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研究

2023-12-16 22:38崔心宜
艺术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花腔演唱者气息

□崔心宜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高雅艺术也逐渐被重视。歌剧表演艺术广泛流传,演唱技巧极具科学性且优雅动听,内容多结合爱恨情仇,易产生共鸣,深受大众喜爱。其中,花腔作为美声唱法中最具情感性和戏剧性的表达,通过气息支撑和腔体共鸣的方式达到极限高音,形成更强烈的情感输出。花腔在美声艺术价值和古典音乐的审美价值上都有较好的 体现。本文通过分析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特征,结合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对花腔演唱中的独特审美价值展开研究。

一、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基本概述

花腔(意大利语:Coloratura)一词指的是对旋律的精心修饰,以敏捷跑动、跳跃和颤音为特征的演唱技巧,以演唱难度大而著名。花腔唱法起源于17 至18 世纪的意大利阉伶歌手,现在多由女高音或次女高音演唱。在花腔类别中,有专门为较为轻巧和明亮的声音编写的角色,称为“抒情花腔”,也有为腔体更大、表现力更震撼的声音编写的角色,称为“戏剧花腔”,一定音域内的类别由声音的大小、重量和颜色决定。花腔演唱不仅是用高音调进行音乐作品炫技的方法,还指演唱者利用足够强的气息支撑和明确的腔体共鸣的方式来进行作品的演绎。在处理花腔部分的演唱时,演唱者需要更加明确地演唱出极高的音准和连续的音符。花腔演唱有效继承了在歌剧演绎过程中表演情感与歌词之间的情绪关联特点,这赋予了花腔演唱更丰沛的情感表达。在歌剧艺术演唱中,花腔并不会作为单独的剧目进行完整演出,而是作为一种表现技巧来提升歌剧作品的丰富程度,以更快的音符在元音上延长,加以婉转灵巧的声音变化来实现歌剧作品情感的输出。花腔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和气息的控制力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在保证高音演唱的同时,不丧失歌词的清晰度,因此,这种流畅圆润且富有吸引力的表演形式深受表演者和听众的喜爱。

二、美声唱法技巧对花腔演唱的影响

(一)增强气息流通

美声唱法科学且技巧丰富,其中,花腔对于女高音至关重要,不仅是演绎固定花腔曲目,在日常练习中对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也有重要的锻炼作用。演唱者在保障气息顺畅的同时,还需要增强腔体之间的共鸣,确保能够发出更加灵动且圆润的声音。在进行花腔演唱的过程中,由于音高密集且变化迅速,演唱者对气息和身体的控制也需要随之改变。这种统一的律动变化,更有利于形成花腔作品演唱情感的有效输出,不断提升花腔表演的质量和感染力。为了使腹胸口鼻之间的气息流动更加均匀顺畅,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调整自身的站姿和状态。例如,双脚与肩同宽,肩膀下沉放松,直视前方并积极调动肌肉,尤其是横膈膜,这是保证在演唱长乐句的连续音时能够有充裕气息支撑的基本状态,也更有利于提升在花腔演唱过程中声音的质感。花腔演唱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跳音,演唱者在完成气息控制时需要明确呼吸变化的律动点,通过提前熟谱熟词、结合歌词语言习惯和作曲家要求,在谱面提前做换气口等方式来提升气息的连通性,这也是保证在花腔演绎过程中更加流畅自然的有效方法。

(二)提升声音质感

花腔演唱不像其他抒情部分或宣叙调,有歌词作为基本的情感表达,更多的输出仅需要依托声音来实现,这也对演唱者声音的纯净度和圆润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要保证声音清脆且具有穿透力,较好地根据不同情感倾向的音乐作品进行融合。而声音中杂质过多的花腔表演很难体现较强的沉浸感,特别是在一些超高音的装饰音和连续转音的表达过程中,纯净的声音能够带给倾听者空灵感。演唱者在进行声音质感的训练过程中,需要保证口舌、胸腔和整个肢体之间充分放松,合理选择发声部位来进行作品的演绎,使喉部的肌肉可以得到充分收缩和舒张。另外,圆润的花腔作品演绎可以更好地提升作品情感表达的流畅度,这是保证演唱者与音乐作品、现场听众之间形成情感交互和共鸣的重要前提。通过增强声音的包容感和扩张力来将音乐作品较好地承载在声音中,能有效避免部分过于尖锐的声音破坏作品的协调性和美感。花腔演唱涉及较多的高音环节,良好的声音质感是提升作品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演唱者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部分。

(三)加强咬字训练

花腔的演唱一般都会以元音进行,因此,在不同音高上进行元音重塑和调整也极为关键。例如,在演唱中声区时,意大利语中的a 元音(IPA:[a])就是较明亮且舒适的选择,但注意不要发成类似法语中相对色彩暗一些的â 元音(IPA:[ɑ]);一些演唱者在高声区会选择用意大利语中的“a 和e”元音相结合,更容易放松下巴和达到高位置;对于极限音,一些演唱者则会选择英语中的“ha”代替,这样能保证气息更充足,得以支撑这些极限音。演唱者需要在平常的训练中注意自身的习惯和特长,在对自身音域把握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和分析。

三、花腔演唱中独特的审美价值分析

(一)演出情感之美

花腔段落在演唱过程中较好地升华了咏叹调演绎的情感特点,所有的发声技巧和声音展现等都是为了作品的情感输出而服务,花腔演绎中的歌词一般仅有一个“啊”字,但依然不妨碍演唱者通过丰富多变的表演输出来形成不同倾向的情感演绎。声音本身就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态度,而花腔的音乐表现形式可以使这种情绪的特点放大,以更加细腻的声音触感形成输出,带给听众更强的沉浸感和吸引力。花腔作品的演绎具有独特的声腔共振发声方式,这使得演唱者的情感能够更多地通过气流传递的方式,以更加明亮饱满的声音来进行演绎。相较于单纯用嗓发声,这种腔体共振形成的情感输出会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情绪起伏的变化会直接反映到声调和音色方面,带给演唱者与听众更强的互动性,以极为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听众对花腔演唱作品的喜爱和感知。

