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作物种质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案例研究

2023-12-19 15:35樊晓雪李春雷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种质资源农业

樊晓雪,李春雷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吉林 13210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农业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乡村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载体,它的繁荣与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分不开的。在现代社会,农业的角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质生产,它同时也承载了乡村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农业高校作为农业知识与技术的沃土,它们拥有的作物种质资源和研究积累,在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认真研究和探讨农业高校如何通过其种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注入持续的科技活力和知识支持,对于整个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重要性

1.1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通常指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某些有利特性或特质的遗传材料。这些资源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中的产物,也包括由人类培育和选择出的农作物和家畜品种,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遗传改良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材料。

1.2 种质资源的价值

种质资源是农业和食品生产的基石,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许多其他生活必需品。这些资源涵盖了从传统农作物到野生植物的广泛种类,为人类的饮食和健康提供了无数的选择和可能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对适应性强、产量高和其他有益特质的种质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对抗食品短缺、营养不足和各种环境挑战。而且,很多现代药物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某种特定的种质资源。但是,如果失去了对这些宝贵资源的保存和研究,未来的农业生产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影响世界的粮食安全。

1.3 农业高校在种质资源保存与研发中的角色

农业高校作为农业领域知识的传播者和创新者,对于种质资源的深化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学府不仅有着丰富的科研设施,还承载了国家和地区农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多年的研究积累使它们建立起了包括珍稀品种在内的宝贵种质资源库。农业高校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能够针对种质资源的基因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对其进行功能鉴定、利用与改良。这些研究不仅能解答生物学上的基础问题,还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从而对抗不稳定的气候和病虫害。与此同时,农业高校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农业科技人才的重任。他们所培养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教育和实践培训后,将成为农业研究、生产和管理的领军人物。这些学生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不仅能够促进作物的遗传改良,还能为种质资源的长期、有效保存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策略。

2 种质资源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探析

2.1 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

农业种质资源是我国农业研究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0号)《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种质资源的分类主要包括农作物、经济林木、果树、草原植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我国农业高校在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有两方面,即商业化和研发。近年来,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已经成功地进入到商业化推广,这些种质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还具有优良的抗病、优质、耐旱等特点。此外,农业高校还对种质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以培育更多适应我国各种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了具有抗虫、耐旱、优质、高产等特性的新品种。我国在种质资源的保护、研发和利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困境与机遇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议题,正面临着种质资源利用的多重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许多传统的作物品种逐渐被产量高、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所取代。这种单一化的趋势使得乡村面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风险,传统的种质资源有可能丢失,而这些资源往往蕴藏着独特的遗传特质和科研价值。另一方面,现代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为乡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对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科研者可以筛选和培育出既适应当地环境,又具有高产、优质特性的新品种,从而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乡村的独特地理和生态环境,例如地理标志产品,也为种质资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 农业高校利用种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与策略

3.1 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性研究与培育

农业作为传统行业,一直在不断的演变中寻找更高的产量与更佳的品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农业挑战也在不断加大。正是这样的挑战,驱动着农业高校走在寻求解决方案的前沿。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小麦育种课题组为例,他们的研究方向表明了对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视与深入。灾害性气候对小麦生产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曲周实验站通过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的小麦品种资源杂交,培育出对光温不敏感、能消除冻害、倒春寒、倒伏、干热风等多种不利影响的小麦资源品系。从“龙堂一号”到“龙堂二号”,再到“福麦1号”与“福麦2号”,都是他们优秀的科研成果。但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并不足够,曲周实验站走得更远,他们关注到了现代人的营养健康问题,进而开展了特用黑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研究。黑小麦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解决现代人们营养缺失﹑隐性饥饿等问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意义重大。在曲周实验站的努力下,“农大5321蓝”和“农大4218紫”这两种黑小麦品种已经成功审定,它们有望成为未来饮食中的明星。

