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

  • 黑色素缎祭孔帽的保护修复
    024)0 引言祭孔是对孔子的悼念与祭拜活动,是我国与其他东亚地区及海外华人的传统。在祭孔大典上,人们会穿戴统一的特制服饰,进行专业的乐舞表演及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三拜九叩大礼等祭拜仪式。祭孔帽即为祭孔活动中必备的服饰之一,本次保护修复的黑色素缎祭孔帽,由于保存不善,致使文物整体遍布尘土,且由于内部支撑断裂、变形导致其整体变形严重,无法保持原貌。为使文物恢复原貌,通过前期病害调查与科学检测分析,探讨了其病害状况、形制及材质。在此基础上遵循文物保护修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2023-12-16

  • 清代赣东北方志中祭祀音乐史料研究
    、秩祀和学校中的祭孔。(一)坛庙中的祭祀坛庙或秩祀是对文昌帝君、关帝、观音等神仙,名臣、乡贤、节烈、忠义等人物,土地、山川、风雨等自然环境的祭祀。主要辑录的是庙宇的方位以及仪式流程,音乐史料记录并不多。笔者通过史料检索后发现,在《同治弋阳县志》《道光兴安县志》《同治铅山县志》中均有祭祀音乐史料的记载。1.关帝与文昌帝君的乐章词在《同治弋阳县志》《道光兴安县志》《同治铅山县志》三本县志(以下简称“三志”)中均辑录有文昌帝君与关帝的祭祀乐章。它们被列在中祀,是

    百花 2023年3期2023-05-30

  • 曲阜历代祭孔祭文(祝文)浅析
    孔子祭文。随后,祭孔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祭祀延续两千余年。其祭文作为祭孔大典的一部分也随之成为惯例,延续至今。文章试从什么是祭文、祭孔祭文的发展及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曲阜历代祭孔祭文(祝文)进行简单的分析、梳理。关键词:曲阜;祭孔;祭文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29历代祭孔,被当作国之大典,每年祭孔的次数也不断增多,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5),诏孔子嫡裔奉圣亭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7期2023-05-26

  • 家乡的祭孔大典
    胜地。长久以来,祭孔大典是家乡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在孔子诞辰2570周年的时候,我有幸作为祭祀典礼生参加了祭孔大典。金秋九月,孔氏南宗家庙的庭院中银杏参天、翠柏伫立。祭祀主场大成殿装扮一新,黄、红两色地毯鲜明可见,置身其中,庄严感油然而生。祭孔大典有敬献五谷、行礼、诵《祭孔子文》、朗诵《论语》章句、全场合唱《大同颂》等项目,合唱的场景让我记忆尤为深刻。我和在场的参祭人员一起,伴着悠悠的乐声,全体合唱《大同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3年2期2023-02-16

  • 《太常续考》中祭孔礼乐研究
    其中作者在文中对祭孔乐章中《迎神昭平之章》进行译谱,从而来探析祭孔乐章旋律、节奏特点,在译谱时对工尺谱作出详细解释,并附有节奏说明。李媛硕士论文《明代〈太常续考〉中的吉礼用乐考述》(2021)一文,作者首先对该书进行系列考证,并罗列出书中每一卷的内容,后把书中所载礼仪按照大、中、小祀三种等级划分,继而对每一等级中的祭祀进行详细论述讨论。祭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仪式,当代学者对其研究成果颇多,如孔德平、彭庆涛、孟继新著《祭孔礼乐研究》(2009年)一书,作

    河北画报 2023年2期2022-11-01

  • 明代礼乐的当代研究现状述评
    乐人之研究、明代祭孔音乐之研究五个方面对明代礼乐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为后期明代礼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一、明代礼乐观念及制度之研究明代的礼乐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奠定了基本框架,并且延续了隋唐时期的以五礼为核心的观念。较早对明代礼乐观念进行研究的是毛佩琦的《明代音乐的复古及其失败》一文,作者从礼部系统、宦官系统、女官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朱元璋的礼乐复古观,作者认为,朱元璋的音乐复古行为是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的,且注定是失败。项阳在《中国礼乐制度四阶段论纲》中提出,宋以

