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病原特点、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2023-12-13 05:31杨成
家禽科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城疫病鸡病原

杨成

(沙湾市畜牧兽医站,新疆 塔城 832100)

鸡新城疫又被称为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发病率高,尤其是在饲养管理不当、免疫程序不合理的养殖场易发生,发病后如果不及时采取综合措施,会导致继发感染其他病原,造成疫病复杂化,加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总结鸡新城疫的病原特点和流行情况,并着重阐述了防治措施,旨在为养殖生产中新城疫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特点

新城疫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新城疫病毒于1927 年首次在禽体内分离到,而后发现该病原能够感染200 多种禽类。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新城疫样病毒属的成员[2],病毒粒子具有多种形态,有的呈蝌蚪状或大小不等的圆形,病毒直径约在100~500 nm 之间,外有囊膜,在囊膜的表面可见蛋白质样纤突,核酸为单股的负链RNA,其长度在15 kb 左右,全序列中包含有6 个基因组,分别是NP、HN、M、F、P、L 等。病毒分为Class Ⅰ和Class Ⅱ两大类,前者只有弱毒型,后者基因型较多,其中当前发病严重的多为基因Ⅵ型和Ⅶ型,在鸡群中基因Ⅶ型发病更严重,危害更大。

新城疫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性不强,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易死亡。但其在阴暗潮湿及低温的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在土壤及动物尸体中能存活超过30 d,在0 ℃以下的环境中可存活超过一年。该病毒可被常规消毒剂杀死,如乙醚、氯仿等。

2 流行情况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鸡、隐性带毒鸡或携带病原的鸟类等。这些禽类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尤其在眼泪、痰液、粪便及尿液中。有的病禽死亡后也会成为传染源,其内脏中含有大量病毒,多见于气管、肺脏、脾脏和骨骼,此外还存在于雄禽的睾丸及雌禽的卵巢内。禽类在感染后会向周围环境中排毒。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水平传播,当健康鸡群接触到被病原污染的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新城疫的易感动物较多,常见的禽类均可感染,以鸡、鸽子等易感性最高。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鸡也易感,但雏鸡的易感性更高,尤其是2 周龄以内的雏鸡。

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发病率会升高;秋季候鸟迁徙也会增加发病率。

3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情况,可将本病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症状类似,有时可合为一种类型。

3.1 最急性型

表现为发病较急,在未出现症状时就突然倒地死亡,多发生于雏鸡,成年鸡通常不会出现。

3.2 急性型

本型是发病鸡最常表现的临床类型,病鸡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和张口呼吸等,在呼吸时可听见气喘音,还可见其流鼻液、流涎等;嗉囊充盈大量液体,当鸡摇头时容易将口腔和鼻腔内的液体甩出,倒提病鸡时从口腔内流出大量酸臭味的黏脓性分泌物。病鸡食欲下降,体温上升到43 ℃左右,被毛粗乱,低头垂翅,呆立,腹泻,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甚至混有血液。发病严重的鸡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头颈部扭曲后仰呈“观星状”,鸡翅和鸡腿麻痹,站立不稳,跛行。产蛋期的鸡发病,表现产蛋率骤减、蛋壳质量下降,其中软壳蛋比例上升、蛋壳颜色变浅等,甚至会停止产蛋。如果1 月龄以内的雏鸡感染,虽然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但病死率很高。

3.3 亚急性型或慢性型

这两种类型的病鸡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发病最初也具有急性症状,而后随着病程的发展,一些症状逐渐消失,但神经症状依旧存在,病鸡站立不稳、头颈歪斜、双翅和双腿麻痹等,甚至还会出现单侧瘫痪的情况,采食困难、消瘦,这样的症状通常要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病鸡出现一些不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表现轻微咳嗽和气喘。

4 病理变化

4.1 典型病变

口腔和嗉囊内积聚大量的黏液,腺胃黏膜乳头点状出血,严重者呈片状出血,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也出血,将肌胃的角质层剥离后可见点状出血。十二指肠黏膜大量出血和出现溃疡,出血点呈现大小不等的点状和枣核状,盲肠扁桃体切开后可见肿大、出血以及坏死灶,直肠、泄殖腔及输卵管内也有明显的出血。

4.2 非典型病变

非典型新城疫病变在腺胃与肌胃的交叉处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仅在腺胃乳头部位有少量点状出血,有时也不明显。肠道内的出血量不大,仅有少量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切开后的病变同样不明显,甚至不表现出血、充血。有的病鸡剖检后完全没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的病鸡会表现出其他症状,影响对新城疫的准确诊断。

