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傅氏妇科应用麻黄类方经验

2023-12-13 21:19孟萍田群洪建勋彭娟娟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344000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续命汤少阴舌质

孟萍 田群 洪建勋 彭娟娟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抚州 344000)

千百年来,医界人士普遍认为麻黄辛苦而温,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麻黄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将麻黄列为发汗重剂。世人深受“夏不用麻黄”“有汗不得用麻黄”等古训影响,视麻黄如虎狼,临证为求稳妥,常畏而不用,更断不敢将麻黄运用于妇科病症。事实上,妇科果真不能用麻黄吗?

人身的阳气来源于肾间动气,《黄帝内经太素·热病说》言“肾间动气,足太阳所王”,这与《伤寒论翼·太阳病解》所谓“太阳之根,即是少阴”互为佐证。太阳与少阴的关系不仅局限在表里的相关性上,还在于阳气的多寡、病邪的深入途径等方面。太阳为六经之藩篱,足太阳膀胱经主人身之表,循行人体腰背部;因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而腰为肾之府,背俞又为脏腑气血流注之处,所以太阳受邪可由腰背侵于少阴肾;反之,少阴的病变,往往从腰背表现而反映出来。同时太阳为寒水主气,其见证以寒、水为多,根据“阴盛则阳病”理论,太阳受邪可逐渐引发少阴虚寒,故在临证上看似少阴的寒、水证,实则属太阳寒、水证,与其温少阴虚寒莫如散太阳寒凝。

女子一生以血为本,肾主藏精,精血互生,肾间动气的能量在妇女经、孕、产、乳的生理现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肾间动气一旦不足即可影响太阳阳气的气化、温煦等功能,而太阳受邪亦可反作用于少阴而致肾间动气无以闭藏精气、化生血液,进一步导致女子经、带、胎、产、杂的病理变化。《素问·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提示女子月事不来与心肺相关,通过《伤寒论翼·太阳病解》所谓“心肺为太阳之里”即可知:太阳与心肺关系亦为密切,治太阳可治心肺,从太阳论治可通利月事。

麻黄以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茎枝入药,其色黄绿、其气辛、其味苦、其性温,《神农本草经》谓之“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从“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的角度而言,麻黄实乃太阳膀胱经、太阴肺经专药,可主治太阳病或肺病,如皮肤瘙痒、咳喘、水肿、小便不利、便秘等[1]。麻黄性质升散温通、药力向上向外,在宣散透达的同时,可通达心肺使月事自下,也可升提气津而催生乳汁,亦可通调水道而小便通利等。这种宣散透达的用法即前人所谓“提壶揭盖”法。另外,不可否认,麻黄还是“破癥坚积聚”的良药[2]。张锡纯说:“谓其破癥瘕积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女子以血为本,临证以血虚、血瘀多见,麻黄以其辛散温通之力用于血瘀者可活血破坚,用于血虚者可通利气血防止气血壅滞有利于补益。由此可见,麻黄实为妇科用药之佳选。

以麻黄治妇科疾病,本质在于疏通营卫、散邪通脉。麻黄毕竟是辛散之品,临床需要根据体质的强弱、病邪的轻重而调整麻黄剂量或炮制品:体质强壮者麻黄用量可稍大,体质偏弱者麻黄用量宜小;也可酌情使用炙麻黄,以减少麻黄对人体的耗气散气作用。

旴江医派傅氏妇科所用麻黄类方主要包括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葛根汤和续命汤[3-4]。今以临证数例验案示之如下,抛砖引玉,以期揭示妇科运用麻黄类方的要法。

1 麻黄汤合下瘀血汤治闭经案

患者王某,女,39 岁,2019 年11 月26 日初诊。主诉:月经停闭3 个月。患者平素月经40~45 d 一潮,5~7 d 干净,经量中等,经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8 月中旬,现已有3 个月经水未转。既往有乳腺囊肿伴结节史,平日常有乳房胀痛,仅在经期乳房胀痛方有暂缓。刻下乳房胀痛、不能触碰,脾气急躁,睡眠欠安,纳食尚可。舌尖红苔薄,脉细略弦。外院查性激素六项均正常。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10 mm。治以丹栀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味:柴胡12 g,当归9 g,白芍12 g,茯神12 g,炒白术9 g,栀子9 g,牡丹皮9 g,川楝子6 g,延胡索15 g,益母草30 g,川牛膝30 g,甘草6 g。7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