    戏剧之家 2022年29期2022-10-21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按时祭祀,这便是祭孔的雏(chú)形。时间又过了四百多年,到了汉朝明帝时期,祭孔变成了全国性的重要活动。从此之后,祭孔的规模越来越大,孔庙也遍布大江南北。随着一次次祭孔活动举行,圣人先哲的精神與人们的心灵沟通逐渐加深,时越千年,圣人的面目越来越清晰(xī)。【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释文】 语出《论语·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

    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 2022年6期2022-06-25

  • 两汉时期,孔子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化的时代缩影,而祭孔则是祭奠孔子逝世、传承孔子精神的礼仪。祭孔文化作为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统治者彰显儒家文化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东曲阜孔庙作为祭祀孔子“万世师表”道德模范形象的典型地区,在历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以山东曲阜孔庙为例,从祭孔对不同阶级的影响和祭孔的独特传承方式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祭孔活动对古代社会所产生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三个方面的社会建构功能作用。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以来源远流长的文化基石,孔子

    炎黄地理 2022年5期2022-06-07

  • 活态博物馆理论下当代文庙祭孔仪式的研究 ——以苏州文庙为例
    点,探索当代文庙祭孔仪式的传承发展的新道路。一、苏州文庙活态博物馆分析(一)苏州文庙概述苏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位于苏州古城子城东南隅(1)郑仲熊:《吴郡重修大成殿记》碑,宋绍兴十一年(1141),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北宋景祐二年(1035),时任知州范仲淹将其迁至苏州古城西南处的钱氏南园旧址之上[2]。历经百年不断修缮扩建,苏州文庙建筑布局日臻完善,形成了东路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的孔庙建筑群,西路以明伦堂为主体建筑的府学建筑群,鼎盛时期占地约10万m

    文化学刊 2022年10期2022-03-23

  • 北宋祭孔佾舞舞谱恢复的分析
    ”,由此衍生出“祭孔佾舞”。自隋代起,国子学与州县均祭祀孔子。《宋史》有载,北宋时期兴起的朝会乐,取得了良好发展,而祭孔佾舞在朝会乐发展同时,规制获得了规模化与系统化发展。宋代神宗与折宗两个时期,均对朝会乐开展了详细改制,并修订了舞谱,使其获得规范化发展,由此颁布了《大晟乐府》。一、北宋祭孔佾舞的发展起源(一)发展脉络依据《大成礼乐集》相关史料的真实资源,整合北宋祭孔佾舞的相关资源,梳理其发展历程。在宋太祖三年时期,开展的祭祀活动中,祭孔佾舞的代表作为《永

    戏剧之家 2021年3期2021-11-14

  • 祭孔活动中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
    动中,这些活动以祭孔最多。已有的对祭孔活动的研究大多从服饰、礼制、乐舞方面分析,关于文化记忆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杨莉在《当代文庙祭孔仪式的文化认同研究》[1]中对此有所提及,王闯在其论文《孔子的媒介记忆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中将孔子的文化作用融于相关文化记忆之中,以此说明孔子记忆成为中国文化记忆的重要部分。本文在梳理祭孔活动形式演变的基础上,结合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来分析民族身份认同由政治到文化的转变,以及祭孔活动的当下处境和文化意义。1 祭孔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9-27

  • 宫廷祭孔的传统在近世日本的沿革
    要:日本近世宫廷祭孔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史料调查表明,自日本元文年间(1736—1741)开始,宫廷在释奠上丁日举行儒学讲经及赋诗活动。在宫廷祭孔复兴过程中,实际的推动者及名义上的负责人都是天皇。宫廷祭孔与以皇室为中心的宫廷文化密切结合,代表贵族的汉学修养及文化权威。它既是儒家礼乐也是日本古代治世的象征;它成为一种节日,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它与典制的权威相结合,最终内化成了日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这种内化的过程对思考日本近代汉学的命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学堂 2021年1期2021-08-31

  • 滇南祭孔礼仪乐舞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开发应用*
    701)一、滇南祭孔礼仪乐舞课程开发的可行性滇南庙学自元始,祭孔礼仪乐舞始于明代中期。在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推动下,使得儒家文化成为滇南地区的主流文化,随着庙学的盛行,与之相应的祭孔乐舞文化逐渐盛行。众儒学士把能参加祭孔仪式作为一种最高荣誉。(一)祭孔乐舞体现儒家思想的内在精神自周始,设置的官学中,就已经有了释奠先圣先师的礼仪。《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汉提出的“罢黜百家、独

