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技文化的自觉与重构

2023-12-19 15:53刘吉安左宁宁宋继新
体育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竞技人文

刘吉安 左宁宁 宋继新

摘      要:国家竞技文化的自觉与重构是揭示国内竞技重科技、轻人文的问题,创建以“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为发展思想;以政府、市场、社会、教育、集体和个人多元治理为发展方式;以科技、人文、政治相融合为教育内容;以培养“技术精良、人文厚实、立场坚定”的运动人才为目标的生态竞技文化体系。这对于建设体育强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关  键  词:竞技文化;竞技思想;生态竞技;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6-0018-06

The consciousness and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culture

LIU Ji'an,ZUO Ningning,SONG Jixin

(Jilin Sport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 Consciousness and reconstruction for national competitive culture is to reveal the domestic compet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ght humanities, and to create "seize the education, the harmonious world, win honor for the country" for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to view the government, market, society, education,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multiple governance as the development mode, to view the integration am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ities, political as education content, to cultivate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humanities thick, stand firm" sports talent as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ompetitive culture system,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for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and promot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words: competitive culture;competitive thought;ecological competition;humanistic spirit

当今中国竞技,重科技、轻人文,令人堪忧。2016年国家用1.2亿重金聘请的国足教练里皮,在2019年辞职前指出:“中国足球弱在理念、弱在态度、弱在基础。”里皮不愧是世界级水平的教练,说的“理念”是足球文化的核心,“态度”是人文精神的重心,“基础”是足球的基本素质。其话尖刻,点到了国内竞技文化缺失的软肋。联想近年国足、男篮参赛,有失血性,有失尊严,有损国格,与之有关。针对类似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严厉指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聚焦当前‘三大球’工作中存在的精神不振、正氣不足、作风不硬等问题……全面重构其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这是对中国竞技人文与政治“双缺失”缩影的反思,是重建其生态文明的宣言。上述问题与我国竞技长期忽略体育文化建设有关。故揭示其问题,重构文化,再造文明是我们的使命,而这也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国家战略。

1  竞技文化的自觉

关于文化自觉,费孝通曾认为是“自知之明”,冯骥才说它是人们认识到文化与文明不可或缺的意义。竞技文化自觉是对竞技因文化缺失而产生的问题的觉悟。它既是对重物轻人的“灰色竞技”的反思,又是对夺标育人的“生态竞技”的启蒙。其启蒙,不是为跟随社会,是为引领未来。这乃文化自觉的真谛,大学之使命,科学之本真。

1.1  对竞技文化灵魂的追问

文化的定义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是汉语词典注释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余秋雨考证中外学界对文化的认知后,提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根据上述,竞技文化应当是人们创造的竞技的思想、方式和内容的生态共同体。其核心是思想创新,培育人文精神;其次,才是培育科学精神。因为科学似烈马,可造福祸;人文,似缰绳,能定向。缰绳牵烈马,人类有前途。实践证明,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学界认为,文化特指精神财富,人文精神又是其内核。冯骥才说:“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也是竞技文化的灵魂。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经多方面考证指出:“人文精神是人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一种态度。英文是attitude。”其本质是人们对待“天地人”的“正确态度”。它与中华文化源头《易经》倡导的成大事者“贵中正”的思想、儒学的“正心”、佛学的“正见”、道学的“顺天”以及当下“态度决定一切”的理念基本趋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说,决定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而情商越高,能使人的态度更稳定。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在《运动的真谛》中指出:“意味深长的不是运动员的表现而是观众的态度,以及在观众身后的对这些可笑的比赛如痴如狂的各国人民的态度,他们一本正经地相信至少在短时间内跑、跳、投和踢球都是对国家美德的考验。”可见,人文精神的本质是“正确态度”。它是人类的公德,是文化及竞技文化的灵魂。因为缺少人文的科学与竞技,乃至文化,必然要“崩盘”。当下,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以及中国足球面对的残局,都是例证。

