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2023-12-20 01:18杨一杰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杨一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一、课证融通的背景

2020 年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指出,要提高造价信息服务水平。我国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工程造价数字化,使得工程造价行业全面迈入数字化新时代。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的变革也在深入开展,相继推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等一系列文件。文件中重点强调了要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等内容。在工程造价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双重推进下,“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诞生和开展便具有了必然性。

我国学者对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证融通的改革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李寿冰认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基础上[1];马红认为“1+X”证书的考试内容会随着企业需求随之变化,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必须要紧随着证书内容的更新而优化调整[2];何丽嘉认为,在当前“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的改革方法应当是全面地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而将证书的考试内容能够全面融入对接课堂教学[3];卜素婷认为,若想实现课证融通,必须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师资建设四个方面入手。虽然当前学者对于“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探索在不断完善,但现阶段很少有学者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课证融通方案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工程造价专业,以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课证融通的对象,进行课证融通的方案研究。

二、课证融通的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分为三个等级,全面涵盖了当前工程造价学生毕业后主要的三个发展岗位和方向。1.初级对应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主要负责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应用、维护等工作。2.中级对应工程招投标专员,不仅具备相关模型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需要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文件的编制等相关专业知识。3.高级对应二级造价工程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理论实践基础。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工程招投标专员。因此,主要对接“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与中级两个等级。以学校学情为出发点,结合《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考评大纲》,以“必须达到初级标准,普遍达到中级标准,力争达到高级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进行调整和修订,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对接现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初、中级的职业素养、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二)专业课程的优化

院校应当以自身当前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参考相关证书考评内容,将证书的考评内容尽可能融入当前专业课程中。以学校为例,当前工程造价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建筑制图与房屋构造》《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建筑工程清单计价》《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课程。在保留开设课程不变的基础上,结合证书考评内容,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重新分组归类,形成三大类组块化课程:“BIM 建模类课程”“清单计价类课程”“实践操作类课程”。“BIM 建模类课程”组块化课程主要对接考评内容中的识图理论基础、算量软件应用等内容;“清单计价类课程”组块化课程主要对接考评内容中的计价理论基础、计价软件应用等内容;“实践操作类课程”组块化课程对接考评内容中的综合应用等内容。三大组块化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课证对接,各课程与证书相互融通、三大组块化课程之间相互融通,使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既降低了考证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以“BIM 建模类课程”为例,该组块化课程主要是由《建筑制图与房屋构造》《建筑信息模型概论》《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三门课程组成。《建筑制图与房屋构造》作为建模课程的先行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识图能力,同时与证书考评内容中的识图知识点对接。调整后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制图的标准和规范;建筑形体的表达方式;房屋建筑构造(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工业建筑);建筑施工图识读。《建筑信息模型概论》作为衔接识图与建模课程的中间课程,一方面是教授学生相关建模软件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后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BIM 技术的概念与特点;BIM 技术的软件组成(重点:造价软件);BIM 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造价应用)。《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作为主要对接“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软件操作技能,目标是实现“结课能考”,调整后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通过GTJ 软件进行土建算量;通过GTJ 软件进行钢筋算量;独立完成工程的建模算量计价。三个组成课程由浅入深,由理论切入实践,递进式开展教学。

同时,以“BIM 建模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为例。课程小组在原有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证书考试要求进行课程方案重组。

原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包含“建模算量”“软件计价”“工程实例”等内容,该课程内容与“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操作考核部分高度重合。同时,由于“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复习、练习以及考试均在“百万人才考试端”电脑软件中进行。因此,学校以“百万人才考试端”作为融通的纽带,以此来实现从该课程与证书的全面融通,具体方案如表1 所示:

表1 《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学内容

优化后的课程内容,从教学到课后作业全面以“百万人才考试端”作为媒介进行开展,不仅做到了课证内容对接,也降低了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的难度。

(三)证书课程的开设

为了提高学生证书通过率,全面提高学生对考评内容的掌握,可在专业课程基础上新开设证书类课程。由于考试中的部分考核知识点学生存在遗忘、掌握不牢等情况,因此证书类课程主要作用是在考试前,针对相关知识点查缺补漏,为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与练习,使得学生可以将考评知识点形成全方位的复习,同时对之前所学习的零散知识点进行重构,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实施的良性循环

“课证融通”实施的主体主要是学生与教师,通过图1 所示的实施过程,使得课证融通的实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通过实施“课证融通”发现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获得了相关证书,进而使得证书在学生群体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口碑,激励更多学生参与课证融通实施。同时,教师通过实践发现课证融通方案的不足之处,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进一步提高课证融通的质量。课证融通不仅仅是证书和课程的融通,更是师生之间的融通。

图1 “课证融通”实施过程

(五)激励政策的制定

课证融通的实施,不仅在于要制定完善的方案,更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愿意参与,有动力参与。在学生方面,院校可将“1+X”考试与校内课程《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融通课程的期末考试挂钩,报名考试并通过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加分,考核通过的学生可在后期核心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训课程中获得优选指导老师与加分等特权。通过激发部分优秀学生先学起来,从而带动全体学习氛围。在教师方面,院校可出台激励政策,对参与“1+X”考试工作的老师单独进行津贴发放。同时,将“1+X”证书培训成果纳为教学成果考核项目,进行奖励。

三、课证融通的成效

(一)素质成效

学校通过逐步落实深化课证融通方案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态度显著改观,参考学生全部顺利通过考试,总通过率高达99%。因此通过开展课证融通方案,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二)知识成效

通过考完后对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参考学生均认为通过课证融通方案参考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操作技能的掌握均大幅提高。

(三)能力成效

当前,学校去年两批次参考学生正处在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阶段。回访参与考证的同学,参考学生均反映通过参与课证融通后,软件操作相较之前提升较为明显,毕业设计的完成相对轻松。同时,通过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调查,指导教师也普遍反映参考学生的作品质量明显高于未参考学生。

四、结语

通过实施“课证融通”,学生可以通过相关“1+X”证书考试,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教师可以通过证书考评内容,针对性地改善教学内容,进一步实现企业需求与院校教学的对接。“课证融通”的关键在于融通,各高校必须充分意识到“课证融通”的重要性,积极针对证书要求对自身培养计划、制度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真正发挥“课证融通”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职业技能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