    大众文艺 2021年3期2021-03-15

  • 古人也过“教师节”
    重。不仅如此,在祭孔典礼之后,皇帝还会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后来,各地方民众也纷纷效仿帝王的祭孔敬师之礼。虽然汉代时并没有将孔子诞辰确立为“教师节”之名,但教师们已经在這一日开始享有休息、会餐等礼遇。从汉代之后,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几乎都被视为尊师敬师的节日。举例来说,唐代尊孔子为先圣、尊颜回为先师,唐代社会的文化发达、经济殷实,对先师先圣的祭典也就更为隆重。唐宋时期依旧沿袭了汉代“祭祀孔子”的礼俗,除此之外,朝廷还会

    科教新报 2020年24期2020-07-31

  • 热河文庙祭祀沿革考略
    ,开启了承德地方祭孔历史的先河,乾隆皇帝将其祭祀规格定为仅次于北京孔庙,彰显了热河文庙作为大清陪都的卓越地位。历经时代变迁,热河文庙的祭孔的规模和议程也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经历了繁盛、没落、复兴三个重要阶段。关键词:承德;热河文庙;祭孔;演变热河文庙自兴建伊始,既是以祭祀孔子和教育教化为一体的儒家寺庙,二百多年来历经社会交替,文庙的祭祀活动也随时代更迭而改变,总结共分为三个时期。一、繁盛时期1776年,乾隆皇帝在山庄避暑期间,与当时的礼部尚书曹秀先谈论政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2020-06-19

  • 我在台北孔庙祭孔
    日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孔仪式。知道祭孔需要一大早去,但没想到凌晨4点就要到孔庙集合。我住在台北市与新北市的交界处“中央研究院”附近,打车去孔庙需要差不多一小时。想想凌晨四点,估计我也打不到车,索性定个孔庙附近的酒店小睡一会儿,半夜爬起来走到孔庙。可转念一想,大半夜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走夜路有些胆怵,只好麻烦去年暑假在台湾认识的宗亲接我一起去孔庙。坦白讲,这次能参加孔庙家祭,全赖在台宗亲特别是令怡大哥的协助。虽称大哥,其实令怡早已年过花甲之年,这样称呼是因为辈分相

    统一论坛 2020年2期2020-01-09

  • 孔子聖化的歷史 演進及其動力機制*
    人們對於古今官方祭孔活動源頭及其本質的認知。關鍵詞 孔子 聖人 聖王 祭孔儒家崇聖的肇始者是孔子,隨後孔子也被其後學稱爲“聖人”,由此開啓了孔子聖化(1)孔子聖化就是指儒生、士人以及皇帝以“聖”字或帶“聖”字的詞語來稱呼和讚揚各種與孔子有關事物,亦即孔子由一介布衣變爲儒家學派認可的“聖人”,再變爲全天下認同的“聖人”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孔子權威在道德、文化乃至政治領域確立的過程。的道路。關於孔子聖化問題學界已有許多成果(2)顧頡剛《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

    诸子学刊 2019年1期2019-12-14

  • 休息会餐 奖赏激励 古人也过“教师节”
    重。不仅如此,在祭孔典礼之后,皇帝还会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后来,各地方民众也纷纷效仿帝王的祭孔敬师之礼。虽然汉代时并没有将孔子诞辰确立为“教师节”之名,但教师们已经在这一日开始享有休息、会餐等礼遇。从汉代之后,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几乎都被视为尊师敬师的节日。举例来说,唐代尊孔子为先圣、尊颜回为先师,唐代社会的文化发达、经济殷实,对先师先圣的祭典也就更为隆重。唐宋時期依旧沿袭了汉代“祭祀孔子”的礼俗,除此之外,朝廷还会

    读书文摘 2019年12期2019-12-12

  • 浅谈孔子周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武力残暴征服。而祭孔仪式在历史长河中也十分重要。1 孔子生平及周礼思想1.1 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出身于贵族世家,从小接受着贵族的高等教育,因此在礼乐思想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进行讲学,从而将建立的完整的周礼思想体系从上层群众传递到下层百姓中,使得周礼思想全社会制度化。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其中“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2019-12-07