1.2  对生态竞技本质的认知

国内学界认为:“生态文明是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竞技是遵循“天地人”和谐共生的规律,持续夺标育人的绿色竞技形态。其本质是“和谐共生,夺标育人”。因为“天地人”的“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夺标育人”是竞技文明的重心,二者合一,构成了生态竞技的本质。其大意是:大家在竞技中,和谐依存、互不伤害、共同持续地夺标育人。它实质是一种富有人文精神的竞技形态,追求的是生态竞技的文明。因为文明与文化不同。文明具有普世性及趋同性,可纵横传播。文化具有民族性及多样性,能纵向遗传。当今,人类最高贵的文明是生态文明。因为生态若不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何谈文明。为此,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取决于人是否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生态文明的前提,是生态竞技的追求。当今,人类竞技顶级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生态竞技的建设。因为国际赛场变了,它要求“赢”,要有和谐、公平和神圣的赢;“输”,要有体面、尊严和悲壮的输,即大家在竞技中,都有存在感和收获感。但是,当下我们的“跑道”还是沿袭单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生添彩”的狭隘的竞技旧思路,只会赢,不会输,中国足球和篮球就是例证。故赛场变了,思想未变,跑道未变,亟待重构文化。

1.3  对当下竞技问题的反思

近年来,国内竞技的文化与政治双缺失的问题,已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学界普遍认为,“锦标主义乃至金牌至上一度左右着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成为我们建设体育强国不可回避的问题。伴随着运动员的优秀赛场表现,我们并未呈现出同等震撼世界的文化表现和价值主张”。目前,备受中外关注的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方案》的重点是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但因缺失思想文化的建设,导致思想落后,重物轻人,人被物役,损失惨重。里皮曾说,国足队员代表国家参赛不卖力,怕受伤回俱乐部影响挣大钱。这是典型的人文与政治双缺失的缩影。前几年,在中外颇有影响的游泳世界冠军孙某某、宁某某等人,先后与国家队争执商业广告权等问题,在中外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2023年高志丹局长面对类似问题指出,“三大球”存在“精神不振、正气不足、作风不硬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指出:“如果理想主义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如果现实主义者都变成功利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又变成投机分子……希望会否变成绝望?理想是否成为空想?”这是对人文精神缺失的痛斥,对文化重构、文明重建的期盼。

2006年央视播放了《大国崛起》,上百位被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下,揭示竞技文化缺失的弊端,绝不是否定竞技文化,是为找准问题,重构文化,再造文明。

2  竞技文化的重构

依据文化是由思想、方式和器物3个层次构成,国家竞技文化的重构是对其发展思想、发展方式和发展内容进行整体的改革与建设。

2.1  竞技发展思想的变革

技术是筋骨,思想是灵魂,思想高贵,行为才非凡。国家竞技发展思想的变革,是重构生态竞技文化的统領。最近,训练学专家陈小平说,科技引领训练,首要是“理念”,其次是方法与负荷。里皮说,国足首弱是“理念”。可见,高水平竞技的最后是心理博弈,是为思想而战,使人更像人;低水平竞技始终是体能的较量,为利益而战,使人不像人。中国乒乓球队“打好文化球”、长盛不衰表述了前者,而当下中国男足和男篮屡战屡败却说明了后者。

1)思想体系的重建。

据考证,竞技是具有游戏性质的、夺标育人的体育运动。其本质是夺标育人。未来,国家生态竞技的思想体系,将是一个由单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生添彩”的种意识,转向“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的类意识。其中,每个要素皆有特点。

