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设计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12 22:07李富彬邵江渝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21期
关键词:五感触觉味觉

李富彬 邵江渝

1 五感和疗养景观的相关介绍

1.1 五感和疗养景观的概念

五感是指人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是人们感知客观事物的方式。人们通过五感感受外部环境,进而影响心理状态。例如,人们通过五感感受景观的四季变化,并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

疗养景观是景观的一种类型,是指通过植物配置、景观小品设计和人文符号表达等景观设计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1]。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下,基于人的五感进行疗养景观设计,能够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身心健康,因此应综合五感设计和疗养景观的设计理念,从中找到合适的设计方法[2]。疗养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造环境达到调节人们心理健康的目的,再用心理健康状态带动身体健康[3]。

在20 世纪中后期就已经有学者着手研究环境心理学,研究主体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最后的落脚点是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得出,不同环境对人的心境不同,美好、阳光的景观环境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状态,悲凉、衰败的景观环境会给人带来消极的心理状态[4]。面对如今的大环境,不论是学业压力还是上班压力都给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心理状态。对于相关的心理疾病,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医院更多是针对身体治疗,心理疾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治疗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现代环境下关于疗愈景观的设计和研究至关重要。

1.2 五感与景观环境的关系

在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中,设计多满足当代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以人感官考虑为中心的设计研究并没有完全运用到景观设计中[5]。大环境下带给人们的压力不同于往常,面对与日益俱增的心理压力,过往的景观设计已然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本研究主要通过把五感设计理念融合到疗养景观中,让景观设计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基础需求,并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总结、对五感的基础探查,总结五感在景观中的具体实践运用,并得出相关结论。

景观环境通过五感给人传达信息。在视觉上,景观在每个季节的季相和色相变化,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6]。在嗅觉上,每个季节都有象征性的花香,如春季的栀子、夏季的晚香玉、秋季的桂花以及冬季的腊梅。在听觉上,人们能感受到鸟语、水声、风声以及蜻蜓扇动翅膀的声音。味道能改变人的心情,甜味能促进多巴胺分泌从而让人感受到快乐,苦味则容易让人心情低沉。通过研究发现,人们能够将气味与颜色联系起来。例如,鲜艳明亮的颜色容易让人与甜味产生联系,苦味则更容易与青灰色等暗沉的颜色联系起来。在触觉上,人们能够感受到阳光洒落时的温度和风掠过身体时的清凉等。

1.3 关于五感的研究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是最早进行五感设计研究和应用的国家,对于五感的应用多体现在公园设计上,通过在公园景观中设置对感官刺激较大的基础设施,以提高特殊人群的出行便利。随后,其他国家开始重视感官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和研究。目前,感官设计不仅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更为人们提供了身心疗愈场所。德国美学家费歇尔曾深入研究感官之间的联系,提出在各感官存在联系的同时各司其职,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没有任何感官被排除在外[7]。中国则分散研究各个感官,将得出的科学理论运用于景观设计。基于五感的基础定论上,在景观设计方面通过对人们五感的了解设计出了五感花园,其中视觉作为最平常和直接的感官在色彩搭配上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色系搭配能给人心理带来愉悦感;听觉通常是搭配视觉同时进行,景观设计中视听联动能更让人感受景观营造的氛围;味觉在景观设计环境中的体现相对而言较少,但在植物科普园中有特定区域的植物是可食用,通过味觉的体验给人留下不同的深刻体验;嗅觉的感应在景观设中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物体都有不同的味道,而嗅觉在景观设计的体现则多来源于各类植物花卉所散发出来的味道;触觉这一类设计相对特殊,人对好看的物体天然有种亲近;总会有想触碰的欲望,所以在景观设计时应该与视觉设计合理搭配,并在一些特殊人群中,触觉设计是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触觉设计对于功能上的要求相对校多。通过将感官理论的认知合理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并以人的感官为设计出发点,这种设计理念已经逐步运用到各个设计领域当中。现阶段,基于五感感知的疗养景观设计主要应用于康养中心和私人疗养院。

