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闽凤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治疗小儿疾病验案举隅

2023-12-13 21:19林雁喻闽凤陈立红黄烁佳张超虹顾植山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0000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58000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江苏江阴440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厥阴少阴少阳

林雁 喻闽凤 陈立红 黄烁佳 张超虹 顾植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0000;.深圳市中医院 广东 深圳 58000;.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江苏 江阴 440)

喻闽凤教授为江西省名中医,师从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临床中采用六经辨证,从“六经病欲解时”切入,抓住疾病发生发展及缓解的重要时间点,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对“六经病欲解时”进行理论溯源,总结喻闽凤教授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并附相关验案。

1 “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溯源

“六经病欲解时”是《伤寒论》的重要理论,书中提出:“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六经病欲解时遵从六经辨证体系,三阴三阳是从阴阳划分而来,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6 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6 种气化状态的表述[1]。阴阳在人体和自然界中的升降特征和生长化收藏规律为少阴(阴中之阳)→厥阴(一阳生)→少阳(升发阶段的阳气)→太阳(生长旺盛的阳气)→阳明(阳气开始收敛)→太阴(由阳位入阴,收藏于阴位的静阳)。根据三阴三阳六经的状态进行辨证,也称六经辨证。

根据书中记载,六经病各自所主的时间段,以一天24 h 为界分别为: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3:00—9:00);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00—15:00);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5:00—21:00);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1:00—3: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00—7:00)[1]。其中太阴、少阴、厥阴、少阳病欲解时,相互有重叠的部分。临床运用中主要以首发时刻为主,即以亥时为太阴病的标志性时间点,以子时为少阴病的标志性时间点,以丑时为厥阴病的标志性时间点,以寅时为少阳病的标志性时间点。但有时不尽然,还需结合患者证候特点判断。顾植山教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6 个时空段的划分,不仅仅局限在一天的24 h,也可以放在自然界的一年24个节气中去运用。在一年中,六经病所主时间段为厥阴风木主大寒至春分(1 月20 日—3 月21 日),少阴君火主春分至小满(3 月21 日—5 月21 日),少阳相火主小满至大暑(5 月21 日—7 月23 日),太阴湿土主大暑至秋分(7 月23 日—9 月23 日),阳明燥金主秋分至小雪(9 月23 日—11 月22 日),太阳寒水主小雪至大寒(11 月22 日—1 月20 日)。对待疑难杂病、迁延日久的疾病,可放在1 年、30 年,甚至60 年的大周期时间点判断欲解时。

关于“欲解时”,多数学者认为是有利于疾病痊愈的时间段。“十三五”版《伤寒论选读》译为有利于疾病解除的时机[2];王兴臣教授认为“欲解时”是疾病向愈的最佳时机[3];刘华平等[4]认为,在某经病旺盛之前分时段服用汤药,病情易于好转,同样也认为“欲解时”是推动疾病痊愈的时机。而顾植山教授认为“欲解时”是“相关时”,在“欲解时”的时间段内疾病可能出现缓解、不解,甚至加重[5],可以是一个时间段或是多个时间段,这都预示着正邪斗争状态和病机演变的趋势[6]。本文关于“欲解时”的观点引用顾植山教授的看法,即以疾病出现缓解、不解,甚至加重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作为“欲解时”,从相关时间段着手,结合六经辨证,判断疾病的病机并辨证选方。

喻闽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小儿疾病,经过临床实践,她认为,“六经病欲解时”在儿科临床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儿科诊疗与成人的不同点之一是,患儿对病情的阐述不甚清晰,很难全面了解病情。但同时小儿脏腑清灵,易趋康复,病性单纯,药物对症后便能迅速康复,故若能从简单直接、家长可阐述出来的病象出发,结合六经辨证,对小儿诊治大有裨益。

喻闽凤教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与六经辨证可以相互印证。《伤寒论》中对每一经的证候都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若患儿出现太阳病的脉浮、恶寒、发热等症状,且症状加重在9:00—15:00,可辨为太阳病,结合具体症状予以相应太阳病处方。但有时太阳病可能不具备典型症状,在所主时间段内加重或缓解,在阴阳离合状态上属于太阳(生长旺盛的阳气,即阳气过亢)或太阳被抑制(阳气被遏)的病象,也可辨为太阳病,其余五经也是如此。以下从3 个典型验案论证。

2 临床验案

2.1 厥阴病欲解时验案

患者赵某,女,7 岁10 个月,2020 年7 月29日初诊。主诉:反复全身瘙痒半年余,加重2 个月。自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瘙痒,四肢及肢体可见大量红色皮疹,自行涂抹药膏后症状稍缓解,2 个月前加重,多次外院就诊未见缓解。现全身瘙痒,四肢及躯干可见大量红色皮疹,以双脚底瘙痒为甚,凌晨1—2 点瘙痒加重,无咳嗽、鼻塞、流涕等,汗出正常,纳眠差,二便调。舌脉象: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方予乌梅丸加减,具体药物:乌梅15 g,黑顺片3 g先煎,桂枝4 g,干姜2 g,花椒1 g,细辛1 g,黄连片4 g,黄柏6 g,太子参6 g,当归6 g。5 剂。

2020 年8 月5 日二诊,用药后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现症见:全身瘙痒减轻,四肢及躯干红色皮疹消退,以双脚底瘙痒为甚,凌晨1—2 点瘙痒加重,无咳嗽、鼻塞、流涕等,汗出正常,纳眠差,二便调。舌象:舌质红,苔薄黄。中药处方在前方基础上加白鲜皮10 g,黄连片改为3 g,黄柏改为4 g。7 剂。

