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2023-12-18 14:55覃思源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乡村振兴

覃思源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训课程较少切入到乡村振兴的服务上来,存在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联系不够密切、课程内容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形式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探讨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构建“3+6+3”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逐步引向深度学习;开发“新媒体+乡村”特色新形态校本教材,将线上资源学习与线下教学活动有效链接;引入“岗位+工作情境”真实实训项目,积极探索协同发展模式,打通人才供需两端;构建“过程+结果+增值”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执行完整项目的职业行动能力、职业品格及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乡村振兴 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 实训课程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7-0133-04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双高”建设计划及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实施,各高職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分别在学银在线、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学习平台上建设了百余门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笔者通过对各平台上的在线课程资源进行统计发现,新闻传播大类各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入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8门,入选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继续对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指出要“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已经把借助新媒体加强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列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乡村振兴对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如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课题,新闻传播类专业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也应采取措施回应国家的政策导向。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较多的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入高校课堂,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等。这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应用较多,其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带动了这些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和研究。笔者在针对新闻传播类实训课程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调研中发现,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与乡村振兴需求联系不够密切、课程内容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形式与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当下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并未聚焦本土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有利于培养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

当前,部分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尽管在人才培养方面上进行了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诸多尝试,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出现脱节现象,加之现在大多数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对象仍然以传统新闻媒体为主,这类企业对学生实习或就业的学历层次有着准入要求,这些因素使得学生的课程实践效率低下。而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与新媒体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不错出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结合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同时融入乡村振兴的案例和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能对当前新媒体行业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使用在线资源,如动画、VR虚拟仿真、AR增强现实、微课等,让学生可以在线下线上展开沉浸式学习。比如,利用LED虚拟摄影棚技术进行数字化场景的搭建,构建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实训场景,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增强实际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实训设备上的缺陷,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对当地的农业产业资源有更多的了解,发掘本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有益于解决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使用混合式教学,可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解决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比如,教师在进行农产品直播营销实训教学时,会涉及背景的设计与制作、灯光的设计、道具的使用、直播流程的设计、台词的撰写、直播间引流策略的运营等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提前将相关的知识点讲解制作成PPT,或者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将其推送至平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境,在线下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则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主,在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备课,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或开展团队协作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有助于丰富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再现。在课堂上,多媒体的内容往往会占用学生分析和思考的时间,其应用的方法也相对单一,难以在课堂中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融入校企合作助农扶农项目,采用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过关小游戏、拓展练习、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完整项目的实施,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比如,在介绍某一农产品的品牌定位时,教师可以提问:是什么因素对农产品品牌定位产生了影响?让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利用线上课程的资源,进行思考并制订出方案,再通过实训来验证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拓展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掌握技能,而且能促使学生将知识点内化吸收,并将其运用到未来的工作或实践中。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路径

从目前的调研来看,国内高职院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大多开设有“微电影创作”“新媒体运营”“网络直播运营”“新媒体技术综合应用”等实训课程,其中涉及新媒体应用的课程与农产品的品牌传播与直播销售紧密相连,因此本文以国内某“双高”院校传播与策划专业开设的“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为例,从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实训内容的选取、实训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索。

(一)创新“3+6+3”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课程通过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逐步引向深度学习。

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课程创新运用“课前3步预习准备—课中6种协作探究—课后3项实践拓展”的混合式模式,实现“教、学、做、创”一体化。首先,课程内容紧扣课程目标,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按照新媒体内容创作与编辑的工作流程将课程任务进行重构,选择了文案、短视频、直播、H5交互作品这4个项目让学生完成,结合工作领域情境实训,突出课程的实践应用。其次,根據实训课程建设要求,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完成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包括实训课程基本信息建设、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建设,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更新和完善。最后,依托广西本地农产品、旅游文化等优势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时代青年的乡村创业梦”作为课程核心内容,串联微信推文写作、抖音短视频制作、电商直播运营、H5交互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农业品牌新媒体运营、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推广、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案例,使“产学研创”与乡村振兴工作无缝对接。

