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缎祭孔帽的保护修复

2023-12-16 04:49王慧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祭孔纸板黑色素

王慧鹏

(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24)

0 引言

祭孔是对孔子的悼念与祭拜活动,是我国与其他东亚地区及海外华人的传统。在祭孔大典上,人们会穿戴统一的特制服饰,进行专业的乐舞表演及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三拜九叩大礼等祭拜仪式。祭孔帽即为祭孔活动中必备的服饰之一,本次保护修复的黑色素缎祭孔帽,由于保存不善,致使文物整体遍布尘土,且由于内部支撑断裂、变形导致其整体变形严重,无法保持原貌。为使文物恢复原貌,通过前期病害调查与科学检测分析,探讨了其病害状况、形制及材质。在此基础上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原则,以传统针线法加固了黑色素缎祭孔帽,并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1 文物基本信息

黑色素缎祭孔帽为山西博物院藏品,年代为民国。帽高10cm,覆板长31cm、宽22cm,帽圆周长55cm,绦绳长57cm。帽面为黑色素缎,帽内衬为黑色斜纹棉布,内有厚度为0.2cm的纸板作为支撑,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保存不善,支撑纸板已经断裂成几截,失去了支撑作用,因此导致文物整体变形严重。此外,文物整体灰尘遍布,且有几处较大破裂。

2 文物保存现状

黑色素缎祭孔帽保存状况较差,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保存不善,整体尘土污染较重,大量尘土遍布于整个文物表面并渗透到了织物的纤维中。在帽圆和帽顶缝合处有几处较大破裂。在织物与支撑板摩擦受力较大的地方出现经纬缺失的病害。由于文物内部支撑物为纸板,随着纸板的断裂、变形,导致文物整体变形严重,无法保持原貌(图1)。

图1 黑色素缎祭孔帽现状

3 分析检测

3.1 织物组织结构分析

本次保护修复中,我们采用手持式电子显微镜(AM3011,中国台湾,Dino-lite)对文物织物结构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黑色缎面为八枚三飞缎组织;帽内顶上黑布为“一上三下”斜纹组织;黑色绦绳由四股黑线编织而成,织物组织结构如图2。每股黑线由十根线组成,其中每根线又各自有两根纱线加“Z”捻而组成。织物的密度、捻向、捻度详见表1。

图2 织物组织结构

表1 织物经纬线详情表

3.2 纤维鉴别

此次样品选取已经脱落的纤维或织物背面的线头等进行纤维鉴定。用显微镜(BX53,日本,OLYMPUS)对选取样品的横截面、纵截面进行观察,检测结果显示:帽面经、纬线和绦绳的材质均为蚕丝;帽内顶上斜纹布经、纬线及所有缝线的材质均为棉。

4 制定方案及修复前准备

4.1 制定方案

由于此文物强度较好,主要病害为整体尘土污染较重,内部支撑体断裂、变形严重,导致文物整体变形严重,还有几处较大破裂。根据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结合文物的保存现状,确定先对文物进行除尘、更换内部支撑体,再以传统的针线织法对此文物进行修复加固。

4.2 材料准备

选择纺织品补配材料的原则是既能够加固织物又不能使其变硬或是效果变化很大,选择的补配材料要与修复对象相匹配。经调查,该文物残缺的地方并不多,仅帽面局部有几处小洞,但其内部支撑体需要全部更换,因此,本次保护修复中我们需要准备帽面残缺补配材料、内部支撑板、绣线以及帽衬制作材料等。经检测,此文物帽面为蚕丝材质的八枚三飞缎组织,因此其残缺处需用同样组织的材料及绣线在染色后进行补配;内部支撑板我们更换为相似厚度及硬度的无酸纸板制作的支撑板;缝线同样选用棉线;帽衬的制作材料选用棉布,内部填充物选用珍珠棉。

5 具体保护修复步骤

5.1 消毒

文物已在山西博物院进行环氧乙烷熏蒸消毒,环氧乙烷、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消毒(3∶7),熏蒸温度37℃,熏蒸时间20h。

5.2 除尘

5.2.1 斑点试验

选取帽圆内侧一处作为试验对象,用棉棒蘸去离子水进行斑点试验,观察是否有褪色现象,多次试验后,发现该文物有褪色现象。由于此文物的污染主要为尘土污染,材料又容易掉色,虽然清洗可以更彻底地清除文物中的污染物,但会有褪色风险,影响文物原貌。根据最小干预原则,在本次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放弃清洗,只进行物理除尘。

5.2.2 除尘

第一步羊毛刷除尘:用羊毛刷对文物进行除尘,除尘时注意用力适当,要顺着经线朝一个方向进行除尘,这样可避免损坏纤维,并有效地将渗入纤维组织中的尘土清除掉。如此反复,将文物正面、反面各除尘四次。