  • 乾隆帝东巡山东与曲阜祭孔
    河南,5次去山东祭孔祀岱,6次西巡五台山,4次东巡盛京谒祖陵,52次北狩,6次南巡江浙。该文主要以乾隆帝东巡山东和8次“临幸”曲阜祭孔为核心,剖析乾隆帝巡游曲阜祭孔的原因和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关键词:乾隆帝;巡游山东;祭孔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167-02在中国久远的古代时期,帝王巡游活动就发生了。关于帝王出巡,就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离开京城到自己所管辖的其他

    度假旅游 2019年3期2019-09-10

  • 一波三折的教师节
    ,举行规模盛大的祭孔活动。为什么要在这天祭孔呢?因为这天是孔子的生日。最早的官方祭孔活动,在汉代就开始举行了。汉晋时期,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皇帝要率领文武官员去孔庙祭拜孔子,还要邀请太学的老师们入宫饮宴(就是吃饭)。各地官府纷纷效仿,在地方上组织祭孔活动。当然,这天除了祭奠孔子,还要给老师们放假并赠送礼物。在唐宋时期,祭孔活动也一直延续着。当时的国子监、书院以及州、府、县要从本地学校中选拔优秀的老师,并将名单报送朝廷。这些老师可以说是古代的“先进教育工作者

    奇妙博物馆 2019年9期2019-09-10

  • 跨越亘古时光洞鉴家庙古今
    ,在此定期举行的祭孔大典更是文化界的“活化石”。汉朝开始,祭祀孔子即成国定礼仪。南方的祭孔礼仪,自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开始兴起,并颁布祭孔的礼仪条例。榉溪祭孔以族祭、家祭为特点,在近现代虽有停顿,但家祭基本未断,风脉相传,祭祀文化源遠流长。南宋宝祐年间,宋理宗先后赐建衢州孔氏家庙、婺州孔氏家庙,均有祭孔典礼传承。元代,五十三世孙孔洙让爵于北宗曲阜后,“衢州南宗”五十九世孙孔彦绳世袭“五经博士”,“婺州南宗”孔彦铎世袭“奉祀礼生”。婺州南宗祭孔

    东方收藏 2019年1期2019-05-14

  • 祭孔的传统与孔子祭祀礼仪的变迁
    系统梳理历时性的祭孔活动,在分析祭孔变迁的基础上,重点论及对当下祭孔活动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对孔子的祭祀,起源于孔子后裔和孔门弟子的的祭祀行为。孔子生前,就已经被弟子们圣化,并把其作为精神上的偶像。《孟子·滕文公上》说:“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注]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5页。可见,儒门弟子的崇拜并非一种短时行为,众弟子在

    东岳论丛 2019年1期2019-02-04

  • 文化节里谈“祭孔” ——从“孔子诞辰故里游”到“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支持。乐舞起,同祭孔金碧辉煌,古木蔽天,鹭鸶盘桓,天籁和鸣,岁月的颂歌似乎从未间断。世界上没有哪座庙宇如孔庙一般,在悠悠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深受帝王将相、鸿儒硕学、文人墨客三拜九叩,顶礼膜拜。祭孔活动最早始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的第二年,由鲁哀公拉开祭孔历史大幕。而将祭孔大典升格为“国之大典”的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195年首次以最高的祭天大礼“太牢”祀孔子,首开帝王亲临阙里祭孔先河。据载,历史上曾先后有11位皇帝18次亲临曲阜祭孔,随着中国历代封建

    走向世界 2018年9期2018-10-24

  • 祭孔暨开笔礼
    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孔暨开笔礼”,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兴奋了。在校领导铿锵有力的讲话声中,活动开始了。首先是拜孔子相,只听见体育老师说:“拜!”我们双手交叠、高辑、拜,我们连续拜了三次。拜完以后,李校长又给我们讲了孔子的学术,号召我们要向孔子学习,学习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接下来我们开展了“擊鼓明志”的活动,随着震耳欲聋的鼓声响起,我们喊出了心中的志向,同时我们还一起背诵了《弟子规》,我们一边诵读《弟子规》,一边做动作,那优美的动作,表达了我们对《弟子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8年12期2018-09-02