(二)开发“新媒体+乡村”特色新形态校本教材

新形态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融合,并通过多种终端形式应用的新型教材。目前新形态教材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等形式。

新形态教材作为混合式教学中线下学习的辅助工具,应该将线上资源的学习和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结合,使二者进行有效的链接。为此,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课程团队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编写并出版了“新媒体+乡村”特色的新形态校本教材——《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微课版)》。课程团队在组建教材编写团队时,充分考虑职业性和实用性,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人才需求,组建了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校企双元的教材编写团队。该教材以工作手册式教材形式呈现,采用项目式的编写体例,结合新媒体内容创作与编辑的工作流程,根据新媒体内容编辑岗位应掌握的工作技能、新媒体内容编辑职业岗位标准,从新媒体基本概念的认知入手,到项目团队的组建及内容创意策划进行编排。教材中的项目与课程设计中的项目对应,同样是结合工作情境开展,教材中选取的企业案例由教师根据就业需求和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案例转化而成,具备教学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教材后附有工作手册,教师通过工作手册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实结合,边学边练,以此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以满足职业领域工作能力的要求。教材中通过二维码的添加,将纸质书籍与解决重难点的微课教学视频、课件、案例等电子教学资源进行关联,提升了学生获取电子资源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配套的教学资源中,课程团队选取了广西本土文旅资源开发和农产品直播的多媒体案例,进一步凸显区域乡村振兴特色。

(三)引入“岗位+工作情境”真实实训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这是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领域一直强调的发展方针,也是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教育类型所体现的主要特色。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课程团队在专业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每年的“访企拓岗”工作,不断挖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愿意投入精力和财力在人才的前置化培养上的优质企业。校企共商高效合作机制,共同构建职教命运共同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课程团队也采纳了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对课程任务进行解构与重组。

在课程项目开发过程中,校企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协同发展模式。通过课程的实施打通人才供需两端,建构教学生态链闭环,校企双方从新媒体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找准切入点,在实训项目的选取上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校企共同打造工学交替创新“岗位+工作情境”实训教学模式,在实训课程中引入真实项目,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服务平台,承接中小企业与新媒体内容创作内容相关的订单。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从品牌定位、创意策划、内容创作、媒体投放等一站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校企携手助推中小微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高质量发展,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品牌力赋能。在课程项目实训中,解决广西地区部分中小企业数字新媒体广告推广介入难、运营难、获客难的技术痛点,助推广西地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降成本、拓销路、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为企业发展“造血”,为广西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四)构建“过程+结果+增值”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课程在考核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由校企双方制订“理论+实践”考核标准,采用“过程+结果+增值”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在考核评价时通过协商、综合给予学生评价,以此培养学生执行完整项目的职业行动能力、职业品格及团队协作精神。

新媒体内容创作实务课程考核评价由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三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活动、作业、小测验等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性评价以作品形式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新媒体内容创作实操的掌握程度和对运营技能的应用程度。在过程性考核中,教师充分运用数据驱动的评价方式,收集和分析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数据信息情况,利用超星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平台,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同时,教师要及时地将过程性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使他们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在结果性考核中,课程平台评价系统虽然可以自动地对学生学习的投入时间、测试的完成量等展开统计评价,但是很难将团队项目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的质量、效果区分开来。因此,要通过自评、小组评、校内教师评、企业导师评等多维度、多主体评价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增值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的成绩情况进行考核,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给予激励性加分,以此鼓励学生取得更多的突破性成果。

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学习通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新形态校本教材、引进企业项目、优化考核方式等,结合企业资源和企业平台,践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为新闻传播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拓展新的路径。在新媒体时代,怎样才能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推动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并通过人才输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合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刘钊.“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9).

[2]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3]陆岷峰,徐阳洋.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J].西南金融,2021(7).

[4]黄珺.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建设人才支撑体系的重要性[J].现代商贸工业,2022(24).

[5]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PBGS教学模式在“办税模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装表接电实训课程教学中的素质与能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