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链条+‘数’项目”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3-12-20 01:18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实训工业数字化

高 庆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实践教学是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构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本质是坚持面向实践、提升技能,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对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2021 年3 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中新增了工业互联网应用这个高职专业。对于这个就业面宽、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好的新专业,尽快探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相对应的实训平台及实践基地,探索出专业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俱佳的教学体系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以企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在岗位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为要素的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体系[1];以工作场景中的主要实践活动,健全管理、实施和评价[2]。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然都提到了校企合作,但多数是基于企业中的生产项目进行,很少从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构建项目解决问题。

(二)教师入企培训的研究

通过研究实践教学框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通过导师引领制,快速促进青年教师在实践方面的多种能力,通过轮训培训制,让职业教育在职前阶段就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技能,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常态化机制[3];以短期培训为主要方法的培养模式,只能解决职业教育教师局部能力的培养问题,无法解决教师整体能力的培养及其持续发展的问题[4]。此类研究虽然提出了应提倡专业教师经常性的入企培训,但带领学生入企寻找项目并进行赋能的研究却比较少。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将理论课程中的知识,按照给定的实践条件,通过赛课结合完成的教学模式、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敏捷实践教学模式等,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完成实训实践任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四进”式、“专创赛融合”式等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也层出不穷,但对于这个新专业能否相匹配,还需要精准研判及实践检验。

二、工业互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理念不清晰

由于工业互联网应用是一个新专业,当前其实践教学的理念还不是很清晰,无法指导实践运行。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是强调“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等传统的理念,但是对于这个“数字化”含量极高的新专业,仅仅是通过工作过程和项目提升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具有服务意识的新型实践教学理念。

(二)缺乏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大多数智能制造类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大都依据对应产业设定,根据企业生产中的技术、工艺等实际应用设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能够把工业现场中人、设备、场地等元素通过数据实现互联互通,涉及与生产制造相关的通信信息链、专业人才链、技术创新链、材料供应链、售后服务链等全链条。因此,该专业套用任何智能制造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都不合适,需要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三)未能形成真正“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该专业还是沿用了校内实验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在校内充分锻炼实践技能,之后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于传统专业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工业互联网专业涉及机械、控制、网络等分散、模块化的知识,单独通过校内建设的实训室来锻炼学生技能是不现实的,也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序化整合。因此,需要借助企业的力量,形成真正“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创新“干中强技、双向赋能”的实践教学建设理念

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是融合智能制造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交叉专业,涉及与生产制造相关的通信信息链、专业人才链、技术创新链、材料供应链、售后服务链等全链条。通过研究,基于默会知识理论等多重理论基础,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背景,突破传统的培养知识、技能二元目标理念,明确高职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干中强技、双向赋能”的实践教学建设理念,指导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建设,实现“政治素质合格、素质技能全面、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构建“全链条+‘数’项目”实践教学体系

“全链条+‘数’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所示)的核心为“企业即平台、项目即内容”,即把平台建在企业、把建项目、做项目的过程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基于教育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大背景,在学校、行业、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下,进行课程重构,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的全链条融通,着力构建校企互融互促的发展生态。进入企业调研数字化转型难题,融合实际教学问题,形成数字化项目,并加以解决,实现“入企教学”“入企评价”“入企建平台”;从而为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社会适应性提升“赋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项目式的实践课程设计,打破原有课程壁垒,将智能制造专业群内的不同专业实践课程与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实践课程重组,形成专业群基础实训、专业基础实训、专业创新实训、综合应用实习四大实践课程模块(如表1 所示),可促进形式高效协同的企业间融通创新机制,达成专业交叉融合课程的综合性发展,形成依托“数字化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三)构建“四阶八环”的实践教学模式

工业互联网实践体系可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服务实践四个阶段,它们在技能和素养方面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支撑的过程,可设计八个环节贯彻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即新课导入、示范培训、实操实施、教学评价、创新改进、反馈问题、固化应用、总结案例。将电子信息、机械、网络安全等分散、模块化知识有效整合,构建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知识与能力并重、团队型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实践“双环互促、优选教法”的实践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现在一般采用2.5+0.5 的教学安排,实践“双环互促、优选教法”的实践教学方法,把有限的时间资源进行了科学精准的配置,拓宽了育人主体与时空,分层级、模块化开发特色鲜明的教学场景,多元施教才是实践教学教法改革的最佳解决方案。

1.双环互促。培育学会学习的方法。创新实践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课前勾兴趣,课中讲内容、做练习、点考评,课后促转化)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调研、创意、制作、应用、改进)互动互促。

2.优选教法。有的放矢、量体裁衣。以平台实训和入企实战为载体,将课程思政、双创教育、科学素养、职业素养等元素以模块形式有机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等方法按需组合。

(五)构建具有“七条链”特点的“多元”评价体系

基于工业互联网领域“七条链”,引入企业岗位比武等考核内容、标准,建立一套合理的个性化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针对新专业特点,纳入数字化素养等新评价元素,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确保实践教学模式良性运转。

四、结论

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作为多学科融合的新兴专业,目前实践教学研究还较为薄弱。本项目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背景,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转化成具有教学意义的项目并解决,本着“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尽快将实践教学在“全链条”进行融通,构建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全链条+‘数’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可为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可复制可借鉴模式,是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实训工业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工业人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数字化制胜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