5 诊断方法

该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方法来综合判断。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禽流感相似,易混淆,尤其是当出现继发感染时更难以辨别,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法确诊,常用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技术。

5.1 免疫学方法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是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是利用血液中的抗原来吸附红细胞,导致细胞不能沉淀而悬浮在液体中,通过肉眼观察判断结果。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能相对准确地判断结果,还可用来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结合抗体变化和疫苗免疫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也可达到确诊该病的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利用抗原抗体相结合的原理,应用比较多的是竞争法、间接法及双抗体夹心法等,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检测速度快等优点,但在试验过程中受较多因素的影响[3],其中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大。

5.2 分子生物学方法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RT-PCR,原理是提取病毒的核酸,对其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而后通过电泳的方式根据大小或产物的测序结果进行判断。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结果准确可靠,但对仪器设备和试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6 预防措施

6.1 疫苗免疫

该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预防。常用的疫苗为弱毒疫苗和中等毒力疫苗,其中Ⅰ系疫苗属于中等毒力,Ⅳ系疫苗和La Sota 疫苗属于弱毒疫苗。常见的接种方式有滴鼻法、点眼法、饮水法和气雾法等。滴鼻和点眼法是将疫苗用灭菌水稀释后滴入鸡的鼻腔和眼睛内,滴鼻时需将一侧的鼻孔堵住,向另一侧滴入疫苗两滴,每滴约为0.05 mL;点眼是向单侧眼睛内滴入两滴疫苗,而后让鸡闭眼,使疫苗被充分吸收。饮水法是通过饮水方式免疫,在免疫前要对鸡群进行断水,在3~4 h 后将疫苗稀释于水中给鸡群饮用,稀释可用凉白开水或深井水,避免使用自来水。稀释疫苗使用的器具不能是金属器具。每毫升疫苗稀释后可供50 只雏鸡饮用。鸡群通常是在10 日龄左右进行首免,在25~30 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而后每4 个月进行一次免疫。气雾法是将疫苗稀释后采用喷雾的方式对鸡群进行免疫,通常是将疫苗20 倍稀释,在距离鸡群面部1 m 的距离进行喷雾,让鸡群吸入充足的疫苗,在喷雾后的15~20 min 要打开门窗通风。每毫升疫苗用于40~50 只鸡,考虑喷雾损失,可再增加0.3 mL 用量。

6.2 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该病还需加强饲养管理。根据不同日龄的鸡群需要,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用量,使饲料营养均衡且能满足鸡群生长发育、生产的需要。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的用量,或添加黄芪多糖等中草药类物质,提升鸡群的免疫力。提供良好的养殖条件,将鸡舍内的各种环境因子控制在最佳范围,尤其是温度、湿度和通风要保持相对恒定,注意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把握好通风的时间和方式,避免过度通风造成舍内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鸡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尤其是冬天避免密度过大和通风不良导致鸡群免疫力下降,引起发病率上升。

对鸡舍内外勤打扫,清除污染物,及时清理粪便,尤其在个别鸡发病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不及时清理会导致病原扩散。养殖场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选用适当的消毒药物,并按照说明配制适宜的浓度进行消毒。特别注意要定期更换消毒药物,避免一种消毒液长期使用导致病原对其不敏感。此外, 对进入养殖场的车辆、人员及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将病原携带进入养殖场。车辆需要通过消毒池对车轮消毒,而后通过喷雾的方式对车身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在养殖场外设立消杀通道,对车辆全面消毒。人员需要通过消毒通道消毒及更换已消毒的衣物方可进入。对于其他器具物品等根据其属性选用合适的消毒方式消毒后方可进场。

7 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养殖人员要及时隔离病鸡,防止病原扩散。而后对发病鸡进行诊断,确诊后要及时治疗。健康鸡群可以选用新城疫Ⅳ系疫苗或Clone30 疫苗紧急免疫,3 倍量滴鼻点眼接种,在鸡群的饮水中添加青链霉素等药物防止细菌性感染。饲料中可拌入黄芪多糖和多种维生素来提升鸡群的免疫力,同时促进抗体生成。如果养殖场出现大量发病和死亡,要及时通过扑杀、焚烧和深埋等方式来阻止病原扩散。

猜你喜欢
新城疫病鸡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鸭新城疫研究概况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如何正确使用新城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