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扎染工艺在新疆长绒棉中的创新应用

2023-12-14 09:51赵辉云赵会刘婧刘鹏展陈思羽
西部皮革 2023年21期
关键词:长绒棉扎染染料

赵辉云,赵会,刘婧,刘鹏展,陈思羽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0 引言

20 世纪60 年代,由于工业革命和技术更新,扎染工艺也迎来了技术革命。现有扎染工艺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对工艺的创新,如现代扎染染整工艺设备的新型无绳扎染工艺[1],还原染色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直接染色工艺[2],低给液的方式处理绳状棉织物改变部分纤维的离子性能[3],通过改变混合染液以及工艺达到模仿扎染的效果,实现传统手工扎染的流水线作业。目前,国内对扎染技术的研究,除了对原有扎染技艺的改进之外,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扎染工艺设计也逐渐成了近年来的研究重点[4-7]。扎染学术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民族艺术学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传统扎染在现代环境下的再显重构[8-9]。另一方面主要倾向于对现代扎染的理论研究,着重研究现代扎染与艺术染整的概念、工艺、风格以及设计方法等[10-18]。研究扎染工艺应用于新疆长绒棉,开辟了新疆长绒棉新的制作工艺,丰富了长绒棉全新的面料小样,增添了长绒棉服饰新的时尚风格和艺术特征,一方面有利于传统扎染文化的保护;有利于开拓传统扎染文化的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新疆长绒棉的开发和利用,增加长绒棉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广大农民种植户的积极性;有利于振兴西部尤其是新疆长绒棉纺织品的快速发展,增加长绒棉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1 扎染的工艺特色

扎染是用于描述许多仿染整染色技术和这些工艺所得的染色产品的术语。扎染的过程通常由折叠、扭曲、打褶或弄皱织物或服装组成,然后用绳子或橡皮筋粘合,然后施加一种或多种染料浸染[19]。现在大多数扎染用纤维活性染料染色,这类染料在碱性(高)环境下与纤维反应,形成耐洗的永久图案。苏打灰(碳酸钠)是用于提高pH 值和引发反应的最常见试剂,并且直接添加到染料中或在染色前浸泡服装的水溶液中。蛋白质纤维如丝、羊毛和羽毛,以及合成聚酰胺纤维尼龙,可以用酸性染料染色。还原染料,包括靛蓝,是对纤维素纤维和丝绸有效的第三类染料。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其未还原的形式,必须化学还原,然后才能用于染色织物。色彩方面,扎染纹样之间形成层层叠叠的渐染色彩,色彩间的相互渗透能够形成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晕染,这种效果就像中国水墨和西方油画的结合,尽管色彩和风格更具想象力。在扎染的色彩方面,不再以蓝为主色调,而以丰富变化的流行色为主要趋势,色彩间的不同明度、色相、纯度的过渡,相互融合各具特色,既能够单纯而素雅,又能够复杂而浓烈。

扎染是一种流行的织物染色技术,以其鲜艳、饱和的颜色和大胆的图案而闻名。这是一种怀旧的,视觉效果良好的工艺品。扎染工序也比较简单。扎染衬衫,把布料折叠起来,用绳子或橡皮筋固定。然后,将衬衫浸在染料桶中,或从挤压瓶中喷射液体染料来上色。通过这种折叠和捆扎织物的方式,可以创造许多不同的图案。褶皱、橡皮筋和领带可以抵抗染料,防止染料均匀地浸透织物。织物的任何部分,没有得到染色将保持白色,创造精美的设计图案。扎染可用于在织物上创造各种各样的图案,从标准图案,如螺旋图案,钻石图案,大理石效果到美丽的艺术作品,扎染可以产生几乎任何想要的图案。如果使用现代套件,则更容易完成螺旋或圆形。扎染是通过首先在织物上绘制图案,然后“抵抗染色”来完成的:扎布、缝纫、夹板、染色。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几次以达到不同的效果,结果也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织物、图案、染料密度、温度、染色时间,或者使用了100 多种可能的抗染技术中的哪一种。这意味着每件扎染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由同一位艺术家制作的。

2 新疆长绒棉的基本性能

长绒棉纤维是由纤维素大分子的堆砌而成,长绒棉纤维的取向度极高,长绒棉大分子链接与纤维轴的平行程度称为长绒棉纤维的取向度,纤维取向度的高低主要影响纤维的弹性模量以及纤维的强伸性。整个长绒棉的晶胞总共包含有四个葡萄糖基团,并且这葡萄糖基它们平行分布在四角和中心的位置上。中心位置有两个葡萄糖,每个角上的葡萄糖基团为周围的四个相邻的单位的格子所共同拥有。长绒棉纤维一般都是大分子氧六环结构,分子在无外力作用下,纤维的非结晶区呈弯曲的自由状态,长绒棉的截面均为不规则的腰圆形结构特点,纤维的中间含有中腔结构,长绒棉纤维的表面粗糙,纤维容易吸收水分,有利于使纤维容易更好的产生抱合力,有利于纺纱的进行;此外,纤维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被压扁或者沿着纤维的纵面形态容易出现弯折的形态。纤维的表面形态沿着纵面方向具有微小的纹理,长绒棉纤维以及细绒棉纤维的纵截面均带有天然的转曲形貌特点,并且沿着长度的方向含有相应螺旋形的转曲。如表1,长绒棉纤维的转曲数多于细绒棉,由此得出长绒棉纤维的抱合力比细绒棉纤维的好,这样纤维间的抱合力就好,从而可以加强长绒棉纤维在纺纱梳理及其开松打理过程中的强力,长绒棉纤维的抱合力好,也体现了长绒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条干均匀度比较优越,使得纤维在纺纱过程中有益于长绒棉纤维的伸直。从而加强了长绒棉纤维在纺纱及其纺织应用领域的拓宽。

