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辽东都司《半闲亭记》碑考释

2023-12-16 04:49金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武举弘治辽阳

金岩

[辽阳市文物保护中心(辽阳博物馆),辽宁 辽阳 111099]

2014年8月1日,在辽阳城东新城村、原后金都城东京城遗址内出土了一方石碑。石碑材质为绿色页岩,长100厘米,高60厘米,厚15厘米,周围阴线勾勒草叶纹,中间竖排阴刻楷书35行,满行18字,全文共574字,碑首题曰“半闲亭记”,落款时间为明正德三年(1508),立碑人名为“崔贤”(图1)。

图1 《半闲亭记》碑石拓片

1 《半闲亭记》碑文

今年春,贤承乏掌都司事。视事之始,无任其繁。已而,顿觉事简。虽鸣琴如子贱,投壶如祭遵,有余力也。然此岂学影响于古人,故欲偷闲废事哉?贤无似,窃尝留意于学,知为政之要矣。辽东地方千里,环控诸夷,分之为五路,列之为二十五卫,而都司实统之。固天下之大藩也,治之不得其要,虽穷日继夜、惫竭精力,其势无能济者。贤择其人而器使之,捉其纲而振作之,又幸二三寮寀素皆选拔之才,则韩魏公“事分参佐,自决其大者”之大体,窃得以依归之。今三阅月,治虽未效,事之就简,盖有不可诬者。厅事后有亭,前司正刘公英之所建,四十年于兹矣。因少加修葺为退居所,扁曰“半闲”,摘唐人语也。夫闲,君子高致也。昔人有谓“能闲有几人”者,有谓“寻思百计不如闲”者,又有谓“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者。贤少诵此言而欣慕之。往年事先祖协守公,及后事家君分守公,皆于西林别墅,积有年岁,则向日所欣慕者,又目击于家庭间矣。第承父祖之荫,受主上之寄,且叨擢名科,厕名将才之后,职分所在,尤宜委身致命,以图报称,岂敢蚤为身计,而乐夫闲哉?盖世之仕者,公而无私为上,公私相半中人也,纯乎私则下矣。贤未免中人之流,不敢让人为上等之事。一日之间,公事办矣。其“半闲”于此亭之时,固中人以下营私之时也。私无所不为,闲则有所不为矣。《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汉书》曰:“闲居可以养志”。贤公余养志于此亭,脱然有所不为,则所以自立以图报称者,当不外乎此矣。然犹惧其久而或变也,书于壁以自警并以告夫后之为政者。

时正德三年戊辰六月中旬,甲子科武举出身、昭勇将军、掌辽东都指挥使司事、署都指挥佥事、古杞崔贤书。

2 崔贤及其家族

经识读碑文可知,崔贤时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是掌控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军户、屯田的封疆大吏。经查《鞍山碑志》中收录的千山倪家台出土的《崔源墓志》《崔胜墓志》《崔鑑墓志》《崔贤墓志》①等崔氏家族墓志,以及《全辽志》《奉天通志》《辽阳县志》等地方志书可知:崔贤,字学夫,明代定辽右卫人,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卒于正德十二年(1517),终年39岁,曾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辽阳副总兵等职。娶妻韩氏,为辽阳副总兵韩斌孙女、辽东总兵韩辅之女。其天祖崔孝先,原为河南杞县人,元末时曾任沈阳安抚司镇抚。明朝占领辽东后,投降明朝,占籍东宁卫,任百户,遂为辽阳人。其高祖崔文,积功升至千户。其曾祖崔源,官至东宁卫指挥使,宣德年间曾随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前往奴儿干地区诏谕女真人归附。其祖父崔胜,是崔源独子,成化年间曾任辽东右路锦义参将、中路广宁参将,改籍定辽右卫。其父崔鑑,为崔胜长子,曾任宁远参将、开原参将。其子崔世武,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武举,后亦曾任辽东都司掌印指挥。崔氏家族连续几代皆有正三品以上武官,镇守辽东,是明代辽东地区赫赫有名的高门望族。