2 五感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

2.1 视觉设计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

视觉是五感中最早运用于景观设计的感官,已有较为成熟的著作。视觉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视觉表达方面,而且更注重环境质量问题,应在高质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美学表达。美国环境心理学家若杰·乌尔瑞希通过实验,研究手术后患者健康恢复情况的影响因素,给术后病患分配不同的病房,一部分病房能看到自然环境,另一部分病房则相对封闭,无法看到自然环境。结果表明:能够观赏室外景观的病患术后伤口恢复更快,其病痛感更少;而无法观赏室外景观的病患术后恢复较为缓慢[8]。该实验也佐证了疗养性景观能够有效帮助病患恢复身体健康。

从视觉为出发点的景观设计,不仅需要系统地分析色彩,还要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色彩会因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如颜色、位置、朝向和材质等都会让物体呈现出不同的外观效果。景观设计时,应经过严谨且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宜的颜色,如暖色调和浅色系,打造出满足疗养者需求的色彩氛围。英国著名色彩学家奥格提出的“绿概念”表示,绿色能有效缓解视疲劳并对人的神经有舒缓作用[9]。因此,在疗养景观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色彩,多采用浅色系,户外景观植物应以绿色植物为主。

通过对视觉设计的研究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会通过影像传递给大脑,让人对眼前的物体做出相应的判断[10]。在景观环境中,人对环境的舒适度会被视觉引导,从而加深心理感知。如果景观环境中存在过多尖锐、锋利的危险性因素,则容易给人带来不安感,这是视觉在感知的过程中身体所做出的反应。对于景观环境中色系的搭配,大量运用刺眼的纯色系虽然会带来更好的视觉冲击,但也容易引起神经紧绷,因此在视觉设计中应该从疗养景观的需求上合理运用植物搭配与色系搭配。景观设计中,可以选择绿色为基础背景色搭配一些观赏性较好的花卉植物,如山桃花、穗花婆婆纳、萱草等。

2.2 听觉设计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

听觉是人体的一种感官,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对听觉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声音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悦耳的声音能舒缓情绪,刺耳的声音会使人焦躁。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环境质量,优质的景观环境通常伴随悦耳的自然声音,因此可以在疗养景观中设置水景,以潺潺的流水声掩盖城市噪声。

听觉设计不仅仅靠某种或某类声音完成,而是通过不同的声音综合营造出声音系统。在疗养景观设计中,应将人为声音和自然声音有机融合,以便更好地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服务。美国风景园林学家库伯·马克思通过研究医院的各种噪声,发现机械和交通等噪声会打扰游客观赏花园,因此为了降低噪声干扰,花园选址应远离过度喧嚣的地方,达到隔音效果[11]。城市噪声多来源于城市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疗养景观的选址应避免该区域。若无法避开,则应在设计时采取噪声隔绝措施,以便能够有效发挥自然声音的疗愈效果。

听觉设计中声音的基础来源主要是人造声音和自然声音,要将听觉设计与疗养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合理处理人造声音与自然声音的关系。景观设计中的人造声音,通常是在园林中播放丝竹管弦的声音、景观基础设置中的功能性节点,如喷泉的声音、风铃摇曳的声音等。自然景观中的声音多数是植物间通过风吹摩擦出来的声音或是水体与植物相互拍打的声音。在景观设计中,听觉区域的设计也应从植物出发,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让植物间迸发出悦耳的声音以此达到疗愈身心的效果。此外,疗愈设计要从听觉特性出发,结合地域特色分析当地的声音情况和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疗养景观的声音设计。

2.3 嗅觉设计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

任何物体都有自身独特的气味,植物的味道通常较为清新,而城市工业区的气味则较为刺鼻。相关研究和案例表明,瓜果和植物等有芳香气味的物体对疗养有一定帮助,芳香疗法就是通过气味舒缓和疗愈人的身心[12]。在嗅觉景观设计中,要对芳香植物进行分类。孙明等[13]通过将我国本土植物按照香型进行分类,阐述了不同种类植物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的问题,为嗅觉景观设计奠定基础。将嗅觉设计完美融入疗养景观,需要了解各种植物的气味及其浓淡程度,以此为基础进行植物搭配,利用地被、灌木、小乔木和人造景观等散发出的气味达到疗养效果。嗅觉设计在疗愈景观中至关重要,美好的气味可以舒缓人的神经,放松人的情绪和精神压力,植物可以净化清新空气,让人感到清新解压。其中百合、黄果兰、栀子花等散发的气味都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

