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的舞美设计语言的表达和创造研究

2023-12-16 22:38□吴
艺术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舞台创作

□吴 宇

本文从文本与舞美设计语言的关系入手,分析由文本向舞美设计语言转化的注意事项,并阐述实现文本与舞美设计语言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以期在戏剧文本与舞台表演的相互转化中实现语言的顺畅过渡,保证在尊重文化与艺术的基础上,向广大观众展示舞台视觉对戏剧内涵的创新。

戏剧文本实际上就是对舞台艺术的一度创作,是以戏剧为主要演出内容搭建的基础作品框架,具有极强的文学性特质,内容也尽可能翔实、丰富,为后续舞美设计人员、导演、编剧、演员的再次创作提供参考,并给他们提供深入分析、挖掘的空间与基础,如经典话剧《家》《原野》《雷雨》等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后续的舞台改编提供了便利,内容极富戏剧性及冲突性。良好的文本作品是导演、舞美、服化道等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参照。因此,在二度创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提炼,进而将它转化为可用于舞台表演的形象语汇。当前大部分成功的舞台作品都经过了舞美的再创作,使文学剧本在舞台上充分展现生命力、表现力,给予广大观众心灵的震撼、文化的熏陶、艺术的冲击。

一、文本与舞美设计语言的关系

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文学剧本及舞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如语言运用、表达方式、语法构成等较为类似,但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关舞美设计人员需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在维持原本文化底蕴的同时达到优化舞台艺术效果的目的,形成文本至舞台、舞台至现场、现场至观众层层递进的传播链。以此为基础,相关舞美设计人员需要严格依据现有文本营造生动的行动空间,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也需要对具体情节进行再次加工创作,精准把握文本潜在的情感与精神内涵,对文本进行科学、理性、深入的分析,将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文本浓缩在短短几小时的舞台表演中,实现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的充分延伸,进而在舞台上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由文本向舞美设计语言转化的注意事项

第一,相关舞美设计人员需要对剧本的体裁、篇幅等进行详细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搭建各幕、场的内容概要、行动路线、场景切换与服装更换等基础框架,也可以充分发挥开放性思维,依据不同的剧本表现体裁创新舞美设计方式,丰富舞美内容,给予观众全新的体验。第二,深入体会剧本体裁蕴含的情感价值。剧本实际上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进行高度浓缩。最终得到的文学创作方式具有一定的观念形态及主题思想。而舞美设计则是将规定场景、主题思想等以艺术外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保证与核心思想相互照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确保舞台情感内涵与观众产生共鸣,给予观众良好的共情体验。舞台上的视觉符号均具有一定的诗意化、文学化、典型化特点,是整个作品时代、情感、价值的高度浓缩,也是对文本的深入剖析。舞美所创建的服化道、情境、角色、现场表演氛围等,均体现出鲜活性、生动性,舞美设计人员通过创新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极大地反映出不同剧本的内在底蕴及表述风格。舞美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挖掘剧本风格,对表现形式及故事内容进行总结、提炼,最终得到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第三,舞美设计人员需要对整个文本的细节进行充分把控,依据剧本中设定的文化背景、历史时期、地域特性,围绕故事情节、事件、人物,深挖矛盾特征及人物冲突,并展开横向阐述,重视细节分析,构成饱满的舞台人物形象,并从具体事例出发,对剧本进行深入解析与消化,提升舞台符号的艺术性、文学性、象征性。

三、实现文本与舞美设计语言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采用多元表演方式

当前舞台表演的多元化、技术手段的先进化,使剧本的文学性逐渐转化为舞台的诗意性,审美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剧本成为促进舞台创作、演出的根本动力。从实际的创作工作进行分析,文学剧本是保证创作有序推进的基础,而二度创作是重要手段,开展表演活动并获得观众认可是主要目标。相关舞美设计人员要想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戏剧,还需要掌握不同戏剧类型与体裁的基础知识,准确认识文本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及现实价值,并能够从现有的文学叙述中明确舞台艺术的类型、要素、特征。

以话剧文本为例,主题为现实主义美学,体裁、风格、形式、内容、手法等较为多元,在舞美设计方面呈现出创作方式多样、多元美学原则相互融合的特点。相关舞美设计人员也需要对历史上的建筑、服饰、用品、仪态等有充分了解,并对当下的生活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保证在尽量还原剧本的同时选用较为贴近现代人审美的配色及材质,但又适当区别于实际生活。例如,老舍的作品就经常将普通市民的生活作为参考,对城市贫民的命运进行深刻描画。其中,《茶馆》主要利用了人物的冲突关系及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并利用潜台词凸显人物性格特征,通过不断的转景、变换人物关系,充分展现当时时代背景下普通群众的现实生活。

而舞剧则结合了较为丰富的舞蹈语汇,既包含了音乐旋律,也包含了戏剧特征,整体文本内容较为简洁,可用极为精练的语言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利用场景转换的方式突出现场氛围。如《丝路花雨》的序幕就利用简短的文字勾画出大唐丝绸之路的繁华,配合对沙原、商旅、驼铃、羌曲的描写,营造出唯美的舞台意境,将观众拉入似真似幻的场景,带来细腻却不失大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歌剧主要源于西方,是传统古典乐的一种,同时包含了戏剧及音乐的双重特性,可通过演员的歌唱、动作表达全部剧情。歌剧文本主要是背景单纯、含义深刻的故事,整体结构相较话剧而言更加简洁明快,突出对情绪的表达。因此,深入研读文本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关人员需要从中提炼主题、情感、情节,并厘清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外观造型、场景切换、行为表演等实现情感流露。

