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现状及实施路径

2023-12-20 18:39余旺鸿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工匠德育技能

[摘           要]  高职院校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基于此,探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现状及实施路径,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存在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高、企业单位参与力度不够大、高职学生主体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并提出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大力提高企业教育的协同水平、不断加强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等优化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056-05

在中国的发展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愿景中,职业教育已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1]。这一愿景强调了培养能为各行各业作出贡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必要性,并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充分的职业发展机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德技并修。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既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完美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尤其看重综合素质。职业院校的学生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承诺是相互联系的[2]。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德技并修的内涵

新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德技并修的理念强调了培养德技双馨人才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学生个人发展和认识人生价值的基础[3]。在新职业教育法第二条中,对“职业教育”内涵进行界定时,将“职业道德”放在“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之前。同时,职业教育强调掌握就业所需的实用技能,确保学生的生活有保障。要使职业教育与时代的动态需求保持一致,就必须将立德树人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4]。这种融合是通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自豪感和对技能的尊重来实现的。它旨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鼓励他们对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为适应新时代的生产要求做好准备。

(二)德技并修的必要性

1.是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实施德技并修,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高职院校只有确保德育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贴近学生的经历,才能积极影响德育的效果。此外,德技并修的成功实施还需要围绕这一教育方式建立配套制度,落实制度措施,如此才能确保德技并修的有效实施。通过制定明确的指导原则和规章制度,各院校可以确保德育工作的连贯性和全面性,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是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应有之义

采用德技并修的培养理念可以加强教师对教书育人重要性的全面认识。这种理念能够让教师认识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当教师意识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培养中的作用时,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5]。此外,在高职院校进行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制度保证其有效实施,这些制度应从多方面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明确的期望和要求,从而规范教师的行为。

3.是调动学生接受德育主动性的客观需要

实施德技并修,将德育寓于技能训练之中,对提高学生接受德育的主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6]。高职院校通过将德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环境,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德育对其职业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德技并修的实施要求高职院校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创新德育工作方式,这种创新可以确保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观点相一致,从而提高学生对德育举措的接受度[7]。

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为深入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现状及实施路径,特采用发放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的在校学生,涵盖了从大一到大三的各个年级。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有效问卷628份。访谈对象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教师(有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及部分学生,访谈方式主要为面对面访谈及线上访谈。

(一)问卷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性别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分布不平衡,男生占比为90.29%,女生占比为9.71%。尽管在调查中出现了男女生比例不均的情况,但这与该校目前的学生性别分布情况相吻合。年级状况:在受访者中,大一学生人数最多,有375人,占59.71%。其次为大二学生群体,有188人,占29.94%。最后为大三学生,只有65人,占10.35%。

2.学生对德技并修的认知状况

在关于“技能掌握与良好品德重要性”的调查中,78.82%的学生认为技能掌握与良好品德都很重要,9.08%的学生认为良好品德更重要,12.1%的学生認为专业技能更重要。

在“对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88.69%的学生对学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了解,少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了解程度有所不足。这说明该校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结构要素与产业需求结构要素的全面对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71.81%的学生自称对工匠精神有较多了解,约23%的学生表示只有一般的了解,4.14%的学生表示了解有限。这表明,虽然国家实施了弘扬工匠精神的利好政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本质和意义缺乏深刻理解。由于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德技并修在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大比例(80.73%)的学生认为德技并修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这一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逐步认识到德技并修、学业与职业生涯相结合的重要性。相反,只有少部分学生(8.12%)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把德育和技术培训放在首位。高职院校应利用这一积极趋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使命感,使德育和技术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3.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现状

图1显示,绝大多数学生(83.76%)通过德育课程参与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这表明德育课程是高职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熏陶的重要阵地,在德技并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有82.11%的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参与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这说明该学院将德育与技能训练融入了教学过程。这种做法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道德品质+技能水平”的全面培养,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中起到了示范作用。通过将地方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作为案例教学对象,促进了工匠精神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增强了学生学习体验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只有约77%的学生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参与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说明仍需进一步推进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

由图2所示,有50.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有42.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还有待改进。

由图3所示,在学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中,有77.07%的学生认为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方面实施较好,其次是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有76.91%的学生认为较好。但是针对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学校的支持方面相对占比较低。

由图4所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可以从加强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于“企业实习次数”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均没有参与过学校安排的企业实习,仅有21.49%的学生参与过,这一结果可能受限于调查样本绝大部分为大一新生。且由图5所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有关专业学习或培训活动主要来自专业课教师定期组织的专业学习,占比50%。这说明企业和学校对实践培训工作重视度较低。

在关于“企业重视职业精神的调查”中,41.24%的学生认为企业重视每位学生的职业精神,3.34%的学生认为企业不太重视每位学生的职业精神。

由图6所示,80.89%的学生认为企业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3.02%学生认为企业不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

由图7所示,有78.82%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初步适应企业文化,占比78.18%,再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占比73.73%。这也充分说明了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诉求。

(二)访谈结果思考

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发现,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机制、教学创新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在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方面,受访教师均认为实践教学的目标清晰明确,与高职院校培养全能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在教师机制层面,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机制已初具规模;在教学创新层面,高职院校正努力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特色鲜明的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经费不充足,部分教师与教务、学工、团委沟通不够,实践教学活动和专业课程培训有限等。教师也认识到,在准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实践经验存在局限性。他们还强调,外部环境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距离实现德技兼备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亟需通过学习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大学生。受访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在教学课堂渗入德育元素,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课堂,同时结合实践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但也有部分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略显生搬硬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欠佳。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高

