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一融双高”的三重使命

2023-12-12 13:59檀祝平
江苏教育 2023年39期
关键词:产教高质量育人

檀祝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强调,“推进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从高职院校角度,应结合院校类型教育特色,将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高职院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并推动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持续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工程,奋力践行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三重使命,使党建优势转化为凝聚共识的精神纽带、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聚合资源的坚强保障。

一、德技并修:培育“强国建设”的党建育人理念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肩负使命,紧扣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党建力量贯彻“德技并修”育人理念,面向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以工匠精神为精神驱动力,育养学生工匠之“德”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立德树人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匠才,工匠精神是育养工匠之“德”的重要精神驱动力,也是高职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追求价值理性的重要体现。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头雁领飞”效应,高度重视德技并修的党建育人理念,秉持“工匠精神培养”和“感恩知责教育”双轮联动的学校文化育人模式,成立思想政治工作暨“三全育人”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学校(决策统领)—二级单位(具化落实)—学生(自治自律)”三级管理组织,由党委书记主抓,顶层设计、协同管理,在层级化、多样化的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和文化熏陶中,逐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自信,激励更多的高职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助推国家技能型社会建设。

2.以产教融合为技能催化剂,铸就学生工匠之“技”

从高技能人才技能形成路径来看,学校应将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教育要素与产业需求侧的岗位要素充分耦合,避免产教“两张皮”,真正做到产教深度融合催化、铸就学生工匠之“技”,更加突显“高技能”人才之“高”。为此,学校针对区域地方产业需求,遵循“以产兴教、以教强产、产教融合、提质增效、赋能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建立学校与企业党建共建工作模式,探索“现代工匠”以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方面,学校与企业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融入专业和课程教学之中,组建“专业+行业”的“双导师”团队,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企业典型案例融入专业课程、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学生实践、将企业特色培训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卓越现场工程师训练中心”等产教融合项目,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要求,根据现场工程师岗位,校企共商岗位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目标定位,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打造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卓越现场工程师队伍。

二、共建赋能:打造“校地融合”的党建共建模式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以党建为纽带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1.党建思路融合化,赋能地方产业共建共享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党建应结合其教育的跨界性特征,在推进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进程中,不仅要增强教育内部的互通融合,实现校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之间的党建共建,也要增强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共生融合,实现和兄弟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党建共建,赋能地方产业发展。学校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统筹谋划,将党建思路与赋能地方产业相融合,深化“政校行企研”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发展。学校将党建思路融入“产业链”,积极与政府、常州各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党建共建,组建市域新能源产教联合体,搭建资源、信息、服务、特色、品牌“五共享”的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

2.党建品牌谱系化,赋能地方产业迭代升级

随着常州“532”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标产业集群在发展壮大中迭代升级,亟需较大规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为此,学校大力提升党建带动专业集群改革发展的引领力和穿透力,顶层设计谱系化党建品牌。学校7个二级学院,围绕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苏教先锋”、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新能红盟”党建品牌建设,以“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为目标,瞄准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研”各环节,构建与中心工作深度交融、相互促进的新能源特色党建品牌体系,确保点上发力、线上突破、面上成景。通过共建“百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中天钢铁产业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直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3.党建对接精准化,赋能地方产业人才支撑

以党建赋能地方产业,需聚焦需求导向,找准“产业链”党建突破口,有效联动“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精准赋能地方产业人才支撑。学校将技术技能积累赋能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对接地方产业、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推动学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更好适应、支撑、引领常州经济社会的“快变量”发展。一是通过“党建链”优化“教育链”,学校坚持“专业服务一体化”发展,重构服务新能源产业链的“智能制造与服务”集群式专业结构;二是依托“党建链”打造“人才链”,学校党建赋能平台搭建、资源汇聚、服务升级,内培外引新能源方向博士和高技能人才,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与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合作成立学徒制班,探索“现代工匠”以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用“党建链”激活“创新链”,学校积极筹建专产紧密对接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科研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双带头人”团队聚力技术变革创新,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激发专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引领发展:实施“一融双高”的党建工作机制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一三五”党建工作体系,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一三五”党建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为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所谓“一”,就是“一张蓝图”掌舵定向,做好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学校将“加强党的建设”融入江苏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方案,列为学校“863”提升计划之首,实现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所谓“三”,就是“三‘飞’工程”上下贯通,立足“学校党委—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三级框架,精准实施“头雁领飞”“雁阵齐飞”“群雁奋飞”的“三‘飞’工程”。学校聚力打造党委总揽全局、党总支与党支部具体执行、党员靠前行动的全链条工作格局,强化三层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所谓“五”,就是“五链耦合”赋能发展,打通党建与事业发展的要素循环。学校坚持以“党建链”为引领,用“党建链”串起具有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教育链”,从而提升支撑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链”、激活地方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创新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深层次推动“城产教科创”融合发展。

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征程上,学校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推进“一三五”党建工作体系落地见效,坚决扛起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职责使命,以服务作贡献,以创新谋发展,以党建“一融双高”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赋能学校和城市共生共荣,同步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高质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