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药药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

2023-12-20 18:39尹建康唐春红侯春久汤灿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八法药理主治

尹建康 唐春红 侯春久 汤灿辉

[摘           要]  中药药理与应用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内容繁杂且抽象难以理解。为了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开展了思维导图在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药药理与应用;思维导图;实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048-04

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技术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与应用是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的交叉学科。它采用现代药理技术和方法对中药治病疗效进行研究与解释,研究中药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阐明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的相互关系。中药药理与应用对临床中药学具有重要意义,但中药药理与应用作为新兴学科,其教学规律和方法有待丰富。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开展教学,但教学的常用中药有100多个,每个中药的药理作用少的有近十条,多则三十余条,因此,中药药理的教学内容显得繁多而杂。面对繁多而杂的课程内容,教师教学的难度大,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以传统方药的八法分类分为八大模块,紧紧围绕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开展了思维导图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化繁为简,理清课程的内容逻辑,使繁杂的课程内容线条化、层次化和规律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在我校2021级中药专业随机选择2个班级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方法

1.文献检索法

通过数据库搜索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中醫药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重点研讨分析中药经典著作关于方药八法的论述,以及总结分析方药八法的实验研究成果。完善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方药八法模块的内容,完善相关教学方法,为教学实验的开展做准备。

2.拜访调研法

首先在学校开展教学实验的研讨,特别是向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老师访谈有关高职中药专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问题。然后拜访省内高职教育专家和中医药教育专家,对高职中医药专业教学的方药八法模块教学内容和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学习,征求各专家的建议。

3.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在中药专业学生中,针对与中药药理密切相关的前期已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调查,洞悉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困难和学习状态。

4.实验对比法

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2021级学生中,随机选择2个班级开展教学对比实验,最后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二、实验步骤

(一)实验前班级比较

在我校开展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2021班级中,随机选择了2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对2个班级学生的前期基础课程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在前期基础课程中,与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密切相关的中医知识内容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学和药理学。本研究就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学和药理学三大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和对比。考核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前述三大基础知识方面,没有差别,拥有同等的课程基础,处于同等水平。

(二)对照班与实验班教学设计

对照班教学设计: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依据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案和讲稿,进行讲述教学,教学后布置课后作业。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问题,在讲授新课前再进行复习辅导。实验班教学设计:实验班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基于方药八法模块内容采用中药药理与应用思维导图,组织新的教案和讲稿,把课程学习分解为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八法模块,教师依据八法模块的重点难点内容,形成中药药理与应用的思维导图,先进行课堂讲解,教学后布置课后相关的思维导图作业。教师再依据学生作业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辅导。

(三)思维导图设计

1.思维导图方式

思维导图有软件工具制作和手工绘制。软件工具制作简便,并可以随时修改优化和更新。手工绘制相对费时,不方便修改,但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学习效果更佳。笔者教学采纳软件制作和手工绘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采用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初图模板,然后依据手工的初图模板,再采用软件工具电子绘制并修改成定稿的电子图,最后依据定稿的电子图,完成思维导图的手工绘制图。

2.课程整体模块的思维导图

中药药理与应用的学科任务,主要是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应用,其药理作用教学应该紧紧围绕中药的传统功效,中药的传统功效以方药八法为模块分类。在课程教学中,笔者首先基于方药八法模块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思维导图不但加强了中药临床药理作用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1]。方药八法模块分别为,汗法药、和法药、下发药、吐法药、清法药、温法药、消法药和补法药。目前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基本为功效分类法,中药有十九大类。方药八法模块精简优化了目前教材的功效分类法,更体现了中药临床作用的规律,也明显减轻了教学负担。

(1)汗法药:主治表证,主要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主治风寒表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发汗、扩张皮肤血管、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方面。辛凉解表药主治风热表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方面

(2)和法药:主要分为缓和药性药和调和药味药。甘草、大枣和蜂蜜等中药能缓和药性而解毒,其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能吸附和沉淀含有羧基、羟基的毒物而减少毒物吸收,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等方面。调和药味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能调和药味,其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协调药物功能,改善中药味道等方面。

(3)下法药:主治腑气不通证,功能通腑泄气、通导大便,拥有降泻之性,主要有润下药、攻下药、峻下药三大类。润下药功能为润肠通便,主要是果仁种仁类药物,富含油脂。攻下药功能为攻下通腑,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刺激肠蠕动、增加肠道渗透压而容积性通便、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等方面。峻下药,功能为强烈刺激肠道蠕动而泻下。

(4)吐法药:主治痰浊上阻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催吐,兴奮胃平滑肌运动等方面。

(5)清法药:主要可分为清泻火热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泻火热药主治气分火热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解热、广谱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等方面。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抑制炎性分泌等方面。清热解毒药主治毒热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和解热等方面。