  • 北宋祭孔佾舞舞谱恢复考略
    门题材的舞蹈称为祭孔雅乐舞,也称为“孔庙雅乐”或释奠乐。雅乐指的是正宗、纯正的音乐,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宫廷的音乐形式,泛指在君王祝贺、宗教祭祀等场合中运用的音乐*孙茜:《祭孔乐舞舞蹈的文化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3页。。这种艺术形式最初形成于西周,在我国古代礼乐制度中一直具有崇高而显赫的地位*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页。。我国古代“乐”有舞的含义,歌舞乐谓之乐舞,本质是对大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7-12

  • 《太谷县志》音乐文献浅析
    进行梳理后发现,祭孔音乐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且在祭孔活动中,人们的行为举止、服饰、动作和祭品乐器的摆放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这与《钦定大清通礼》中的记载基本相似。那么今天的社会到底应该如何来祭祀孔子,是继续沿用古礼还是重建一套符合现代社会的礼仪程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太谷县志; 祭孔; 音乐文献【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太谷,地处晋中盆地,西汉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为太谷。唐武德三年太谷、祁县合并置太州,六年废州复县。1958年1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2018-05-14

  • 明代祭孔雅乐的新变化
    66100)明代祭孔雅乐的新变化张咏春 李 飞(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明代祭孔雅乐的新变化,不仅表现在版本内容的更新,还集中表现为行礼用乐各仪式环节的删繁就简。明代颁发地方官府的祭孔雅乐,不仅有乐章,更加入了舞蹈。明代祭孔雅乐之舞蹈的版本变化,值得进一步探究。有明一代,祭孔雅乐的用乐规格有所起伏,各地方官府基本遵行国家用乐规范,其间或有在歌词、舞佾方面变通者,亦体现出时人崇奉先师、尊师重道的情感诉求。祭孔雅乐;删繁就简;舞蹈;用乐规格从传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2017-11-23

  • 祭孔礼乐之民族文化价值探析
    张璨【摘要】文庙祭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典型的符号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从民族文化价值上对浏阳文庙祭孔礼乐进行特性总结,以及相关特性与民族文化价值存在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强调民族文化价值植根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也在于阐明只有深入发掘祭孔礼乐的民族文化价值,才能将其有益于民族个性延续的内容与时代相结合,最终突显祭孔礼乐文化的时代意义。【关键词】民族 文化价值观 祭孔 礼乐 礼乐文化【中图分类号】 J722.29 【文献标识码】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17期2017-10-21

  • 明清时期广东省地方志中的音乐史料概览
    作了详细记载的有祭孔音乐和祭礼音乐。发掘 祭孔音乐 祭礼音乐地方志是综和记载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以及自然等方面的书籍。其内容丰富、详尽,是我国独特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广博性的特点。虽然方志里的内容涵盖面广,但因方志为官修文献,很少有人对其音乐史料作整理和深入研究。可以说,作为方志中的音乐史料,我们所知的仅只是其冰山一角,这其中还有大量音乐史料未被关注和发掘。在方志中,音乐史料多以祭祀音乐为主,其中分布在“秩祀志”或“祀典志”

    岭南音乐 2017年3期2017-07-18

  • 祭孔服饰演变初探
    □ 徐 冉祭孔服饰演变初探□ 徐 冉自山东曲阜首建孔庙伊始,至清朝末期停建,中国历史上曾建有1560多座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构成了中国的孔庙群体。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奠活动,经历了从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通祭的过程,隋唐以后更是成为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探寻孔庙祭祀服饰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对于研究2000多年以来孔子“以衣守礼”的服饰礼仪观,和现代世界各地文庙祭孔服饰

    收藏家 2017年6期2017-06-28

  • 孔庙祭孔仪式 千古礼乐拜素王
    孔庙祭孔仪式 千古礼乐拜素王演出类别:仪式表演演出地点:曲阜明故城万仞宫墙前、孔庙内总时长:约20分钟演出看点:祭孔仪式的缩演 /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舞姿音乐隆重庄严“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1988年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汇聚法国巴黎时发表的一个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于是,到曲阜拜谒文化教育的祖师爷——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旅游世界 2017年5期2017-06-19

  • 滇南建水祭孔乐舞变迁研究
    林东旭滇南建水祭孔乐舞变迁研究林东旭祭孔乐舞是用于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乐舞,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祭孔乐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变迁与旅游市场的开拓,多元文化的冲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祭孔乐舞在时间、乐舞生、内容与形式等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既包含了对中原祭孔文化的发展,也包含着本土化的自我调节。滇南建水;祭孔乐舞;本土化;变迁建水地处滇南红河北岸,多民族共居于此,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存之地。元代以来,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09

