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旅游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2023-12-20 18:39马志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导游旅游情境

[摘           要]  项目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国内外项目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教学,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享了高职旅游课程实施项目化课改的经验做法,梳理了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师水平、优化课程内容和项目设计。

[关    键   词]  高职旅游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037-04

一、引言

项目教学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20世纪中后期趋于完善。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项目教学并运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社会情感技能,以及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其目标是构建现代化素质教育,通过将教学与现实结合,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与高职旅游课程相融合,实现专业与项目的紧密结合,有助于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项目教学应用于高职旅游课程的意义

(一)有效促进“岗课赛证”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它强调“以岗定课、以课育人、以赛导课、以证验课”的融通关系,其中课程是“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戴士弘教授提出职教课程必须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用实际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能力[2]。项目教学要求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教师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设计项目内容,通过真实的企业角色、情境、氛围、标准、规范、文化、道德准则来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技能比赛、职业等级证书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等内容。因此,在高职旅游课程教学中推行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岗课赛证”融通。

以笔者所参与的导游业务项目教学为例,课程团队教师根据讲解员、地陪、全陪和领队四种导游岗位核心能力和要求,结合导游服务技能比赛规程和导游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设置了“校园类景区讲解、圣地红城·醉美遵义二日游、海南双飞六日游、粤港澳大湾区七日游”四个项目,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管理办法》《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融入《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行为规范》《旅游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业标准、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等内容。该课程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近三年来,在各级技能比赛中获奖20余项,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过关率由以前的20%提升至44%,学生在实际导游带团工作中深受游客好评。

(二)持续深化“三教”改革

“三教”改革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落脚点。它要求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塊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要求健全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要求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要求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打造优质课堂。

由此可见,“三教”改革对教师、教材、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院校大力倡导项目教学。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在推行项目教学课改进程中,专职教师密切关注旅游行业前沿动态,致力于理论实践教学研究,企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兼教师优势互补组建导游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讲解、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指导团队;团队教师根据导游岗位的实际需要,将导游资格考试行业统编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动态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旅游行业企业的典型生产案例。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队教师合作开发了工作手册式教材《导游带团实战指导手册》,编写了《遵义红色旅游》《遵义地域文化》等校本特色教材。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灵活运用真实场景教学、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法;借助微课、直播、闯关小程序等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使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有序、便捷、高效进行。依托超星等行业领先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导游名师、景区高管与校内师生的云端对话,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课堂教学,促进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三)助推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项目教学助推课程建设,以笔者所参与的导游业务课程改革为例。2018年,导游业务课程团队教师将项目化课改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梳理本课程所对应的讲解员、地陪、全陪、海外领队等岗位所需的素养、知识和能力目标,根据岗位任务设计项目。课堂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用真实工作情境引出任务,突出能力目标的训练。该课程于2019年顺利通过学院项目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验收,团队两位成员被聘为学院课改项目的测评员。2019年课程团队教师参加贵州省教学能力大赛,荣获二等奖。2020年开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及时发布项目教学任务,布置、提交、批改作业,开展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重视项目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情况。该课程在贵州省兴黔富民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批立项后,进一步融入课程思政,深化“三教”改革、完善项目教学资源和实践条件。此外,团队教师加大课程教研教改力度,2021年“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获批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并于2022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

三、高职旅游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課程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验

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因此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当确立恰当的课程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素质、知识、能力目标混淆,表述不精准等情况,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笔者进行了如下梳理:

素质目标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在工作中的应用;知识目标不是学科体系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能力目标是上完课应该实际能做到的事情,不是表达愿望。因此,课程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要强。在项目化课改设计中,素质目标的描述可采用以下模式:在……环境或条件下,应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如在导游带团过程中,应加强资源保护的宣传,自觉抵制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知识目标的描述可参照以下格式:了解……,理解……,掌握……,如了解旅游投诉的形式,理解旅游投诉的意义,掌握旅游投诉的程序和内容。知识目标可以描述为:能根据……做……,如能根据《旅游投诉管理办法》,正确分析指定案例的法律责任;小组成员分别模拟投诉者、被投诉者、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工作人员等角色,分角色撰写《旅游投诉状》《书面答复》《旅游投诉(终止)调解书》等,妥善处理旅游纠纷。

总之,课程目标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承诺,更是检验课程是否达标的依据。因此,在推进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制订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验的课程目标。当然,课程目标很有必要进行分层次表述,即教师除了按照学生的普遍水平制订最低层次的课程目标外,还需根据优秀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更高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能有效推进项目化课改。

(二)课本章节、模块、案例分析、工作要素不等同于项目

项目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好坏对课程改革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但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教师特别容易将项目与其他课程教学活动相混淆,如有教师直接将教材中的“第一章”或“模块一”改名为“项目一”。课本的章节实际是知识模块的体现,与工学结合的项目要求有本质的区别;也有教师将“案例分析”误认为是“项目教学”,然而案例是已成的事实,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得到经验教训,但项目是未完成的具体工作,要师生共同参与完成;还有教师误将“工作要素”当成项目,如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中会涉及求职礼仪、形象礼仪、办公室礼仪、商务礼仪、接待礼仪、社交礼仪等内容,以上礼仪是所谓的“工作要素”,而项目必须是一项尽可能完整的具体工作。如果设计成“遵义市第九届旅游发展大会的接待工作”,就是真正的“项目”了。按照这项具体工作环节,可以开展类似于“组织策划—联络—接待—开会—旅游参观考察—送客”等各个子项目。

