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培养并重,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2023-12-18 09:40汤学儒
留学 2023年22期
关键词:名优青年教师教研

文_汤学儒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名优教师队伍,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名优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我们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来到深圳,就是深圳人。”深圳这座城市因其充满活力、创新包容、追求卓越的精神备受全国优秀人才的青睐。但近几年,由于深圳的消费水平居高不下,对全国各地优秀人才的引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全方位做好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工作,在引才、用才,培育本土人才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引进名优教师的策略

预留岗位。深圳罗湖区每年都会面向全国和全市选调选聘名优教师,我们提前预留适合的岗位,确保名优教师能够进得来。不要怕招不到人,不要怕失败,由于信息传递渠道有限,有些名优教师通过选聘公告报名,但可能由于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导致资格审核过不了关。虽然这一次过不了,但是有了这位老师的相关信息,在下一次选聘时我们就可以增设与该老师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

广发“英雄帖”。发布选聘选调公告,一般会遇到时间短与渠道有限等问题。我们一般会在同学圈、朋友圈、老乡群等发布选聘公告。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教研培训会议时,我们会在会场门口竖起选聘选调名优教师的广告牌,发放折页宣传单。广告牌和折页宣传单上有选聘选调的相关条件要求,具体联系人的电话及微信,还有学校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等,方便全国名优教师关注学校、了解学校。我们还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让名优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

帮助建立“归属感”。一些外地的名优教师不了解深圳,不知道深圳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还有职称评聘、住房政策等信息,我们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他们详解相关政策规定。还有一些名优教师有子女入园、入学等需求的,我们一般也会由学校出面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入园等问题,让他们有“回家”的归属感。在教师选聘后期的适岗与考核及调动环节,我们还积极与教育局人事科、组织部等部门沟通,了解每个选聘选调环节的进度,让名优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帮助建立职业成就感。我们要求选聘来的名优教师能够在专业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能够带队伍,能够带领整个科组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招募入室成员,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成员三年成长计划。学校给名优教师和培养对象布置教科研和课改任务,督促他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用任务式学习提升自己。我们外聘指导专家对青年教师给予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帮助,给主持人配备手提电脑、科大讯飞录音笔记本等设施设备,提供更多外出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进修机会,让引进的名优教师找到职业发展的成就感。

培养本土名优教师的策略

对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引进名优教师固然重要,但同时需要培养本土名优教师,建立已有名优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这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

组建校级名师工作室。校级名师工作室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在外聘专家的指导下,各成员制定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每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交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进行磨课研课,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分享读书心得体会,做到主持人和成员共同进步成长。

提升科组教研学术氛围。为了丰富语、数、英等学科组每周的学术研讨,我们每周聘请退休的特级教师、教研员来校指导科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讲座、微格教学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令教师沉浸在浓厚的学科教研氛围之中,提升了专业水平。

开设“碧波讲坛”。我们每周安排优秀青年教师或校外专家给全体青年教师开设讲座,主题可以是教学经验、名著名篇阅读体会,可以是自己课题研究的成果解读,还可以是班级管理、家校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今,每周的“碧波讲坛”,已成为青年教师碰撞思维、交流思想、分享体会的有效平台。

新手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入职不到三年的新教师数量比较多等特点,我们启动了新手教师的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六大讲座:学科教学常规实操研练,新课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的落实策略,新课标教学设计实践操作,课题组织调控实操研练,微格教学诊断研析。同时,学校开展学员汇报展示交流竞赛,系统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与上海乐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学习培训。为了深入推进学校的“5·20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与上海乐好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师合作学习技能专项培训。培训分理论讲座和课堂教学实操,采用工作坊、案例分享、主题式课堂观摩等方式,循序渐进推进课程内容,最后还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成果展示。我们努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浅层和碎片化学习走向深度和综合学习,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走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以建构学生学习历程为核心的教学。

“走出去,带回来”的培训学习。我们积极外派教师参加“名师优课—2023 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以及东南教科院的“同上一节课”等全国性教研活动。我们秉持“走出去,带回来”的理念,外出学习的老师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要在同科组老师中上汇报课,分享自己外出学习体会与收获。一山更比一山高,只有走出去开阔视野才能增长见识,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科教学竞赛。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给每个青年教师明确指导老师,要求青年教师主动请教指导老师,提前试教,反复磨课,力争年年有进步。我们对青年教师和指导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竞赛捆绑评价,对指导青年教师获奖的,颁发优秀指导老师证书,营造校园内浓郁的教研氛围。

教学基本功(三笔一画)训练。我们与全国“快乐习字”创始人胡一帆老师合作,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三笔一画)训练,每学年书法讲座有线下两次和线上五次课,给每位青年教师配一块田字格小黑板,统一固定在学校展示栏,要求老师每周更新一次粉笔字,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硬笔书法评比。

搭建多样的展示平台。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我们积极参加多样的展示、评比活动,包括官方的、民间的、半官方的,从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育随笔、微格教学、课堂教学等方面展示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让每次的展示评比成为教师专业提升、自我检阅的过程。

课题引领。我们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多问几个为什么,都要有自己的课题,要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来研究。同时,将科组内同类型的问题合并成大课题向区教科院申报区级课题或市级课题,让老师们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

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我们每学期都会举行几场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为了保证每个青年教师都能上台分享,我们分多个场所同步进行分享,每个场所由一位校领导进行点评。在9 月初进行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的阅读分享中,很多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分享了自己的运动实践与体会收获。我们还就此活动进行了评奖,激发了教师读书的兴趣。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在充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校性的《教师发展三年规划》,指导每一位教师制定三年个人成长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让每一位青年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有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学校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请教师及时上传每个学期的各项业绩证书,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明确自己的薄弱项目,调整确定下学期发展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

我们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面向全国选聘名优教师,从全国重点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大力培养本土青年教师成为名优教师。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区教科院组织的教学竞赛,语数英等主要学科,已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英语学科还获得了市一等奖,数学学科获得了省二等奖。

目前,我校共有专任教师104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7人,副高职称10 人,绿色通道引进10 人,市优秀人才17人,省市区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4 人,各级名师工作室6 个,名优教师占比超过了全校专任教师总量的40%。过去一年,我校教师获教育教学类奖项共204 项,其中国家级34 项,省级60 项,市级38 项,区级72 项。学校的“全面发展学生,专业发展教师,优质发展学校”的办学宗旨得到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名优青年教师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富一方百姓,造一片蓝天,创名优品牌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于洁名优班主任工作室
《名优之死》笔谈——《名优之死》表现了什么
《名优之死》笔谈——艺术与爱的“堕落”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