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乙哌立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023-12-15 01:54戴甫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张 维 刘 武 孙 勇 余 菲 戴甫成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疼痛科,江苏镇江 212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所有颈椎病的60%~80%,以青壮年高发,是由颈椎间盘结构退行性改变,引起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压迫周围神经根,导致受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表现为颈肩区域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常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理疗等手段治疗效果一般,短期能缓解疼痛,易复发,整体疗效有限[2]。病理研究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受累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一方面炎症反应可促使神经根水肿,另一方面增加致痛因子的释放,促进病情的恶性循环,使得病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3]。超声下神经阻滞通过阻断病变神经根的传导,消除周围炎症,达到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状态的目的[4]。本研究分析超声下神经阻滞联合乙哌立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3岁,平均(37.68±10.42)岁,病程1周~1年,平均(4.03±1.52)个月;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2~65岁,平均(37.93±10.51)岁,病程2周~1年,平均(4.24±1.59)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5]中标准;②颈部X线、CT、MR等检查确诊,病变椎体在C3~7,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且存在根性分布区域疼痛、麻木等症状;③意识清楚,依从性良好;④年龄20~65岁,病程1周~1年;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过颈部手术;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精神或认知障碍;⑤合并颈椎骨折、颈椎结核等颈椎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超声下神经阻滞,采用GE Logiq超声,探头频率6~13 MHz,确定疼痛区域及目标阻滞节段后,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暴露颈部,横向倾斜探头探查颈部,显示横突前后结节及目标神经,以平面内进针技术,针尖穿刺到达目标节段神经根附近,回抽无血后,注入镇痛液。超声下显示神经根背侧及周围镇痛液扩散良好,治疗后疼痛减轻,提示有效[6]。镇痛液由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604,规格1 ml∶40 mg)2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规格20 ml∶0.4 g)2 ml+维生素B1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613,规格2 ml∶100 mg)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633,规格1 ml∶0.5 mg)2 ml+生理盐水2 ml配制而成。每周1次,共治疗4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乙哌立松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061,规格50 mg]治疗,50 mg/次,3 次/d,于饭后服用,连用2周。两组均于治疗后1周、1、2、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颈椎症状及体征完全控制,活动度恢复正常,不影响工作与生活。良:存在轻度或间歇颈椎症状,活动轻度受限,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颈椎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活动中度受限,部分影响工作及生活。差:颈椎症状及体征仍较重,活动度无改善,显著影响工作及生活[7]。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前者0~10分,后者0~50分,得分与疼痛、颈椎功能障碍程度成正比[8];②采用PACS 训练系统测量颈椎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的角度;③治疗后1周,1、2、3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颈椎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颈椎功能及疼痛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功能及疼痛指标比较(分,)

表2 两组颈椎功能及疼痛指标比较(分,)

注 VAS:视觉模拟评分;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组别n VAS评分NDI评分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606.18±1.232.27±0.6521.7700.00035.45±4.7318.14±2.2525.5990.000对照组506.11±1.164.13±1.029.0640.00035.82±4.9624.73±3.5612.8440.000 t值0.30511.5860.40011.793 P值0.7610.0000.6900.000

2.3 两组颈功能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的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功能活动度比较(°,)

表3 两组颈功能活动度比较(°,)

组别n左旋右旋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6046.83±5.2465.76±8.0415.2790.00045.56±5.1766.07±8.5915.8460.000对照组5046.52±5.1359.80±7.6110.2320.00045.91±5.4360.16±8.1210.3150.000 t值0.3123.9660.3463.683 P值0.7560.0000.7300.000组别n左侧屈右侧屈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6026.64±4.2141.82±4.6818.6790.00028.18±3.7040.93±4.2717.4800.000对照组5026.75±4.1636.29±4.4711.0470.00028.26±3.6436.78±4.3210.6650.000 t值0.1376.2940.1145.049 P值0.8910.0000.9100.000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周,1、2、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化学性神经根炎症、机械性压迫、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病程长,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病理研究显示,本病由颈椎骨关节或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致,伴有椎间隙变小、椎体外缘骨赘形成等,导致周围脊神经根受压,导致颈椎活动受限,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发生肢体麻木、握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9]。

目前,保守治疗无法根治本病,但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临床开展受限。通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颈椎周围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整体疗效欠佳,停药后易复发。乙哌立松能作用于颈椎周围肌肉,降低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痉挛和强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功能活动,但对神经根受压问题的缓解作用较少[10]。

超声下神经阻滞以超声为引导,能定位受累神经根部位,穿刺并注入药物,快速阻断神经传导通路,并可抑制周围炎症,达到缓解神经根水肿、减轻受压症状的目的[11]。同时,超声引导下可提高穿刺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避免盲刺带来的风险,如颈椎周围血管及神经损伤[12]。病理研究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神经根受压部位的炎症反应是造成局部疼痛、加重脊神经根机械性受压的重要原因[13]。同时,颈椎部位血液循环障碍,代谢废物无法快速排泄,也增加了这一部位的炎症反应。因此,抗炎对本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穿刺注入的药物主要由糖皮质激素、局麻药物及维生素B族组成,一方面可直接缓解疼痛,另一方面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神经纤维的修复,提高治愈率[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疗效、颈椎功能及疼痛指标、颈功能活动度、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超声下神经阻滞联合乙哌立松治疗能协同增效,能明显缓解肌肉痉挛,减轻颈椎及神经根部位炎症反应,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颈椎周围肌肉及软组织的营养代谢,减少局部致痛因子和无菌炎症,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岳红红等[16]研究显示,穴位注射联合肌间沟神经丛阻滞能有效缓解颈痛,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改善颈功能。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超声下神经阻滞联合乙哌立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颈椎活动度,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值得推广使用。本研究所选病例有限,随访时间较短,今后应进一步进行多中心研究,验证超声下神经阻滞联合乙哌立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