(二)演唱风格之美

花腔作品的表现风格与一般传统抒情的作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赋予了它独特的风格美感和艺术韵味。在花腔作品的演绎过程中,歌词不会过于复杂晦涩,必须依靠演唱者的表现技巧和情感输出来实现歌词情感的差异化表现,而这种少见的表演形式和极强的音乐律动所体现出的艺术审美价值十分独特。在花腔作品的演绎过程中,不同演唱者的细节处理方法带来的演唱风格差异更加明显,这和演唱者的个人经历和对作品的理解相关,这赋予了花腔演唱作品不同风格的美感。在一些经典的花腔声乐作品中,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等所形成的演唱风格也存在很大差别,优秀的花腔演唱者会利用声音音色的调整和气息变化来呈现不同的作品内容。

(三)表演融合之美

花腔作品的演绎不能仅依靠表现技巧和情感输出来取胜,而是应展现作品整体的和谐之美,依靠声音美感、情感美感、氛围美感等形成共同的作品演绎输出,这也是提升花腔表演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花腔作品的演绎过程中,演唱者有更加鲜明高尚的艺术追求,将声音作为良好的沟通交流载体,有效实现了艺术形式审美和情感价值审美的双向输出,这也为推动花腔表演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可靠助力。值得注意的是,花腔演唱中的融合审美并不是要求所有演唱者都采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演唱,而是需要切合作品的整体氛围来实现共性把握。根据作品中人物的不同适时调整,依托演唱者的个人理解和技巧应用予以个性突出,使整体的作品演绎具有更强的审美情趣。

(四)气韵技巧之美

在花腔演唱中,演唱者需要通过精准的气息控制来实现声音上的快速转换,这对表演者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气韵技巧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使艺术作品表演具有灵魂和生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花腔作品的演绎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将个人的作品理解和情感阅历等融入其中,精准地选择作品演绎中的换气点,尽可能地提升声音所蕴含的情感丰富度和技巧完美性。由于花腔作品在演绎过程中会涉及极为丰富的音调转换和音阶演绎,演唱者必须提前做好全部谱面工作,强弱处理、渐强渐弱等。特别是在每一句衔接过程中的尾音和头音等部分必须做好连贯性的演绎,依靠精巧细腻的音量和气息控制来减少换气等变化给作品带来的破坏性,使每一句的演唱都能和作品的整体之间形成协调感。在花腔作品演唱过程中的气息控制必须轻重有度、松紧适宜,这是对不同情感态度输出时的基本要求,也充分体现出了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绎过程中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五)专业素养之美

花腔作品的演绎并不是单纯依靠技巧形成支撑,更多的是依靠演唱者自身的表演领悟和艺术风格,单纯的炫技和模仿并不能在花腔演唱的领域获得更高知名度。不同时期的花腔处理方式不同,在巴洛克时期,花腔相对平稳规律,要求演唱者规范谱面;而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中的花腔部分,一般都要更具表达性和强调戏剧性。因此,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绎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创作者的情感理解,可以通过背景资料查询、作品视唱等方式来寻找不同表现方法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差异,并在反复的练习与调整过程中获得与作品创作者之间的情感共振。如在一些较为愤怒的花腔作品演绎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在音色处理和气息支撑中着重实现这种氛围的有效渲染,确保能够实现花腔演唱的专业技巧和个人艺术审美的有效输出,并在不同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充分展现个人演唱的风格特色。

四、提升花腔演唱技巧的有效方法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花腔表演训练,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与换气方法,且在声音的发声位置选择上能够依托横膈膜的灵活性形成可靠支撑,使声音的位置和质感得到有效增强,保证气息在不断流转与变化过程中能够和声音的输出需求保持一致。花腔演唱的音高较高,对音准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这能够更好地提升后续表演的连贯性。演唱者在起音时需要提前进行胸腔与腹腔的气息准备,使声音和气息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贴合,提升花腔演唱过程中的声音质感。另外,为了有效增强对声音与气息的控制力度,在日常训练与学习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关注声音变化的连贯性训练和技巧灵活性学习,特别是在混生比例的运用中必须保证调整自如,避免在演唱过程中出现音准失误和声音模糊等问题,确保对每一个字符的咬字和输出都更加准确且具有穿透力,这也是花腔演绎作品的重要基本功。

五、经典的花腔演唱作品分析

以经典歌剧《魔笛》中的花腔演唱片段为例进行作品分析,第一唱段中的花腔演唱音调较高,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气息支撑来实现对表演过程中悲愤氛围的渲染。在复杂的情感交织过程中,演唱者的音域必须灵活且广阔,保证对这种情感表达和氛围渲染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度。第二个花腔演唱片段中的装饰音更加丰富,这使得该段咏叹调的听觉审美更加华丽、有张力,且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更加复杂,还包含了母女关系断绝时的悲壮感情,在运用颤音和快速走句等技巧的过程中,带给听众更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花腔唱段感染力突出,需要依靠演唱者精准的气息流通控制和声音质感把握来实现,且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以声音为媒介实现情感价值的传递,使人声的本质魅力和美感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带来极为震撼的现场表演观感。花腔作品的演唱需要提前做好声音的细节性处理和对音高位置的转换,这对演唱者的表演技巧和气韵之美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也有效展现了花腔演唱者的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花腔演唱者气息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自然的气息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春的气息”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