  • 近现代祭孔的困境及其衍变轨迹
    001)近现代祭孔的困境及其衍变轨迹陈 悦,汪青梅(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近现代时期,传统的政教体系被撕裂。庙学制瓦解、帝制终结、儒学权威不再,祭孔的政治、思想、制度基础都轰然崩塌。但祭孔这项中国祭祀传统中意指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依然继续漂移在近现代历史舞台上,一方面被继续推向权力的神坛,另一方面,又向民间社会延伸。祭孔因其作为象征仪式易于搬演的灵活性使其具有被独立抽取呈现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情境中的可能性。如何在从庙堂走向民间、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2-25

  • 北魏祭孔制度研究
    1331)北魏祭孔制度研究刘凤雪(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1331)祭孔作为强化儒家思想正统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发源于汉高祖刘邦时期,在汉朝得以制度化。继汉朝之后,在北魏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历经明元、太武、献文等三帝统治时期,在孝文帝改革后达到全盛,成为北魏国家祭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实现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整合,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最终促成北魏政权由军事政权向封建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2-23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的述评
    代以来有关“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的述评洪 江(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祭孔释奠礼乐是清代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以来,祭孔释奠礼乐开始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拟以时间为纵轴,在全面梳理20世纪50年代至今学界对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以上时期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及方法论进行述评,并提出随着学科的发展,探索传统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的方法,仍然是清代祭孔礼乐研究未来值得探索与尝试的领域的观点。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13

  • 忆旧纪年(七)
    937年春季的“祭孔”大典。那时,天津是特别市,后来的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任市长。决定举行“祭孔”大典,应是在1936年夏。那年,已经放暑假了,学校的训导主任刘老师通过一些学生,找我们这一年级的一些学生回校。我没有被通知到。开学后才知道是要举行祭孔祭孔需要乐队,暑假回校的同学主要是训练吹笙、吹笛子,是乐队的主力。实际上,祭孔需要全班同学出动,不仅需要吹奏古乐的队伍,而且需要司仪赞礼,需要古代舞的舞蹈班子,等等。老师说,过去祭孔,礼生、乐生、舞生都是由私立第

    金融博览 2016年4期2016-07-04

  • 德阳文庙“非遗”文化价值述论
    价值。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亦独具特色,“非遗”文化价值极其丰富。关键词:德阳文庙,祭孔,“非遗”文化价值,旅游资源文庙又称为孔庙,端始于公元前478年(孔子逝世第二年),最初是用以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由于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都有孔庙或文庙。按照我国《文物保护法》,文庙建筑遗址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其历史文化价值,人们更多强调属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杂志 2015年1期2015-09-10

  • 台湾儒教之祭孔仪式音乐
    响。据文献记载,祭孔仪式最早始于周敬王42年(公元前487年),鲁哀公于山东曲阜设立孔庙祭祀。汉代则以太牢祭祀孔子,为帝王祭孔之始,使祭孔仪式成为全国的重要活动,其音乐皆使用历代宫廷典礼音乐—雅乐。但仪式音乐受到朝代变迁而有所改变。如隋朝,为祭孔音乐的萌芽期,以文字方式记录,歌词内容以歌颂孔子的功绩;至唐朝,因国家强盛、政治清明自行创作“宣和之乐”,被各朝沿用;宋朝,宋太祖下令创造新祭孔音乐,故以【大晟乐府】颁布为祭孔用的新乐章;同时以八佾舞祭孔,无论是音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2015-03-12

  • 童蒙养正 传承中华根脉
    开班的祭孔仪式参加少儿国学训练营的小学员正衣冠、拾肃容步入教室,在庄严肃穆的音乐颂歌声中,缓步至孔子像前庄严肃立,国学训练营特聘老师许宏恭读了祭文,参加祭孔活动的全体小学员向孔子行礼。“作为少儿国学训练营的学员我很自豪,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祭孔活动,我学习到了儒家文化和古代礼仪。”来自黑龙江的8岁女孩栾云鹤说。国学的学习国学教育是孩子最好的心灵教育。少儿茶道少儿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它能使孩子在高雅有趣的茶道活动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少儿太极针对少年