3.2 推进技术转移与乡村培训

乡村是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农业高校在“卡脖子”技术上开展科技攻关,在农业生产上开展技术服务,进而推进技术转移与乡村培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长岭县落实村开展驻村农技服务,并成立了农业科技小院,打破学术的象牙塔,真正将科技走进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专家服务团直接走入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针对具体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导。从优异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到作物病虫害的诊断及科学管理,再到高产、绿色、优质的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每一次交流都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和加强。落实村附近的东六号村、金水村和龙凤乡都感受到了这股农技服务热潮。在每次的农技交流过程中,落实村农业科技小院都努力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力求在专家与农民、科研与推广、技术与服务之间建立一个真正的桥梁。这是一种真正的互动,农民可以直接向专家提问,专家也能直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实现了真正的“最后一公里”的农业科技服务。

3.3 鼓励乡村品牌与市场化建设

在浩如烟海的农产品市场中,如何让乡村的农产品从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市场上建立并维护自己独特的品牌。农业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帮助乡村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吉林省抚松县地处偏远山区,靠种植普通玉米作物为主,种植水稻、菌类和药材等为辅。农民人均生产总值长期落后,为了解决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农业高校作为地方乡村振兴的倡导者,农业类资源集成的领导者。吉林农业大学为抚松县献计献策,开展一系列的乡村振兴服务,抚松县开展了“白头霜煎饼”的乡村振兴之路。“白头霜”玉米是吉林省比较老的地方种质,它的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用它制作的煎饼既香甜又筋道。但由于“白头霜”产量小、收益低,被广大农户所弃种,导致“白头霜”在市场上几乎灭绝。农业高校为保护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收集了建国以来大量的作物种质资源,向抚松县无偿提供了口感纯正、色泽温润的“白头霜”玉米种质。另一方面,农业高校利用人才的知识储备,向抚松县农民传授“白头霜”玉米种质的配套栽培技术,在抚松县建立大型“白头霜”玉米种植基地。农业高校与当地政府以“白头霜”玉米种植基地为契机,开发“白头霜”玉米的煎饼、碴子、玉米面生产线。利用微信公众号积极转发,提供了销售+仓储+寄递的“一条龙”服务方式,迅速扩大销售市场。还通过农村电商旗舰店,在网上全力推销手工大煎饼,成为带动抚松县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这一案例的背后,其实是农业高校深耕研究、不断创新的成果。它们将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乡村的资源完美结合,创造出了市场上受到欢迎的新产品。农业高校可以与乡村建立深度合作,帮助其进行品牌定位、市场策划,确保乡村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同时,高校还可以为乡村提供市场分析、品牌策划、广告设计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帮助乡村找到最佳的市场定位,迅速打开市场。

3.4 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并非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需要多方参与,形成一个协同助力的体系。在这其中,农业高校作为农业研究和农业人才培育的前沿阵地,对乡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往往需要得到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出有利于农业高校与乡村合作的政策。如政府扶持农业高校扩建作物种质资源库,同时为农业高校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其与乡村企业或合作社建立研发中心,为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奠定基础。又如,为乡村和农业高校之间的合作项目提供政策扶持,如土地使用权、产品销售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便利。其次,在资金支持上,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鼓励农业高校与乡村进行合作研究,特别是那些具有长远发展前景,但短期内可能难以见到回报的项目。对于一些新的种质资源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或者是与乡村经济直接相关的技术研发,都可以得到这种资金支持。最后,农业高校也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业金融业务,如设立农业银行、提供农业贷款和保险,进一步为乡村提供资金支持。高校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企业投资,与乡村共同开发新的农业项目。

4 总结

农业高校所守护和研究的种质资源,不仅代表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珍稀瑰宝,也成为了乡村振兴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驱动力。这些看似微小的资源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科研价值。只要得到科研界的专业探索、技术革新和适当的应用,它们将变身为明确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为广大农村地区持续的注入发展动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农业高校与乡村的合作将更为深入和广泛,双方将携手挖掘、优化和应用这些宝贵的作物种质资源。

猜你喜欢
种质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