2019 年12 月10 日二诊:经水未转,乳房胀痛减轻,舌质红苔薄黄,脉细略弦,仍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方合下瘀血汤化裁:柴胡12 g,当归9 g,白芍12 g,茯神12 g,炒白术9 g,栀子9 g,牡丹皮9 g,土鳖虫9 g,桃仁9 g,酒大黄6 g,川牛膝30 g,甘草6 g。7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

2019 年12 月20 日三诊:仍未转经,乳房胀痛几除,舌质转淡,苔薄,脉细略弦。察其形体尚为壮实,遂改麻黄汤合下瘀血汤加味:麻黄6 g,桂枝9 g,杏仁9 g,甘草6 g,桃仁9 g,土鳖虫9 g,酒大黄6 g,川牛膝30 g,菟丝子30 g,王不留行30 g,生麦芽60 g。7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

2020 年1 月18 日四诊:服上药4 剂月经于2019 年12 月25 日来潮,量较多,色红,6 d 干净。现又觉乳房隐痛,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守三诊方继进7 剂。

按语:本案初诊以闭经伴乳房胀痛、急躁、舌尖红,辨为肝郁化热、气滞血瘀,常规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泄热,合金铃子散行气止痛,益母草、川牛膝活血止痛,以期药到经转,结果纹丝不动。二诊又合下瘀血汤加强破血催经,又毫无寸功。三诊束手无策之际,联想“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之教诲,知是心肺不通而胞脉不利,以麻黄汤“提壶揭盖”之法数剂而经水终得以通下。

2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月经后期案

患者蔡某,女,43 岁,2020 年9 月28 日初诊。主诉:月经推迟1 个月未潮。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7)d/(26~28)d,经量偏少,经色偏暗,小血块,末次月经7 月25 日。刻下症见:时有左少腹隐痛,带下不多,乳房略有胀痛,纳平,眠安,舌质淡紫暗苔薄,脉细弱尺沉。既往有乳腺增生伴结节史。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9 mm。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当归芍药散化裁:麻黄5 g,淡附片5 g,细辛5 g,当归15 g,白芍15 g,泽泻10 g,茯苓15 g,白术10 g,川芎10 g,牛膝15 g。10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一天2 次。

2020 年10 月20 日二诊,末次月经于2020 年10 月10 日来潮,5 d 干净,量多,血块多,无腰酸,舌脉同前,守上方继进10 剂。

按语:《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由此可见,月经的规律来潮需在肾气旺盛,天癸、任冲通盛的基础上,气血脏腑经络作用于胞宫,方可藏泄有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障碍,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皆可导致月事不能以时下。本案月经推迟1 个月未潮,其舌质紫暗,脉细弱尺沉,考虑为少阴阴寒内盛,寒凝经脉,冲任失调,故期而未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通经破坚,再合当归芍药散以补血活血调经,故能一诊而效。

3 麻黄汤合五苓散治疗尿失禁案

患者饶某,女,45 岁,2013 年11 月5 日初诊。主诉:尿频、尿失禁3 年,加重4 月。患者3 年前因宫颈癌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3 个月即出现尿频、尿失禁,并逐年加重。近4 个月来,常因咳嗽、喷嚏而尿自出,甚至说话声稍大或走路稍快亦自尿出,每日须穿纸尿裤,堪受其苦。数年来遍服中西药,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迭进,当时略有小效,进而无效。刻下:面色淡白,形体略胖,纳可,眠差,口干,但不多饮。舌淡胖,苔薄润,脉细尺无力。投以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味:麻黄9 g,桂枝6 g,杏仁6 g,甘草6 g,茯苓12 g,炒白术12 g,泽泻15 g,猪苓9 g,乌药9 g。7 剂,水煎服。以上方随症加减服药月余,能自行控制排尿。

按语:患者面色淡白,体胖肢肿,舌淡胖苔薄润,脉细尺无力,一派阳虚之象,故前医常规从脾虚、肾虚入手而治,但获效甚微,说明尚未能紧扣病机。本案饶氏阳气虚弱,无以制水,津液输布不均,但走膀胱,故发尿频、尿失禁;而津不上承,故虽发口渴却不多饮。《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4 条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本案以五苓散温阳利水为法,资助津液气化;再加麻黄汤宣开肺气,提壶揭盖,两方相合,上可通调水道,下可输利膀胱,假以时日,则尿有所制。