据《崔贤墓志》②记载:崔贤自幼同其庶兄崔哲“共游郡庠”,一起入辽东都司儒学读书。其“书史涉猎,遂通大义。诗篇歌赋,真草大书,妙出天成,武与文俱。名儒老将,咸叹赏其才艺出众”。长成后,适逢正德甲子朝廷首开武举考试,崔贤首次应试,即一举中的,被授予“冠带总旗”。正德二年(1507)二月,升“署都指挥佥事”。正德三年(1508)春,实授辽东都司掌印都指挥。任内“除繁苛,扫宿弊,兴举政教,刬刈奸回,一时人心感戴,道路歌谣,目为东阃后先之冠”。正德四年(1509)三月,擢升锦义参将,“严边防警……关东赖宁。一方草窃,闻风谋寝”。正德六年(1511),境内锦州备御杨琮追袭蒙古兵,“中诱被围”,当时崔贤“远驻义城,闻急率众,冒险出境二百余里,直冲贼锋,鏖战强虏,日暮达旦,竟溃围,虏死无算,全军凯旋,遂解大围……自是边庭肃清,军门用命,士女安堵,西北无虞”。正德八年(1513)四月,再次被擢升为辽阳副总兵。任内“大展雄略,三面边夷纳款效顺,兵不血刃,而鸡犬不惊,生齿繁育,不识不知”,皇帝曾赐蟒衣以示恩宠。然而,又因其“宠辱忘机,止足之戒”的天性,认为“宋祖之杯酒解权是君巧容臣,子房之托从赤松是臣巧避君”,遂决意急流勇退。正德十年(1515)上疏乞休得允,时年仅37岁,“遂舍城市,拂袖入山。日近松楸,净扫以待”。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十二月十三日卒于山居。

在《崔贤墓志》中,他考中武举的经历被记载为“正德甲子,武举首科高捷,授冠带总旗”,但在《辽东志》和《全辽志》中,却记为“弘治乙丑”③,在其自撰的《半闲亭记》中,记为“甲子科武举出身”。对此,似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众所周知,明代武举开科很晚。直到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六日明英宗去世后,继位的宪宗皇帝因“无法忘记自己两岁时父皇被蒙古瓦剌掳去的耻辱,无法忘记‘土木之变’明军惨遭覆灭的历史”,遂于当年十月批准公布了明朝第一部《武举法》。天顺八年(1464)也就被认为是明朝武举的起始年。但从整个宪宗成化朝直至孝宗弘治十六年(1465-1503),近40年的时间里,武举考试并没有形成定制。直到弘治十七年(1504)十月举行武举考试,录取许泰等35人之后,方成定制。《孝宗实录》“弘治十七年十月壬午”记载:“兵部奏武举取中许泰等八人,答策俱优,马步共中六箭,以上例宜升署职二级,陈宽等三人马步中箭合式,但答策未优,韩玺等二十四人答策可观,但中箭未尽如式,例各宜升署一级。”孝宗皇帝曰:“武举重事,将材须从此出……今后三年一次举行,不中者许再试,不必拘定次数。”④弘治十七年(1504)的干支为甲子,而正德年间(1506-1521)并无甲子年,故《崔贤墓志》记载有误。《辽东志·卷四·宾兴·武举》记载:“成化以前无,弘治乙丑科始”⑤;《全辽志·选举志》记载:“武举之科自弘治己丑始。”⑥其中,“己丑”为“乙丑”之误。而《全辽志·选举志》“武举”条记载:崔贤与辽阳人庄椿、韩玺同于弘治十八年(1505)中乙丑科武举⑦。由《孝宗实录》的记载可知,《辽东志》《全辽志》亦皆为误记,何况崔贤自己在正德三年(1508)撰写《半闲亭记》时也自称为“甲子科武举出身”。因此,崔贤当于弘治十七年(1504)考中甲子科武举。

3 《半闲亭记》注解

《半闲亭记》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自警式文章。崔贤自幼曾与其庶兄崔哲一起入读辽东都司儒学。都司儒学是当时辽东地区的最高学府,且生员有定额,入学需经过严格考核。崔哲后来考中弘治八年(1495)山东乡试乙卯科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二甲进士,官至监察御史⑧。因崔贤是嫡子,按律应该承袭其家族军籍世职,所以没有参加文科举人考试,但因受过都司儒学正规教育,与其庶兄朝夕相处,故“书史涉猎,遂通大义。诗篇歌赋,真草大书,妙出天成”的评语,虽不乏过誉之辞,但也并非虚妄之语。因此,当刚过而立之年即被委以辽东都司掌印指挥、官居正二品高位的崔贤,踌躇满志地上任之后,能够以“职分所在,尤宜委身致命,以图报称”的心态,写成《半闲亭记》这样的文章以自警,就不足为奇了。

《半闲亭记》引经据典很多,也表现出作者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

①“鸣琴如子贱”,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宓子贱“鸣琴而治”单父县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投壶如祭遵”,说的是东汉中兴名将祭遵,身为武将,却笃好儒学,连饮酒时的娱乐也只用儒家的雅歌投壶。这两个典故一般是用作称颂地方官的谀辞,而崔贤在此却毫不避讳,足见其自信的态度。

②寮寀,亦作“寮采”,指僚属或同僚。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采。”

③韩魏公,指北宋著名丞相韩琦(1 0 0 8-1075),被封为魏国公。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史称“韩范”。