2020 年8 月25 日三诊,症状较前改善,前药服尽后未复诊,近两日稍有反复。现症见:双脚底瘙痒,有时脱屑,无渗液,中午12 点、半夜12—2 点瘙痒明显,无咳嗽发热,汗出正常,易腹胀,纳眠差,小便调,大便硬。舌象:舌稍红,苔薄白腻。中药处方予桂枝麻黄各半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具体药物:蜜麻黄3 g,桂枝5 g,燀苦杏仁5 g,炙甘草5 g,白芍5 g,大枣5 g,黄芩5 g,黄连片3 g,阿胶5 g烊化,生姜2 片。5 剂。药后患儿无复诊,经随访湿疹基本痊愈。

按语:本案患儿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即凌晨1—2 点、丑时为甚,为厥阴病欲解时。《内经》云:“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厥阴病欲解时为丑时至卯时,这个时间段为两阴交尽、由阴出阳的时间点,患儿却出现皮疹瘙痒加重,预示着由阴出阳受阻,阴阳不相顺接。故喻师选用乌梅丸,服药5 剂后四肢及躯干红疹大部分消退,双脚底瘙痒减轻;二诊因患儿纳差,减少苦寒之黄连、黄柏用量,加白鲜皮更进止痒消疹之功,服药7 剂后四肢及躯干红疹基本消退;三诊患儿家属诉病情反复加重时间变为中午12 点、半夜12—2 点,中午12 点(午时)为太阳病欲解时,半夜12 点为少阴病欲解时(考虑到原本加重时间点为凌晨1—2 点,药后转至半夜12—2 点,病情逐渐转向少阴,取少阴病欲解时病象)。太阳病欲解时,本该阳气旺盛,患儿却见湿疹加重,可见阳气不足,阴邪尤盛;少阴病为阴中之阳,此时加重,预示阴中之阳气躁扰不安,喻师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合黄连阿胶汤以安少阴、开太阳,使阳气旺盛而不躁动,从而祛邪外出、解表透疹,药后患儿湿疹痊愈。

2.2 少阳病欲解时验案

患者李某,男,8 岁8 个月,2021 年10 月16 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1 月余。自1 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少痰,晨起8—9 点明显,伴鼻塞、流清涕,入睡及活动汗多,无发热、咽痛、腹痛等,平素春秋季节易咳嗽,纳眠可,二便调。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方予小柴胡汤加减,具体药物:北柴胡10 g,法半夏10 g,麸炒枳壳6 g,炙甘草4 g,黄芩片3 g,姜竹茹4 g,瓜蒌皮6 g,细辛3 g,醋五味子4 g,陈皮4 g,茯苓6 g,桔梗4 g,生姜4 g。5 剂。药后患儿未再复诊,经随访咳嗽基本缓解。

按语:患儿咳嗽以晨起8—9 点为甚,属于少阳病欲解时,阳气本应升发,却见鼻塞流涕、咳嗽、每年春秋(每年春秋在自然界阴阳离合中为少阳、少阴)易外感等肺气不宣的表现,取少阳枢机不利之象,选用小柴胡汤,以柴胡、半夏、细辛等辛味发之,五味子等酸味敛之,桔梗升之,枳壳、黄芩等降之,诸药合用,共奏调畅枢机、升发阳气之功。服药5 剂后患者咳嗽自然而愈。

2.3 阳明病欲解时合少阳病欲解时验案

患者刘某,男,7 岁1 个月,2019 年9 月19 日初诊。主诉:反复性咳嗽6 年,加重1 周。自6 年前开始反复咳嗽,1 周前无明显诱因加重。现症见:咳嗽痰多,喉中痰鸣,晨起及下午3—5 点咳甚,口气重,咽痛,汗多,无鼻塞流涕,无发热气喘,纳食一般,眠可,小便黄,大便干。查体:舌偏红,苔腻。咽喉部稍红肿。方予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具体药物:黄芩5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0 g,甘草片5 g,北柴胡5 g,姜厚朴5 g,麸炒枳实5 g,熟大黄3 g,连翘5 g,炒莱菔子10 g,茯苓10 g,陈皮5 g,姜竹茹10 g。5 剂。2019 年9 月26 日二诊,前药服尽后咳嗽基本缓解,家长带患儿前来调理身体。喻师予五味异功散加减。药后患儿未再复诊,经随访咳嗽基本痊愈。

按语:《伤寒论》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患儿反复咳嗽6 年,多次就医,症状反复不得好转,从症状上看,咳嗽属肺气不降,又见大便干,舌偏红,咽喉部稍红肿,且患者咳嗽多年,表现出明显的晨起及下午3—5 点加重的特点,处于少阳病欲解时、阳明病欲解时。本病为久病外邪入里化热,以致大肠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阳明病欲解时,阳气本该收敛、沉降,但患儿在该时辰表现为咳嗽、肺气不降加重,大便排出不畅、干燥,故喻师选用小承气汤降阳明,合用小柴胡汤调节少阳枢机不利,服用5 剂后咳嗽基本消失,疗效显著。二诊时患儿咳嗽基本缓解。

3 小结

笔者在跟师过程中发现,临床上多是疾病日久、明显表现出症状加重的时间点,并且要符合该时间段所主的病机,才可从欲解时的时间点去切入。临床选用“六经病欲解时”解决病症时,并非一见欲解时就直接运用,还需要结合六经辨证。“六经病欲解时”是《伤寒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学习。

猜你喜欢
厥阴少阴少阳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常少阳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对《伤寒论》少阴急下三证的体质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