(6)温法药:可分为温中散寒药和回阳救逆药。温中散寒药主治脾胃中寒证和脾胃虚寒证,相对应的主要药理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促进基础代谢等。回阳救逆药主治心肾阳衰证和亡阳证,主要药理作用有强心、升高血压、抗应激、抗休克等。

(7)消法药:主要可分为芳香化湿药、祛风除湿药、利水渗湿药、行气消滞药和活血化瘀药。芳香化湿药主治湿浊中阻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促进消化液分泌、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保护胃肠黏膜、抗菌抗病毒抗炎等方面。祛风除湿药主治风湿病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镇痛、抗炎、抑制免疫等方面。利水渗湿药拥有利水之性,主要用于脏腑气血津液特别是水湿潴留体内,主治水肿、痰饮、风湿、湿热等病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利尿、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等方面。行气消滞药主治气滞病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调节支气管平滑肌运动而平喘、调节子宫平滑肌、调节血管平滑肌和调节其他器官的平滑肌等方面。活血化瘀药主治血瘀病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和抗肿瘤等方面。

(8)补法药:主治脏腑气血津液阴阳不足等病证,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功效。补气药主治气虚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补血药主治血虚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补充造血物质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等方面。补阴药主治阴虚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补充营养物质、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合成、减少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分解等方面。补阳药主治阳虚证,相对应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补充性激素类物质、改善性功能、促进物质代谢等方面。

3.课堂课中实施的思维导图

中药药理与应用,重点是学习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是中药药理作用繁杂,而现有教材对药理作用的阐述皆是按着数字顺序讲述,通常一个中药的药理作用少则近十条,多则三十余条,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说,对这些药理作用读起来都有不得要领的困难。对于没有学科基础的学生来说,面对这么多繁杂的药理作用,更是不知重点,也不知内在的逻辑性,很多学生是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法,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展了单个中药的功效和相关药理作用的思维导图法。例如,学习解表药麻黄的药理作用,我们先以中药传统功效为指导,麻黄主要有三大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再把麻黄的临床主治应用分别对应于相关的传统功效之下,然后在各临床主治应用对应相关的药理作用。如图1。

4.课后作业的思维导图

学生每堂课课后的作业,采取手工绘制结合软件工具制作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基于方药八法模块的思维导图制作展开章节的模块复习。

(四)教学考核

1.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前和开始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

2.考试考核

教学实验的课终考试考核,采取考教分离的方针。考试题库和考试成绩分析,都选择有经验的其他教师承担。考试内容的设定和评分标准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考试要求,统一评价的判定尺度。然后,将教学实验2个班级的课程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三、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教学实验前,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等方面没有区别。教学实验开展后,从表2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培养逻辑思维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班学生变得更加好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考试考核结果

教学实验后,从表3和表4中可得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成绩的对比P<0.05,这表明2种教学方法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

(二)研究分析

1.规律性

思维导图教学法能鲜明体现教学内容的规律,教学层次清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使学生学习复杂繁多的中药药理知识形成线性的逻辑,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兴趣性

通过手工绘制和软件制作思维导图,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掌握中药药理知识,使枯燥抽象的中药药理知识变成了可直观理解的知识内容,减轻了大脑记忆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启发性

思维导图教学法,重在探索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性,这种探索的过程,主动启发学生思索中药药理整体的知识框架和深层的药理原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启发式学习。

四、结论

(一)学习的逻辑性

思维导图的构造充分体现了知识内容的逻辑,不但体现了中药药理的横向逻辑联系,还体现了中药药理的纵向逻辑联系。这使复杂繁多的中药药理知识变成了逻辑清晰的知识内容。

(二)学习的趣味性

思维导图教学法综合了动脑学习和动手练习的优点,动作记忆和视觉、听觉相结合,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兴趣点,使抽象的中药药理作用和深奥的中药药理原理,具体化和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

(三)学习的自主性

思维导图的制作,发挥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动手操作的自主性。每堂课的思维导图和课后的思维导图都是一件件作品,为了做出更好的作品,反复改进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中药药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改变[2]。

实验表明,思维导图教学法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思维导图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中药药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药理研究为方法的课程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逻辑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學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中药药理的逻辑性、兴趣性和自主性,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好课程的知识规律,也可以启发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思维导图的制作还有利于学生深层的逻辑培养和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蔡新萍,王平,丁荣楣,等.思维导图在中医五行学说教学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3):28-30.

[2]王一松,高娜,盛子洋,等.思维导图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医学教育管理,2022(S01):103-107.

①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JXJG-21-44-6)。

作者简介:尹建康(1978—),男,汉族,湖南洞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中医经典。

猜你喜欢
八法药理主治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