玉蟾、冯白驹等仁人志士的足迹,吮吸自然生态美的能量——这是椰城自然风光美和椰城人心灵美的共同硕果。

猜你喜欢
椰城鸡鸭老大爷
鸡鸭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椰城》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椰城》共成长
《椰城》情缘
三十而立的《椰城》:征途漫漫,唯有奋进
不认识路
村妇
奖励
买草莓
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