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见报差错预警功能的积累与转化

2023-12-17 12:36张小东
传媒评论 2023年9期
关键词:编校绍兴差错

文_张小东 夏 临

防止报纸差错既是衡量报纸质量的基本指标,也是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体现,关乎媒体品牌声誉。[1]从近两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各地方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图书质量抽查的情况来看,尽管管理部门和出版机构对图书编校差错“严管重罚”,但差错率依然居高不下,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绍兴日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宣传部门的相关精神,严格遵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记协等主流媒体和主管部门关于新时期新闻出版工作的规定,从2019年4月16日起推出未见报差错提示制度,整理和编发《未见报差错举要》和《一周重大差错》,发现并列举各类未见报差错,及时向采编人员提示预警。同时强化自我“回头看”意识,将所有非见报差错集合成题库,作为全体干部员工采编校审业务水平测试的日常学习资料,不断推动形成日常采编工作的自我纠错、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良性循环,将问题转化为财富,有效防堵差错,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做法和经验,取得了较好成效。

每周汇编,未见报差错充分发挥预警功能

真实准确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2020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以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出版秩序、促进质量提升。规定明确指出,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应当落实“三审三校”等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保证出版质量。[2]

近年来全国报纸编校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报纸差错主要分为3种类型: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3]笔者认为,在全国各党报党刊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下,政治性差错越来越少,未见报差错主要集中在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上。事实性差错大多是将地名、人名、单位名等弄错。技术性差错是最常见的差错,包括题文不符及漏字、错字、添字等现象,以及知识、称谓、计量单位等差错。差错类型涉及汉语基础知识运用的方方面面,如文字差错、词语差错、望文生义、不辨词义、语法差错、虚词误用等。这些未见报差错就像一个灵敏的探测器,能准确“探雷”并提示采编人员如何避开“雷区”。如何发挥这些未见报差错预警和提示作用,防止再次“触雷”显得尤为重要。

绍兴日报编辑部结合采编出版工作实际,于2019年4 月推出未见报差错提示制度,由出版部负责每周编发《未见报差错举要》,整理和归纳《绍兴日报》版面大样上的典型差错,并就同类型易犯差错作出预警和提示。每期《未见报差错举要》主要由4 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地名、部门和单位名称、专用名词出错或不规范”“稿件中表述不准确,文字较为粗糙”“稿件中事实性差错频发”和“本周常见易发错别字”。从2020年7月6 日起,绍兴日报编辑部又将每周编校过程中发现的出错频率较高、具有典型性的差错汇编成《一周重大差错》,与《未见报差错举要》同步编发。

《未见报差错举要》和《一周重大差错》既注重指出差错,更注重分析差错成因,溯源何为正解,让所有采编人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知道如何避免出错。至今已累计编发190期《未见报差错举要》《一周重大差错》,发现并列举了各类未见报差错近3000条,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努力减少差错,确保了《绍兴日报》出版安全。

标本兼治,将未见报差错转化为内在“三自我”

通过分析《一周重大差错》发现,导致采编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编人员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涉及的地点、部门名称、专有名词等没有做到详细核查,编辑在审稿时也不够细心。2.采编校人员常识匮乏、文字功底不扎实,且不注重学习,文字表达、标点符号运用等汉语基础知识没有及时巩固。3.报纸版面多时,校对压力大;编辑急于完成工作,违反签版流程,不按程序办事。

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规范流程,强调责任心和追责制度等措施,虽然能有效减少政治性和事实性差错,但很难达成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因为很多差错集中在技术性差错上,这些技术性差错与广大采编人员自我纠错、自我培训、自我提高有关。通俗地说,就是要求纸媒新闻生产者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底蕴和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拓展思维方法,丰富个人阅历和工作经验。

绍兴日报抓住解决报纸差错问题的牛鼻子,一是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严格遵守签版流程;二是采编校三方互动,通过《未见报差错举要》的整理、编发和学习,积极营造安全出版的业务氛围,让记者编辑能够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我加压,比学赶超。作为《未见报差错举要》和《一周重大差错》整理编发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我们经常与同事们就相关情况进行探讨和交流。编辑部一位年轻记者告诉我们,他每次都会把《未见报差错举要》当中列举的“常见易发错别字”收集起来,每天工作之余都坚持看一看、记一记,每次都是一次自我培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勤练“内功”,全面提升素养助力精品化办报

为减少差错,提升办报质量,绍兴日报加强队伍建设,还加强了制度保障。在认真执行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前提下,有自己独立的一套运作制度,比如根据工作实际出台《采编工作流程》。按照流程,每天上午11 时召开采前会,执行总编和全体责任编辑讨论记者上报的选题,每天下午4 时召开编前会,确定每篇稿件的处理意见。记者一般上午采访,下午写稿,责任编辑会及时与记者沟通交流,修改稿件,核实相关内容。晚上8 时30 分排版,责任编辑进行审校后,同步送出版编辑和执行总编审校,之后由出版部主任审看。通过层层严格把关,报纸见报差错大幅减少。

同时,绍兴日报要求一线新闻采编审校人员勤练“内功”,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如编辑部坚持每月举行业务测试,选取《未见报差错举要》中的部分内容作为考题,使记者编辑的防错纠错能力得到了明显巩固提升。在此基础上,绍兴日报又推出每月“免检稿件”“免检版面”制度,鼓励记者编辑精益求精,争创免检稿件、免检版面。

通过高效实施《未见报差错举要》和《一周重大差错》等制度,绍兴日报编校质量一直走在浙江省地市党报前列,采编人员业务素养持续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编校绍兴差错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绍兴大闯关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人文绍兴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