戏曲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民族艺术,需要相关人员在文本的基础上以唱、做、念、打为主要表演方式,灵活利用服饰、化妆、灯光、配乐等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如《牡丹亭》在思想内涵、场面安排、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可为后续的故事的展开提供条件。整部作品共出现人物三十多位,每个人物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尤其在对杜丽娘的人物塑造上更凸显性格特征。在戏曲的角色意象中,部分人物如杜丽娘,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人物形象也缺乏细节考证,但角色写意式的刻画引导广大观众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充分理解古代女子的神情、心态,以形似达到神似,有效提升剧作的传神性。

不同文本样式,风格也各有不同,在具体的舞台表演要求上也就存在差异。舞台技术的发展同样影响了文本的进一步创作,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的特点。相关舞美设计人员需要依据实际的文本创作体裁及内容灵活确定不同的表演方式。

(二)展开深入研究思考

首先,舞美设计人员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与探究,在大体掌握文本内容后,进入后续的文本解读环节。可将文本作者作为主要切入点,探究作者思想、价值取向及写作背景,进而明确核心主题,为后续的形象设计、灯光色彩、服饰场景等基本舞美设计提供参考。当明确文本后,舞美设计人员需要依据幕、场进行分段研究,确定整体舞美设计的情感基调。如《雷雨》的舞美设计是沉闷、压抑、束缚的;《茶花女》带有轻巧、凄凉、哀伤的舞台风格;《西厢记》凸显出明快、轻松、失忆的情感基调。

其次,舞美设计人员需深入分析文本写作风格及设计样式的具体特性。人物形象及舞台布景主要是依据剧本描写的社会特征确定的,舞美设计人员需先保证美学样式及时代性,再融入自身的风格特征。写实类文本,如《北京人》在开幕前就详细描述了故事的场景及角色特征,如“中秋节”、“将近正午的光景”、门额上的横匾、对曾思懿身材及外貌的描述,使现场情境及人物形象变得生动鲜活。写实类文本在编写与设计时主要以实际发生过的事件作为主要参照,客观反映了时间及空间特性,存在一定的博物馆意识特征。写意类文本,如《芸香》对场景及人物进行描画,开场十二个身着紧身衣的演员上台作为十二个刻度,在音乐中苏醒,通过变换形态成为乘坐公交的人,在舞台的布景及人物形象上追求氛围感、象征性,并用具象符号代表文本中的某一抽象概念。写意类文本通过假设给予观众自行想象的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文本、设计、表演的风格必须始终保持一致,不可单独出现,保证整个舞台艺术的统一性、感染性、深入性。

再次,舞美设计人员需主动思考利用舞美设计提高文本叙述能力的方法,从平面到立体,通过舞台空间构成关系、人物形象、行为动作提升舞台的丰富性,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展现出文本情境的鲜活性,并增强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关联性、象征性,充分展现出文本的潜在内涵及价值情感。如《钦差大臣》主要以讽刺为主体,对负面事物进行揭发、批判,给予反面人物足够的讽刺,使人物形象牢牢印刻在观众脑海中。在进行舞美设计时,舞美设计人员可从色彩、景物、结构等方面进行适当夸张。而神话剧主要是反映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因此,在开展舞台设计工作时,舞美设计人员需要尽量从空间、布景、造型、灯光、妆造等方面凸显美这一特质,并给予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最后,舞美设计人员需积极利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材料设备给予文本及戏剧故事全新的语汇,突出表现力。但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部分剧目一味追求新技术的应用,给予观众“盲目炫技”的感觉,极大削弱了舞台艺术本体魅力,甚至是直接完全推翻整个文本设定,成为个人展示。由此,舞美设计人员在开展文本再创作时,在对设计语言进行检验时,应时刻保证不脱离文本,不追求外在表现形式的花哨,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无法将文本中的价值内涵及精神理念传达给广大观众,导致舞台艺术庸俗化、肤浅化。

(三)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研读

文本具有丰富多样的叙事方式、表演形式,而舞台设计是对文本的再次升华,是将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主要手段。文本为舞台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参照、提示,但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仍存在漠视文本、误化文本等问题。由此,深入研读文本应当是保证舞美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首先确定整个创作的基调,实现风格的统一,并抓住意境美及氛围美,为后续的舞美设计提供基础。舞美设计人员需要深入文本,梳理故事线索,把握好人物、事 件、时空之间的关系,明确设计内容及设计方向。舞美设计质量是相关人员能力的具体体现,由此,舞美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艺术知识的学习,从空间营造、美学样式塑造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文学性、规定性,对自身道德情操、文化审美等进行深入思考,以文本研读的方式提高内在修养,为后续的创作工作提供不竭动力与创作灵感。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舞台戏剧在一定程度上尚未达到广泛普及的目标,舞美设计的语汇使用方式仍存在一定限制,文学剧本与舞美设计语言的转化性有限,表达及创作能力不足。由此,为了有效弥补当前舞台设计工作的不足,保证二度创作质量,相关人员可从采用多元表现方式,开展深入研究思考,加强文本深入研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保证艺术实践的先进性及文学性,深挖文本背后潜在的价值取向,以期有效提高舞台作品的艺术性及文学性,进而极大提升广大受众的艺术审美能力,丰富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舞台创作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一墙之隔》创作谈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