适宜的香味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疗养景观设计时,应在原有基础上保留好闻的植物,剔除难闻的植物和设施。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在了解各种植物香味浓度的基础上考虑当地气候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此外,要了解场地风向,将香味浓厚的植物栽种在上风口,且不宜栽种过密。

2.4 味觉设计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

相较于其他感官,味觉的表现方式较为单一。在景观设计中较少考虑味觉设计,但如果味觉运用得当,能够有效提高景观设计的效果。“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就是通过心理暗示让人产生味觉体验,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通过味觉设计给人独特的味觉体验,丰富景观效果。

景观设计中,味觉的表达方式分为2 种,一是参与性味觉设计,二是非参与性味觉设计。疗养景观中的味觉设计可通过栽种可食用植物来实现,通过互动性将味觉应用于疗养景观。味觉区域的设计可通过对植物的科普来设计,人对味觉感知的主要来源就是舌头,自然气候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对味道有着不同的喜恶。

在疗养景观中,应考虑植物的性质及普遍认知,通过在味觉设计的区域种植一些可直接食用的果树或者可以冲泡的茶叶等方式加强植物与人的互动性,并且在果树的种植上考虑自然气候的因素。例如:在广州等地可种植龙眼、荔枝;在云南可种植苹果,给予人们良好的味觉体验。

2.5 触觉设计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

人们通过触觉能够感受物体的形状和材质。触觉设计通过不同材料体现出来不同的纹理感,给人以不同的触觉体验。同时,材质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例如,人行盲道采用不同肌理表现不同的路面情况,为盲人的出行带来便利。刘敏等[14]基于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进行环境设计研究,提出要探索能激发人感官的设计,并将美观与功能相结合。孟研等[15]总结城市景观细部设计,提出因儿童的特殊性,在景观环境中儿童比大人更贴近景观铺装,他们在玩耍时本能地贴近地面,通过触觉感受和认知事物。

触觉设计更多体现在互动性方面。对于儿童来说,在景观中设置互动性强的游乐项目,更能激发他们的玩耍兴趣。例如,橡胶泥和沙坑等有不同的触感,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从而发掘其艺术潜能。对于残障人士来说,触觉设计能够体现人文关怀,为他们带来出行便利。例如:在电梯按钮或通道扶手上面雕刻盲文能够传达信息;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能传达路况信息。因此,在触觉设计上应从功能角度出发,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能够达到心理疗愈效果,体现社会关怀。在景观材料选择时应注意细节,例如材料切割的形状要避免尖锐,保证人体安全。同时,路面铺装要选择较为温暖柔和的材料,这样能够带来亲和感,从而满足疗养需求。在疗养景观中的触觉设计,可以选择耐久度较高的植物,通过其与人的直接接触带给人们不同的触觉体验,同时不会给植物造成过多的负担。在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上,不仅要考虑铺装所带来的影响,也要结合植物配置。例如,在道路旁边种植龙舌兰、丝兰、紫薇等植物,通过直接接触获得愉悦的体验感。

3 结语

五感是人们对世界最直接的感觉。疗养景观不仅仅是视觉性景观,在设计时应重视其他感官的设计,丰富人们的景观感受,探寻疗养景观设计的多样性。目前,对于五感设计在疗养景观中的应用和研究较少,应在研究人们疗养需求的基础上,将五感设计应用于疗养景观设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了解我国人们的基本精神需求,通过对疗养景观和五感设计的运用达到对心理疾病的疗愈效果。

猜你喜欢
五感触觉味觉
五感之下的艺术家手制书拓展研究
日日是好日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食的触觉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