    醒狮国学 2014年8期2015-01-30

  • 社会文化视野下祭孔乐舞的发展
    )社会文化视野下祭孔乐舞的发展杨光东(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祭孔乐舞随着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而获得持续延续,形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封建国家借此表达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塑造尊崇儒家思想的形象,赢得士人的认可,形成政治上的凝聚力。官学体系中存在祭孔乐舞,则是科举下尊崇儒学的表现,借仪式的象征性,塑造儒家思想的象征符号,进而表达国家正统文化的存在,推动社会教化,促使人们安分守己。此外,祭孔乐舞的发展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地位密切相关,是国家重视儒家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4期2014-04-10

  • 经久的祭祀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祭孔家族。虽说这是民间的祭孔,却是祭孔的源头了。那时候,还没有炷香问世。他们沐浴着孔子思想的光辉,传诵孔学,把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尚书》《孝经》等,当作炷香,置于庙堂的圣坛上,用来祭祀心目中的圣贤。一个叫子贡的高徒,还为孔子守墓六年,而无数的门生,至少也给孔子守墓三年。在心里,他们都点着一炷香,来拜祭他们的先师。三祭孔晋升为国家行动,约在公元前195年。史载,汉高祖刘邦亲自以猪、牛、羊三牲的太牢之礼,率一群文臣武将,远赴山东曲阜孔

    鸭绿江 2014年7期2014-02-12

  • 祭孔乐舞视野下的浏阳孔庙建筑乐舞仪式空间研究*
    教育的重要内容,祭孔乐舞是“乐教”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祭孔乐舞对仪式程序和场所的要求也影响了孔庙建筑中乐舞仪式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湖南省孔庙建筑中乐舞仪式空间保存较完整的浏阳孔庙为研究对象,讨论浏阳祭孔乐舞文化与浏阳孔庙乐舞仪式空间的关系,总结浏阳孔庙建筑中乐舞仪式空间的布局规则、类型及尺度特点。一、儒家祭祀文化与祭孔乐舞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礼制,而礼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祭祀。祭祀文化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源的祖先崇拜和家族血缘关系。中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2012-11-12

  • 国家祀典类遗产的当代传承 ——以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
    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王霄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作为仪式政治的重要手段,国家祀典在王朝时代结束之后就丧失了其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从而变为一笔公共的文化遗产。当代人应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使其既能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日韩三国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分别代表了国家祀典的三种传承模式:韩国的以承续古礼为目的的国礼模式,日本的完全民间化的模式,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半官半民式的地方公祭模式。通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5期2012-04-12

  • 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
    01)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展 龙(河南大学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洪武时期,朱元璋崇尚文治,推明儒术,祭孔之风渐兴,相关仪制初步形成。在祭孔时间和规模上,确立了每年二、八月遣官祭孔的规定。在祭孔仪式上,承宋元旧制,在乐章、器物、祭祀程序等方面,亦逐步形成了更为严密、庄重的规定。凡此,洪武祭孔之制已较为系统、完备,成为明代祭孔的基本规范。洪武时期;祭孔制度;祭孔时间;祭孔规模;祭孔仪式祭拜孔子乃历代之常制,自汉迄元行而不辍[1(卷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11-30

  • 仪式与文化结构
    本文以云南建水县祭孔仪式为对象,讨论仪式和身体实践对于社会文化结构形成的作用。从该仪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时代背景可以发现,仪式被赋予的意义体现在仪式操演中。这些意义通过人的身体实践外化而形成了与仪式相关联的特定文化结构,由此展现出从社会赋予仪式意义,再从仪式传承意义到个人的过程,这正是社会记忆的传承与更新过程。关键词:祭孔仪式社会记忆文化结构作者简介:张桥贵,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

    世界宗教文化 2010年4期2010-09-29

  • 浅析1934年山东祭孔活动
    411105)祭孔活动作为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其影响是深远的。虽然民国政府停止学校读经,并于1928年2月由大学院院长蔡元培颁发《废除春秋祭孔典礼》,将之废除。但这遭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采取变通办法,以每年夏历8月27日作为孔子诞辰纪念日,并于1934年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祭孔典礼。本文仅就对1934年山东祭孔活动做一番简要的梳理。一、1934祭孔活动的缘起深厚的历史传承决定了祭孔活动的延续性。祭孔活动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一直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黑龙江史志 2010年5期2010-08-15