4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妊娠湿疹案

患者张某,女,26 岁,2020 年7 月15 日初诊。主诉:妊娠伴双下肢水疱、瘙痒1 个月。患者怀孕38 周+2 d,1 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疱、瘙痒,在当地诊为湿疹,考虑怀孕,仅外涂炉甘石洗剂,疗效不显,后逐渐发展到颈、胸、腰、上肢水疱瘙痒并渗液化脓。就诊时患者水疱、脓液、结痂并见,水疱脓液下皮肤红肿、瘙痒、刺痛,口干,纳可,大便偏黏,带下偏多,舌质红苔白略腻,脉滑数。此属湿热瘀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治之:麻黄9 g,连翘15 g,赤小豆30 g,桑白皮15 g,杏仁9 g,甘草6 g,桂枝6 g,白术12 g,茯苓12 g,泽泻12 g,猪苓9 g,生姜6 g,大枣6 g。10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同时以大黄10 g、杏仁15 g、黄柏10 g,研末,香油浸渍一昼夜后,每日不拘时外搽患处。

2020 年8 月1 日二诊:患者已经顺利分娩,由其家属微信视频了解情况。全身疱疹基本消退,皮肤光滑,患处略有色素沉着,偶有瘙痒,大便偏干,已3 日未解。以养阴透热止痒为法,方用越婢汤合四物汤:麻黄3 g,石膏15 g,甘草6 g,白芍30 g,地黄60 g,当归12 g,生姜6 g,大枣6 g。5 剂。

按语:关于皮肤瘙痒的机制,《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这说明皮肤瘙痒是因风(寒)邪客于腠理不散所引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治表郁湿热黄疸,后世如《普济方》亦将此方主治“小儿伤寒,发黄身热”。《张氏医通》主张此方可用于“湿热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辛散表邪、宣发郁热,临床上本方除可运用于湿热黄疸的治疗外,以“表寒外闭、湿热内郁”为抓手,可用治各类皮肤疾病如急慢性荨麻疹、鱼鳞病、脓疱疮、湿疹等及肾炎水肿或咳嗽属湿(痰)热浸淫者。本案虽在孕期,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据证使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不仅无碍于妊娠,反倒效如桴鼓。由是,方证相应,可谓至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有梓白皮一味,但药房缺药,用桑白皮代替。

5 麻杏石甘汤治妊娠小便不利案

患者吴某,女,32 岁,2020 年6 月14 日初诊。主诉:妊娠伴尿频尿急1 月余,加重1 周。患者怀孕7 个月,1 个月前因尿频、尿急、尿痛、尿血诊为尿路感染,经治疗尿痛、尿血解除,遗留尿频尿急不得缓解,日夜小解10 余次,遇外出或紧张时更是数十次小便,近1 周来入夜后更是每个钟头即小解1 次,严重影响睡眠,苦不堪言。外院各项检查尿液分析、肾功能均正常。服清利湿热中药有小效,停药则复发。来诊时精神困顿,尿频急,待诊的2 h 内小解3 次,无尿痛,无腰酸,口渴,多饮水,纳可,眠差,大便偏干。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试以开宣肺气、提壶揭盖之法治之,方用麻杏石甘汤合猪苓汤化裁:麻黄6 g,石膏30 g,杏仁9 g,甘草9 g,猪苓15 g,泽泻12 g,茯苓30 g,滑石15 g,阿胶6 g烊化,淡竹叶15 g。5 剂,水煎服。

2020 年6 月20 日二诊:服上药3 剂起尿频尿急明显改善,尿次减少、尿量增加,口干也减轻。舌质略红,舌苔转薄,脉滑有力。守方再进5 剂以巩固疗效。2020 年11 月10 日因产后乳汁不足就诊问及小便情况,知药尽痊愈。

按语:本案吴氏妊娠小便不利、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显然一派湿热之象,但服清利湿热之药仅有小效,故宜改弦易张。人体水液代谢有赖肺通调水道、脾之运化和肾主水的功能协调,今患者无腰酸以知肾不虚,纳食正常以知脾胃健,所以小便不利全在于肺通调水道失职,故急需宣肺开泄以利下,此亦为“开鬼门,洁净府”之法,以麻杏石甘汤治之甚为对证;猪苓汤养阴血、利湿热;再加淡竹叶清心利小便。如此前后10 剂,最终拨云见日,解除困扰。

6 葛根汤治产后缺乳案

患者双某,女,33 岁,2020 年5 月15 日初诊。主诉:产后乳汁减少3 d。患者2020 年3 月2 日喜诞二宝, 2 个月来一直母乳喂养,近3 d 发现小儿睡寐不安,加喂奶粉却抗拒奶嘴。于是患者前来求助中医是否有增加母乳的办法。患者皮肤黝黑,体型偏胖,孕前即面颊经常爆痘,产后脸上痤疮仍是此起彼伏。乳房硕大但按之松软,胀奶次数明显较前减少。胃口好,二便平,因半夜喂奶所以睡眠欠佳。此当升津生乳,方用葛根汤加味:葛根30 g,麻黄9 g,桂枝9 g,白芍9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6 g,黄芪15 g,路路通15 g。5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药后2 剂乳汁即增加,乳汁供给充足。