“夺标育人”,是通过夺取运动锦标,促进每一个关注竞技的人的和谐发展。它是生态竞技思想的核心,有4个特点:一是“夺标”要实现竞技和人生两大奋斗目标;二是“育人”要充分促进每一个竞技个体的和谐发展,要防止中国青少年的教育和体育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过早过多地透支其天赋资源,结果造成他们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的社会问题持续发生;三是要培养能维护对手尊严,给观众和自己创造快乐,有运动个性的人;四是要保护人竞争的天性,尊重人选择的个性,培育人合作的社会性。竞技只有培育这样的个人,才能通过夺标,实现“和谐世界,为国争光”。

“和谐世界”,是通过夺标促进人与世界和谐发展的理想,特点有三: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要顺应人体自然发展规律(顺天),充分借助自然力的能量,缓解社会对竞技无限的需求与人体自然器官有限承受能力的矛盾。以此,树立“顺天夺标”的生态竞技理念,克服以牺牲个体的安全、健康、尊严为代价的“逆天夺标”的灰色竞技思潮。二是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将和谐世界作为“为国争光”的前提,以此提升国家竞技的国际亲和力和影响力。三是促进人与自我和谐,把小我变大我,大我变无我,以此放大人无限的精神力量,拼出公平竞争的“血性”,以此创造奇迹。例如,运动员跨国加盟参赛、跨国组队参赛、跨国归化参赛,皆是一种“和谐世界和为国争光”的表现。以上倡导“人、自然、社会”,即“天地人”三和谐的竞技理念是典型的生态竞技思想。它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思想,又支撑了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因为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就是“合作共赢”,而且它需要各行业的协同,才能完成其使命。

“为国争光”,是一个民族内生的、最富有冲动的潜意识,也是国家竞技的政治追求。它若没有和谐世界的引导,走向极端会导致社会失序。林语堂早在《生活的艺术》中指出,人类可悲的是:有些民族过度重现实,轻理想,导致庸俗,甚至恶俗。“现实减去理想等于禽兽”。诠释了重现实、轻理想的悲剧。例如,中外球迷骚乱、运动员的群殴及恶斗等;中日在2008年足球“东亚四强赛”的较量中,中方失利后,队员与观众言行过分粗野,使多方极为不满。反之,2006年足球世界杯,作为东道主的德国为防止极端民族主义复发,主动淡化“爱国主义”的种意识,突出优质办赛和文明参赛的类意识,被国际赞誉为“意大利赢了足球,德国赢得了人心”。其思想就是一种超越种族的“天下观”。马云创造商业奇迹,源于超越种族的“货运天下”的世界观;美国马斯克开创外空产业奇迹,源于超越人类思维的宇宙观。马斯克超越了马云,是思想升华、心力放大的结果。这说明,思想高贵,行为才能非凡。故为国争光若以和谐世界为前提,将是升华的、放大的、高贵的国家竞技思想。它能提升思想境界,增大心力,创造奇迹。

2)思想体系创建的依据。

正心成事,大爱无疆。重构“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生态竞技思想的依据如下。

第一,符合了人性,彰显了文明。首先,“夺标育人”符合人性。人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和理性。休谟说:“人性是一切科学唯一稳固的基础。”人性论有性恶论、性善论、中性论3种学说。中性论认为,人善恶皆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实践证明,“夺标”具有工具理性,是一把双刃剑,可造福祸。因夺标的竞争有攻击性,是人争强好胜的潜意识,是自然选择。威尔逊在其世界名著《论人的天性》中指出,“攻击性”和“利他性”是人的天性。现实说明,“攻击性”若没教育引导,走向极端,会放大人的兽性。但是“育人”具有价值理性,是人工选择,能引导“夺标”扬善抑恶。故夺标与育人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竞技的本质。它符合人性。其次,和谐世界与为国争光更符合人性。由于为国争光是为了种族而争,能激发人情感的潜意识,开发其内生力。威尔逊说,“当人的利他主义行为服务于至亲好友时,这种利他主义本质上是‘无条件’利他主义。除此之外,其余利他主义行为都属于‘有条件’利他主义”。“为国争光”是人的天性,能激发民族的情感,并能产生为之无偿奉献的内生力,从而形成出宁输名次,不输精神的气概,但若走向极端,能激发极端民族主义。故为国争光与和谐世界结合,是“民族情感”与“世界理性”的统一,顺应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符合了人性,彰显了文明。然而,近年来中国男足和男篮不仅输了名次,也输掉了人性,输掉了血性(刚柔相济的民族精神),失去了文明,令人痛心。