  • 在发明中延续传统—— 以祭孔乐舞的当代复兴为个案
    中的专用乐舞就是祭孔乐舞。祭孔乐舞是集礼、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属雅乐体系,系雅颂之声。笔者调查发现①笔者于2008年夏天至2009年秋天利用假期在山东曲阜前后待了半年左右, 先后调查访谈了几十位民国至今参与过祭孔大典的乐舞生及相关人员, 并参与了2009年春季和秋季祭孔大典的准备、排练与演出.,祭孔大典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有所间断,但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乾隆八年颁定的、由当代人表演的祭孔乐舞。1980年代是祭孔乐舞复兴的重要年代,从此,祭孔大典及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3-21

  • 全台祭孔大典格外热闹
    地都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除了马英九再度出席祭孔大典外,孔子第79代嫡孙、35岁的孔垂长首次出任祭祀官,再加上两岸上万名师生联合祭奠,不仅让今年全台祭孔大典更加热闹,也更让台湾民众再次感受到儒家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28日上午在“总统府”主持2009“中枢”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典礼,台湾当局的“五院院长”及“内阁首长”、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总统府秘书长”廖了以与“国安会秘书长”苏起等人都出席典礼。岛内著名学者傅佩荣专

    环球时报 2009-09-292009-09-29

  • 台湾南北孔庙较劲
    整个台湾的“中枢祭孔大典”照例都会在台北孔庙举行。但是今年台湾的“中枢祭孔大典”却首次选择在台南孔庙举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已经核定孔子七十九代嫡孙孔垂长出任奉祀官,马英九自己将南下出席,说是希望以此赋予儒学现代意义。有消息称,台北市政府对马的行为表示不解,岛内媒体认为这是台湾的南北孔庙在暗中较劲。台湾较好地保持了中华文化传统,读书尊孔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台湾各县市都有孔庙,每当孔子诞辰日,当地各界人士都会集聚孔庙,按照古礼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而且仪轨特别

    环球时报 2009-09-242009-09-24

  • 春天里的祭拜
    了近万名海内外的祭孔者。4月6日,曲阜市人民政府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盛大的清明祭孔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近60年来的首次春季祭孔大典。据资料记载,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在每年秋天由其族人家祭,到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都以春、秋两祭为主。自实行公历以来,定为公历9月28日,现在的祭孔大典为阳历9月28日,但都属于“秋祭”。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孔子故里曲阜恢复了秋季在孔庙公祭的活动,目

    走向世界 2008年9期2008-05-31

  • 何人“毁孔子庙罢其祀”
    伊始,“首先停止祭孔,其次是北京大学废去经科,正式定名文科,这两件事在中国影响极大,是绝不可估计得太低的。中国的封建势力倚靠孔子圣道的定名,横行了多少年,现在一古脑儿的推倒在地上,便失了威信”(《周作人回忆录》一一五章)。蔡先生对孔子学说是推崇的,这只要读其《中国伦理学史》即可了然。但他主张兼容并包,信仰自由,故又废止祭孔之类的尊孔形式。称他毁庙罢祀确是很切。至于陈独秀,他所反对的主要是孔子学说以及所谓:“孔教”(见《独秀文存》中《孔子之道和现代生活》等文

    读书 1993年7期1993-07-15

  • 金圣叹名字的传说
    、监生到“文庙”祭孔。大典方毕,那群平日斯文温顺的莘莘学子,突然都伸手去抢供桌上的猪肉和馒头,抢肥丢瘦,挑大弃小,丑态百出。因为当时人们信一种邪说:谁抢到祭孔的大肥肉和大馒头,谁就会中举、高升、做大官、得肥缺。张若采却不信这一套,他袖手旁观,无比慨叹,即兴作打油诗一首,给以辛辣的嘲讽:“天晚祭祀了,忽然闹吵吵,祭肉争肥瘦,馒头抢大小。颜回低头笑,子路把脚跳,夫子喟然叹:‘在陈我绝粮,未见此饿殍!”从此之后,他就改姓金,名人瑞,字圣叹了。“金”者,偶像之所谓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1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