按语: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日本著名的汉方大师矢数道明先生就用葛根汤来催乳。浙江省妇科名师马大正教授在《妇科证治经方心裁》中也有葛根汤催乳的案例。明人薛立斋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葛根汤可看作是桂枝汤加麻黄和葛根,基于葛根汤的作用趋势有“升提”的特点,考虑津血同源,葛根汤能升津即能升提气血,能使血水上化乳汁,此即葛根汤催乳之机理。本案用葛根汤以宣开经络,升提气津,使气血上行动力不断以化生乳汁;再加黄芪增强益气升提之力,保障乳汁生成有源,路路通“大能通十二经穴”,通经脉,使乳汁出行通畅。葛根汤以其升发之力,主治产后缺乳无论虚实而行之有效,且百试不爽。

7 续命汤治重度子宫脱垂案

患者揭某,74 岁,女,2022 年1 月7 日初诊。主诉:自觉阴户有物下坠逾半个月。患者半个月前因自觉阴户有物下坠前往某医院求治,经妇科门诊检查诊为子宫脱垂,建议手术治疗。因子女均不在身边,一时手术难以实现。因其儿媳从事中医行业,极力建议先寻求中医治疗。患者平素大便少,偏结,口中唾多,脐周汗多,腰酸,话语多,语速快。舌质紫暗苔中后白厚,脉弦滑略数。妇科检查:子宫Ⅲ°脱出,子宫颈渗血。

对于子宫脱垂,普遍想到的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可是脉症合参,此患者不能诊断为中气下陷证。怎么办?《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患者年逾七十,少阴肾气固然衰少,肾间动气不足,与足少阴相表的足太阳自然不旺,所以升提足太阳经气即可升举肾气。于是很自然地想到续命汤,因续命汤以麻黄汤为基础加人参、干姜、当归、川芎而成,麻黄汤正是“提壶揭盖”法的代表。再者续命汤的主治中有“不能自收持”,子宫脱垂正好可以理解为“身体不能自收持”的一种表现。结合还有局部渗血,当机立断,急拟续命汤合当归贝母苦参汤加减:麻黄9 g,桂枝9 g,川芎9 g,当归9 g,党参9 g,干姜6 g,甘草6 g,杏仁9 g,石膏15 g,浙贝母15 g,苦参6 g,天花粉12 g,生地黄30 g,白术30 g。7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

药后第2 天子宫即能回收,但因大便少、偏结,努挣排便后子宫脱出1 次,用手推回后,再未脱出。

2022 年1 月14 日复诊,脐周汗减少,腰酸好转,大便干结,舌质紫暗苔转薄舌边苔较厚,脉弦滑略数。上方去浙贝母、苦参加白芍,处方:川芎9 g,当归9 g,党参9 g,干姜6 g,甘草6 g,桂枝9 g,麻黄9 g,杏仁9 g,石膏15 g,天花粉12 g,生地黄30 g,白术30 g,白芍30 g。7 剂,颗粒剂,开水冲服。

2022 年1 月21 日三诊:本周子宫未脱垂,热则脐周汗多,腰酸除,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滑略数,效不更方,守1 月14 日方再进7 剂。2022 年3 月3 日患者因他病就诊,得知子宫未再脱出。

按语:续命汤原“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及“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后世皆以续命汤为治风的准绳,如孙思邈“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认为“续命汤……效如神”“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续命汤以麻、桂散外邪,以芎、归理血,以人参养元气,以干姜温中,以石膏制约诸药之热,以杏仁、甘草理肺而平嗽。但本方妙就妙在麻黄、桂枝合用,能温散宣通经脉凝滞之瘀。麻黄性质升散温通、药力向上向外,续命汤用麻黄,强调的是“透邪外出”“提壶揭盖”。纵观古今,续命汤有着广泛的临床价值。近代伤寒名医陈鼎三、江尔逊、刘方柏、李可等都极力推崇续命汤。续命汤不仅仅治中风,还可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病变如帕金森、脊神经炎,呼吸系统病变如变异性咳嗽等。本案以续命汤“提壶揭盖”法治之,果然其效如神。

猜你喜欢
续命汤少阴舌质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续命汤类方源流及临床应用浅释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
对《伤寒论》少阴急下三证的体质学认识
名方续命汤考略
续命汤治疗中风病概况
续命汤治疗中风的价值及历史分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