第二,传承了奥运基因,秉持了中华的文明。据考证,通过竞技促进人类“教育与和谐”是奥运的基因。希腊文管局总监亚罗尔斯介绍,“奥林匹克的神祇们不仅仅是为了竞技才发起运动会,他们首先是为了反对无秩序和反理性的力量才创建运动会,对青年的教育原则中贯穿着竞技、神性与人性的精神。在希腊文化的全盛期,运动一直是城邦生活的重要部分和教育的基本原则。”其中,古奥运“首先是为了反对无秩序”,就是为了追求有序的和谐及和平。现代《奥林匹克宪章》也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全面分析,促进“教育与和谐”是古今奥运传承的基因,而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又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而闻名于世。故,“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的思想,传承了奥运基因,秉持了中华文明,是一种返璞归真、超越现实、面向未来的生态竞技思想。

第三,顺应了社会发展大势,弘扬了人类的文明。创建生态竞技思想,顺应了国际社会由“斗”转“和”的大势。当下,人类反思:20世纪,与天斗,引发了世界公害的增多;与人斗,引来两次世界大战,促使人类的世界观由“革命与解放”转向“和平与发展”。故创建生态竞技思想,促使国家竞技由为国争光转向和谐世界。这说明未来的竞技,分享的不仅是“争”的快感,更是“爱”与“和”的愉悦。余秋雨说得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人类凭着聪明,划出一条条界线,最后用爱,把它全部推倒。”故创建生态竞技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大势,弘扬了人类文明。

总之,大道至简,微言大义。在上述竞技思想体系中,“夺标育人”,关注每个人的和谐发展,有个性;“和谐世界”,关注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有类性;“为国争光”,关注人需求最强烈的种族利益,有種性。故三者融合,使其个性、类性、种性合一,从而构成了系统的生态竞技思想。其思想,具有人文精神,是竞技文化的灵魂,能提升人的境界,增大心力,放大体能,创造奇迹。国乒面对世界,创造了半个世纪长盛不衰的奇迹,与其思想不断创新,增大精神力量有直接关系。

2.2  竞技发展方式的变革

国家竞技发展方式的变革,是在“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的思想指导下,重构生态竞技文化的体制保障。它有助于我们解放竞技思想,增大精神力量。

1)微观方式变革:竞教结合。

“竞教结合,奥运则兴,竞教分离,奥运则衰。这是历史规律”。理想的竞教结合有两种形式:

首先,从“项目训练”转向“项目教育”。当下,抵制竞技人文缺失,培育生态竞技思想,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最直接办法是将过去单纯夺标的“项目训练”,转变为既夺标又育人的“项目教育”。这是国际竞技发展趋势。20世纪末,国外已在研究“足球教育”。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结束后,“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在谈到欧洲三队闯入世界杯半决赛时评论,这是对3个长期投身于‘足球教育’国家的一种回报。正是这种模式下的体制,才使得欧洲球队有机会第一次在欧洲大陆以外举起世界杯”。可见,在国外研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运动“项目教育”,已是一种体制创新。它实质是一种生态竞技体制的雏形,有助于保护人竞争的自然天性,培育人合作的社会属性,从而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