高职院校对学生德技并修人才的培养包含多个层面,其中课程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課程是实现学生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有着直接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01%的学生反映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中加入了专业技能训练。虽然这一比例相对较高,但仍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思政课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而通过实训和专业课程较少[8]。高职院校对学生德技并修培养侧重点在理论知识上,缺少实践教学和专业课程的培训,使得学生对工匠精神仅有概念上的理解,缺乏深度的思考和体会,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单位参与力度不够大

企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调查中有64.01%的学生表示企业参与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深度还有待加强。这反映了企业对学生的德技并修培养多为“喊口号”,缺少实质、有效的措施。事实上,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很多企业单位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技术行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生产结果,不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9]。企业在办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主观意识也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数据显示,有19.42%的高职学生认为企业对每位学生的职业精神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不太重视员工的观念价值和职业素养,在企业生产各环节缺乏精益求精、严谨敬业的典范,他们认为企业内部并不重视品质管理和创新文化,导致工匠精神的渗透速度较慢。

(三)高职学生主体意识不够强

在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作为受益主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德技人才培养成果的真正体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查结果显示,约34%的高职学生认为德育和技术培训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有限或不重要,说明学生对思想道德培育和技术培训的认识不强,且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的方式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竞争激烈、压力大,一些学生难以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倾向于追求高薪工作,而没有充分发展自己的技能或参与继续教育[10]。因此,他们缺乏对所选专业基本情况的掌握,不能将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与合适的职业选择结合起来,最终导致缺乏自我完善和进步的动力。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路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就优化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并修提出以下建议,框架见图8。

(一)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

一是优化并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应扩大工匠精神培育的范围,将思想政治课和劳动技能实训纳入全年计划,合理设置课程。特别是劳动教育可以作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和参与职业体验的“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为培养学生工匠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11]。例如,可以在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相关车间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实际体验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

二是建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应选派教师通过参加校内培训,借助企业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积极进行专业发展和转型。通过高质量的生产实习,沉浸在企业的运营和行业动态中,教师可以获得行业发展和实践技能应用的第一手经验,这样既能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又能提高自身的工匠素质,进而传授给学生,帮助并指导学生在个人实践中树立强烈的工匠精神。

三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學校应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机制,从细节出发,教师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示范,引导学生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精准执行任务、大胆面对挑战、积极拥抱变化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文化[12]。

(二)大力提高企业教育的协同水平

一是因地制宜采用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13]。通过校企合作,以“校中厂”“订单班”等模式,实现课程与实际产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实习计划,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以及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从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对行业规范的强烈意识,这是加强学生德技并修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是企业与学校实行精准对接和互动。作为就业市场的关键利益攸关方,企业应通过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积极为学生的实习和未来就业作出贡献[14]。这包括在专业设置、技术研发、课程内容等方面提供意见,确保与行业标准接轨。同时,将德技并修纳入评估标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估。

三是助力学校实现高质量就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企业应与学校协同发力推进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进程,通过完善有关政策,拓宽就业岗位,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他们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三)不断加强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

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结合阅读相关资料、参与相关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形成正确的思维导向;通过专业课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是多形式培养兴趣。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探索与所选职业相关的新知识,了解前沿技术。参加经验分享讲座,了解工匠精神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参加观摩交流会,与专业技能人才、工匠大师直接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观看专题视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纠正认知偏差,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15]。

三是着力打造依托社团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可以通过定期放映专题片、组织劳模访谈等形式,发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意识的作用。如播放《大国工匠》等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了解个人成长、社会需求与工匠精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工匠精神价值观的内化和实践。

五、结束语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落实德技并重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观念的创新,需要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加强,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可见,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多个领域进行突破和创新,最终实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卓越人才的目标。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德育与技能的共通,为推进“2025”强国战略提供德技双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华战胜.“德技并修”职业教育理念全方位审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1):86-90.

[2]刘宝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着力培养“德技并修”有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19-20.

[3]王靖.德技并修: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融通路径[J].职教论坛,2019(11):149-152.

[4]曾凡云,叶美兰.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9(6):113-117.

[5]胡颖辉,付凌敏,童琪.基于课岗对接及德技并修理念的外科护理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护理学杂志,2022,37(17):72-75.

[6]赵蒙成.以德为本、寓德于技: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要义[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4):1.

[7]刘惠芹,王晓红.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58-59.

[8]张文,李兰,唐春妮.“双高”背景下高职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8):92-96.

[9]任嘉欣.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四联动·三融合·五对接”育人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5):17-22.

[10]梅亚萍.融合:打造新时代中职学生德技并修的课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30-32.

[11]庄西真.新时代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21-24.

[12]周建松,陈正江.基于“五个坚持”原则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22,38(6):109-113.

[13]李文斌,武文.类型教育属性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涵、生成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9):72-77.

[14]许世建,董振华,黄辉.坚持德技并修优化类型定位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5-9.

[15]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理论样态与现实表征[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3):1-7.

①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局2022年度青年人才科研项目“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高职学生德技并修培养路径研究”(编号:202235109)。

作者简介:余旺鸿(1994—),女,汉族,江西奉新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德育技能
高级技能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工匠神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