④半闲亭,地方史书不载。半闲亭当位于明代辽阳城内辽东都司衙门议事厅之后,时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的刘英修建。刘英于天顺元年(1457)十月始任辽东都司都指挥使,至正德三年(1508)崔贤“少加修葺”而命名为“半闲亭”的时候,已经整整“四十年于兹矣”,故该亭当始建于成化四年(1468)左右。“半闲”盖取唐人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语意。

据《全辽志》记载,刘英,字仲华,苏之崇明人。性孝友,简静寡言,不事矫饰。由宁远卫指挥使累功升都指挥使,掌辽东都司事。历任既久,廉能益著,庶政维新,恩惠浃洽,老稚得所。后以年高休致,辽人攀辕以留之⑨。

据《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十五年(1479)五月丙子,命故辽东都指挥使刘英子璘袭父原职宁远卫指挥使”⑩,可知刘英当于此年去世。

⑤“能闲有几人”句出自唐代张籍《闲居》诗;“寻思百计不如闲”句出自唐代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遣兴》诗;“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句笔者没有查到准确的出处,明代文人陈继儒、莫是龙都曾使用过此句,但崔贤引用此句时他们二人尚未出生。文中所称的这种“闲人”是与汲汲于富贵利禄的“忙人”相对而言的。清代学者张潮解释:“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人不是等闲人”,这句话大有深意。“闲人”的境界,若不经过大功夫修炼,是不易达到的。

⑥崔贤的祖父崔胜,最终职务是协守广宁中路参将,故崔贤在文中尊称其为“协守公”。其父崔鑑,最终任分守开原参将,故尊称其为“分守公”。崔贤自幼目睹祖父崔胜、父亲崔鑑于辽东都司参将职位致仕之后,日与“族人、故旧、宾客”徜徉于辽阳城外西林别墅,“谈笑移日”,认为他们的所为亦不是“等闲人”的举止,而同样是“君子高致也”。

⑦“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句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孟子所说的“不为”是为了“有为”,只不过是要有所选择而为,与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

⑧“闲居可以养志”句出自《后汉书·梁统列传》中“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

崔贤于文章结尾处点明自己“半闲”的初衷:“公余”之后,“养志于此亭”,看似“有所不为”,实则是“所以自立以图报称者”,是为了警醒自己以及“后之为政者”,永远不要忘记回报君王的恩德。

4 《半闲亭记》的价值和命运

《半闲亭记》是一篇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文章。明代的辽东,边防甚重,文风不兴。文人学者多是从关内奉调来辽东任职的各级官员,或是因罪贬谪辽东各地的官员,辽东地区土生土长的文人不多,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就更少。崔贤自幼曾入辽东都司儒学,受过正规传统教育,是辽东地区成长起来的“土著”知识分子。《半闲亭记》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精练,引经据典恰到好处。既是重要史料,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既可以证明当时辽东地区儒学教育的水平,也足以丰富明代辽东地区文学史的内容。又因是刚刚出土面世,从未见诸著录,故其价值愈显珍贵。

《半闲亭记》碑石原立于明代辽东都司衙门内,却于后金东京城遗址内出土,这又可作为后金政权占领辽阳修建东京城之际,因工期紧急建筑材料不足拆旧立新的证据。目前保存于辽阳博物馆的多块碑石,皆是原在明代辽阳城内,却于近几十年陆续出土于东京城遗址内,与《半闲亭记》碑石有相同的命运。由此可见,明清更迭之际,辽阳地区遭受了巨大的人为破坏,也可以推断,东京城遗址内尚有不可预知数量的碑石等文物亟待抢救。

注释

①路世辉,富品莹.鞍山碑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164-177.

②路世辉,富品莹.鞍山碑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176.

③金毓黼.辽海丛书:第一册:辽东志:卷六:人物志:将选[M].沈阳:辽沈书社,1984:441;金毓黼.辽海丛书:第一册:全辽志:卷三:选举志:武举[M].沈阳:辽沈书社,1984:606.

④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217,第6页。

⑤金毓黼.辽海丛书:第一册:辽东志:卷四:宾兴:武举[M].沈阳:辽沈书社,1984:408.

⑥金毓黼.辽海丛书:第一册:全辽志:卷三:选举志[M].沈阳:辽沈书社,1984:594.

⑦金毓黼.辽海丛书:第一册:全辽志:卷三:选举志:武举[M].沈阳:辽沈书社,1984:606.

⑧路世辉,富品莹.鞍山碑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174.

⑨金毓黼.辽海丛书:第一册:全辽志:卷四:宦业:刘英传[M].沈阳:辽沈书社,1984:616.

⑩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190,第12页。

猜你喜欢
武举弘治辽阳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龙江剧《弘治私勘》
辽阳雷锋纪念馆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宋代武举华岳的军事思想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笔道颜真卿
辽阳有个西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