表1 新疆长绒棉的转曲特征

纤维的马克隆值主要是指纤维的成熟度和细度的综合型指标,长绒棉纤维的马克隆值作为纤维中的综合评定指标,直接影响长绒棉纤维的色泽、吸湿、强力等各项指标,以及后续加工和使用的各个方面的性能。新疆长绒棉的马克隆值在4.0 左右,这表明长绒棉的纤维成熟度很高而且也很纤细。长绒棉纤维的长度是影响纤维的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长绒棉纤维的长度影响成纱过程中纱线的质量,长绒棉纤维的长度对成纱的毛羽也影响较大,长度对纤维的细度、整齐度、条干的均匀度以及纤维的光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同等的条件下,纤维长度决定纤维成纱强力的大小,长度较长的长绒棉纤维的光泽良好且柔软。新疆长绒棉的长度大致为35.5 mm。由此可见,绒棉纤维的马克隆值和整齐度与细绒棉纤维的相当,长绒棉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力均好于细绒棉纤维,长绒棉纤维的棉结疵点数少于细绒棉纤维,在同等的条件下,长绒棉纤维的基本性能要好于细绒棉纤维。所以,将新疆长绒棉应用于扎染工艺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 扎染应用于长绒棉的研究

扎染应用于新疆长绒棉,就是将长绒棉面料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形,将长绒棉想要染色的部分扎住,然后浸入染液,由于捆扎部分结构紧凑,染液无法渗透,从而实现防染的作用。文中通过多种束扎和染色的方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改变工序就可以实现长绒棉面料图案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本文主要对长绒棉使用了五种不同的扎法,包括串扎法、针缝法、卷压扎法、针缝线扎法和折益法。染液方面,同时使用传统和现代化学染色剂。如图1 所示,采用手工反复浸染、脱浆、染色,经反复多次扎染后,取出漂洗、晾干,拆去缬结、整合熨平,便成为各具花色的长绒棉扎布了。通过对扎染效果的对比,虽然化学染料时间短,见效快,但以天然草本植物为染色剂,不会破坏长绒棉面料本身的纤维性能,能够实现染色的区域与未染区域之间自然过渡,使图形处于似与不似之间,再辅之以抽象的肌理效果,最后给人以一种自然写意,又细致入微的视觉感受。

图1 新疆长绒棉的扎染过程

由于长绒棉纤维的渗透作用,面料扎染后会呈现出层次鲜明的晕色效果。这种效果是因为捆扎的力度和时间的不同而引起染料对长绒棉内外层的附着能力的差异导致的。外层的纤维接触染料时间长久,染料上色程度高面料颜色深,内层面料由于染料的扩散程度的不同,出现渗化肌理的纹样图案。由于对新疆长绒棉的晕色是通过运用手工逐级染色,所以得到的晕色效果带有中国传统国画中大写意的神韵。如图2 所示。长绒棉染色过程中染料的附着以及不附着的现象,最终形成了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体现出了长绒棉自然肌理的自然美。由于染料的渗化效果而形成的长绒棉的纹理自然微妙,褶皱凹凸的点状纹路的触觉效果表现得有质感且细腻动人。

图2 扎染用于长绒棉的晕色效果

扎染长绒棉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颜色的不稳定性,与中国泼墨山水画极其相似,极富艺术性。长绒棉面料捆扎与伸展交替折叠,浸染过程中染料分子扩散的不同,再加上捆扎粒度、紧密度、染次以及染料本身浓度的变化,使得扎染面料的浸润程度有很大的区别,使得图案便产生了自然晕纹、洇浸、泼溅、渗透、淡入或淡出的艺术效果,意境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像蓝天白云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4 结语

将扎染工艺应用于新疆长绒棉,实现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棉花产业的有机结合。使用优质的长绒棉作为原料,充分运用扎染的特殊防染保护手法,使用串扎法、针缝法、卷压扎法、针缝线扎法和折益法5 种不同的束扎方法,选择天然生长的植物的蓝靛溶液以及传统染色剂,扎染出了有别于普通工业印染审美特点或平面或立体或单色或多色交融的全新的长绒棉图形,制造更具时尚风格和艺术特征的长绒棉面料,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猜你喜欢
长绒棉扎染染料
埃及长绒棉特性分析与纺纱面料质量控制
近几年新疆长绒棉的质量变化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染料、油和水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