其次,从“单一训练”转向“训教结合”。例如,美国NBA是在大学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篮球人才,然后到加入职业联盟,从而培育了世界一流的篮球人才、篮球赛事和篮球产业;牙买加也是在大学里培养了一批世界短跑明星。在我国,也有成功实践和经验。20世纪末,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主动研究“夺标育人”的思想,推进了南京体院竞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江苏省竞技的发展。2008年江苏省运动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取金牌总数名列全国首位。20世纪末,吉林体院秉承经几代人积淀的“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办学思想,在国内率先探索了“竞、教、研、企”四结合的办队方式,培养了李金子和鄂美蝶等一批德才兼备的世界冠军。其中,在国际体坛首创、并存放在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进入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竞技教育学》专著,200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作为国家级教练员和干部的培训课程,为促进竞教结合提供了依据。

2)宏观方式变革:由“管制”转向“善治”。

国家竞技发展方式的宏观变革是一种体制创新。其改革是要改进过去政府一枝独秀、高成本、集权的“管制”,吸取国足等运动项目“政、事、社、企”四位一体“统制”的教训,借鉴发达国家倡导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治理的民主“善治”(最好的治理)的经验,探索政府、社会、市场、教育、集体和个人多元的治理新模式。其模式是: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以民主为原则,以各元素平等与和谐为支点,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社会、教育、集体和个人共同治理国家竞技的潜力,以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从而提高人才培养和市场开发综合效益的善治模式。例如,现代欧美职业体育联赛,以法律为统领,充分发挥体育产业联盟和单项协会的办队与办赛的作用,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和投入,同样培育出世界一流的竞技及产业。故倡导上述“善治”,是人类告别集权统治、高耗低效的旧体制,迎接低耗高效、民主的“生态竞技”的新体制。

以上国家竞技发展方式的变革,从政府包办的“项目训练”到民主的“多元治理”,其实质是国家竞技体制由“管制”转向“善治”的生态竞技体制。它是将生态竞技思想付诸实践的“桥梁”。

2.3  竞技发展内容的变革

国家竞技发展内容的改革,是在“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的思想指导下,重构生态竞技文化的基础。其内容有许多,最主要的是由科學训练、人文教育和政治教育三结合的教育内容体系及机制。

1)内容体系创新:由“科训体系”到“科技、人文、政治”相融的新体系。

科技、人文、政治相融的竞技教育实质是“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因为人文教育是让人学会合群利他的“入世”的成人教育;科技教育是让人学会创新,形成与众不同的专业素质的“出世”的成才教育;政治教育是让人不偏离正确方向的成功教育。三者合一,构成完整的竞技教育体系。其措施是:组织人力创编中外世界领先的“优势项目”分散在训竞中的科技、人文、政治的典型的教育案例,并使之系统化。例如,收集国乒重视科技的“快、转、准、狠、变”等内容;讲人文的“一切从零开始”“不到最后不服输”等内容;讲政治的“你不要这一局,祖国人民要这一局”等内容。以此逐步构建科技、人文、政治相融的教育内容体系,以求培育运动员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政治素质。

总之,在上述的体系中,科技求真,人文求善,政治求忠。三者相融,以求培养“技术精良、人文厚实、立场坚定”的竞技人才。其中,技术精良是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人文厚实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道德素质;立场坚定是忠诚党和人民体育事业的政治素质,三者合一构成国家竞技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系。

2)教育机制创新:由“技能传习”到“文化传创”。

过去,培养运动员,偏重单向地科技灌输,忽略人文与政治双向的“体验”和“应用”。未来,竞技教育操作机制是:教者根据心理学“认知—情感—行为链”的原理,将有关科技、人文、政治的教育思想“渗透”得越深刻、越简约,习者“认知”与“体验”就越强烈,就越有激情,行为就越自觉,甚至超常。例如,国乒为何半个世纪长盛不衰,是他们在日常训竞中不断渗透“一切从零开始”“不到最后不服输”等人文理念和“狼来了,世界打中国”等政治思想,因此使他们能在国际大赛的多次临危之际,迸发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人文怒吼,以及“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的政治呐喊,并创造奇迹。这就是国乒教练张燮林曾倡导的要“打好文化球”的内涵,也是主动培育人正确对待人、自然、社会一种态度的文化自觉。

