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探讨

2023-12-20 18:39彭飞飞彭兴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化工类基础课思政

彭飞飞 彭兴兴

[摘           要]  高职化工类专业在我国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思想理论教育的问题。针对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重点介绍了课程思政系统搭建,通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以期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高职化工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041-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2]。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体,应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各个学科,从而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承载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基础化学课程在高职化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化工类专业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4]。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和化学过程,这些都需要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伦理道德意识。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化工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进行合作和交流,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其日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化工类专业基础课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实际而深远的意义。

二、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融合程度不够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较少关注学科与社会发展、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联系,缺乏思政内容的有机衔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契合度不够,思政教育流于表面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缺乏深入理解[4]。

(二)课程思政体系谋划不足

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系统架构和整体设计。一是部分教师在化工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可能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或缺乏相应的培训和素养提升,没有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和方法,不能运用德育思维提炼课程文化价值。二是课程设计中缺乏思政教育点、思政案例等,导致课程育人元素不足,不能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进行正向引导。三是第二课堂育人基地作用发挥不强,在学生活动、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等环节没有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四是线上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学生的思想教育载体受限。

(三)缺乏有效的評价和反馈机制

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反馈渠道,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使得课程思政的效果无法在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得到调整和改进,没有将评估和改进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导致问题被忽视或无法及时解决,无法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化工类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一)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优化课程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和思考国家的历史和发展进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道德伦理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

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学生接触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意义。绪论主要介绍学科发展史和科学家的贡献,如侯德榜打破国外封锁,克服重重困难开发“侯氏制碱法”的故事等,适合进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批判性思维等思政元素的厚植。化学平衡章节,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理解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制约,培养综合思考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时,引入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沉淀处理法可以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通过思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环境保护的捍卫者。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导入与能源相关的反应,如燃烧反应、电池反应等。引导学生思考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的有限性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可持续性和环保优势。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章节介绍徐光宪院士在元素周期表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包括他对元素周期律的修正和拓展。讨论徐光宪院士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在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章节,可以穿插我国诗词中蕴含的有趣的化学知识,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指的是石灰石的受热分解过程,通过介绍这些诗词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传统技术和工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汽车尾气的治理引导人们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和追求,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工作习惯和实践能力。绪论中拉瓦锡的事迹,推翻了长期以来主导化学界的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氧化学说。他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新知识的探索。黄鸣龙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介绍他在有机合成方法學研究中的突破,如黄鸣龙反应,在讲解黄鸣龙反应的过程中,和学生探讨黄鸣龙先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讨论他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追求卓越的意识。在讲授有机化学的乙烯知识时,引入水果催熟剂乙烯利的知识点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解释乙烯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以及其与乙烯植物激素的关系。乙烯利分子中的乙烯基因在水溶液中会逐渐分解,释放出乙烯气体,而乙烯气体能够刺激水果和蔬菜的生理反应,促进它们的成熟和变色。合理使用乙烯利是相对安全的,但过度使用或滥用会对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采用与生活相关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介绍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时,例如使用贵金属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催化反应,减少废物产生和能源消耗,强调环境友好合成路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羧酸结构材料的教学中,引入阿司匹林药物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合理构建官能团来改善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达到减轻刺激性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乙醇的学习中,引出在疫情中正确使用酒精消毒液,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减少传播风险,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体现了科学精神、责任意识、社会团结和人民健康至上的文化倡导。

3.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测定物质化学组成及其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包括定性和定量及其结构解析等。通过介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检测和分析方法,如农残、重金属含量等,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食品质量和健康问题。以毒奶粉事件中的三聚氰胺为例,介绍食品添加剂超标准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讨论相关的监管机构和监测体系。通过介绍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讲解环境中的污染物检测和分析方法,如大气中的颗粒物、水体中的污染物等,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鸿院士是中国分析化学家,被誉为中国分析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他的事迹展示了报国热忱、严谨求实和开拓创新的品质,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科研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通过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遵循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准确的测量、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各专业基础课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可以在特定的知识点中融入我国获得的发明创造和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创新意识。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学习行业准则、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行为规范等,安排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行业实践和职业环境,强调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行为规范。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和实践项目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创新项目、技能竞赛和创业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新知识,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对新思想、新观点的接受和探索精神。

(二)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一体化构建

立足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校本资源、学科资源和网络资源,构建以“学校课堂、第二课堂、网络教育平台”为依托,以“课程、活动、电子资源”为载体,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政一体化系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本领担当。

1.提升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教师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主要通过专业课教师完成,但是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理论教育的认识参差不齐[5]。为使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教师在课程中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势在必行。一是为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教师提供专门的思政教育培训,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原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在培训中强调课程思政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二是邀请有经验的思政教育专家或其他领域的教师分享他们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学资源,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三是鼓励跨学科合作,拓宽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与思想政治教师合作,拓宽思政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化工基础课程中,引入与环保、安全管理等相关的思政内容,通过跨学科合作丰富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创新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设计

良好的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设计不仅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在课程中引入与思政元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了解行业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社会责任和法治观念等。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安排讨论课和小组讨论环节,采用“体验式、模块化、项目化”等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教师提出与专业和思政元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重安全操作规范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安排学生参与实习实训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化工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操作,强调职业道德、合规意识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设计应加入更多的爱国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准则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充分体现化工专业基础课的德育功能,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

3.搭建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平台

在化工类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如学生会、律委会、社团和志愿者服务团等。通过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例如参与环保宣传、支教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科技创新竞赛和科研项目等,通过与同行交流,参与科研实践,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熟知前沿技术,增强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眼界,还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和实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现实、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学校可以建立化工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化工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在实验基地进行工艺流程模拟、实验操作、设备维护等实践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课程思政新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化工类专业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搭建化工类专业基础课在线教学平台,提供课件、视频、习题和在线讨论等功能。通过上传相关的化工案例、化工人物故事等资源,并适时引入思政元素,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利用在线教学工具和交流平台,开展在线课堂、小组讨论、答疑解惑等活动,增加与学生的实时互动,促进思政教育的有效进行。选择一些与化工专业紧密相关的视频,如介绍行业发展历程、突出行业先进人物等,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背景、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三)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

基础课程作为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石,思政教育評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培养其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高课程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推动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因而,有必要制定化工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明确思政教育在基础课程中的目标和期望,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这些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质、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求。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考核外,还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估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时,为学生建立思政教育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参与实践活动等情况,将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纳入课程总成绩。通过学习成绩、思政教育档案、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多主体多元化全过程考核评价。

四、结束语

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实践,使化工专业教育更贴近行业需求,为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过硬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价值塑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就目前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现状和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体系构建和思政教学评价三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出了几点看法:(1)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教学、讲座等方式,将这些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思政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教师培训上,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以便更好地发挥育人效果。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与思政相关的案例、项目和第二课堂平台,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3)制定化工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设置学生思政教育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等,对学生综合表现进行综合多元化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 5517606.htm.

[3]周德红,李文.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工安全课程思政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6):21-25.

[4]章惠.高职化工类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理论的探索[J].化工管理,2023(5):11-13.

[5]于传峰,代明花,周静,等.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11):118-119.

①基金项目:粤高职食品药品与生物化工教指委〔2022〕3号“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SYSH27);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赛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优化”(项目编号:J22XYG 027)。

作者简介:彭飞飞(1988—),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教改。

猜你喜欢
化工类基础课思政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