第二步低压吸力除尘器除尘:经过羊毛刷除尘后,文物的大部分尘土已经被清除掉,但由于羊毛刷在除尘过程中,本身也会对文物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会造成除尘工作并不彻底,因此我们选用低压吸力除尘器进行更进一步的除尘工作。

5.3 平整

由于黑色素缎祭孔帽的皱褶较多,且在损害处需要加衬,为保证缝合时两层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所以在修复前需要先对文物和背衬进行平整。将清洗后的文物平铺在工作台上用铅块压置,防止背衬缩水,保持在半干的状态下进行平整。破洞处先用镊子将经纬线梳理好,然后用磁块压住。

5.4 染色

本次保护修复中的染色剂采用了化学染料,主要是黑色衬布、黑色丝线和黑色缝线的染色。染色效果要求与原件颜色整体统一,将衬布染好色后,再对其进行化学做旧处理。

5.5 针线修复法

针线修复法是一种纯粹的物理修复方法,具有可再处理性,即修复部位的材料在将来必要时可拆除,从而恢复文物的原状。本次保护修复中主要采用针线加固法将文物破裂、破损以及织物强度薄弱、需要补衬的地方全部进行补衬加固,再在帽面显眼的地方用长短针刺绣的方法将需要补全的地方全部进行加固补全。本次保护修复中共用到了回针、锁边针、铺针和缭针四种针法。回针针脚互相连接,正面类似缝纫机机缝的针迹,反面针迹相互重叠,其线迹总长度为正面的两倍,回针因其稳定性较好、缝合后的部位不易出现滑动,所以在此文物中用于衬布的固定以及内衬的缝合处。而锁边针正反面线迹相同,主要用于衩口的固定、经线的固定、边缘的加固等,此文物中主要用在破损处边缘部位的修复上。铺针较其他针法的作用力相对均匀、柔和,可使修复的部位与周边受力相协调,因此铺针在本次保护修复中主要用于经纬线缺失和纤维起毛处的加固。缭针常用于织物卷边的固定或两块卷边织物的水平连接,这种针法的优点是从正面看不出针脚,在本次保护修复中主要用于帽圆与帽顶缝合处以及珍珠棉填充好之后的内衬收口处。

5.6 支撑物制作

5.6.1 文物内部支撑纸板的制作

由于时间久远、保存不善,原文物的内部支撑纸板全部断裂成几截,无法起到支撑作用,导致文物变形严重。因此,此次保护修复中我们决定使用与原来支撑纸板相同厚度的无酸纸板重新制作内部支撑,最大限度还原文物原貌。

具体步骤:①用无酸纸按照文物原尺寸裁剪覆板、帽圆支撑板。②将裁剪好的覆板塞进帽顶内进行平整。③将塞进覆板的帽顶与帽圆缝合,并制作帽圆支撑板,接着将制好的帽圆支撑纸板小心塞进帽圆内。④按照原工艺固定帽圆与支撑板。用糨糊先将帽顶圆形棉布贴上,然后在帽圆内侧安装一圈支撑板,最后用浆糊将帽圆内侧的上端固定于帽圆支撑板上。本次保护修复完全按照原工艺进行的制作(图3)。

图3 文物内部支撑纸板

黏合糨糊的制作:称取10g花椒,加入200ml的去离子水,置于电炉上熬制30分钟,冷却后制得花椒水;然后称取20g富强粉,加入80ml的花椒水,置于电炉上熬制10分钟,制得黏合糨糊。黏合帽顶后缝合帽圆,先将帽顶圆形棉布贴上,在此位置内部安装一圈支撑板,接着均匀涂抹糨糊将帽圆和支撑板黏合在一起。最后用磁块和分量适中的薄木板平整。黏合帽顶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黏合帽顶过程

5.6.2 帽衬的制作

根据帽子帽圆尺寸,用染好色的内衬布裁剪出其上下底盖和侧面,剪同等大小的硬纸板作为支撑,然后将其缝合,应注意剪裁时要预留缝合空间。中间塞珍珠棉至可以撑起为适。帽衬制作完成如图5所示。

图5 帽衬

6 保护修复后的状况

通过对黑色素缎祭孔帽的科学保护修复,该文物基本消除了不稳定性病害,恢复了原貌,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其原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修复后黑色素缎祭孔帽效果如图6所示。

图6 修复后黑色素缎祭孔帽效果图

7 结语

近年来,对于祭孔文化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祭孔服饰特别是祭孔帽的保护修复过程研究较少,本文详细分析了黑色素缎祭孔帽的材质、形制及具体的保护修复过程,以期为今后此类文物的保护修复作一个参考例证。

猜你喜欢
祭孔纸板黑色素
纸板填数
啊,头发变白了!
Q7.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太谷县志》音乐文献浅析
祭孔礼乐之民族文化价值探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的述评
产胞外黑色素菌株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2013年芬兰纸与纸板净出口量高达94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