总之,国家竞技教育内容变革的关键是创建科技、人文、政治三结合的竞技教育体系和机制。它为贯彻“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的生态竞技思想,施行由“管制”到“善治”的体制改革,提供了具体内容。

3  结论

竞技文化自觉与重构是主动揭示国内竞技重科技、轻人文的问题,构建以“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为发展思想,以政府、市场、社会、教育和个人多元治理为发展方式,以科技、人文、政治相融合为教育内容,以培养“技术精良、人文厚实、立场坚定”的运动人才为目标的生态竞技文化体系。这对于建设体育的“理想国”——体育强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颇有意义。它包括以下3部分:

1)竞技文化自觉与重构的统领是其思想创新:由“夺标争光”到“夺标育人、和谐世界、为国争光”。它是将竞技的个性、类性、种性合一的生态竞技思想。它能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增大心力,创造奇迹。

2)竞技文化自觉与重构的体制保障是其方式创新:由政府包办、单一的运动训练体制,到“政府、市场、社会、教育、集体、个人”多元的治理。它是由“管制”到“善治”的生态竞技体制,为推进生态竞技思想付诸实践起到桥梁的保障作用。

3)竞技文化自觉与重构的基础是其教育内容创新:由单一的“技能传习”到“科技、人文、政治”三融合的“文化传创”。它是培养“技术精良、人文厚实、立场坚定”的竞技人才的基本内容,为贯彻生态竞技思想提供了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剑. 国足不争气. 扰乱中国杯布局[N]. 中国青年报,2018-03-26(08).

[2] 林剑. 高志丹在“部长通道”回应社会关切[N]. 中国体育报,2023-03-13.

[3] 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M]. 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4] 冯骥才.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N]. 人民日报,2018-01-04.

[5] 编写组.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6] 余秋雨. 文化苦旅[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

[7] 冯骥才.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J]. 教育,2018(52):1.

[8] 王义遒.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 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2):21-27.

[9] 丹尼尔·戈尔曼. 情感智商[M]. 耿文秀,查波,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0] 奥威尔. 奥威尔文集[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11] 赖章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12]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OL]. (2023-02-23)[2023-06-18]. 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302/t20230223_1017247.shtml

[13] 立體育改革潮头 发思想理论先声 继承改革开放40年[N]. 中国体育报,2018-07-23.

[14] 里皮终于说出实话,他对李铁和国足的评价怎么样![N/OL]. (2022-11-28)[2023-06-20]. https://www.163.com/

dy/article/HN7J9AMP05534E0H.html

[15] 白岩松. 幸福了吗?[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9.

[16]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大国崛起(第12集)[DB/OL]. http://v.aiodt.com/vodplay/55650-1-12.html

[17] 陈小平. 从助力到引领——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转折与发展[J]. 体育与科学,2023,44(3):1-10.

[18]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19] 王怀成. 意大利队赢得了足球 德国队赢得了人心[N]. 光明日报,2006-07-11.

[20] 休谟. 人性论[M]. 贾广来,译.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5.

[21] 威尔逊. 论人的天性[M]. 林和生等,译.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22] 尼科斯·亚罗尔斯,阿凡. 古希腊的体育教育[J]. 体育文史,1990(3):73-76.

[23] 奥委会. 奥林匹克宪章[M].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1-8.

[24] 宋继新. 竞技教育学新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5] 普拉蒂尼赞欧洲球队表现 称其靠的不只是运气[EB/OL]. (2010-07-07)[2023-06-15]. https://sports.qq.com/

a/20100707/000024.htm

[26] 奥斯本. 改革政府[M]. 周敦仁,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收稿日期:2023-08-06

作者简介:刘吉安(1979-),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8498572@qq.com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竞技人文
人文
竞技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花与竞技少女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