总之,项目应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涵盖专业技术、企业运行和管理、经济、法律、竞争合作等能力和知识,应当承载学生的能力训练、系统知识学习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要特别注意项目与章节、模块、案例、课堂讨论、工作要素等教学活动的严格区分。此外,项目设计还需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的原则,尽可能保持实际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三)创设正常、出错、意外、紧急、违规等情境

情境是项目的由来、环境、工作条件和约束条件,教师需要将实际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主要情况设计进自己课程项目的情境中,并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和体验正常、出错、意外、紧急、违规等各种情况。通过具体、丰富、完整的情境,学生才能真正积累正反两方面的“工作经验”,通过正反对比进行训练和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有效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如在“‘醉美遵义二日游’旅游合同订立和履行”的项目中,学生通过正常、意外、违约情境学习,全面掌握变更合同的教学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进度。如果学生的操作出现了教师设计的情况,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学习。反之,教师就需要将自己设计的“出错、意外”等情境主动提出,让学生一一进行处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经历”了未来职业岗位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并且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正反经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自然得心应手。否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不到错误,极有可能会到工作岗位上犯错,将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损失。

四、高职旅游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校企联合培养,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是推行项目教学的关键。然而,在项目化课改的路上,教师单打独斗是走不远的,组建团队发挥集体优势尤为重要。肖雁心在旅游酒店影视广告设计课程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中提到了课程教师综合化,重点是集合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从业人员、行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因为在真正的实践项目中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肯定不是单一的需要,分析项目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筛选专业教师的行业专家,以保证教师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覆盖综合项目所涉及的所有领域。这样的团队组合能有效改善过去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专业知识交叉性弱、技术知识片面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和行业的接轨,对教师资源进行了整合和优化[3]。

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现代职教理念、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实践证明,教师对现代职教、项目教学等新观念越感兴趣,积极实验,努力改进,在项目化课程改革中,就越能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旅游课程项目教学,首先,在课程改革的前期,教师需要深入旅游市场调研,并参加企业实践锻炼,以此了解旅游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项目操作流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积累项目经验。其次,项目化课改负责人需要由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资深教师担任,具体负责课程项目教学整体规划、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改工作的具体实施、监督和指导等。最后,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经理、技术骨干等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教学、指导和评价工作。总之,打造兼具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够拓宽眼界和视野,提升教学内容的跨专业性,有助于优化高职旅游课程体系、助推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内容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应当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研发、教师锻炼、学生实习等方面进行对话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深层次的产学共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教育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和谐统一[4]。

校企合作要求校企双方合作共建课程,研发教材。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应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主,融合职业岗位规范、职业技能比赛、职业技能证书等要求;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内容。除此之外,课程内容要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教科书通常是课程内容的主体,教师如果照单全收教科书全部的内容,就是传统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教学,与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的项目教学完全不同。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优先选用旅游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高质量教材,提高教材适应岗位需求的水平。在项目教学改革中,多数教师为适应项目、任务的需要,为达成课程目标,将教科书原有的内容进行换序、增删、整合重组等改进,在此,提倡有能力的教师尝试编写适用的新式教材。

(三)坚持职业活动导向,优化项目设计

项目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理论知识完成一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任务,项目设计的好坏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推行项目课程改革时,需要先设计“项目工作”本身,教师需要把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放在第一位,思考“要做一件什么样的具体事情”,按照旅游企业工作的要求,设计详细的、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全面涉及人物、角色、要求、背景资料、计划、各种可能的问题、验收的标准、奖惩标准,工作的步骤等;之后进行项目的“教学设计”:项目教学包括提出问题、制订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等环节,教师需要在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项目主题和学生反馈,动态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对整门课程进行引导的主要手段是情境。教师通过情境推进“工作线索”,用情境涵盖“实际情况”,用情境引出“学习线索”,用情境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可见,情境设计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项目设计中缺少了情境,就是单纯的“操作实训”,远远背离了项目教学的初衷。在实践中,具有丰富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自然容易设计出精彩的、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情境。相反,闭门造车,缺乏职业岗位工作经验和专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设计出真实、生动、精彩的情境。因此,对于教师来讲,下企业不仅是学技术,还要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生产运营过程、学生就业岗位、岗位工作流程等,特别需要收集岗位工作中的正常、出错、意外、紧急、违规等情境信息。

五、结论

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它“以项目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践证明,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项目教学的运用和推广,有效促进“岗课赛证”融通、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助推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对项目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项目教学也不是万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鼓励创新,教师应具有承认客观效果的科学精神和容纳不同观点的开放态度,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劉俊平.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72-73.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7.

[3]肖雁心.基于“三位一体”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4):39.

[4]王昆欣.与教师对话:旅游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91-92.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2022B12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志华(1981—),女,汉族,山西黎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导游旅游情境
寻找火星导游
不同情境中的水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旅游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